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潮汐能的海水淡化装置。
背景技术:
潮汐能是指由于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以及地球与月亮组成的地月系统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两者共同作用而使得海洋水位不断周期变化形成的水位势能差。潮汐能是被人类最早利用的海洋能,可以查到的最早关于潮汐能利用的报道大概在公元1000年。最早利用潮汐能的国家有英国、法国及西班牙等。潮汐能是海洋能源中技术最成熟和利用规模最大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海洋能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等特点,与海上风能和波浪能等海洋能源相比,潮汐能具有高度可预测性的优势。潮汐能是一种不消耗燃料、没有污染、不受洪水和枯水影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在各种海洋能源中,潮汐能的开发利用最为现实、简便。目前潮汐能主要用于发电,世界上已有多座潮汐电站投入商业运行,还有许多潮汐电站正在规划建设中。
海洋能海水淡化是指将海洋能利用与海水淡化相耦合,使得海洋能完全或部分承担海水淡化所需要的能量。海洋能海水淡化相对于其他的可再生能源海水淡化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能量和原料均来自海洋,这样可使得整个系统的效率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海水淡化技术中,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以其投资小、建造周期短、设备及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和大规模使用等优点,近20年来发展很快,经过不懈的努力,反渗透技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潮汐能反渗透海水淡化指的是利用潮汐能驱动一定的增压装置产生高压海水,产生的高压海水通过反渗透膜组件进行海水淡化,制取淡水。它是海洋能海水淡化的一种,其原理就是通过一定的能量转换装置,使得潮汐能能够部分或是全部承担反渗透海水淡化所需要的能量。但是有关潮汐能反渗透海水淡化研究,至今为止仍没有太大的突破。
公开号为105800712a的一种基于潮汐能的海水淡化系统,公开的系统结构包括活塞装置,还包括箱体、蒸馏水收集槽、冷却水箱、传动杆和浮体,所述活塞装置设在箱体内,所述活塞杆与传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浮体连接,所述箱体还设有海水入口,所述箱体上方还通过空心管设有蒸馏水收集槽,所述冷却水箱安装在蒸馏水收集槽上方。该装置通过利用潮汐能作为供能,利用蒸馏法实现海水淡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具有绿色环保的基于潮汐能的海水淡化系统。但是在该发明中,在海水淡化的操作是利用蒸馏法进行,不仅耗能大而且淡化效率低,同时在该装置中仅利用潮汐能推动浮体是活塞缸做功发热实现蒸馏,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潮汐能的海水淡化装置,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海水的潮汐能,利用反渗透法直接实现了海水淡化操作,能量利用率高,整个装置安全稳定,转换效率高,清洁环保无污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潮汐能的海水淡化装置,包括潮汐聚能机构和海水淡化机构,所述潮汐聚能机构包括潮汐能转换机构,所述潮汐能转换机构连接有海水增压装置,所述海水增压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至海水淡化机构;所述潮汐能转换机构包括潮汐聚能器,所述潮汐聚能器的引水口通过引水管连接有高位水箱,所述高位水箱的进水口处安装有进水阀,所述进水阀通过导水管连接至潮汐涨落口;所述潮汐聚能器用于聚集潮汐海水,并且潮汐聚能器的输出轴端连接有轴向转换器,所述轴向转换器用于改变轴功方向和转速,轴向转换器的另一端连接至海水增压装置;
所述海水增压装置包括增压器供水箱、增压箱体和缓冲箱体,所述增压器供水箱通过导管连接至潮汐聚能器的出水口,用于存储潮汐聚能器输出的低压海水,增压器供水箱输出低压海水至增压箱体,所述增压箱体内部水平固定有高压增压泵,所述高压增压泵的进水口通过导管与增压箱体的出水口相连接,高压增压泵的出水口通过导管连接有泄压阀,所述泄压阀镶嵌在增压箱体的下表面,且泄压阀的另一端通过导水管连接至缓冲箱体;所述缓冲箱体的出水口连接有水量调节阀,所述水量调节阀的输出端通过导管连接海水淡化机构;
所述海水淡化机构包括淡化水箱,所述淡化水箱的进水口通过导管与水量调节阀相连接,淡化水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海水反渗透淡化膜组件和过滤器,所述海水反渗透淡化膜组件垂直固定在淡化水箱内部,并且将淡化水箱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空间,所述过滤器安装在海水反渗透淡化膜组件的渗透入口端用于进行海水初步过滤,所述淡化水箱的出水口处镶嵌有出水蝶阀。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潮汐聚能器包括密封涡流室,所述密封涡流室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密封涡流室的内部上镶嵌有流线型挡板,所述流线型挡板共有三条,流线型挡板形成底部中心相对的螺线型结构,且密封涡流室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涡轮叶片,所述密封涡流室的底部侧边还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接至增压器供水箱的进水口。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涡轮叶片共三片,涡轮叶片的叶片螺旋方向朝上,且叶片末端均连接至中心的套轴上,所述涡轮叶片的套轴内套接有尾水管,所述尾水管采用耐高压的pvc空心管制成,尾水管的上端外表面和下端表面均设置有标准螺纹,尾水管顶端与涡轮叶片中心的中心轴旋转连接,尾水管的末端套接有输出转轴,所述输出转轴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法兰与轴向转换器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轴向转换器包括垂直过渡轴和水平传动轴,所述垂直过渡轴呈“l”型,其中垂直端与输出转轴螺旋连接,水平端连接有耦合齿轮组,所述耦合齿轮组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套接在垂直过渡轴末端,所述从动齿轮套接在水平传动轴上。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压增压泵包括密封泵体,所述密封泵体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密封结构,泵体外壳呈两端小中间大的圆柱筒状结构,且密封泵体的内部安装有泵轴,所述泵轴采用实心钢材制成,且泵轴为竖直安装,泵轴的顶端穿接密封泵体的外壳上表面,穿出的泵轴顶端与水平传动轴的末端通过联轴器相连接,且泵轴的末端螺旋连接有增压叶轮。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泵体的顶部外壳上开凿有圆环形的增压进水口,所述增压进水口围绕在泵轴的外表面,增压进水口的圆环内径大于泵轴的直径,所述增压进水口通过双层导管与增压器供水箱的出水口相连,且增压进水口内部还紧密镶嵌有密封阀,所述密封阀为单向密封阀,密封阀紧密镶嵌在增压进水口与密封泵体的外壳之间。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箱体采用不锈钢制成,缓冲箱体的顶部呈倒扣漏斗状,下方为圆筒形密封结构,所述缓冲箱体的进水口通过导管连接至泄压阀的输出端,所述缓冲箱体的出水口设置在箱体底部,且缓冲箱体的出水口处安装有压力自动阀门,所述压力自动阀门的出水端通过导管连接至水量调节阀。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海水反渗透淡化膜组件包括膜固定框,所述膜固定框采用pvc复合材料制成,膜固定框的尺寸与淡化水箱的内部长宽高相一致,膜固定框上开凿有螺纹定位孔,所述螺纹定位孔等间隔分布在膜固定框的边沿上。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膜固定框共有三个,每两个膜固定框之间夹有两层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采用了以静电纺纳米纤维/超细纤维素纳米纤维复合超滤膜为基材制备的纳米纤维复合纳滤膜。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器包括过滤网筛和吸附过滤层,所述过滤网筛采用不锈钢丝编织成细密的钢丝网制成,且钢丝网外表面涂覆有防腐涂料,过滤网筛镶嵌在吸附过滤层前侧用于实现机械过滤,所述吸附过滤层采用有机复合孔洞材料制成薄层,薄层上均匀分布有微型孔洞,孔洞内填充竹炭以及有机吸附材料用于实现保安过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潮汐聚能机构,在潮汐能转换机构中,利用潮汐聚能器实现对潮汐海水的聚能以及实现了潮汐能向机械能的转换操作,同时还实现了将海水引入装置,便于后续进行海水淡化处理操作;通过设置海水增压装置,利用增压箱体固定高压增压泵,高压增压泵工作动力由前述的潮汐能转换机构提供,实现海水加压操作,无需外部再提供其他的动力,清洁环保;
(2)本发明通过设置海水淡化机构,在海水淡化机构中设置过滤器,采用两级过滤组合方式进行海水淡化的预处理,有效防止污泥等堵塞管道,并且有效保护反渗透膜组件不受损害,提高淡化海水的水质,也便于进行装置清理;在海水反渗透淡化膜组件中采用高通量的新型反渗透膜,提高海水转换效率;
(3)本发明中在潮汐聚能器的输出转轴上套接轴向转换器,利用处置过渡轴与水平传动轴实现轴功的方向改变,利用耦合齿轮组中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耦合实现速度匹配,提高了潮汐能输出机械能的稳定性,使之机械能可以直接利用而无需再转换成电能,提高了能量传输效率;本发明还在海水增压装置与淡化水箱之间增加了缓冲箱体,使得从高压增压泵输出的高压海水得到一定的缓冲,而不至于一下子冲击到淡化水箱内,避免了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的海水倒灌或者对反渗透膜组件的压力过大带来的损害;
综上所述,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海水的潮汐能,直接实现了海水淡化操作,能量利用率高,整个装置安全稳定,转换效率高,清洁环保无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海水反渗透淡化膜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潮汐聚能器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潮汐聚能器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输出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6为高压增压泵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潮汐聚能机构;2-海水淡化机构;3-潮汐能转换机构;4-海水增压装置;
201-淡化水箱;202-海水反渗透淡化膜组件;203-过滤器;204-出水蝶阀;205-膜固定框;206-反渗透膜;207-过滤网筛;208-吸附过滤层;209-螺纹定位孔;
301-潮汐聚能器;302-高位水箱;303-进水阀;304-轴向转换器;305-从动齿轮;306-密封涡流室;307-涡轮叶片;308-尾水管;309-输出转轴;310-流线型挡板;311-垂直过渡轴;312-水平传动轴;313-耦合齿轮组;314-主动齿轮;315-排水管;
401-增压器供水箱;402-增压箱体;403-缓冲箱体;404-高压增压泵;405-泄压阀;406-水量调节阀;407-密封泵体;408-压力自动阀门;409-泵轴;410-增压叶轮;411-联轴器;412-增压进水口;413-密封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潮汐能的海水淡化装置,包括潮汐聚能机构1和海水淡化机构2,所述潮汐聚能机构1用于实现将潮汐能聚集转换,所述海水淡化机构2用于实现海水反渗透淡化操作,所述潮汐聚能机构1包括潮汐能转换机构3,所述潮汐能转换机构3连接有海水增压装置4,所述海水增压装置4的输出端连接至海水淡化机构2;所述潮汐能转换机构3用于收集海水以及海水潮汐能,并且将潮汐能直接转换成机械能,输出至海水增压装置4,海水增压装置4利用潮汐能转换机构3输出的机械能,将海水进行加压,所述海水被加压后形成高压水流,高压水流通过海水淡化机构2,提高海水淡化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潮汐能转换机构3包括潮汐聚能器301,潮汐聚能器301用于聚集潮汐能,所述潮汐聚能器301的引水口通过引水管连接有高位水箱302,所述高位水箱302的进水口处安装有进水阀303,所述进水阀303通过导水管连接至潮汐涨落口,所述进水阀303根据需要开启或关闭,海水涨潮时进水阀303打开,涨潮海水大量涌入高位水箱302内,在高位水箱302中缓存后流入潮汐聚能器301,在潮汐能中增加重力势能,进一步提高动力源;所述潮汐聚能器301的输出轴端连接有轴向转换器304,所述轴向转换器304用于改变轴功方向和转速,轴向转换器304的另一端连接至海水增压装置4。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潮汐聚能器301包括密封涡流室306,所述密封涡流室306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密封涡流室306的内部上镶嵌有流线型挡板310,所述流线型挡板310共有三条,流线型挡板310形成底部中心相对的螺线型结构,且密封涡流室306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涡轮叶片307,所述涡轮叶片307共三片,涡轮叶片307的叶片螺旋方向朝上,且叶片末端均连接至中心的套轴上,潮汐海水从高位水箱302中流出,由于高位落差进一步提高水流能量,水流从顶部进水口下落冲击到密封涡流室306的内壁流线型挡板310上,由于流线型挡板310形成螺旋结构,有效减少冲击过程中的阻力并且有助于螺旋水流的产生,产生的螺旋水流下落冲击在涡轮叶片307上,涡轮叶片307在水流的大力冲击下开始高速转动,从而将潮汐势能转换成了机械能。
如图4所示,所述涡轮叶片307的套轴内套接有尾水管308,所述尾水管308采用耐高压的pvc空心管制成,尾水管308的上端外表面和下端表面均设置有标准螺纹,尾水管308顶端与涡轮叶片307中心的中心轴旋转连接,尾水管308的末端套接有输出转轴309,所述输出转轴309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法兰与轴向转换器304相连接,当涡轮叶片307在潮汐海水的冲击下高速转动时,同时带动中心的尾水管308高速转动,所述尾水管308高速转动产生轴功,并且会在尾水管308内部形成真空状态,减小涡轮叶片旋转时的阻力,提高潮汐能转化效率;尾水管308产生的轴功通过输出转轴309输出至轴向转换器304。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轴向转换器304包括垂直过渡轴311和水平传动轴312,所述垂直过渡轴311呈“l”型,其中垂直端与输出转轴309螺旋连接,水平端连接有耦合齿轮组313,所述耦合齿轮组313包括主动齿轮314和从动齿轮305,所述主动齿轮314套接在垂直过渡轴311末端,所述从动齿轮305套接在水平传动轴312上;由于潮汐聚能器301的轴功输出方向和海水增压装置4的轴功输入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除此之外,潮汐聚能器301和海水增压装置4额定转速也不同,速度不能直接匹配,所述需要增加轴向转换器304来进行轴功方向转换,同时也进行速度匹配;所述垂直过渡轴311将垂直方向的轴功转换成水平方向轴功,水平传动轴312用于实现水平方向的轴功传递,所述耦合齿轮组313用于实现转速比例转换,其中主动齿轮314和从动齿轮305的齿轮比等于潮汐聚能器301与海水增压装置4的速度比的倒数,通过主动齿轮314和从动齿轮305的转动传递,实现轴向转换器304两侧的速度匹配问题。
所述密封涡流室306的底部侧边还安装有排水管315,所述排水管315连接至增压器供水箱401的进水口,经过潮汐聚能器301的海水在经过涡轮叶片307后流入增压器供水箱401,进行加压操作,以供后续的海水淡化使用。
所述海水增压装置4包括增压器供水箱401、增压箱体402和缓冲箱体403,所述增压器供水箱401通过导管连接至潮汐聚能器301的出水口,用于存储潮汐聚能器301输出的低压海水,以保证后续的海水淡化操作供水充足;所述增压器供水箱401输出低压海水至增压箱体402,所述增压箱体402采用耐高压材料制成,具有强大的耐压能力和良好的密封性能;所述增压箱体402内部水平固定有高压增压泵404,所述高压增压泵404用于实现海水加压操作。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高压增压泵404包括密封泵体407,所述密封泵体407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密封结构,泵体外壳呈两端小中间大的圆柱筒状结构,有效减小整体装置的体积,同时还有利于实现加压操作;所述密封泵体407的顶部外壳上开凿有圆环形的增压进水口412,所述增压进水口412围绕在泵轴409的外表面,增压进水口412的圆环内径大于泵轴409的直径,所述增压进水口412通过双层导管与增压器供水箱401的出水口相连,且增压进水口412内部还紧密镶嵌有密封阀413,所述密封阀413为单向密封阀,密封阀413紧密镶嵌在增压进水口412与密封泵体407的外壳之间,利用单向密封阀413可以使得海水单向流通,防止加压海水倒灌,对增压器供水箱401造成负担。
如图6所示,所述密封泵体407的内部安装有泵轴409,所述泵轴409采用实心钢材制成,且泵轴409为竖直安装,泵轴409的顶端穿接密封泵体407的外壳上表面,穿出的泵轴409顶端与水平传动轴312的末端通过联轴器411相连接,且泵轴409的末端螺旋连接有增压叶轮410;所述水平传动轴312在轴向转换器304将潮汐聚能器301输出的径向功转换成轴向功后,并且在耦合齿轮组313实现速度匹配后,输出的轴功通过联轴器411带动泵轴409开始高速转动,泵轴409高速转动的同时带动增压叶轮410转动,所述增压叶轮410的外形是复杂的三元曲面超薄壁叶轮片,一般有12~30片叶,呈放射线状曲线排列,叶片厚度在0.5毫米以下,采用铝材用一体化浇筑成型技术制成,所述高压增压泵404的进水口通过导管与增压箱体402的出水口相连接,引入待增压的海水,当增压叶轮410转速越快时,进入到密封泵体407内部的水流量越多,水压越来越大,进而实现了涡轮增压的目的,最终输出高压海水。
所述高压增压泵404的出水口通过导管连接有泄压阀405,所述泄压阀405镶嵌在增压箱体402的下表面,且泄压阀405的另一端通过导水管连接至缓冲箱体403,所述泄压阀405在密封泵体407内部压力过大时,即压力到达泄压阀405所能承受的最大阈值时,在压力的作用下自动打开放出一部分海水以实现泄压操作,防止压力过大导致高压增压泵404爆裂;所述缓冲箱体403的出水口连接有水量调节阀406,所述水量调节阀406的输出端通过导管连接海水淡化机构2,在压力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调节水量调节阀406的开口大小,以调整从高压增压泵404中输出的海水的存储量。
所述缓冲箱体403采用不锈钢制成,缓冲箱体403的顶部呈倒扣漏斗状,下方为圆筒形密封结构,所述缓冲箱体403的进水口通过导管连接至泄压阀405的输出端,所述缓冲箱体403的出水口设置在箱体底部,且缓冲箱体403的出水口处安装有压力自动阀门408,所述压力自动阀门408的出水端通过导管连接至水量调节阀406,由于高压增压泵404出水口处,海水的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潮汐聚能器301选用柱塞式结构,那么出口处高压海水的压力可能会有波动,因此为了便于安全测试,也为了能够使海水的压力变得平稳,本实施方式在增压箱体402的出水口处加装了缓冲箱体403,并且在缓冲箱体403的出水口处安装压力自动阀门408,当海水压力增加到一定值时,压力自动阀门408会自动开启,并排出一部分高压海水,使箱体内海水压力稳定在某一特定值,不至于出现压力瞬间增大的现象;加装缓冲箱体403主要作用是给高压海水设置一个压力缓冲区域,可以避免海水压力的瞬时脉动给反渗透膜组件带来的损害,提高淡水产品的质量。
所述海水淡化机构2包括淡化水箱201,所述淡化水箱201的进水口通过导管与水量调节阀406相连接,从海水增压装置4输出的高压海水逐步进入到淡化水箱201内部,所述淡化水箱20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海水反渗透淡化膜组件202和过滤器203,其中海水反渗透淡化膜组件202用于进行海水反渗透淡化操作,而过滤器203则用于在进行反渗透淡化之前,对海水进行初步过滤操作。
在反渗透海水淡化过程中,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它能够保证反渗透系统长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预处理,可降低海水浊度,防止细菌、微生物的滋长,保证出水水质。如果进水水质较差,则产水率就会降低,因此在海水进入反渗透膜组件之前必须要进行预处理。所述海水反渗透淡化膜组件202垂直固定在淡化水箱201内部,并且将淡化水箱201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空间,所述过滤器203安装在海水反渗透淡化膜组件202的渗透入口端用于进行海水初步过滤,所述过滤器203包括过滤网筛207和吸附过滤层208,所述过滤网筛207采用不锈钢丝编织成细密的钢丝网制成,且钢丝网外表面涂覆有防腐涂料,过滤网筛207镶嵌在吸附过滤层208前侧用于实现机械过滤,所述吸附过滤层208采用有机复合孔洞材料制成薄层,薄层上均匀分布有微型孔洞,孔洞内填充竹炭以及有机吸附材料用于实现保安过滤。机械过滤为第一级过滤,可以高效的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胶体、泥沙、黏土、腐植物、颗粒物等杂质,降低水的浊度,达到水质澄清的目的;保安过滤也称为精密过滤,多用在机械过滤之后,反渗透等膜过滤之前,用来滤除经机械过滤后的细小物质(例如微小的石英砂、活性炭颗粒等)以确保水质过滤精度及保护膜过滤元件不受大颗粒物质的损害。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海水反渗透淡化膜组件202包括膜固定框205,所述膜固定框205采用pvc复合材料制成,膜固定框205的尺寸与淡化水箱201的内部长宽高相一致,膜固定框205上开凿有螺纹定位孔209,所述螺纹定位孔209等间隔分布在膜固定框205的边沿上,所述膜固定框205上的螺纹定位孔209用于穿接固定螺纹实现膜固定框205的拆卸和安装,便于实现装置的更新。所述膜固定框205共有三个,每两个膜固定框205之间夹有两层反渗透膜206;所述淡化水箱201的出水口处镶嵌有出水蝶阀204,出水蝶阀204用于控制最终输出的淡化水,采用蝶阀的优点在于:蝶阀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开关迅速、能够90°往复回转、调节性能好等优势,选用蝶阀可以通过控制蝶阀的开度来任意调节上下水的流量。
反渗透海水淡化的原理是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其他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等系统具有水质好、耗能低、无污染、工艺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在此处使用的反渗透膜206采用了以静电纺纳米纤维/超细纤维素纳米纤维复合超滤膜为基材制备的纳米纤维复合纳滤膜;该反渗透膜206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和反应工艺,将超细纤维素纳米纤维引入到纳滤膜的过滤层中,从而有效提高了该膜的水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2000ppm的硫酸镁水溶液的过滤中,与传统商业膜(如dow的nf270)相比,在保持截留率(97.5%)不变的情况下,该纳滤膜水通量可提高到2倍以上,从而大大提高了海水反渗透的转换效率。
本实施方式的具体使用方式及步骤:
(1)潮汐聚能转换:将潮汐海水引入至高位水箱302内暂存,在开始进行工作后,潮汐海水从高位水箱302落入至潮汐聚能器301中,潮汐聚能器301开始工作,将潮汐能转换成机械轴功输出;
(2)潮汐海水增压:从潮汐聚能器301中排出的海水进入到海水增压装置4中,同时轴向转换器304实现轴功方向转换和速率匹配,带动高压增压泵404对海水进行加压操作;
(3)海水淡化操作:加压后的海水进入至海水淡化机构2,在高压海水自身的压力作用下,依次通过过滤器203和海水反渗透淡化膜组件202,过滤器203用于进行海水淡化预处理,除去海水中的杂质提高淡化后的海水质量,海水反渗透淡化膜组件202利用反渗透原理以及新型反渗透膜,实现了高效的海水淡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