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瓶机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7011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瓶机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瓶机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洗瓶机适用于玻璃瓶、塑料瓶等毛刷式清洗和水冲式清洗单独或配合使用清洗的专用设备。在清洗瓶体过程中,现有设备通常直接将瓶体放置在支撑支块上,使支撑支块固定在连续传送生产线上,瓶体在进行清洁过程中,容易被高压水冲击产生倾斜,导致其容易从生产线上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改善清洗过程中瓶体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洗瓶机固定机构。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洗瓶机固定机构,包括底座及设置在底座上方的支块,在所述的支块上端面内侧设置有用于插接瓶体的内凹的卡位槽,在所述的卡位槽内壁上设置有至少2个均布的销轴,在所述的销轴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中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的销轴上,在所述的销轴上设置有扭簧,所述的扭簧自然状态时所述的支撑杆上端指向所述的卡位槽外侧,所述的支撑杆上端内侧设置有吸盘,所述的支撑杆下端内侧设置有凸起,所述的瓶体插接在所述的卡位槽内侧时所述的吸盘和所述的凸起均能够贴合在所述的瓶体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在卡位槽,使卡位槽从底部对瓶体进行固定,使瓶体插接在卡位槽内侧时,瓶体挤压卡位槽内侧的支撑杆,使支撑杆相对销轴转动时,支撑杆上端的吸盘能够吸附在瓶体外壁上,进而使得吸盘从侧面对瓶体进行固定,使瓶体清洗过程中能够牢固的插接在支块内侧,使其清洗过程中不会相对移位,能够提高其清洗效率。

可选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卡位槽底部中部设置有内凹侧沉槽,所述的瓶体底部能够插接在该所述的沉槽内侧。通过设置在底部的沉槽,能够使沉槽与瓶体底部形状和大小相匹配,使瓶体底部能够正好插接在沉槽内,使瓶体保持稳定。

可选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卡位槽底部端面上设置有以卡位槽轴线为中心的环状橡胶垫,所述的环状橡胶垫位于所述的沉槽外侧,所述的环状橡胶垫粘结在所述的卡位槽底部端面上,所述的环状橡胶垫中部的厚度H大于其内外两侧边缘的厚度h,所述的支撑杆呈垂直状态时其下端能够卡接在所述的环状橡胶垫外侧。通过采用环状橡胶垫,能够使支撑杆下端通过环状橡胶垫固定,使支撑杆内侧卡接有瓶体时支撑杆不会相对移动,使瓶体的稳定性更高。

可选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卡位槽底部端面上设置有以卡位槽轴线为中心的环状槽,所述的环状橡胶垫中部与所述的环状槽位置相对应使所述的环状橡胶垫中部能够嵌入在所述的环状槽内侧。通过采用环状槽,使橡胶垫圈受到支撑杆的挤压时,其中部较厚部位能够嵌入到环状槽内,使其变形空间更大。

可选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环状槽内侧设置有弹簧,所述的环状橡胶垫中部能够嵌入在所述的环状槽内侧时能够挤压所述的弹簧使其压缩。通过设置弹簧,能够环状橡胶垫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的效果的同时,当支撑杆下端位于环状橡胶垫两侧时,能够利用弹簧推动环状橡胶垫上移,使其能够阻挡支撑杆下端的移动,使弹簧起到限定环状橡胶垫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位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底座,102.支块,103.卡位槽,104.销轴,105.吸盘,106.凸起,107.沉槽,108.瓶体,109.环状槽,110.环状橡胶垫,111.弹簧,112.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现有的瓶装产品灌装之前,对瓶体进行清洁时,通常是采用连续生产线将瓶体连续输送到清洁喷头下方,对瓶体进行连续清洗。瓶体直接放置在连续输送设备上,瓶体底部插接在相应的固定支座上即可;由于清洗过程中,清洗液冲击瓶体,部分清洁刷会接触瓶体内壁,当瓶体与清洗液喷头或清洁刷位置存在相对错位时,容易使清洗液倾斜冲击瓶体,使瓶体容易倾倒。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瓶体清洗生产线上对瓶体固定不稳容易导致瓶体倾倒甚至脱落的问题,对瓶体的下端固定方式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稳定;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洗瓶机固定机构,包括底座101及设置在底座101上方的支块102,如图2、图3所示,在所述的支块102上端面内侧设置有用于插接瓶体108的内凹的卡位槽103,在所述的卡位槽103内壁上设置有至少2个均布的销轴104,在所述的销轴104上设置有支撑杆112,所述的支撑杆112中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的销轴104上,在所述的销轴104上设置有扭簧,所述的扭簧自然状态时所述的支撑杆112上端指向所述的卡位槽103外侧,所述的支撑杆112上端内侧设置有吸盘105,所述的支撑杆112下端内侧设置有凸起106,所述的瓶体108插接在所述的卡位槽103内侧时所述的吸盘105和所述的凸起106均能够贴合在所述的瓶体108的侧壁上。将底座安装在现有的瓶体连续输送生产线上,使其呈竖直状态即可,使支块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在支块的上端面中部设置凹槽形成卡位槽,使卡位槽的内径大于瓶体的外径,将销轴垂直于卡位槽轴线方向固定连接在卡位槽内壁上,使支撑杆套装在销轴上,使支撑杆能够相对销轴转动,将扭簧一端固定连接在销轴上,扭簧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杆上,使支撑杆相对转动时能够带动扭簧扭转。

在使用时,将瓶体插接在卡位槽内侧时,使瓶体下端挤压支撑杆底部上的凸起,使瓶体下端挤压支撑杆时,使支撑杆相对销轴转动,此时使销轴上的扭簧扭转,当支撑杆底部的凸起贴合在瓶体下端侧壁上,支撑杆上端的吸盘吸附在瓶体侧壁上,此时,瓶体底部通过卡位槽固定,使瓶体不能纵向移动,瓶体中部通过吸盘固定,使瓶体不能水平移动,本实用新型中,在卡位槽内侧等间距设置4个支撑杆,使支撑杆上的吸盘从侧面对瓶体进行固定。

由于不同的瓶体,其外壁的粗糙度不同,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根据瓶体的不同表面粗糙度选择不同的吸盘,使吸盘的吸附力稍大于扭簧扭转时的扭力即可。当需要取出瓶体时,向上提起瓶体,使瓶体与吸盘产生错位时,在扭簧的作用下,使支撑杆相对转动,此时使瓶体能够从卡位槽移出,方便其取放。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瓶体清洗生产线,对瓶体固定方式进行了改进,相比现有的直接将瓶体卡接在支块上的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瓶体吸附在卡位槽内侧,使瓶体在卡位槽内保持稳定状态,即使设备运行过程中瓶体与清洗液喷射方向存在一定角度倾斜,也不容易出现倾倒。

实施例1:

为了避免瓶体在卡位槽内侧出现水平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所述的卡位槽103底部中部设置有内凹侧沉槽107,所述的瓶体108底部能够插接在该所述的沉槽107内侧。本实施例中,使沉槽的内径与瓶体底部的外径相匹配,使瓶体插接在沉槽内侧时,瓶体不能水平移动,使其稳定性更高。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设置在侧面的支撑杆,使其对瓶体的侧壁进行固定,同时通过底部的沉槽,使瓶体能够插接在沉槽内,能够使瓶体不容易出现倾倒,稳定性更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避免扭簧扭转时产生扭力过大导致支撑杆产生倾斜,对支撑杆的固定方式进行了改进,优选地,在所述的卡位槽103底部端面上设置有以卡位槽103轴线为中心的环状橡胶垫110,所述的环状橡胶垫110位于所述的沉槽107外侧,所述的环状橡胶垫110粘结在所述的卡位槽103底部端面上,所述的环状橡胶垫110中部的厚度H大于其内外两侧边缘的厚度h,所述的支撑杆112呈垂直状态时其下端能够卡接在所述的环状橡胶垫110外侧。本实施例中,使支撑杆垂直状态时,支撑杆上端的吸盘吸附在瓶体侧壁上,支撑杆下端的凸起贴合在瓶体下端侧壁上,支撑杆底部位于环状橡胶垫外侧,由于环状橡胶垫中部的厚度较大,使其中部向上凸起,此时支撑杆下端被阻挡在环状橡胶垫外侧,使支撑杆上端通过吸盘吸附在瓶体上,下端通过环状橡胶垫限定,继而避免扭簧扭力较大时使扭簧扭转时吸盘容易脱落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使底部的环状橡胶垫增大支撑杆底部与卡位槽底部的相对摩擦力即可,根据支撑杆底部的位置确定环状橡胶垫中部的厚度,使其能够起到一定的阻挡效果即可,环状橡胶垫的具体厚度可以根据支撑杆底部与卡位槽底部端面的距离确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为了避免环状橡胶垫选取不当使其中部的厚度过大时阻挡支撑杆,导致支撑杆不能恢复原状,对环状橡胶垫下部的卡位槽底部端面进行了改进,优选地,在所述的卡位槽103底部端面上设置有以卡位槽103轴线为中心的环状槽109,所述的环状橡胶垫110中部与所述的环状槽109位置相对应使所述的环状橡胶垫110中部能够嵌入在所述的环状槽109内侧。本实施例中,使环状橡胶垫内外两侧分别粘结在卡位槽底部端面上,使其内外两侧分别位于环状槽两侧,使环状橡胶带中部较厚部位与环状槽位置相对应,当从上方挤压环状橡胶垫时,能够使环状橡胶垫中部较厚部位向环状槽内插接,使其伸出卡位槽上端面的高度相对变化。

当吸盘从瓶体侧壁上脱落时,支撑杆在扭簧的作用下相对销轴转动,此时支撑杆在扭簧的作用下挤压环状橡胶垫,使环状橡胶垫中部较厚部位插接进入环状槽内侧,使支撑杆底部能够从环状橡胶垫上移出,进而使支撑杆恢复倾斜状态。

进一步优选地,为了使环状橡胶垫能够恢复原状,在所述的环状槽109内侧设置有弹簧111,所述的环状橡胶垫110中部能够嵌入在所述的环状槽109内侧时能够挤压所述的弹簧111使其压缩。当支撑杆通过环状橡胶垫使环状橡胶垫插接在环状槽内侧时,本实施例中,使弹簧推动环状橡胶垫上移,进而能够使环状橡胶垫自动恢复原状,使其能够重复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