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4667发布日期:2019-02-15 20:0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阿胶废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阿胶废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阿胶的生产工艺是先将原料—干驴毛浸泡、清洗,清除驴皮上沾染的污物,再经高压熔化,而后添加黄酒等辅料熬制成胶。泡皮、洗皮过程排放的污水量约占污水总量的1/3,水中主要污染物是泥砂、驴毛、驴皮碎块等不溶物。驴皮溶化、熬胶过程所排放的污水中主要是溶解的或胶状的蛋白质等有机污染物。阿胶废水中还含有大量的盐分。因此,阿胶废水成分复杂,具有高盐、高COD、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等特点,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经济可行、连续运行稳定的处理阿胶废水的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经济可行、连续运行稳定的阿胶废水处理系统。

一种阿胶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沉淀池、气浮池、高效曝气生物滤池、反渗透膜系统和蒸发浓缩系统;所述高效曝气生物滤池包括滤池池体、隔板组件、悬浮多孔生物填料和曝气管;

所述隔板组件包括至少一组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相邻且间隔设置在所述滤池池体内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形成有第一过水通道,所述第二挡板的顶部形成有第二过水通道,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形成反应池;

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格栅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格栅板,从而在所述反应池内形成至少一个填料框;

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自由填充于所述填料框内;

所述曝气管设置于所述反应池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在所述填料框内的填充率为10%~60%,所述填料框内的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在曝气条件下能够形成流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包括多个尺寸为20mm至60mm的填料块,所述格栅板的通孔尺寸小于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5m至2m,相邻两个所述格栅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m至7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三个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的所述格栅板,从而在所述反应池内形成多个所述填料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交替间隔设置,从而形成多个相互串联的所述反应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池池体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配水渠和出水渠,所述配水渠和所述出水渠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水通道与所述反应池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滤池池体一体设置,所述格栅板可拆卸地固定于相邻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膜系统为碟管式反渗透膜系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发浓缩系统为机械式蒸汽再压缩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阿胶废水进入反渗透膜系统之前,去除阿胶废水中的悬浮物、油和大部分COD,可有效防止反渗透膜系统由于膜的污堵而造成的不可逆的损坏,从而保证反渗透膜系统和阿胶废水处理系统整体的连续稳定运行;通过对阿胶废水中的盐进行回收利用,起到节约资源和成本的作用。其中,所述高效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悬浮多孔生物填料自由填充于填料框中,在曝气条件下,能够在所述填料框内流化,从而形成气、液、固三相在孔隙中的高效传质,对阿胶废水中污染物降解速度快,去除COD的效率高,可去除阿胶废水中的大部分COD,防止阿胶废水进入反渗透膜系统时由于COD过高而导致反渗透膜被污堵,同时可以保证整个处理系统出水时COD满足出水要求。另外,所述填料框可以将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限定于一定的空间区域内,防止其流失,使其保持活性、反复利用。

所述高效曝气生物滤池的滤池池体可由交替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分隔为多个相互串联的反应池,当阿胶废水流经所述高效曝气生物滤池时,所述阿胶废水通过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水通道依次通过所述多个反应池,并在所述多个反应池内上-下-上-下折流前进,从而能够与悬浮多孔生物填料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达到高效去除COD的效果。

所述反应池内可设置有形成多个所述填料框,在曝气条件下,可以在所述反应池内形成多个流化区,防止反应池内死区的存在,进一步提高COD的去除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阿胶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阿胶废水处理系统中高效曝气生物滤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阿胶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沉淀池10、气浮池20、高效曝气生物滤池(HABF)30、反渗透膜系统40和蒸发浓缩系统5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阿胶废水处理系统,依次通过所述调节沉淀池10去除阿胶废水中的悬浮物,通过所述气浮池20去除阿胶废水中与水不相容的油,通过所述高效曝气生物滤池30去除所述阿胶废水中的大部分COD,通过所述反渗透膜系统40截留阿胶废水中的盐,从而实现阿胶废水的达标排放,其中,反渗透膜系统40中截留的浓水可进入所述蒸发浓缩系统50进行处理,来回收阿胶废水中的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阿胶废水进入反渗透膜系统40之前,去除阿胶废水中的悬浮物、油和大部分COD,可有效防止反渗透膜系统40由于膜的污堵而造成的不可逆的损坏,从而保证反渗透膜系统40和阿胶废水处理系统整体的连续稳定运行;通过对阿胶废水中的盐进行回收利用,起到节约资源和成本的作用。

所述调节沉淀池10用于去除阿胶废水中的悬浮物。所述调节沉淀池10可利用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方法来去除阿胶废水中的悬浮物。

所述气浮池20是指一种运用大量微气泡扑捉吸附细小颗粒胶黏物使之上浮,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的池子。阿胶废水含油比较高,而油对后续的反渗透膜系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通过设置所述气浮池20可以去除阿胶废水中的绝大部分的油,保证整体阿胶废水处理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

请参阅图2,所述高效曝气生物滤池30可包括滤池池体310、隔板组件320、生物填料330和曝气管340。所述隔板组件320可包括至少一组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相邻且间隔设置在所述滤池池体310内的第一挡板3221和第二挡板3222,所述第一挡板3221的底部形成有第一过水通道301,所述第二挡板3222的顶部形成有第二过水通道302,所述第一挡板3221与所述第二挡板3222之间形成反应池312。所述隔板组件320还可包括格栅板3223。所述第一挡板3221与所述第二挡板3222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格栅板3223,从而在所述反应池312内形成至少一个填料框303。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自由填充于所述填料框303内。所述曝气管340设置于所述反应池312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曝气生物滤池30,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自由填充于所述填料框303中,在曝气条件下,能够在所述填料框303内流化,从而形成气、液、固三相在孔隙中的高效传质,对阿胶废水中污染物降解速度快,去除COD的效率高,此外,有利于增值速度缓慢微生物(如硝化菌)的生长繁殖,抗冲击能力强,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并且污泥产生量少。同时,所述填料框303可以将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限定于一定的空间区域内,防止其流失,使其保持活性、反复利用。

所述第一挡板3221和所述第二挡板3222的数量可分别为多个,并在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上交替间隔设置,从而可形成所述多个串联的反应池312,当阿胶废水流经所述高效曝气生物滤池30时,所述阿胶废水通过所述第一过水通道301和所述第二过水通道302依次通过所述多个反应池312,并在所述多个反应池312内上-下-上-下折流前进,从而能够与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达到高效去除COD的效果。所述第一挡板3221和所述第二挡板3222的数量可具体根据需要设置。优选地,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所述多个第二挡板3222上的多个第二过水通道302的高度依次降低,从而在使所述多个反应池312的液面高度依次降低,这样可以保证阿胶废水在所述高效曝气生物滤池30中的顺利流动。

优选地,相邻所述第一挡板3221和所述第二挡板3222之间可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格栅板3223,以在所述反应池312内形成多个填料框303,通过这样设置,在曝气条件下,可以在所述反应池312内形成多个流化区,防止反应池312内死区的存在,提高反应池312和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的利用率。优选地,相邻所述第一挡板3221和所述第二挡板3222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5m至2m,相邻两个格栅板3223之间的垂直距离为5m至7m,这样限定的填料框303内,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可进行充分的流化,避免填料框303内死区的存在。

所述格栅板3223可具有多个通孔,以使所述阿胶废水能够通过。所述通孔的尺寸可小于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的尺寸,以防止填料框303内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的流失。所述格栅板3223为刚性板,例如玻璃钢格栅板,以便限定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的活动区域,使其在设定的区域内流化。

所述第一挡板3221和所述第二挡板3222可与所述滤池池体310一体设置,以保证所述高效曝气生物滤池30的整体强度。所述格栅板3223可拆卸地固定于相邻所述第一挡板3221和所述第二挡板3222之间,以便可以方便地对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进行维护和更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3221和所述第二挡板3222上可分别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格栅板3223可直接放置于所述支撑梁上。

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是指固定化微生物后密度接近于水,在水中呈悬浮状的填料。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可为块状物,例如长方体块、圆形块、三角形块、梯形块、不规则形状的块状物等等。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的尺寸优选为20mm至60mm,更优选为30mm至50mm,该尺寸范围更易形成良好的流化。这里的尺寸是指人们通常用于衡量块状物的尺寸参数,例如,当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为长方体块时,所述尺寸指的是长方体块的长、宽和高,当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为圆形块时,这里的尺寸指的是圆形块的直径,当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为三角形块或梯形块时,这里的尺寸指的是三角形块或梯形块的各个边长,当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为不规则形状的块状物时,这里的尺寸指的是不规则形状的块状物的平均直径。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上可固定有耐高盐的微生物,从而可有效去除高盐含量阿胶废水中的COD。

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自由填充于所述填料框303中是指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仅仅放置在所述填料框303中,而没有被填料支架、绳索等固定,可在所述填料框303中自由活动,因此,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在曝气条件下可形成流化,从而可与阿胶废水和氧气充分接触,形成气、液、固三相高效传质。优选地,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在所述填料框303中填充率为10%~60%,这一范围内不仅可使所述填料框303中有充足的空间使得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流化,而且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流在所述填料框303中进行流化时没有死区的存在。更为优选地,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在所述填料框303中填充率为40%~60%。

所述悬浮多孔生物填料330可为如CN1587106A和CN1261373C中所记载的载体,该载体是一种具有网状大孔结构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具有反应性、亲水性、通透性、高比表面积等特点,并具有空间悬臂及网络交联结构,能与微生物、酶形成共价键结合;网状大孔材料为固定在其上的微生物提供了不同于活性污泥悬浮游离状态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微生物抵御水中较高浓度盐类和毒性物质和一定范围内的水质波动;此外,网状大孔载体中大孔与微孔相结合,好氧、兼性、厌氧状态同时存在,载体内部与外部不同的水、气条件为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反应器中的生物种类提高,生物链增长,形成具有结构层次的生态系统。

所述滤池池体310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还可分别设置有配水渠311和出水渠313。所述配水渠311和所述出水渠313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过水通道301和所述第二过水通道302与所述反应池312连通。阿胶废水可从所述配水渠311由第一个第一过水通道301流入相互串联的多个反应池312中,并由最后一个第二过水通道302流出相互串联的多个反应池312中,并流入所述出水渠313。所述配水渠311和所述出水渠313可分别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以使阿胶废水流入和流出滤池池体3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滤池池体310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与其相邻的第一挡板3221可共同组成所述配水渠311,第二侧壁和与其相邻的第二挡板3222可共同组成所述出水渠313。所述出水渠313可进一步以溢流堰的形式形成。

所述高效曝气生物滤池可高效去除阿胶废水中的大部分COD,防止阿胶废水进入反渗透膜系统时由于COD过高而导致反渗透膜被污堵,同时可以保证整个处理系统出水时COD满足出水要求。

所述反渗透膜系统40可以是DTRO(碟管式反渗透)膜系统,DTRO膜系统耐高压、抗污染,可对从高效曝气生物滤池处理过的阿胶废水进行高倍数浓缩和处理。DTRO膜由膜片、导流盘、密封圈、中心拉杆和耐压套管所组成。膜片和导流盘间隔叠放,密封圈放在导流盘两面的凹槽内,用中心拉穿在一起,置入耐压套管中,两端用金属端板密封。

所述蒸发压缩系统50可以是MVR(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技术,mechanical vapor recompression)蒸发压缩系统,其利用蒸发系统自身产生的二次蒸汽及其能量,将低品位的蒸汽经压缩机的机械做功提升为高品位的蒸汽热源。如此循环向蒸发系统提供热能,从而减少对外界能源的需求。所述反渗透膜系统40处理后的浓水经过蒸发工艺处理后,一般可回收90%-95%的含盐量为50-100mg/L的蒸馏水副产品,少量浓浆水可进一步采用结晶处理,形成固体,使反渗透浓水得到回收和再利用,从而实现液体“废水达标排放”。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