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发动机型腔去屑震荡机的吹风集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9529发布日期:2018-06-08 18:36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发动机型腔去屑震荡机的吹风集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型腔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发动机型腔去屑震荡机的吹风集屑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型腔在制造成型后,会有细小的铝屑附着在型腔内部,由于发动机型腔内部结构曲折、复杂,使得这些铝屑很难自动脱落,从而影响到发动机的成品品质,进而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因此必须将其内部的铝屑去除。

针对这一技术问题,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625396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针对发动机缸体、缸盖的震动去屑装置,该装置是利用翻转驱动装置带动翻转笼转动的同时,棘轮带动整个翻转系统上下震动使得内部的碎屑杂质因重力掉落。该装置不仅震动机构结构复杂,而且由于发动机缸体、缸盖内部结构复杂,内部存在很多曲折结构,使得内部的碎屑杂质在翻转笼转动震动的情况下,并不会因重力全部掉出,反而会因为同一方向的转动力造成的惯性,使得由于震动脱离缸体或者缸盖的碎屑杂质一直卡在缸体或者缸盖内部的某一结构处,无法从缸体内部掉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发明了一种发动机型腔去屑震荡机,该震荡机需要一个对震荡后的发动机型腔进行吹风处理,使得发送机型腔内部的废屑全部排出,并对吹出的废屑进行有效收集,避免污染环境的吹风集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型腔去屑震荡机的吹风集屑装置。

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发动机型腔去屑震荡机的吹风集屑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自上而下分为三层,第一层箱体顶部开口,底部与第二层箱体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层箱体内部设有2组吹风歧管,所述2组吹风歧管分别设于第一层箱体内部相对的两个侧壁上,所述吹风歧管的进口连接气源,出口连接吹风管,所述吹风管吹风口朝向第一层箱体内部,所述第二层箱体内部设有集屑通道,底部与第三层箱体的顶部连通,所述集屑通道顶部四周内接于第二层箱体顶部四周,底部出口朝向第三层箱体,所述集屑通道横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三层箱体底部封闭,外周面三面封闭,一面设有用于取放集屑桶的取物口,内部设有集屑桶,所述集屑桶的桶口位于集屑通道底部出口的正下方。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在第一层箱体内的吹风管对发动机型腔进行吹风,使得其内部的废屑排出,排出后的废屑通过整体呈漏斗形的集屑通道落入集屑桶内,实现了对发动机型腔的吹风处理和废屑收集功能,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作为改进,每组所述吹风歧管与气源之间连接有用于控制通断的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于第二层箱体的外壁上;利用电磁阀单独控制每组吹风歧管是否出风。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层箱体敞开的一面与电磁阀所在的外壁位于箱体的同一侧面。

作为优选,每组所述吹风歧管包括3个吹风歧管,每个所述吹风歧管与气源之间均设有电磁阀;具有多个吹风歧管并且每个吹风歧管都可以单独控制是否出风,便于配置每个吹风歧管的工作状态。

作为改进,所述电磁阀与气源之间连接有气源三联件,所述气源三联件设于电磁阀所在的外壁上且与电磁阀并排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电磁阀所在的外壁上设有凹陷结构,所述电磁阀和气源三联件位于凹陷结构内;电磁阀和气源三联件设于凹陷结构内,不会凸出于箱体表面,日常使用时,不易被误碰撞导致误操作或者损坏。

作为改进,所述箱体底部四周设有可调节高度的支脚;箱体底部设有可调节高度的支脚,便于根据应用场合调节箱体高度。

作为改进,所述集屑通道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集屑通道和第二集屑通道,所述第一集屑通道的纵向剖面为倒梯形,所述倒梯形的两腰不相等,所述第二集屑通道的纵向剖面为等腰的倒梯形,所述第二集屑通道的底部出口朝向第三层箱体的右侧空间;集屑通道整体为漏斗形且分为两段,位于上段的第一集屑通道空间较大,坡都较缓,便于收集废屑,位于下段的第二集屑通道空间较小,坡都较陡,便于快速将第一集屑通道收集的废屑导入集屑桶内。

作为改进,所述第三层箱体内设有竖向隔板,所述竖向搁板将第三层箱体分为左侧空间和右侧空间,所述集屑桶位于右侧空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背面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图4,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做任何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气源和吹风管图中未出,吹风管采用工厂常用的吹风软管即可,吹风管口径优选6mm),一种用于发动机型腔去屑震荡机的吹风集屑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自上而下分为三层,第一层箱体41顶部开口,底部与第二层箱体42的顶部连通,第一层箱体41内部设有2组吹风歧管,2组吹风歧管分别设于第一层箱体41内部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吹风歧管44的进口连接气源,出口连接吹风管,吹风管吹风口朝向第一层箱体41内部,第二层箱体42内部设有集屑通道44,底部与第三层箱体43的顶部连通,集屑通道44顶部四周内接于第二层箱体42顶部四周,底部出口朝向第三层箱体43,集屑通道44横截面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第三层箱体43底部封闭,外周面三面封闭,一面设有用于取放集屑桶的取物口431,内部设有集屑桶45,集屑桶45的桶口位于集屑通道44底部出口的正下方。

其中,如图4所示(图4中,为了便于展示两组吹风歧管,第一层箱体的一侧围板未示出,并且气源和吹风管未示出),每组所述吹风歧管包括3个吹风歧管46,每个所述吹风歧管46与气源之间均连接有用于控制通断的电磁阀47,电磁阀47与气源之间连接有气源三联件48,电磁阀47和气源三联件48并排设置于第二层箱体42的外壁上,利用气源三联件48和电磁阀47控制每组吹风歧管是否出风,由于每个吹风歧管均由一个电磁阀单独控制,使得可以根据应用需求,合理配置每个吹风歧管的工作状态,例如:当所需风量较小时,只开启部分吹风歧管,以降低能耗。

优选地,第三层箱体43敞开的一面与电磁阀47所在的外壁位于箱体的同一侧面。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利用机械手夹持发动机型腔,将其放入第一层箱体内,箱体内壁两侧的吹风管对发动机型腔进行吹风,使得其内部的废屑排出,排出后的废屑通过整体呈漏斗形的集屑通道落入集屑桶内。

为了进一步提高装置的性能,对装置做以下改进:

1.为了避免日常使用时,误碰撞到电磁阀和气源三联件,导致误操作或者损坏,第二层箱体的外壁上增设凹陷结构421,电磁阀47和气源三联件48位于凹陷结构421内,电磁阀和气源三联件设于凹陷结构内,不会凸出于箱体表面,日常使用时,不易被误碰撞导致误操作或者损坏。

2.为了便于根据应用场合调节箱体高度,在箱体底部四周增设可调节高度的支脚49。

3.为了更好的对废屑进行收集,集屑通道44设置为包括上下连接的第一集屑通道441和第二集屑通道442,第一集屑通道441的纵向剖面为倒梯形,倒梯形的两腰不相等,第二集屑通道442的纵向剖面为等腰的倒梯形,第二集屑通道442的底部出口朝向第三层箱43体的右侧空间,第三层箱体内设有竖向隔板50,竖向搁板50将第三层箱体分为左侧空间和右侧空间,集屑桶45位于右侧空间内,集屑通道整体为漏斗形且分为两段,位于上段的第一集屑通道空间较大,坡都较缓,便于收集废屑,位于下段的第二集屑通道空间较小,坡度较陡,便于快速将第一集屑通道收集的废屑导入集屑桶内,同时集屑桶只占用第三层箱体的右侧空间,是的第三层箱体的左侧空间可以作为收纳空间用来放置备用的集屑桶、机台的维护用品或者其他物品,只要在右侧空间左侧面板上增设取物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在第一层箱体内的吹风管对发动机型腔进行吹风,使得其内部的废屑排出,排出后的废屑通过整体呈漏斗形的集屑通道落入集屑桶内,实现了对发动机型腔的吹风处理和废屑收集功能,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2.利用气源三联件和电磁阀控制每组吹风歧管是否出风,由于每个吹风歧管均由一个电磁阀单独控制,使得可以根据应用需求,合理配置每个吹风歧管的工作状态;

3.作为控制机构的电磁阀和气源三联件设于第二层箱体外壁的凹陷结构内,不会凸出于箱体表面,日常使用时,不易被误碰撞导致误操作或者损坏;

4.箱体底部设有可调节高度的支脚,便于根据应用场合调节箱体高度;

5.集屑通道整体为漏斗形且分为两段,位于上段的第一集屑通道空间较大,坡都较缓,便于收集废屑,位于下段的第二集屑通道空间较小,坡度较陡,便于快速将第一集屑通道收集的废屑导入集屑桶内;

6.集屑桶只占用第三层箱体的右侧空间,是的第三层箱体的左侧空间可以作为收纳空间用来放置备用的集屑桶、机台的维护用品或者其他物品。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