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2358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加,污水净化及安全排放成了水资源持续发展的必要技术。农村的家用用水量大,但是并没有积极有效的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倒是农村街道上污水横流,影响农村风貌及环境卫生,同时,农村家庭废水主要包括厨房洗涤排放水,冲洗厕所后的废水及洗澡后的废水,这些废水的直接排放还可能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因此,需要针对农村环境开发一种用于处理农村废水的水净化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可以家庭废水的净化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包括:

废水入口、一级厌氧区、二级厌氧区、好氧区、回流管、回流泵、净化区、膜组装置及排水口;

所述一级厌氧区的第一侧壁的上端设置所述废水入口,所述一级厌氧区的第二侧壁的上端设置供经过厌氧处理的废水流入至所述二级厌氧区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低于所述废水入口;

所述二级厌氧区通过所述一级厌氧区的第二侧壁与所述一级厌氧区隔离;

所述二级厌氧区通过竖直设置的隔离板隔离成两个子厌氧区;两个子厌氧区分布在所述隔离板的左右两侧;所述隔离板的底部与所述二级厌氧区的底部留有供水流动的间隙;

所述二级厌氧区的第二侧壁的上端设置供经过厌氧处理的废水流入至所述好氧区的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低于所述第一出水口;

所述好氧区通过所述二级厌氧区的第二侧壁与所述二级厌氧区隔离;

所述好氧区的第二侧壁上设置供经过好氧处理的废水流入至所述净化区的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低于所述第二出水口;

所述净化区内设置对水进行净化的膜组装置;所述膜组装置将所述净化区内的水净化后通过排水口排出至所述净化区外;

所述回流管的第一端深入至所述好氧区底部,第二端与所述一级厌氧区连通;

所述回流泵与所述回流管连接,将所述好氧区内的废水回流至所述一级厌氧区内。

优选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口上的第一格栅;设置在所述第三出水口上的第二格栅。

优选的,设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好氧区内的生物填料层、曝气器及曝气管;

所述生物填料层均匀填充在所述好氧区的横截面上;

所述曝气器设置在所述生物填料层的底部;

所述曝气管一端与所述曝气器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的外部。

优选的,设所述生物填料层由若干个多孔球形悬浮填料构成。

优选的,设所述膜组装置包括至少一组膜组;每组所述膜组包括一个陶瓷膜组及一个净化水泵;

所述陶瓷膜组为具有两个端口的圆柱形空心结构;一个端口封闭,另一端口与所述净化水泵的入水口连接;

所述净化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水口连接。

优选的,设所述陶瓷膜组的侧壁及封口端上分布有若干通孔;通孔直径范围为0-50纳米。

优选的,设所述废水入口包括生活水入口及厕所水入口;

所述生活水入口上设置隔油装置。

优选的,设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一级厌氧区顶部的第一通孔;

设置在所述二级厌氧区顶部的第二通孔;

设置在所述好氧区顶部的第三通孔;

设置在所述净化区顶部的第四通孔。

优选的,设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排水口外的生物湿地区;

所述生物湿地区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浮土层、陶粒层、鞍片层及秸秆土混合物层;

所述生物湿地区设置在地表以下。

优选的,设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本体材质包括有机玻璃或不锈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废水通过废水入口流入至一级厌氧区内,废水在一级厌氧区内实现初次的厌氧处理。一级厌氧区内经过厌氧处理的废水的水位达到第一出水口处时通过第一出水口自流至二级厌氧区内。其中,第一出水口的水平位置低于废水入口以保证废水可以自流通过第一出水口。废水在流入至二级厌氧区内并实现二次厌氧处理。二级厌氧区内通过隔离板将二级厌氧区隔离为两个子厌氧区,同时隔离板的底部与二级厌氧区的底部之间留有供水流动的间隙,使废水在二级厌氧区内实现多路径流动。当二级厌氧区内的废水水位达到第二出水口时通过第二出水口流入至好氧区内。废水在流入至好氧区内后实现好氧处理。经过好氧处理后的废水通过第三出水口流入至净化区,并通过净化区内的膜组装置实现对废水的最后净化,并且通过排水口排出,实现了废水的净化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膜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主要包括:废水入口1、一级厌氧区2、二级厌氧区3、好氧区4、净化区5、膜组装置6、排水口7、回流管13及回流泵14;

其中,一级厌氧区2、二级厌氧区3、好氧区4及净化区5为横向由左至右并列排布的相互隔离的区域。一级厌氧区2包括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废水入口1设置在第一侧壁的上端。家庭中的废水经过废水入口1排放至一级厌氧区2内。一级厌氧区2的第二侧壁的上端设置第一出水口8,废水在一级厌氧区2内经过厌氧处理后通过第一出水口8排放至二级厌氧区3内。其中,第一出水口8低于废水入口1,可以使废水自流至二级厌氧区3内。

二级厌氧区3通过一级厌氧区2的第二侧壁实现与一级厌氧区2的隔离;在一级厌氧区2内经过厌氧处理的废水通过第一出水口8流入至二级厌氧区3内。二级厌氧区3内竖直设置有一块隔离板9,隔离板9将二级厌氧区3隔离成两个子厌氧区,两个子厌氧区分布在隔离板9的左右两侧;隔离板9的底部与二级厌氧区3的底部留有供水流动的间隙10。在二级厌氧区3的第二侧壁的上端设置第二出水口11,第二出水口11低于第一出水口8。在二级厌氧区3内经过再次厌氧处理的废水通过第二出水口11流入至好氧区4。

好氧区4通过二级厌氧区3的第二侧壁与二级厌氧区3隔离;好氧区4的第二侧壁上设置第三出水口12,第三出水口12低于第二出水口11;在好氧区4内经过好氧处理的废水通过第三出水口12流入至净化区5内。

回流管13的第一端深入至好氧区4底部,第二端与一级厌氧区2连通;回流泵14与回流管13连接,将好氧区4内的废水回流至一级厌氧区2内;

净化区5内设置有可将水净化的膜组装置6;膜组装置6将净化区5内的水净化后通过排水口7排出至净化区5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废水通过废水入口流入至一级厌氧区内,废水在一级厌氧区内实现初次的厌氧处理。一级厌氧区内经过厌氧处理的废水的水位达到第一出水口处时通过第一出水口自流至二级厌氧区内。其中,第一出水口的水平位置低于废水入口以保证废水可以自流通过第一出水口。废水在流入至二级厌氧区内并实现二次厌氧处理。二级厌氧区内通过隔离板将二级厌氧区隔离为两个子厌氧区,同时隔离板的底部与二级厌氧区的底部之间留有供水流动的间隙,使废水在二级厌氧区内实现多路径流动。当二级厌氧区内的废水水位达到第二出水口时通过第二出水口流入至好氧区内。废水在流入至好氧区内后实现好氧处理。经过好氧处理后的废水通过第三出水口流入至净化区,并通过净化区内的膜组装置实现对废水的最后净化,并且通过排水口排出,实现了废水的净化处理。

本申请提供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主要采用废水的滚流方式实现废水的净化处理,具体的,废水依靠自然动力依次通过废水入口,第一出水口,隔离板与二级厌氧区之间的间隙、第二出水口、第三出水口及排水口,实现了多路径多层次的滚流流动,使废水与一级厌氧区、二级厌氧区及好氧区内的菌种充分接触,加强了水的净化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主要采用厌氧/好氧A/O污水处理工艺对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具体的,一级厌氧区2及二级厌氧区3内设置异养菌,在好氧区4内设置自养菌。一级厌氧区2及二级厌氧区3内异养菌将废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与此同时,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游离出氨(NH3、NH4+);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区4进行好氧处理时,好氧区4内自养菌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碳源或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为营养源,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NO2-N、NO3-N;并且通过回流管13及回流泵14控制好氧区4内的废水回流至一级厌氧区2内;一级厌氧区2内的异养菌利用回流的混合液中带入的硝酸盐和废水中的有机碳源进行反硝化,使进水中的NO2、NO3还原成N2达到脱氮作用,在除去有机物的同时降解氨氮值。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2,在第一出水口8上设置第一格栅81,在第三出水口12上设置第二格栅121。设置格栅可以去除从废水入口1流入的软性缠绕物、较大固颗粒杂物及飘浮物,保护后续工作水泵使用寿命并降低系统处理工作负荷。

在好氧区4内还设置有生物填料层41、曝气器42及曝气管43;生物填料层41均匀填充在好氧区4内并且铺满在好氧区4的横截面上;曝气器42设置在生物填料层41的底部;曝气管43一端与曝气器42连接,另一端延伸至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的外部。曝气器42通过曝气管43从外部吸入空气并输送至生物填料层41的底部,为好氧区4内的菌种提供空气。生物填料层41由若干个多孔球形悬浮填料构成,好氧区4内的菌种及微生物可以落在球形悬浮填料的表面,与废水充分接触反应。

参见图3,膜组装置6包括至少一组膜组,每组膜组包括一个陶瓷膜组61及一个净化水泵62;陶瓷膜组61为具有两个端口的圆柱形空心结构,一个端口封闭,另一端口与净化水泵62的入水口连接;净化水泵62的出水口与排水口7连接。净化水泵62运行后,陶瓷膜组61外部的废水通过陶瓷膜组61的侧壁及封闭端口渗入至陶瓷膜组61的空心中,并由净化水泵62吸走,最终排放至排水口7外部。净化区5内的水通过穿透陶瓷膜组61的侧壁及封闭端口渗入至陶瓷膜组61的空心中,使水得到净化。其中,陶瓷膜组61的侧壁及封口端上分布有若干通孔;通孔直径范围为0-50nm之间。

参见图4,家庭废水主要来源为厨房中的废水及厕所中的废水,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中的废水入口1可以包括生活水入口101及厕所水入口102,生活水入口101及厕所水入口102均设置在一级厌氧区2的侧壁上。在生活水入口101上设置隔油装置1011,可以将厨房产生的废水中的油污隔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排水口7外的生物湿地区15,生物湿地区15设置在地表以下,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浮土层、陶粒层、鞍片层、秸秆土混合物层及地下土层。经过排水口7排出的净化后的水可直接排放到生物湿地区15上,经过生物湿地区15内各个层面过滤净化后的水可以达到无污染排放,并可直接排入至地下。

当然,经过陶瓷膜组61净化后的废水可以直接排放至系统外部的湿地,也可以被再次回收用于冲洗厕所。

在一级厌氧区2顶部设置第一通孔21,二级厌氧区3顶部设置第二通孔31;好氧区4顶部设置第三通孔44,净化区5顶部设置第四通孔51。设置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31,第三通孔44及第四通孔51可以使工作人员通过以上通孔观察对应区内的状态或者对对应区域进行维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体化家庭废水处理系统可以由有机玻璃或者不锈钢材质构成。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