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浆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3867发布日期:2019-02-22 22:14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泥浆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泥浆脱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泥浆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泥浆脱水实验中,经常会采用电渗法脱水。电渗脱水为在泥浆中插入金属电极板,并通以直流电,在电场的作用下,泥浆中水从阳极流向阴极,产生电渗,使得阳极一侧的含水量大大降低,而阴极的含水量提高,并且在阴极一侧会设置排水装置进行排水,降低阴极一侧泥浆的含水量。

但是,当阳极设置在阴极上方时,充入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泥浆中的泥质与水质会上下分层,上方为附水层,而下方为泥浆层,附水层中水穿过泥浆层流至阴极较为困难,且耗费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泥浆处理装置,其优势在于可快速的将附水层中的水与泥浆层分离,从而更快的对泥浆进行脱水。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泥浆处理装置,包括阳极板与阴极板,还包括脱水框,所述脱水框相对两面均开口,所述阴极板将脱水框一侧开口遮蔽,并且阴极板与脱水框固定连接,所述阳极板位于阴极板上方的脱水框内,且阳极板与脱水框活动连接,脱水框上的相对两面为脱水侧壁,所述脱水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阴极板以及阳极板上均开设有滤水孔,本装置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阳极板与转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阳极板与转动机构转动连接的轴线与脱水侧壁平行,所述阳极板上还设置有泥浆输入口,脱水框上与脱水侧壁相邻的一面上设置有取出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通过输入口向阳极板与阴极板之间的脱水框内输入泥浆后,泥浆内的泥质与水质会上下分为附水层与泥质层。然后通过转动机构驱动阳极板转动向脱水侧壁的两面倾斜设置,阳极板的转动倾斜使得泥质层的上表面同样变得倾斜,因此,附水层中的水通过阳极板上的滤水孔,然后沿着阳极板倾斜的上表面流向脱水侧壁,并且从脱水侧壁上的出水孔流出脱水框,从而使得快速的让附水层的水脱水。同时,在阳极板转动的过程中对泥质层中的泥质进行挤压扰动,使得泥质层中的水分被从脱水侧壁上的出水孔、阴极板上的滤水孔挤压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支撑架,所述脱水框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上的转动杆,所述阳极板与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上倾斜的设置有转动气缸,所述转动气缸的缸体与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气缸的活塞杆与阳极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气缸的活塞杆在伸缩的过程中带动了阳极板转动,进而使得泥质层的上表面变得倾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阳极板上与转动机构转动轴线相平行的端面延伸出有橡胶板,所述橡胶板与阳极板等厚,并且橡胶板向阴极板一面弯曲且与脱水侧壁的内壁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橡胶板始终的与脱水侧壁的内壁接触,并且橡胶板是向阴极板一面弯曲的,因此上阳极板在两面脱水侧壁之间转动时,靠近脱水侧壁的两端泥质层上均会受到弯曲的橡胶板的作用形成凹陷。若不设置橡胶板,则阳极板与脱水侧壁的内壁之间会留有孔隙不受阳极板的挤压,因此在阳极板翻转后泥质层靠近脱水侧壁的一端因为不受阳极板的挤压而会相对泥质层表面凸起,所以,通过设置橡胶板可尽量避免了附水层上的水受到泥质层上凸起的位置会导致阻碍而不能通过出水孔流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位于脱水框上方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竖直的指向脱水框并且与转动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缩可带动转动杆升降,转动杆下降时,阳极板对位于脱水框中的泥浆进行挤压,进而加速泥浆脱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与阳极板靠近其中一面脱水侧壁的一端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阳极板整体围绕其靠近脱水侧壁的一端转动,进而使得泥质层的上端面倾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与阳极板位于两面脱水侧壁之间的位置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阳极板可向任意一侧的脱水侧壁倾斜,并且带动泥质层的上表面变得倾斜,而且阳极板在两侧的脱水侧壁之间反复的翻转,在阳极板翻转的过程中可以反复对泥质层进行挤压,可更快速的对泥浆脱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阳极板包括两块相互转动连接的转动板,两块转动板转动连接的轴线与脱水侧壁平行,所述转动杆于两块转动板转动连接位置与阳极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两台转动气缸,每台转动气缸与一块转动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阳极板包括两块转动板,两块转动板可转动成靠近脱水侧壁的两端较低而中间较高的形式,因此附水层中的水可以同时向两侧脱水侧壁流动,进而加快了附水层的水从脱水框中排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集水斗,所述集水斗位于脱水框的下端,且所述脱水框的垂直投影位于集水斗的上端开口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让从脱水侧壁一端以及阴极板一端流出的水均流入至集水斗中,进而方便了将从泥浆中脱出的水做统一的收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出机构包括开设在脱水框上的取出口,所述取出口中转动连接有取出门,所述取出门与脱水框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插销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脱水过程中关闭取出门,并且将插销锁上锁,而在泥浆脱水完毕后,可通过打开取出口上的取出门将脱水后的泥浆取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转动机构驱动阳极板转动向脱水侧壁的两面倾斜设置,阳极板的转动倾斜使得泥质层的上表面同样变得倾斜,因此,附水层中的水通过阳极板上的滤水孔,然后沿着阳极板倾斜的上表面流向脱水侧壁,并且从脱水侧壁上的出水孔流出脱水框,从而使得快速的让附水层的水脱水;

2、设置橡胶板,避免泥质层的上表面在倾斜的过程会有凸起,而阻碍附水层中的水通过脱水侧壁流出脱水框;

3、驱动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伸缩可带动转动杆升降,转动杆下降时,阳极板对位于脱水框中的泥浆进行挤压,进而加速泥浆脱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阳极板;2、阴极板;3、支撑架;4、脱水框;5、脱水侧壁;6、滤水孔;7、输入口;8、转动杆;9、转动气缸;10、出水孔;11、橡胶板;12、升降气缸;13、集水斗;14、取出口;15、取出门;16、插销锁;17、转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泥浆处理装置,包括阳极板1、阴极板2以及安装在支撑架3上的脱水框4,脱水框4上下两端的相对两面均开口,阴极板2将脱水框4一侧开口遮蔽,并且阴极板2与脱水框4固定连接。而阳极板1则位于阴极板2上方的脱水框4内与脱水框4活动连接。脱水框4上的相对两面为脱水侧壁5,在脱水侧壁5上开设有以矩形阵列形式排布的出水孔10,在阴极板2以及阳极板1上均开设有以矩形阵列形式排布的滤水孔6。本装置还包括转动机构,阳极板1与转动机构转动连接,阳极板1上还开设有用于输入泥浆的泥浆输入口7,脱水框4上与脱水侧壁5相邻的一面上设置有取出机构。

如图2所示,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架3上的转动杆8,阳极板1靠近于脱水侧壁5的一端与转动杆8转动连接,阳极板1与转动杆8转动连接的轴线与脱水侧壁5平行,在转动杆8上倾斜的设置有转动气缸9,转动气缸9的缸体与转动杆8转动连接,而转动气缸9的活塞杆与阳极板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

在通过输入孔向阳极板1与阴极板2之间的脱水框4内输入泥浆后,泥浆内的泥质与水质会上下分为位于上方的附水层与位于下方的泥质层。然后通过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缩,让阳极板1远离其与转动杆8转动连接的一端向下倾斜,阳极板1的转动倾斜对泥质层造成挤压,同时使得泥质层的上表面同样变得倾斜。附水层中的水通过阳极板1上的滤水孔6流至阳极板1的上表面,然后沿着阳极板1倾斜的上表面流向脱水侧壁5,并且从脱水侧壁5上的出水孔10流出脱水框4,从而使得快速的让附水层的水脱出。同时,在阳极板1转动的过程中对泥质层中的泥质进行挤压扰动,使得泥质层中的水分被从脱水侧壁5上的出水孔10、阴极板2上的滤水孔6挤压出。在阳极板1转动的过程中,阳极板1与阴极板2都通电对泥浆进行电渗法脱水。

阳极板1上与转动杆8转动轴线相平行的端面延伸出有橡胶板11,同时橡胶板11位于远离阳极板1与转动杆8转动连接的一端上,并且橡胶板11与阳极板1等厚,橡胶板11向阴极板2一面弯曲且与脱水侧壁5的内壁接触。

因为橡胶板11始终的与脱水侧壁5的内壁接触,并且橡胶板11是向阴极板2一面弯曲的,因此上阳极板1在两面脱水侧壁5之间转动时,靠近脱水侧壁5的两端泥质层上均会受到弯曲的橡胶板11的作用形成凹陷。若不在阳极板1该位置固定橡胶板11,则阳极板1与脱水侧壁5的内壁之间会留有孔隙不受阳极板1的挤压,因此在阳极板1翻转后泥质层靠近脱水侧壁5的一端因为不受阳极板1的挤压而会相对泥质层表面凸起。所以,通过设置橡胶板11可尽量避免了附水层上的水受到泥质层上凸起的位置会导致阻碍而不能通过出水孔10流出。

如图2所示,支撑架3上还设置有位于脱水框4上方的升降气缸12,升降气缸12的活塞杆竖直的指向脱水框4并且与转动杆8连接。驱动升降气缸12的活塞杆伸缩可带动转动杆8升降,转动杆8下降时,阳极板1对位于脱水框4中的泥浆进行挤压,进而加速泥浆脱水。

如图2所示,脱水框4下方的集水斗13上还固定有集水斗13,集水斗13的上端开口较大,使得脱水框4的垂直投影位于集水斗13的上端开口内。在脱水的过程中,可让从脱水侧壁5一端以及阴极板2一端流出的水均流入至集水斗13中,进而方便了将从泥浆中脱出的水做统一的收集。

如图1所示,取出机构包括开设在脱水框4上的取出口14,在取出口14中转动连接有取出门15,并且在取出门15与脱水框4上安装有相互配合的插销锁16。泥浆脱水的过程中关闭取出门15,并且将插销锁16上锁,而在泥浆脱水完毕后,可通过打开取出口14上的取出门15将脱水后的泥浆取出。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阳极板1与阴极板2之间的脱水框4中输入泥浆,对阳极板1与阴极板2通电,对泥浆进行电渗法脱水,然后通过控制转动机构驱动阳极板1转动使得泥质层的上表面变得倾斜,从而使得附水层中的水能够从脱水侧壁5上的出水孔10流出脱水框4。此外,还可通过控制升降气缸12使得阳极板1靠近阴极板2对泥浆进行挤压,可更快的使泥浆中的水分脱出。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相比于实施例一的区别特征在于:转动杆8与阳极板1位于两面脱水侧壁5之间的任意位置转动连接。阳极板1可向任意一侧的脱水侧壁5倾斜,并且对泥质层进行挤压,使得泥质层的上表面变得倾斜,而且阳极板1在两侧的脱水侧壁5之间反复的翻转,在阳极板1翻转的过程中可以反复对泥质层进行挤压,可更快速的对泥浆进行脱水。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相比于实施例一的区别特征在于:阳极板1包括两块相互转动连接的转动板17,两块转动板17转动连接的轴线与脱水侧壁5平行,且转动杆8于两块转动板17转动连接位置与阳极板1转动连接,转动杆8上设置有两台转动气缸9,每台转动气缸9与一块转动板17连接,因此每块转动板17均通过一台转动气缸9控制倾斜翻转。

因为阳极板1包括两块转动板17,两块转动板17可转动成靠近脱水侧壁5的两端较低而中间较高的形式,因此附水层中的水可以同时向两侧脱水侧壁5流动,进而加快了将附水层的水从脱水框4中排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