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组合式生物滤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220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尤其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组合式生物滤池。



背景技术:

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兼具传统流化床和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密度接近于水的填料直接投加到池内,依靠反应器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之处于流化状态,形成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和附着生长的生物膜,充分发挥两者的优越性,从而提高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率。

MBBR工艺容积负荷高,运行维护成本低,处理效果约为传统工艺的2~3 倍,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可以实现除碳脱氮,应用于新建、改扩建项目,在改造项目中更具优势。

生物滤池(Biological filter)是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基础上,结合过滤工艺,形成的污水处理工艺,依靠反应器内填装的填料的物理过滤作用,以及填料上附着生长的生物膜的好氧氧化、缺氧反硝化等生物化学作用联合去除污水中污染物的技术。按照不同处理目的,可分为碳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和反硝化生物滤池。

生物滤池中滤料层起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微生物的载体,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化学反应,二是作为过滤介质,截留进水中的悬浮固体和新形成的生物固体。由于生化和过滤对滤速的需求不同,为了在滤池中同时实现两个功能,设计滤速偏小,导致过滤区域过大,造成有效容积浪费。

随着污水排放标准的日益提高,国家和地区对环境要求愈加严格,生物滤池因其占地小、能耗低、效率高、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在污水深度处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市场空间较大。进一步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优化运行维护方式,是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用组合式生物滤池,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凯氏氮和总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用组合式生物滤池,包括滤池本体,所述滤池本体一侧设置进水渠,所述进水渠处设置闸门,所述滤池本体上部设置轻质填料层,所述轻质填料层底部设置穿孔曝气管,所述穿孔曝气管与曝气进风管连接,所述滤池本体中部设置静止过滤层,所述静止过滤层底部设置滤头滤板,所述滤池本体底部设置配水配气层,所述配水配气层内设置反冲洗配水配气系统,所述反冲洗配水配气系统接于反冲洗水管、反冲洗空气管及出水管;所述轻质填料层顶部设置钢隔板,所述钢隔板一侧设置废水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组合式生物滤池将MBBR和生物滤池有机结合,是一体化的多段生物滤池,同时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凯氏氮和总氮,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

2、组合式生物滤池是一种多段生物处理工艺,采用高低负荷两段或多段串联,处理原理与AB工艺相同,根据进水条件和出水目标调整工艺参数,运行灵活,效率高。

3、组合式生物滤池将主要生化功能集中于MBBR区域,滤池区域作为静止过滤层,充分发挥两种工艺的优势,投资更合理。

4、组合式生物滤池采用经济滤速设计,采用静止过滤,节省占地,无需曝气,降低能耗,运行维护方便。

5、轻质填料采用聚氨酯生物填料,比表面积大,充氧性能好,挂膜快,挂膜量多,直接投入,无需固定安装,投资省,更换简单。

6、静止过滤层采用均质石英砂和卵石,取材广泛,投资合理,滤层厚度厚,截污量大,经济滤速高,过滤周期长。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污水处理用组合式生物滤池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一种污水处理用组合式生物滤池,包括滤池本体,所述滤池本体一侧设置进水渠2,所述进水渠2处设置闸门1,所述滤池本体上部设置轻质填料层4,所述轻质填料层4底部设置穿孔曝气管8,所述穿孔曝气管8与曝气进风管9连接,所述滤池本体中部设置静止过滤层5,所述静止过滤层5底部设置滤头滤板10,所述滤池本体底部设置配水配气层6,所述配水配气层6内设置反冲洗配水配气系统11,所述反冲洗配水配气系统11接于反冲洗水管12、反冲洗空气管13及出水管15;所述轻质填料层4顶部设置钢隔板3,所述钢隔板 3一侧设置废水渠7。

特别的是,闸门前侧设置若干竖杆,竖杆上设置若干突刺,利于提高安全性。

所述轻质填料层4为聚氨酯生物填料,填料层高度2-3m。

钢隔板3上的孔径小于悬浮填料的尺寸。

所述轻质填料层底部的穿孔曝气管8布置在静止过滤层上部100-200mm处。

滤池采用下向流的进水方式,原水通过进水渠2和闸门1进入反应器内,首先和MBBR区域(轻质填料层4)内的轻质填料接触反应,填料层底部铺有穿孔曝气管8,由曝气风机直接供给微生物所需的氧气,同时使填料随气流处于混合和流化的状态。选择密度接近于水的轻质填料——聚氨酯生物填料,填料层高度2~3m。填料层上方设置钢隔板3,孔径小于悬浮填料的尺寸,避免填料在曝气或反冲洗过程中流失。

填料层底部的穿孔曝气管布置在静止过滤层5上部100~200mm,避免空气扰动滤料层,同时形成缺氧环境。污水经过MBBR区域发生生化反应后,再进入静止过滤层,本区域内布置均匀级配初砂滤料,多级串联,粒径2~8mm,K80 约1.2,有效高度1.5~4m,可使滤后水中悬浮物SS≤10mg/L。石英砂滤料底层采用卵石作为承托层,高度60~80mm,均匀覆盖滤头。

承托层下方以滤头滤板10作为支撑,滤板上均匀布置滤头,作为气水通道。过滤后的清水从滤头流至滤板下方,再进入后续单元。反冲洗配水配气系统11 均布置在配水配气层6内。反冲洗水管12、反冲洗空气管13及出水管15进入池底后共同管道11。反冲洗时通过阀门14进行切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