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浮接触区配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55143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浮接触区配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气浮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气浮接触区配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气浮法是工业废水处理中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典型方法之一,其中,最常用的是加压溶气气浮法,其原理是在加压条件下,使空气溶于水中,达到空气过饱和状态。之后减至常压,令空气析出,空气微小气泡释放在水中,进而实现气浮。

现有技术的气浮设备存在着气浮池与混凝反应池之间的连接和配水不均匀和返混现象,缺少合理的导流系统,返混现象严重影响了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气浮接触区配水装置,采用配水渠的导流分配结构,优化污水与空气的混匀过程,使絮凝污水与溶气水充分接触和混合,有效避免了气浮与混凝的配水不均匀和返混现象发生,提高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运用成本低且易于维护,尤其适用小型气浮装置的水处理系统,具有一定推广应用的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浮接触区配水装置,包括混凝池、絮凝池、气浮池和渣槽,气浮池内设有数个溶气释放头,其特点是气浮池内设有配水渠,其底部设有与溶气释放头为对应设置的配水立管,所述混凝池由加入的pac试剂将其混凝后引入絮凝池,絮凝池由加入的pam试剂将其絮凝后引入配水渠,配水渠由配水立管将其导流分配后进入气浮池底部与溶气释放头的溶气水混合,其悬浮物由刮渣板刮入渣槽。

所述配水渠内的流速为0.1~0.15m/s,其配水立管的管口流速为<0.1m/s。

所述数个溶气释放头由溶气分配管与溶气水泵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布水分布均匀,水流稳定,絮体与溶气气泡接触充分,有效避免溶气气泡返混回絮凝池,优化污水与空气的混匀过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运营成本低,,尤其适合小型气浮装置水处理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附图1~图2,本发明由混凝池1、絮凝池2、气浮池5和渣槽8组成,所述气浮池5内设有配水渠3和数个溶气释放头7;所述配水渠3的底部设有与溶气释放头7为对应设置的配水立管4;所述数个溶气释放头7由溶气分配管6与溶气水泵连接。

本发明是这样工作的:将进入混凝池1的污水由加入的pac试剂将其混凝后引入絮凝池2,絮凝池2由加入的pam试剂将其絮凝后引入配水渠3,渠内流速为0.1~0.15m/s,配水渠3底部有若干根向竖直向下的配水立管4,其管口流速为0.1m/s以下,配水立管4与溶气释放头7为位置对应且数量相同设置,数个溶气释放头7由溶气分配管6与溶气水泵连接,污水经配水立管4在气浮池5的底部与溶气释放头7的溶气气泡充分接触并进行分离,其悬浮物由刮渣板刮入渣槽8,浮渣进入到渣槽8内沉淀后由排泥管排出系统。

以上只是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凡为本发明等效实施,均应包含于本专利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浮接触区配水装置,其特点是气浮池内设有配水渠,其底部设有与溶气释放头为对应设置的配水立管,所述混凝池由加入的PAC试剂将其混凝后引入絮凝池,絮凝池由加入的PAM试剂将其絮凝后引入配水渠,配水渠由配水立管将其导流分配后进入气浮池底部与溶气释放头的溶气水混合,其悬浮物由刮渣板刮入渣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布水分布均匀,水流稳定,絮体与溶气气泡接触充,有效避免溶气气泡返混回絮凝池,优化污水与空气的混匀过程,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尤其适合小型气浮装置水处理系统的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陈礼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在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28
技术公布日:2017.12.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