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立组合式人工湿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4677发布日期:2019-02-15 20:0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立组合式人工湿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湿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立组合式人工湿地装置。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人工湿地的植物还能够为水体输送氧气,增加水体的活性。湿地植物在控制水质污染,降解有害物质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湿地系统中的微生物是降解水体中污染物的主力军。好氧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厌氧细菌将有机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甲烷,硝化细菌将铵盐硝化,反硝化细菌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作用,污水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都能得到降解同化,成为微生物细胞的一部分,其余的变成对环境无害的无机物质回归到自然界中。

湿地生态系统中还存在某些原生动物及后生动物,甚至一些湿地昆虫和鸟类也能参与吞食湿地系统中沉积的有机颗粒,然后进行同化作用,将有机颗粒作为营养物质吸收,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去除污水中的颗粒物。

因而,人工湿地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小、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处理过程中,污水在人工湿地中流程越长,污水处理效果越好,现有的人工湿地模块一般是通过加长湿地的长度,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但是采用这种方式人工湿地模块占用空间大,并不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处理效果,同时,现有的人工湿地模块在处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堵塞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立组合式人工湿地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卧立组合式人工湿地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和人工湿地模块,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出水口与第二过滤器的入水口相连,第二过滤器的出水口与人工湿地模块的入水口相连;所述人工湿地模块包括顶部开口的模块箱,模块箱内设有卧式阻隔单元,卧式阻隔单元包括交错设于模块箱内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高度与模块箱的高度相等;第一隔板和模块箱的侧壁之间、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第二隔板与模块箱的侧壁之间均设有立式阻隔单元,立式阻隔单元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四隔板、第五隔板和第六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和第六隔板的高度均小于模块箱的高度,第四隔板和第六隔板均与模块箱的底部连接,第五隔板与第一隔板齐平。

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第一过滤箱和设于第一过滤箱内并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过滤网。

可选地,所述过滤网设有三个,沿着水流方向三个过滤网的孔径依次减小。

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滤器包括第二过滤箱、设于第二过滤箱内的转鼓、设于转鼓内的转轴、带动转鼓和转轴以不同转速转动的差速器以及电机;所述转鼓内设有螺旋刮片,螺旋刮片固定于转轴上,且螺旋刮片与转鼓的内壁接触。

可选地,所述转鼓的底部开口,第二过滤箱的底部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电磁阀。

可选地,所述第四隔板、第五隔板和第六隔板的高度相同,均为模块箱高度的四分之三。

工作原理如下:

污水依次经过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过滤后,进入人工湿地模块,模块箱中填充有过滤基质,基质上栽种有植物,卧式设计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极大地增加了污水在模块箱中的流程,立式设计的第四隔板、第五隔板和第六隔板,进一步增加污水在模块箱中的流程,通过卧立式隔板相结合的方式,可极大地提升污水在单位体积内所通过的流程,进而提升污水的处理效果,因而获得同样的处理效果,其体积更小,占用空间更小。其中,第一过滤器可滤除较大颗粒杂质,第二过滤器可滤除较小颗粒固相杂质,被滤除固相颗粒杂质后的污水进入人工湿地模块,由于通过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完全去除了固相颗粒杂质,因而不会对人工湿地模块造成堵塞问题。

具体地,第二过滤器工作时,污水直接进入转鼓内,转鼓高速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液相与固相分离,液相通过转鼓上的过滤孔逸出转鼓,固相杂质则在离心力作用下吸附在转鼓内壁上,差速器使得螺旋刮片以与转鼓不同的速度转动,在螺旋刮片的作用下,吸附在转鼓内壁上的固相杂质脱离进而被送至转鼓底部,从转鼓底部开口处进入第二过滤箱底部,最终从排污管处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卧立式隔板相结合的方式,可极大地提升污水在单位体积内所通过的流程,进而提升污水的处理效果,因而获得同样的处理效果,其体积更小,占用空间更小;通过第一过滤器滤除较大颗粒杂质,第二过滤器滤除较小颗粒固相杂质,被滤除固相颗粒杂质后的污水进入人工湿地模块,由于去除了固相颗粒杂质,因而不会对人工湿地模块造成堵塞问题;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立组合式人工湿地装置,污水处理效率高、效果好,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卧立组合式人工湿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人工湿地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卧立组合式人工湿地装置,包括第一过滤器10、第二过滤器20和人工湿地模块30,所述第一过滤器10的出水口与第二过滤器20的入水口相连,第二过滤器20的出水口与人工湿地模块30的入水口相连;所述人工湿地模块30包括顶部开口的模块箱36,模块箱36内设有卧式阻隔单元,卧式阻隔单元包括交错设于模块箱36内的第一隔板34和第二隔板35,第一隔板34和第二隔板35的高度与模块箱36的高度相等;第一隔板34和模块箱36的侧壁之间、第一隔板34与第二隔板35之间、第二隔板35与模块箱36的侧壁之间均设有立式阻隔单元,立式阻隔单元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四隔板33、第五隔板32和第六隔板31,第四隔板33、第五隔板32和第六隔板31的高度均小于模块箱36的高度,第四隔板33和第六隔板31均与模块箱36的底部连接,第五隔板32与第一隔板34齐平。

所述第一过滤器10包括第一过滤箱11和设于第一过滤箱11内并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过滤网12。

所述过滤网12设有三个,沿着水流方向三个过滤网12的孔径依次减小。

所述第二过滤器20包括第二过滤箱23、设于第二过滤箱23内的转鼓27、设于转鼓27内的转轴28、带动转鼓27和转轴28以不同转速转动的差速器24以及电机25;所述转鼓27内设有螺旋刮片26,螺旋刮片26固定于转轴28上,且螺旋刮片26与转鼓27的内壁接触。

所述转鼓27的底部开口,第二过滤箱23的底部设有排污管21,排污管21上设有电磁阀22。

所述第四隔板33、第五隔板32和第六隔板31的高度相同,均为模块箱36高度的四分之三。

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图3所示,图中箭头均表示水流方向,污水依次经过第一过滤器10和第二过滤器20过滤后,进入人工湿地模块30,模块箱36中填充有过滤基质,基质上栽种有植物,卧式设计的第一隔板34和第二隔板35,极大地增加了污水在模块箱36中的流程,立式设计的第四隔板33、第五隔板32和第六隔板31,进一步增加污水在模块箱36中的流程,通过卧立式隔板相结合的方式,可极大地提升污水在单位体积内所通过的流程,进而提升污水的处理效果,因而获得同样的处理效果,其体积更小,占用空间更小。其中,第一过滤器10可滤除较大颗粒杂质,第二过滤器20可滤除较小颗粒固相杂质,被滤除固相颗粒杂质后的污水进入人工湿地模块30,由于通过第一过滤器10和第二过滤器20,完全去除了固相颗粒杂质,因而不会对人工湿地模块30造成堵塞问题。

具体地,第二过滤器20工作时,污水直接进入转鼓27内,转鼓27高速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液相与固相分离,液相通过转鼓27上的过滤孔逸出转鼓,固相杂质则在离心力作用下吸附在转鼓27内壁上,差速器24使得螺旋刮片26以与转鼓27不同的速度转动,在螺旋刮片26的作用下,吸附在转鼓27内壁上的固相杂质脱离进而被送至转鼓27底部,从转鼓27底部开口处进入第二过滤箱23底部,最终从排污管21处排出。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