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小流量油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5927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分离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是无动力小流量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种工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混合物,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需要通过油水分离器将水和废油进行分离,并将分离后的油和水做进一步的处理。现有的油水分离器不能实现自动出油出水的功能,需要通过人工捞油,人工捞油不及时会造成出水管出油的问题,人工捞油太频繁又会造成将水一起捞出的问题。

因此,现需要一种能够自动出油,降低劳动强度,无需人工管理的油水分离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无动力小流量油水分离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出油、出水,具有结构简单和管理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无动力小流量油水分离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头仓和尾仓;

所述头仓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废水源连通,所述头仓设置有第一出油口;所述尾仓插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进水端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的位置高度,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出油口的位置高度;所述头仓与尾仓的连通处的位置高度低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的位置高度。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废水从进液口进入到头仓内,因废水含有油和水,存在10%的比重差值,静置后油、水产生分离;废水持续进入头仓中,油往上积聚于第一出油口处并排出,水积聚于废水下部,并通过连通处进入到尾仓中,水通过出水管排出进入到下游处理设备。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进液口处插设有与废水连通的进液管。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进液口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出油口的位置高度。

采用上述设置时,进液口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出油口的位置高度,有利于废水顺利的进入到头仓内。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进液管的出液端邻近所述头仓的底部。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进液管的出液端邻近所述头仓的底部,使得废水从头仓的底部进入,油自动上浮,使得油、水充分分离;同时避免使废水从头仓上部冲入,激起水花,不利于油、水分离。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还包括中间仓,所述头仓、中间仓、尾仓依次连通,所述头仓与中间仓的连通处的位置高度以及中间仓与尾仓的连通处的位置高度均低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的位置。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中间仓对废水进行第二次油、水分离,使得废水中进入到尾仓内的油水进一步降低。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中间仓开设有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二出油口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的位置高度。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中间仓内的油通过第二出油口排出。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头仓的顶部、中间仓的顶部和尾仓的顶部均设置有一开口。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盖板。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开口用于观察内部情况,或在出油口发生堵塞等其他情况时用于手工捞油,盖板用于遮蔽开口。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头仓、中间仓和尾仓由箱体和两块隔板形成;两块所述隔板依次竖向设置于箱体内,将箱体分为头仓、中间仓和尾仓,每个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箱体和隔板为一体式结构件。

采用上述结构时,该种无动力小流量油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简单、紧凑,利于推广。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出油口和所述第二出油口均为方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废水从进液口进入到头仓内,因废水含有油和水,存在10%的比重差值,静置后油、水产生分离;废水持续进入头仓中,并通过头仓进入到中间仓中,油往上积聚于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处并排出,水积聚于废水下部,并通过连通处进入到尾仓中,水通过出水管排出进入到下游处理设备;因出水管的进水端的位置高度低于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的位置高度,头仓与中间仓、中间仓与尾仓的连通处的位置高度低于出水管的出水端的位置高度,因此,能够达到自动出油、出水的目的,无需人工管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所述无动力小流量油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头仓;

11-进液管;

12-第一出油口;

2-中间仓;

21-第二出油口;

3-尾仓;

31-出水管;

4-盖板;

5-箱体;

6-隔板;

6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无动力小流量油水分离装置,能够实现自动出油、出水,具有结构简单和管理方便的优点,如图1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包括箱体5,箱体5为方形箱体,其内部空腔内设置有两块从左自右依次竖向设置的隔板6,隔板6的顶端固定于箱体5的顶板内壁,隔板6的底端固定于箱体5的底板内壁;隔板6将箱体5的内部空腔分割为从左自右依次排布的头仓1、中间仓2和尾仓3,隔板6的下部开设有通孔61,使得头仓1的右侧与中间仓2的左侧连通,中间仓2右侧与尾仓3的左侧连通,废水能够通过头仓1依次进入到中间仓2和尾仓3中。

箱体5的左侧板的上部开设有一个进液口,在进液口处插设有一根进液管11,进液管11的管壁与进液口密封连接,进液管11的出液端位于头仓1的内部,进液管11的出液端朝向头仓1的底部延伸并邻近且正对箱体5的底板;进液管11与费水源连通。

箱体5的右侧板的上部开设有一个出水口,在出水口处插设有一根出水管31,出水管31的管壁与出水口的周圈密封连接,出水管31的进水端位于尾仓3的内部,出水管31的进水端朝向尾仓3的底部延伸并邻近且正对于箱体5的底板。

在箱体5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形状为方孔的第一出油口12,第一出油口12位于头仓1的上部。第一出油口12的位置高度高于出水口的位置高度既出水管31的出水端的位置高度,头仓1与中间仓2之间的隔板6的通孔61的位置高度低于出水管31的出水端的位置高度,中间仓2与尾仓3之间的隔板6的通孔61的位置高度低于出水管31的出水端的位置高度。

在箱体5的侧壁上开设有形状为方孔的一个第二出油口21,第二出油口21位于中间仓2的上部。

第二出油口21的位置高度高于出水口的位置高度既出水管31的出水端的位置高度。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因头仓1、中间仓2和尾仓3均位于箱体5内,且头仓1、中间仓2和尾仓3通过隔板6上开设的通孔61相互连通,则该种无动力小流量油水分离装置的结构简单、紧凑,利于推广。废水从进液口进入到头仓1内,因废水含有油和水,存在10%的比重差值,静置后油、水产生分离;废水持续进入头仓1中,并通过通孔61进入到中间仓2内,油往上积聚于第一出油口12和第二出油口21处并排出,水积聚于废水下部,水通过出水管31排出进入到下游处理设备。

中间仓2对废水进行第二次油、水分离,使得废水中进入到尾仓3时,废水中的含油量进一步降低至可以忽略不计的水平。

进液管11的出液端邻近所述头仓1的底部,使得废水从头仓1的底部进入,油自动上浮,使得油、水充分分离;同时避免使废水从头仓1上部冲入,激起水花,不利于油、水分离。

优选的,进液口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出油口12的位置高度。

采用上述设置时,进液口的位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出油口12的位置高度,使通过进液管11进入箱体5内的废水不必承受水压,有利于废水顺利的进入到头仓1内。

优选的,在箱体5的顶板处开设有三个开口,开口分别位于头仓1的顶部、中间仓2的顶部和尾仓3的顶部,在每个开口处均设置有一盖板4。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开口用于观察内部情况,或在出油口发生堵塞等其他情况时用于手工捞油,盖板4用于遮蔽开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