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2203发布日期:2018-08-24 20:02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工艺一般根据城市污水的利用或排放去向并考虑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确定污水的处理程度及相应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污水,无论用于工业、农业或是回灌补充地下水,都必须符合国家颁发的有关水质标准。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工艺。污水一级处理应用物理方法,如筛滤、沉淀等去除污水中不溶解的悬浮固体和漂浮物质。污水二级处理主要是应用生物处理方法,即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过程,将污水中的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氧化降解为简单的物质。生物处理对污水水质、水温、水中的溶氧量、pH值等有一定的要求。污水三级处理是在一、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应用混凝、过滤、离子交换、反渗透等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难溶解的有机物、磷、氮等营养性物质。污水中的污染物组成非常复杂,常常需要以上几种方法组合,才能达到处理要求。

污水一级处理为预处理,二级处理为主体,处理后的污水一般能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为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较好,甚至能达到饮用水质标准,但处理费用高,除在一些极度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外,应用较少。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在筹建和扩建污水二级处理厂,以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现有的污水处理都采用大量的机械设备,添加过多的物质,以加快污水的降解速度,使得成本过高,而且现有污水处理经常采用集中处理,将整个城市的污水集中在一起进行处理,这样的管道输送的成本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用以解决现有城市污水处理成本过高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所述的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都埋在地面之下,所述的厌氧池和兼氧池之间通过第一隔板间隔,所述的兼氧池和好氧池之间通过第二隔板间隔,第一隔板在其半高处设置有第一放水闸,第一放水闸连接第一气缸,第二隔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放水闸,第二放水闸连接第二气缸,所述的第二放水闸的闸口处设置有格网,所述的好氧池内设置有曝气机,好氧池与沉淀池通过污水泵连接,所述的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曝气机和污水泵都连接到处理器上。

所述的厌氧池的入口处设置有栅格。

所述的污水泵处于好氧池中的抽水口位于第二放水闸的上方。

所述的抽水口与第二放水闸的竖直距离为好氧池高度的1/10到1/8之间。

所述的抽水口处包裹有隔绝网。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装置的兼氧池和好氧池质检隔板下方设置放水闸,好氧池内污水被污水泵抽取完毕后,好氧池中残留少量污水,这时打开放水闸,兼氧池中的污水液面高于好氧池中液面,这样就使得兼氧池中污水进入好氧池,并且一段时间后,好氧池中之前残留的污水会有部分回流到兼氧池,使得兼氧池污水形成很好的缺氧环境,反硝化菌可以很好实现污水脱氮,整个过程通过一个放水闸实现了兼氧池的污水到好氧池中,以及好氧池中硝化液回流两个动作,简化了设备,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能量消耗;

(2)厌氧池和兼氧池之间隔板中间位置设置放水闸,当兼氧池内的污水进入好氧池中后,在打开该放水闸,将厌氧池中高出中间位置的污水放入兼氧池中,过程也非常简单,成本很低;

(3)好氧池中会放入植物,所以在抽水口设置隔绝网,在第二放水闸设置格网,都能够避免植物离开好氧池。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装置中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透视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装置中曝气机透视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 为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 为第二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厌氧池1、兼氧池2、好氧池3和沉淀池4,所述的厌氧池1、兼氧池2、好氧池3和沉淀池4都埋在地面之下,所述的厌氧池1和兼氧池2之间通过第一隔板5间隔,所述的兼氧池2和好氧池3之间通过第二隔板6间隔,第一隔板5在其半高处设置有第一放水闸501,第一放水闸501连接第一气缸502,第二隔板6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放水闸601,第二放水闸601连接第二气缸602,所述的第二放水闸601的闸口处设置有格网603,所述的好氧池3内设置有曝气机301,好氧池3与沉淀池4通过污水泵7连接,所述的第一气缸502、第二气缸602、曝气机301和污水泵7都连接到处理器8上。

所述的厌氧池1的入口101处设置有栅格102。

所述的污水泵7处于好氧池3中的抽水口701位于第二放水闸601的上方。

所述的抽水口701与第二放水闸601的竖直距离为好氧池3高度的1/10到1/8之间。

所述的抽水口701处包裹有隔绝网702。

污水先经过入口101,栅格102将大件固体物格挡住,污水进入厌氧池1中后,完成水解酸化过程、产乙酸过程。通过水解和酸化过程,提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减少后续反应的时间和处理的能耗。然后污水在通过第一放水闸501进入兼氧池2,兼氧池2内利用兼氧微生物来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再通过第二放水闸601进入好氧池3,好氧池3中放入藻类生物, 藻类生物对污水进一步分解,好氧池中的污水通过藻类生物分解完毕后,再被抽入沉淀池4,污水在沉淀池4中沉淀完毕后上部的清水部分就达标排放。

在整个装置中,污水流动呈反向,首先是好氧池3中污水要先被污水泵7抽入沉淀池4,因为抽水口701的位置距离好氧池3池底有一定距离,第二放水闸601是位于好氧池3的池底,抽水口701就距离池底1/10到1/8之间,安装时在这个区间最佳,多了回流到兼氧池2的污水过多,兼氧池2的缺氧环境建立不利,少了回流到兼氧池2的污水过少,兼氧池2中的兼氧生物反硝化菌反应效果低,因为反硝化菌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将回流混合液中带入的大量NO3-N和NO2-N还原为N2释放至空气,从而去除氨氮。当污水泵7无法抽出污水后,这时打开第二放水闸601,使得兼氧池2中污水因虹吸原理进入好氧池3,好氧池3中残留的污水会有部分回流到兼氧池2中,上面已有说明,好氧池中的生物会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成NO3-N,然后NO3-N再回流到到兼氧池2,好氧池3中下端沉淀物含有NO3-N的量比较高,所以流下回流到兼氧池2。兼氧池2污水进入好氧池3后,水液面下降,这时打开第一放水闸501,使得厌氧池1中污水自行流入兼氧池2中。

本装置的污水泵7也可以反转,将沉淀池中的污泥水抽入好氧池3,向好氧池3中添加磷,促进藻类生长。

第二放水闸601的闸口处设置的格网603,抽水口701设置的隔绝网702,防止藻类生物进入兼氧池2,破坏兼氧池2的缺氧环境。

第一放水闸501和第二放水闸601,结构都是通过闸门来关闭闸口,闸门通过气缸带动上下移动,来打开或关闭闸口。如图3,第一放水闸501包括第一闸口503和第一闸门504,第一闸门504就通过第一气缸502带动关闭和打开第一闸口503, 如图4中,第二放水闸601包括第二闸口604和第二闸门605,第二闸门605与第二气缸602连接,第二闸口604中设置格网603。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