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生产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5905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膜生产用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薄膜生产用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环境洁净度不高的生产环境中进行薄膜产品的涂布作业时,容易在薄膜产品的表面产生颗粒异物的质量缺陷,因此需要考虑在涂布作业前先对薄膜产品进行表面除尘。普通的薄膜除尘装置一般使用粘尘辊粘去薄膜表面的灰尘,但是由于粘尘辊表面的粘性,这些粘尘辊在除去薄膜表面的灰尘的同时,也容易将薄膜产品粘附在粘尘辊上,使薄膜产品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序,影响薄膜产品涂布作业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除尘效果好、除尘效率高的薄膜生产用除尘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膜生产用除尘装置,包括上吸尘头和下吸尘头,所述上吸尘头和下吸尘头对称设置,所述上吸尘头的吸尘口朝下设置,且上吸尘头的吸尘口位置可拆卸设置有第一毛刷;所述下吸尘头的吸尘口朝上设置,且下吸尘头的吸尘口位置可拆卸设置有第二毛刷;所述下吸尘头右端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内设置有清洁液,所述水槽内设置两根定位轴,每根定位轴上均套接有一个滚筒,所述水槽右端设置有擦干装置,所述擦干装置右端设置有烘干装置;所述擦干装置包括底座、压板和气缸,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吸水棉布,所述压板的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吸水棉布,所述压板的上端面上一体设置有连接凸块,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气缸的活塞杆上焊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螺钉,连接板通过连接螺钉与连接凸块连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吸尘头和下吸尘头首先通过各自的毛刷刷动现有的薄膜表面的颗粒异物,并吸走颗粒异物,然后薄膜进入水槽内清洗掉堆积的灰尘,再通过擦干装置对薄膜进行擦干,最后对薄膜进行烘干;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除尘效果好、除尘效率高、实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槽为不锈钢水槽,所述水槽的底部一体设置有一根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密封螺帽。通过本设置,水槽结构设置合理,使用方便,坚固耐用,不会生锈,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槽呈矩形结构,两根定位轴等高设置,且两根定位轴之间形成一个薄膜通道,两根定位轴两端分别与水槽的腔体前内壁面和后内壁面焊接固定,所述滚筒均为不锈钢滚筒。通过本设置,水槽结构设置更加合理,对薄膜定位效果好,工作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毛刷上端固定设置有一块第一毛刷固定板,所述第一毛刷固定板与上吸尘头的下端面通过螺钉连接固定。通过本设置,第一毛刷固定板设置合理,第一毛刷连接方便,固定可靠,装拆简单,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吸尘头的上端一体设置有第一吸尘软管,所述第一吸尘软管背离上吸尘头端螺纹连接有第一吸尘器。通过本设置合理,结构简单,上吸尘头吸尘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毛刷下端固定设置有一块第二毛刷固定板,所述第二毛刷固定板与下吸尘头的上端面通过螺钉连接固定。通过本设置,第二毛刷固定板设置合理,第二毛刷连接方便,固定可靠,装拆简单,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吸尘头的下端一体设置有第二吸尘软管,所述第二吸尘软管背离下吸尘头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吸尘器。通过本设置,下吸尘头吸尘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烘干腔,所述壳体左端面设置有一个矩形的薄膜进口,所述薄膜进口上端设置有第一电热板,薄膜进口下端设置有第二电热板,所述第一电热板和第二电热板之间形成一个烘干通道。通过本设置,烘干装置结构简单,加热效率高,对薄膜烘干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电热板为远红外电热板,所述第一电热板与烘干腔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固定。通过本设置,第一电热板连接方便固定可靠,加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电热板为远红外电热板,所述第二电热板与烘干腔的底部通过螺钉连接固定。通过本设置,第二电热板连接方便固定可靠,加热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设置更加合理,上吸尘头和下吸尘头首先通过各自的毛刷刷动现有的薄膜表面的颗粒异物,并吸走颗粒异物,然后薄膜进入水槽内清洗掉堆积的灰尘,再通过擦干装置对薄膜进行擦干,最后对薄膜进行烘干;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除尘效果好、除尘效率高、实用性好。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薄膜生产用除尘装置,包括上吸尘头1和下吸尘头2,所述上吸尘头1和下吸尘头2对称设置,所述上吸尘头1的吸尘口朝下设置,且上吸尘头1的吸尘口位置可拆卸设置有第一毛刷3;所述下吸尘头2的吸尘口朝上设置,且下吸尘头2的吸尘口位置可拆卸设置有第二毛刷4;所述下吸尘头2右端设置有水槽5,所述水槽5内设置有清洁液6,所述水槽5内设置两根定位轴7,每根定位轴7上均套接有一个滚筒8,所述水槽5右端设置有擦干装置9,所述擦干装置9右端设置有烘干装置10;所述擦干装置9包括底座91、压板92和气缸93,所述底座91的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吸水棉布94,所述压板92的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吸水棉布95,所述压板92的上端面上一体设置有连接凸块921,所述气缸93的活塞杆朝下设置,气缸93的活塞杆上焊接有连接板96,所述连接板96上设置有若干个连接螺钉97,连接板96通过连接螺钉97与连接凸块921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的,所述水槽5内的清洁液6为自来水或现有的玻璃清洁液或塑料薄膜清洁液;第一吸水棉布94与底座91的上端面通过现有的魔术贴粘接固定或通过现有的螺钉锁紧固定;第二吸水棉布95与压板92的下端面通过现有的魔术贴粘接固定或通过现有的螺钉锁紧固定;所述连接板96上至少设置四个连接螺钉97;所述下吸尘头2、水槽5、擦干装置9和烘干装置10依次从左至右设置,且一起构成一条除尘流水线。

为使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水槽5为不锈钢水槽,所述水槽5的底部一体设置有一根排水管51,所述排水管51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密封螺帽52。所述水槽5呈矩形结构,两根定位轴7等高设置,且两根定位轴7之间形成一个薄膜通道,两根定位轴7两端分别与水槽5的腔体前内壁面和后内壁面焊接固定,所述滚筒8均为不锈钢滚筒。

所述第一毛刷3上端固定设置有一块第一毛刷固定板11,所述第一毛刷固定板11与上吸尘头1的下端面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作为优选的,第一毛刷3上端与第一毛刷固定板11的下端面一体设置。

所述上吸尘头1的上端一体设置有第一吸尘软管12,所述第一吸尘软管12背离上吸尘头端螺纹连接有第一吸尘器13。

所述第二毛刷2下端固定设置有一块第二毛刷固定板14,所述第二毛刷固定板14与下吸尘头2的上端面通过螺钉连接固定。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毛刷2与第二毛刷固定板4的上端面一体设置。

所述下吸尘头2的下端一体设置有第二吸尘软管15,所述第二吸尘软管15背离下吸尘头端螺纹连接有第二吸尘器16。

所述烘干装置10包括壳体101,所述壳体101内设置有烘干腔102,所述壳体101左端面设置有一个矩形的薄膜进口103,所述薄膜进口103上端设置有第一电热板104,薄膜进口103下端设置有第二电热板105,所述第一电热板104和第二电热板105之间形成一个烘干通道。

所述第一电热板104为远红外电热板,所述第一电热板104与烘干腔102的顶部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所述第二电热板105为远红外电热板,所述第二电热板105与烘干腔102的底部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实际应用时,上吸尘头和下吸尘头首先通过各自的毛刷刷动现有的薄膜表面的颗粒异物,并吸走颗粒异物,然后薄膜进入水槽内清洗掉堆积的灰尘,再通过擦干装置对薄膜进行擦干,最后对薄膜进行烘干;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除尘效果好、除尘效率高、实用性好。

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工程师根据上述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