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60664发布日期:2019-01-08 22:08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用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用排气装置,属于实验室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实验室,尤其是化学实验室,在进行实验或检测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气体,一般会使用排气管道将气体至实验室顶部安装的排气系统,现有技术中的排气管道一般包括排气管、集气罩以及设于排气管上的弯头,弯头与排气管可转动连接,从而使集气罩收集气体的位置可以改变,同时,在不需要使用排气管时,可将其转到不影响操作的位置。但是,该装置仅仅能将管道和集气罩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而不能将集气罩移动至完全不影响操作和实验人员视线的地方,造成实验人员操作不方便,以及空间上不够整洁,影响实验人员对于观察整个实验室的视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气装置上的集气罩不能在竖直方向上移动,造成在不使用该排气装置时,实验人员操作不便以及视线受阻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实验室用排气装置。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验室用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气罩、排气管道和升降组件,所述排气管道包括排气管道I和口径小于排气管道I的排气管道II,所述排气管道II的一端伸入至排气管道I的一端内部,且排气管道I和排气管道II之间可滑动连接;所述排气管道I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气罩固定连接,所述排气管道II的另一端延伸至实验室排气系统;所述升降组件用于使排气管道I在排气管道II上进行上下滑动,所述升降组件与排气管道I之间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

使用排气装置时,通过开启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带动连接块、排气管道I以及连接在排气管道I上的集气罩向下移动,当移动至适当位置时停止,进行排气;当使用完成后,再次开启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带动连接块、排气管道I以及连接在排气管道I上的集气罩向上移动。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道I进气口处可拆卸设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集气罩内。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活性炭吸附层、填料层和第二活性炭吸附层。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上端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排气管道I内壁对应设有内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推动杆、主动轮和设于主动轮两侧的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主动轮分别与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相啮合;所述第一从动轮中心固定设有第一扇形齿轮,所述第二从动轮中心固定设有第二扇形齿轮;所述推动杆的两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扇形齿轮、第二扇形齿轮适配的齿条,所述推动杆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升降组件设于安装腔体内,所述安装腔体上开有供连接块上下滑动的条形通槽,实际使用中,安装腔体可通过吊杆固定在实验室的上顶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中的排烟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组件的设置,以及与排气管道I和排气管道II的配合使用,可方便地将集气罩以及与之相连接的排气管道I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扩大操作台面的空间,方便实验人员操作,同时,扩大实验人员的视野范围,可同时对实验室内的多组实验设备进行监管,提高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排气管道I进气口处可拆卸设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位于所述集气罩内,通过过滤组件,可对排出的气体进行过滤、净化处理,防止有害气体/粉尘进入实验室的排气系统,影响其使用寿命和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进一步地,烟气净化过滤组件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活性炭吸附层、填料层和第二活性炭吸附层,第一活性炭吸附层、第二活性炭吸附层用于吸附气体中的气味和水汽,将其管道内壁的潮湿度,填料层内可根据处理对象的不同,装入特定的试剂,用于和气体中的有害成分反应,从而避免有毒有害气体排至大气中。

(3)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组件上端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排气管道I内壁对应设有内螺纹,需要将过滤组件拆卸下来时,只需要将手伸入集气罩内,转动过滤组件即可将其取下来进行清理或者更换,方便快捷,易于操作。

(4)本实用新型中,升降组件包括推动杆、主动轮和设于主动轮两侧的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以及固定设于从动轮中心的扇形齿轮,通过主动轮带动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转动,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一扇形齿轮、第二扇形齿轮是同轴设置,故第一扇形齿轮和第二扇形齿轮也转动,第一扇形齿轮与齿条接触后,将推动杆向下拨动,转动至第一扇形齿轮与齿条分离时,第二扇形齿轮刚好与齿条接触,此时如果断开升降组件的电机,则,集气罩处于产生气体的容器的上方,用于吸走气体;排气装置使用完,需要将其上升至一定高度时,打开升降组件电机,第二扇形齿轮与齿条接触并将推动杆向上拨动,拨动至第二扇形齿轮与齿条将要分离时,停止。需要说明的是,升降组件的电机开启的时长,可由控制器控制,通过预先设定时间即可,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组件将排气管道I向上推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组件将排气管道I向下推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腔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腔体内安装有升降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集气罩,2-排气管道I,3-排气管道II,4-升降组件,401-推动杆,402-主动轮,403-第一从动轮,404-第二从动轮,405-第一扇形齿轮,406-第二扇形齿轮,407- 齿条,5-连接块,6-过滤组件,601-第一活性炭吸附层,602-填料层,603-第二活性炭吸附层,7-安装腔体,8-条形通槽,9-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实验室用排气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集气罩1、排气管道和升降组件4,排气管道包括排气管道I 2和口径小于排气管道I 2的排气管道II 3,排气管道II 3的一端伸入至排气管道I 2的一端内部,且排气管道I 2和排气管道II 3之间可滑动连接;排气管道I 2 的另一端与集气罩1固定连接,排气管道II 3的另一端延伸至实验室排气系统;升降组件4用于使排气管道I 2在排气管道II 3上进行上下滑动,升降组件4与排气管道I 2之间通过连接块5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集气罩1和排气管道均由塑料材质制成,以减轻整个装置的重量。

本实施例中的排气管道I 2进气口处可拆卸设有过滤组件6,过滤组件6位于集气罩1 内。本实施例中的集气罩1为倒锥形结构,集气罩1的下口大于上口,以更大范围地吸入实验室产生的气体。

为了方便使用,本实施例的排气管道I 2上设有阀门9,用于控制排气管道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排气管道I和排气管道II之间可滑动连接,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多种结构,只要能够实现排气管道I和排气管道II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可进行相对运动,又能保证良好的排风性即可。具体来说,本实施例的结构如下:排气管道I上设有凸条,排气管道II上设有条形通槽8,凸条穿过条形通槽8,伸入至排气管道II内,条形通槽8周围设有柔性密封圈,用于增加凸条和条形通槽8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电机停止时,排气管道 I和排气管道II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密封圈与凸条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用于在推动杆401 带动排气管道I上下移动时,排气管道I和排气管道II之间可进行相对运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过滤组件6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活性炭吸附层601、填料层602和第二活性炭吸附层603,如图6所示。

本实施例的过滤组件6上端外壁设有外螺纹,排气管道I 2内壁对应设有内螺纹,过滤组件6的拆卸和安装方式更简单。

本实施例中的升降组件4具体结构如图2、3所示:包括推动杆401、主动轮402和设于主动轮402两侧的第一从动轮403和第二从动轮404,主动轮402分别与第一从动轮403、第二从动轮404相啮合;第一从动轮403中心固定设有第一扇形齿轮405,第二从动轮404 中心固定设有第二扇形齿轮406;推动杆401的两侧设有与第一扇形齿轮405、第二扇形齿轮406适配的齿条407,推动杆401与连接块5固定连接,第一扇形齿轮405转动至与推动杆401上的齿条407啮合后,继续转动过程中,可带动推动杆401进行向下移动,对应地,第二扇形齿轮406转动至与推动杆401上的齿条407啮合后,继续转动过程中,可带动推动杆401进行向上移动。

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4设于安装腔体7内,安装腔体7上开有供连接块5上下滑动的条形通槽8,如图4、图5所示。

为了保证推动杆401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保持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且不发生偏移,可通过在安装腔内设置滑槽,而推动杆401的背面相应设置凸块,推动杆401在移动过程中,始终在滑槽内移动,凸块和滑槽的限位方式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见结构,故图中未画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并非对技术特征的数量、使用顺序进行限定。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