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5683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塔。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的臭氧-活性炭工艺,通常由臭氧氧化塔和活性炭吸附工艺组成。该工艺设备中需要分别设置臭氧氧化塔、活性炭过滤器等多个设备,不仅结构复杂、占地大、造价高,而且臭氧溶解反应效率低,臭氧易从顶部跑出,造成二次污染。而活性炭是一种经特殊处理的碳,具有很强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功能,能吸附水中浓度较低、其他方法难以去除的杂质,还可以优化水的浊度、嗅味、色度,有效地吸附合成洗涤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活性物质,使有机物吸附脱毒,避免臭氧尾气排出。而如何使臭氧催化与活性炭工艺有效结合,充分发挥臭氧氧化的作用,强化传质,提高臭氧的利用率,减少能耗,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另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反应塔,将臭氧化学氧化、活性炭物理吸附技术合为一体,无需设置多个设备,处理效率高、效果好、占地面积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塔,包括塔本体、进水管、臭氧进气管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臭氧进气管上方,所述臭氧进气管上设有布气头,所述臭氧进气管和进水管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包括第一吸附层、第二吸附层和第三吸附层,所述第一吸附层、第二吸附层和第三吸附层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附层为颗粒活性炭,所述第二吸附层和第三吸附层为蜂窝煤活性炭,所述第一吸附层位于所述二吸附层和第三吸附层上方。

可选的,所述塔本体侧壁设有人孔。

进一步的,所述人孔设有四个,分别安装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吸附层之间、所述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之间、所述第二吸附层和第三吸附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三吸附层和所述臭氧进气管之间。

可选的,所述塔本体顶端设有呼吸口。

可选的,所述污水处理反应塔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臭氧进气管的臭氧输送管,所述臭氧输送管折弯呈U型,所述U型的开口向下设置。

可选的,所述塔本体为304不锈钢塔本体。

可选的,所述布气头为钛板布气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塔,包括塔本体、进水管、臭氧进气管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臭氧进气管上方,所述臭氧进气管上设有布气头,所述臭氧进气管和进水管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包括第一吸附层、第二吸附层和第三吸附层,所述第一吸附层、第二吸附层和第三吸附层间隔设置:采用臭氧催化和活性炭联用的方法,将臭氧化学氧化、活性炭物理吸附技术合为一体,无需设置多个设备,占地面积小、造价低廉,同时活性炭又可避免臭氧气体外泄造成二次污染。污水在塔本体内自上而下运动,臭氧气体在塔本体内自下而上运动,这样有利于臭氧气体与污水充分融和并发生反应。污水由进水管进入塔本体内时是均匀分布的,首先进入第一吸附层进行吸附净化。由于污水在第一吸附层内的流动是不规律的,因此从第一吸附层流出的污水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在污水进入第二吸附层之前需要通过一段间隔,正是在这段间隔中污水自身可以进行调整,以使其在进入第二吸附层时均匀分布。污水由第二吸附层流出进入第三吸附层亦是如此,这样有利于污水在每一层吸附层中与活性炭充分接触,进行充分的吸附净化,对于污水处理具有处理效率高、效果好的优点。

所述第一吸附层为颗粒活性炭,所述第二吸附层和第三吸附层为蜂窝煤活性炭,所述第一吸附层位于所述二吸附层和第三吸附层上方:第一吸附层所填装的颗粒活性炭为较大的颗粒活性炭,较大的颗粒活性炭与蜂窝煤活性炭相比,吸附量相对较大而比表面积相对较小,第二吸附层和第三吸附层所装填的蜂窝煤活性炭与较大的颗粒活性炭相比,吸附量相对较小而比表面积较大。在第一吸附层,臭氧气体浓度最低而污水所受到的污染程度最高,因此采用较大的颗粒活性炭,大量吸附污染物,而在第二吸附层和第三吸附层,臭氧气体浓度最高,因此采用蜂窝煤活性炭,利用蜂窝煤活性炭较大的比表面积,为臭氧气体提供更大的反应面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所述塔本体侧壁设有人孔,所述人孔设有四个,分别安装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吸附层之间、所述第一吸附层和第二吸附层之间、所述第二吸附层和第三吸附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三吸附层和所述臭氧进气管之间:设置四个人孔,在某一吸附层所填装的活性炭需要更换时,只需要打开其上侧的人孔,工作人员即可通过人孔快速完成更换,便于污水处理反应塔的保养与维修。

所述塔本体顶端设有呼吸口:呼吸口直通大气,防止塔本体内部产生正压或负压,保证装置常压运行。

所述污水处理反应塔还包括连接于所述臭氧进气管的臭氧输送管,所述臭氧输送管折弯呈U型,所述U型的开口向下设置:可防止废水因为气压而引起倒流,进入臭氧输送管内。

所述布气头为钛板布气头:可有效防止布气头被臭氧气体氧化,延长布气头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中进行详细的揭露。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实施方式或手段将结合附图来详尽表现,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另外,在每个下文和附图中出现的这些特征、要素和组件是具有多个,并且为了表示方便而标记了不同的符号或数字,但均表示相同或相似构造或功能的部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附图中:

1-塔本体、11-呼吸口、2-进水管、3-臭氧进气管、31-布气头、32-臭氧输送管、4-出水口、51-第一吸附层、52-第二吸附层、53-第三吸附层、61-第一人孔、62-第二人孔、63-第三人孔、64-第四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说明书中引用的“一个实施例”或“实例”或“例子”意指结合实施例本身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被包括在本专利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位置的出现不必都是指同一个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横向”、“纵向”、“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塔。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塔,包括塔本体1、进水管2、臭氧进气管3和出水口4。塔本体1采用304不锈钢材质。进水管2设有喷水口(图中未标出),并位于塔本体1上部,污水从进水管2进入塔本体1内部并将污水喷淋在塔本体1内。臭氧进气管3位于塔本体1内的下部,臭氧进气管3上设有布气头31,布气31头采用钛板材质,可有效防止布气头31被臭氧气体氧化,延长布气头31的使用寿命。臭氧气体从臭氧进气管3进入塔本体1内,再从布气头31扩散出。污水在塔本体1内自上而下运动,臭氧气体在塔本体1内自下而上运动,有利于臭氧气体与污水充分融和并发生反应。出水口4设于臭氧进气管3上方,供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流出,塔本体1的顶端设有呼吸口11,呼吸口11直通大气,防止塔本体1内部产生正压或负压,保证装置常压运行。臭氧进气管3和进水管2之间设有活性炭吸附层,活性炭吸附层包括第一吸附层51、第二吸附层52和第三吸附层53,第一吸附层51为颗粒活性炭,第二吸附层52和第三吸附层53为蜂窝煤活性炭,第一吸附层51、第二吸附层52和第三吸附层53在塔本体1内由上至下依次间隔设置。污水由进水管2的喷水口流出时是均匀分布的,首先进入第一吸附层51进行吸附净化。由于污水在第一吸附层51内的流动是不规律的,因此从第一吸附层51流出的污水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在污水进入第二吸附层52之前需要通过一段间隔,正是在这段间隔中污水自身可以进行调整,以使其在进入第二吸附层52时均匀分布。污水由第二吸附层52流出进入第三吸附层53亦是如此,这样有利于污水在每一层吸附层中与活性炭充分接触,进行充分的吸附净化。第一吸附层51所填装的颗粒活性炭为较大的颗粒活性炭,较大的颗粒活性炭与蜂窝煤活性炭相比,吸附量相对较大而比表面积相对较小,第二吸附层52和第三吸附层53所装填的蜂窝煤活性炭与较大的颗粒活性炭相比,吸附量相对较小而比表面积较大。在第一吸附层51,臭氧气体浓度最低而污水所受到的污染程度最高,因此采用较大的颗粒活性炭,大量吸附污染物,而在第二吸附层52和第三吸附层53,臭氧气体浓度最高,因此采用蜂窝煤活性炭,利用蜂窝煤活性炭较大的比表面积,为臭氧气体提供更大的反应面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臭氧是极性分子,会被活性炭吸收,化学方面两者都不会发生任何反应。臭氧与有机物的最主要反应是破坏碳化物的双键,活性炭可以吸附有机物,臭氧与活性炭两者的作用是互补的。如果没有活性炭,就必须增加这类臭氧的投加量,设置活性炭后有机物被吸附在活性炭上,可大大减少了这类臭氧的投加量,这也同时消除了臭氧排放大气造成的污染问题。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廉、并且环保。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水,通过塔本体1最下方的出水口4流出。采用臭氧催化和活性炭联用的方法,将臭氧化学氧化、活性炭物理吸附技术合为一体,无需设置多个设备,对于污水处理具有处理效率高、效果好、占地面积小、造价低廉等优点,同时活性炭吸附层又可避免臭氧气体外泄造成二次污染。

在塔本体1的侧壁设有四个人孔,第一人孔61安装于进水管2和第一吸附层51之间,第二人孔62安装于第一吸附层51和第二吸附层52之间,第三人孔63安装于第二吸附层52和第三吸附层53之间,第四人孔64安装于第三吸附层53和臭氧进气管3之间。设置四个人孔,在某一吸附层所填装的活性炭需要更换时,只需要打开其上侧的人孔,工作人员即可通过人孔快速完成更换,便于污水处理反应塔的保养与维修。

污水处理反应塔还包括连接于臭氧进气管3的臭氧输送管32,臭氧输送管32折弯呈U型,U型的开口向下设置,可防止废水因为气压而引起倒流,进入臭氧输送管32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