超纯双膜双泵水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2776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机水路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设有双膜双泵的、能产生高质量纯水的净水机水路结构。



背景技术:

净水机是通过反渗透膜过滤掉原水中杂质,并将过滤后的纯水导出,将废水排出。为了进一步提高净水质量,部分净水机会选择将多个反渗透膜串联使用,让原水连续通过多个反渗透膜,使纯水反复过滤,得到更高纯度且更佳口感的纯水。

原水在通过反渗透膜的过程中,由于反渗透膜的过滤作用,水压会受到一定的耗损,当原水连续通过多个反渗透膜时,由于水压不足,抵达后端的反渗透膜时,由于水压不足,纯水无法很好地通过,以至于被当做废水排出。整体过滤效率受到了限制,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设有双膜双泵的、能产生高质量纯水的净水机水路结构,通过在反渗透膜前设置用于调整水压的增压泵,产生高质量的纯水,改善了净水效果,同时也使净水机功能更为灵活实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超纯双膜双泵水路结构,包括原水入口、废水出口、纯水出口、前置滤芯、第一反渗透膜、第二反渗透膜、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

原水由外部水道通过所述原水入口进入水路,并依次通过所述前置滤芯、第一增压泵、第一反渗透膜、第二增压泵和第二反渗透膜,并出流至所述纯水出口;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和所述第二反渗透膜所产生的废水出流至所述废水出口。

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和第二反渗透膜用于过滤水中的大分子杂质,原水通过反渗透膜的 过滤分为消除大分子杂质的纯水部分和包含大分子杂质的废水部分。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后置滤芯,所述后置滤芯安装于所述第二反渗透膜与所述纯水出口之间的水路上。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进水三通阀,所述进水三通阀的输入端与自来水水路相连,其中之一的输出端与所述原水入口相连,其中另一的输出端构成单独的自来水出口。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低压水路阀门,该低压水路阀门安装于所述前置滤芯与所述第一增压泵之间的水路上。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高压水路阀门,该高压水路阀门安装于所述第二反渗透膜与所述纯水出口之间的水路上。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组合冲洗电磁阀,所述第一反渗透膜所产生的废水通过所述组合冲洗电池阀后,流至所述废水出口。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单向阀,所述第二反渗透膜所产生的废水通过所述单向阀后,流至所述废水出口。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纯水出口安装有纯水水龙头。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自来水出口安装有自来水水龙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第一反渗透膜和第二反渗透膜对原水形成二次过滤的过程中,分别通过第一增压泵和第二增压泵进行增压,以使水路中的水流能以相对稳定的水压通过所述第一反渗透膜或第二反渗透膜。通过二个增压泵的共同作用,可得到更为高质量的纯水。同时,通过调整改变所述第一增压泵或第二增压泵的工作功率,还可以进一步对纯水的过滤效果进行调整。实现更加灵活且实用的使用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超纯双膜双泵水路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超纯双膜双泵水路结构,包括原水入口31、废水出口33、纯水出口32、前置滤芯13、第一反渗透膜11、第二反渗透膜12、第一增压泵21、第二增压泵22;

原水由外部水道通过所述原水入口31进入水路,并依次通过所述前置滤芯13、第一增压泵21、第一反渗透膜11、第二增压泵22和第二反渗透膜12,并出流至所述纯水出口32;所述第一反渗透膜11和所述第二反渗透膜12所产生的废水出流至所述废水出口33。

所述第一反渗透膜11和第二反渗透膜12用于过滤水中的大分子杂质,原水通过反渗透膜11、12的过滤分为消除大分子杂质的纯水部分和包含大分子杂质的废水部分。所述前置滤芯13为复合滤芯,主要包括可吸附悬浮杂质的活性炭、吸附棉等材料,用于对原水进行初步过滤。

还包括进水三通阀4,所述进水三通阀4的输入端与自来水水路相连,其中之一的输出端与所述原水入口31相连,其中另一的输出端构成单独的自来水出口34。

还包括低压水路阀门72,该低压水路阀门72安装于所述前置滤芯13与所述第一增压泵21之间的水路上。

还包括高压水路阀门71,该高压水路阀门71安装于所述第二反渗透膜12与所述纯水出口32之间的水路上。

还包括组合冲洗电磁阀5,所述第一反渗透膜11所产生的废水通过所述组合冲洗电池阀后,流至所述废水出口33。

还包括单向阀6,所述第二反渗透膜12所产生的废水通过所述单向阀6后,流至所述废水出口33。

所述纯水出口32安装有纯水水龙头82。

所述自来水出口34安装有自来水水龙头81。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超纯双膜双泵水路结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