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渗透污泥脱水式污泥超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0787发布日期:2018-09-08 01:07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渗透污泥脱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电渗透污泥脱水式污泥超干系统。



背景技术:

电渗透污泥脱水机具有效率高、经济、稳定的优点,从污泥中提出“自由水”和“细胞结合水”,有区别于传统脱水技术,在脱水干化时,首先污泥饼进入电渗透污泥脱水机的履带之间,通电后,上履带为正极,下履带为负极,从而在上下履带之间产生电位差,湿污泥在直流电场条件下产生电泳现象,即污泥颗粒向正极移动而水向负极移动,在履带的带动下运动达到污泥和水的分离,处理后污泥的含水量降低到约60%,这是其它机械脱水法难以达到的,对于生化污泥脱水效果尤为明显。

经过电渗透污泥脱水机脱水后的污泥上层干而下层湿,仍不能够达到整体干化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双电渗透污泥脱水式污泥超干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电渗透污泥脱水式污泥超干系统,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自左向右并排安装有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和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在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和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之间安装有翻料装置,所述翻料装置将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的泥料输出端的预脱水污泥翻推入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的泥料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和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公用同条过滤带。

优选的,在机架上安装有为履带提供动力的电动机、用于过滤网带张紧的张紧辊筒,位于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和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内部分的过滤网带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在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和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之间的机架上安装有第一过渡辊筒和第二过渡辊筒;

所述第一过渡辊筒位于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的泥料输出端的左下方;

所述第二过渡辊筒位于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的泥料输出端的右下方,且第二过渡辊筒位于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的泥料输入端的左下方,且第二过渡辊筒的位置高于第一过渡辊筒;

所述过滤网带依次绕过电动机、张紧辊筒、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第一过渡辊筒、第二过渡辊筒、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从而在第二过渡辊筒与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的泥料输入端之间形成斜向上的过滤网带段,所述斜向上的过滤网带段为翻料区;

在机架上设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上的销轴位于第二过渡辊筒的左侧,且支撑框架上的销轴位于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的泥料输出端下方,所述翻料装置的底端与支撑框架上的销轴铰接,所述翻料装置包括铰接在支撑框架自由端的刮板,在刮板的中部铰接有拉簧,拉簧的上端向左上方倾斜固定在机架上,在拉簧的作用下刮板的顶端压紧在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的泥料输出端的过滤网带段上,在刮板的下表面固定有柔性连接板,所述柔性连接板的下端沿着过滤网带运动方向弯折后压紧在翻料区的过滤网带段上从而防止翻料区内的泥料掉落。

优选的,刮板的顶端为楔形。

优选的,所述柔性连接板采用橡胶材质制作。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两级电渗透污泥脱水机和翻料装置的配合作用,实现了对泥饼的深度脱水和充分脱水的干化过程,从而得到了更高的污泥干度,便于后续的无污染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K部分的发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机架7,在机架7上自左向右并排安装有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2和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3,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2和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3均为常用的电渗透污泥脱水机,具体详细结构不再赘述,在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2和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3之间安装有翻料装置,即圆圈K内的部分,所述翻料装置将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2的泥料输出端的脱水污泥翻推入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3的泥料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2和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3公用同条过滤网带8,过滤网带8沿着方向A转动。

在机架7上安装有过滤网带8、用于过滤网带8张紧的张紧辊筒4,同时还可以安装多个导向辊筒,位于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2和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3内部分的过滤网带8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在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2和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3之间的机架上安装有第一过渡辊筒6和第二过渡辊筒5;

所述第一过渡辊筒6位于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1的泥料输出端的左下方;

所述第二过渡辊筒5位于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1的泥料输出端的右下方,且第二过渡辊筒5位于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3的泥料输入端的左下方,且第二过渡辊筒5的位置高于第一过渡辊筒6;

所述过滤网带8依次绕过前端滚筒1、张紧辊筒4、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2、第一过渡辊筒6、第二过渡辊筒5、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3,从而在第二过渡辊筒5与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3的泥料输入端之间形成斜向上的过滤网带段13,所述斜向上的过滤网带段13为翻料区;

在机架7上设有支撑框架9,支撑框架9上的销轴位于第二过渡辊筒5的左侧,且支撑框架9上的销轴位于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2的泥料输出端下方,所述翻料装置的底端与支撑框架9上的销轴铰接,所述翻料装置包括铰接在支撑框架9上销轴的刮板14,在刮板14的中部铰接有拉簧10,拉簧的10上端向左上方倾斜固定在机架7上,在拉簧10的作用下刮板14的顶端压紧在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2的泥料输出端的过滤网带段11上,在刮板14的下表面固定有柔性连接板12,所述柔性连接12采用橡胶材质制作,所述柔性连接板12的下端沿着过滤网带8运动方向A弯折后压紧在翻料区的过滤网带段13上从而防止翻料区内的泥料掉落。

为了进一步增强对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2的泥料输出端的过滤网带段11上预处理过的泥饼更有效地进行刮翻,所述刮板14的顶端为楔形。

本发明在工作时,泥饼首先由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2的泥料输入端进入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2进行脱水,成为上层干下层湿的泥饼,然后在第一电渗透污泥脱水机2的泥料输出端处经过翻料装置作用将泥饼上下层对调后输入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3的泥料输入端,再经过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3的充分脱水干化,最后由第二电渗透污泥脱水机3的泥料输出端输出,从而完成充分脱水干化。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