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整机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48290阅读:60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轧连退在线平整工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退机组在线平整机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连退机组在线双机架平整机的除尘装置,经连续退火的带钢表面会留有氧化铁,在冷却段,冷却炉内充满氮氢混合气体,其中的氢气会将带钢表面的氧化铁还原为游离状态的铁,这部分铁附着在带钢表面,无法通过清洗、擦拭等方法去除。

在干平整状态下,当带材经过平整机时,由于轧制力的作用,带材表面的游离态铁会被挤压成极为细小的碎屑,并散布于机架内的空间,进而附着在周边设备上。当铁粉积攒到一定程度时,由于重力作用掉落到带钢表面,对带钢造成色差,降级,影响产品质量;同时,碎屑也会影响到工作辊辊面的质量,导致工作辊辊面产生印痕,此印痕会持续复制到带钢表面,影响带钢表面质量。

因而,对干平整时产生的铁粉进行去除是实现干平整功能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干平整除尘技术在整个冶金行业是一大难题,目前国内尚无很好的成功先例。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平整机除尘装置。本实用新型主要在原有除尘设备的基础上,考虑其除尘设备距离粉尘源距离较远,除风速度低的缺点,而将除尘风口设计得尽量靠近工作辊辊缝,安装于平整机出口的带材上、下侧,通过真空抽吸的方式对平整机进行干平整除尘,从而实现在第一时间将铁屑抽离,避免其散布到周围空间的效果,由于将除尘风口截面变窄,在同样的空气流量下,流速大大提高,从而抽吸力也显著提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平整机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除尘罩,焊接固定在防缠导板的除尘风口外侧;

下除尘罩,调整在预设位置后通过设置在所述下除尘罩上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与所述上除尘罩焊接固定,与所述上除尘罩实现同步运动;

除尘接管,通过橡胶软管及钢管将所述除尘接管与车间除尘总管路连接;

所述上除尘罩的除尘端口和所述下除尘罩的除尘端口之间设有预设的倾斜夹角,所述上除尘罩的除尘端口和所述下除尘罩的除尘端口朝向且接近于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之间的辊缝。

进一步地,所述上除尘罩的除尘端口和所述下除尘罩的除尘端口之间设有预设的倾斜夹角为40°-60°。

进一步地,所述上除尘罩的除尘端口和所述下除尘罩的除尘端口在带材上的投影距轧机中心的距离小于最小工作辊外沿在带材上的投影距轧机中心的距离。

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安装调试方便,有效避免铁屑散布到周围空间,在同样的空气流量下,流速大大提高,从而提高抽吸力等优点,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冷轧连退在线平整工艺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除尘罩;2、下除尘罩;3、上工作辊;4、下工作辊;5、第一连接块;6、第二连接块;7、除尘接管;A、气流流向;B带材运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平整机除尘装置,包括:

上除尘罩1,焊接固定在防缠导板的除尘风口外侧;

下除尘罩2,调整在预设位置后通过设置在所述下除尘罩2上的第一连接块5和第二连接块6与所述上除尘罩1焊接固定,与所述上除尘罩1实现同步运动;

除尘接管7,通过橡胶软管及钢管将所述除尘接管7与车间除尘总管路连接;

所述上除尘罩1的除尘端口和所述下除尘罩2的除尘端口之间设有预设的倾斜夹角,所述上除尘罩1的除尘端口和所述下除尘罩2的除尘端口朝向且接近于上工作辊3和下工作辊4之间的辊缝。所述上除尘罩1的除尘端口和所述下除尘罩2的除尘端口之间设有预设的倾斜夹角为40°-60°。

对于除尘端口到辊缝之间的距离的限定,除尘端口接近上、下工作辊的辊缝中接近的含义是指,是在不影响换辊的前提下,尽量靠近上、下工作辊,可以这样衡量:所述上除尘罩1的除尘端口和所述下除尘罩2的除尘端口在带材上的投影距轧机中心的距离小于最小工作辊外沿在带材上的投影(即上工作辊3和下工作辊4的外沿在带材上投影的最小距离)距轧机中心的距离,这样才算较好的接近工作辊。

除尘装置安装好后,开启除尘风机对设备进行调试,保证各接口没有漏点,除尘风口有较大的负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