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絮体收集功能的新型电絮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5050发布日期:2019-03-22 20:2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絮体收集功能的新型电絮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领域的电絮凝装置,具体为一种具备絮体收集功能的新型电絮凝装置。



背景技术:

电絮凝反应过程中,金属阳极板会析出大量金属离子,与电解液中的离子结合反应生成多种羟基络合物,聚集后形成絮体,沉降于反应器底部或悬浮于液面上部。

传统的电絮凝装置一般不具有便于絮体分离与收集的斜板结构,絮体与出水不易实现快速分离,电絮凝反应操作过程较为繁复、难以流程化和实时调整,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备絮体收集功能的新型电絮凝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易、功能模块化的具备絮体收集功能的新型电絮凝装置,以解决上述的絮体高效收集、操作流程优化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相应技术方案为:反应装置划分为主反应槽、絮体沉降槽、絮体悬浮槽、极板支撑组件、电解液监测模块等多个功能模块;所述的主反应槽、絮体沉降槽、絮体悬浮槽以及装置支撑脚均由高强度绝缘玻璃制成,并采用激光高温熔融技术连接为一体式防渗漏结构;所述的主反应槽和絮体悬浮槽形状均为长方体,絮体沉降槽形状为棱台,其主要斜面与主反应槽底面的夹角为60度,通过斜面的物理拦截作用加快沉降絮体的聚集;所述的主反应槽下部两侧对称设置进液导管和出液导管;所述的絮体沉降槽下部设置沉降絮体导管,絮体悬浮槽下部右侧设置悬浮絮体导管,两侧以溶液体积为计量对象划设液面刻度线;所述的极板支撑组件包括设置于絮体悬浮槽上方的刻度尺滑轨、滑轨支撑脚以及可拆卸的极板支撑体,其中,刻度尺滑轨以极板间距作为计量对象,以实现极板间距的自由定量调节;所述的极板支撑体由绝缘支撑体、支撑体滑脚、极板固定夹和支撑体接线柱组成,以实现极板的垂直固定、自由更换和水平移动;所述的电解液监测模块包括电导率监测模块和温度监测模块,均由监测传感器、螺纹旋进体和数字显示装置组成,以螺纹旋转结构和槽体相连,以实现电解液参数的实时监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电絮凝反应装置的功能模块化,结构合理化和操作流程化,集成了絮体凝聚分离模块,便于悬浮絮体和沉降絮体的分别收集与导出,提高了絮体与电解液分离的效率;设置有刻度尺滑轨和可拆卸的极板支撑体等极板支撑组件,便于反应极板的拆卸更换与极板间距的自由定量调节;设置有电解液监测模块,可实现对电解液电导率与反应温度的实时监测与调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极板支撑体结构示意图。

图1中:1-进液导管;2-主反应槽;3-絮体悬浮槽;4-絮体沉降槽;5-装置支撑脚;6-沉降絮体导管;7-反应极板;8-极板支撑体;9-滑轨支撑脚;10- 刻度尺滑轨;11-悬浮絮体导管;12-电导率监测模块;13-温度监测模块;14- 出液导管;

图2中:7-反应极板;8-极板支撑体;81-绝缘支撑体;82-支撑体滑脚; 83-极板固定夹;84-支撑体接线柱。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以下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操作和优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该电絮凝装置包括进液导管1、主反应槽2、絮体悬浮槽3、絮体沉降槽4、装置支撑脚5、沉降絮体导管6、反应极板7、极板支撑体8、滑轨支撑脚9、刻度尺滑轨10、悬浮絮体导管11、电导率监测模块12、温度监测模块13、出液导管14等结构。

如图2所示,极板支撑体8包括绝缘支撑体81、支撑体滑脚82、极板固定夹83、支撑体接线柱84等结构。

具体操作方式为:反应进行前,根据反应需要准备相应数量的极板支撑体8和反应极板7,将反应极板7通过极板固定夹83与极板支撑体8紧密固定为一体,将极板支撑体8和反应极板7通过支撑体滑脚82组装至刻度尺滑轨10上,根据反应的实际需要,参照刻度尺滑轨10上的刻度值,水平移动极板支撑体8和反应极板7,进行极板间距的调整;关闭所有导管的阀门后,打开进液导管1的阀门,使电解液流入反应装置,根据反应的实际需要,参照絮体悬浮槽两侧的液体体积刻度,通过开关进液导管1和出液导管2的阀门来调节反应电解液的体积,调节完毕后关闭进液导管1和出液导管2的阀门,根据液面高度计算反应极板7的实际反应面积,进而计算相应的电流密度和电流设定值;开启电导率监测模块12和温度监测模块13,根据反应需求,结合显示数值,通过投加电解质、加热、冷却等操作调整电导率和温度参数;通过导线将直流稳压电源与各支撑体接线柱84相连接,根据反应需要调整电源参数,开始反应过程;反应进行过程中,阳极板表面附近形成大量絮体,阴极板表面附近产生大量气泡,在絮体聚集、扩散传质以及气泡上升的共同作用下,颗粒较大的絮体在重力作用下向絮体沉降槽4沉降,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网捕和卷扫等作用吸附废水电解液中的污染物质,沉降至絮体沉降槽4后,在斜板的拦截作用下,进一步聚集并沉降至槽底部;颗粒较小的絮体在气泡的上升浮力和扩散作用下,向絮体悬浮槽3移动,较小的絮体颗粒和气泡进入絮体悬浮槽3,较大的絮体颗粒与气泡分离后,重又向下方的絮体沉降槽4沉降;反应过程中,可实时记录电导率监测模块12和温度监测模块13的数值,作为后续反应参数调节和反应动力学计算的依据;反应结束,关闭电源,待絮体沉降或悬浮状态稳定后,打开悬浮絮体导管11的阀门,收集絮体悬浮槽3内的悬浮絮体;悬浮絮体收集完毕后,关闭悬浮絮体导管 11的阀门,打开出液导管2的阀门,收集反应后的溶液;液面降至絮体沉降槽4时,关闭出液导管2的阀门,打开沉降絮体导管6的阀门,收集沉降絮体;絮体收集完毕后,关闭所有阀门与开关,取下极板支撑体8,更换反应极板7,清洗反应装置,准备后续反应。

需要作出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启发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法作出合理的改进和调整,这些改进和调整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