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灌溉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0900发布日期:2019-05-11 01:4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灌溉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器,特别涉及一种水利灌溉过滤器。



背景技术:

目前,水利工程不仅用于发电,主要还是用于灌溉,由于农业种植离不开水,在夏季,遇到大旱,不及时为农业灌溉,会直接导致农作物死亡,给种植户带来经济损失,为了保证农业种植地水源充足,会直接将水引流到种植地,为了保证水的水质,会用到过滤器,将水中一些矿物质、有机物质以及泥沙去除,避免将喷洒头堵塞,且农作物所需的营养也需定期喷洒,若单独使用人工喷洒,不仅耗费人力,而且增加种植成本。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水利灌溉过滤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灌溉过滤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利灌溉过滤器,包括水箱、过滤箱、营养放置槽、蓄水槽、活性炭过滤层和过滤筛网,所述水箱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有连接管A,所述连接管A上端安装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部上侧安装有孔板,所述孔板下端安装有过滤筛网,所述过滤筛网下端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层,所述水箱上端左侧安装有连接管B,所述连接管B上端安装有营养放置槽,所述水箱前后两侧的下端均安装有出水接口,且出水接口个数为多个,所述水箱下端安装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下端右侧安装有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营养放置槽上端安装有槽盖,且槽盖和营养放置槽通过合页连接,所述连接管A和连接管B上分别安装有蝴蝶阀和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槽下端四角均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安装有固定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箱上端右侧安装有进水管道,所述进水管道另一端安装有法兰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左右两侧上端均安装有提手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水利灌溉过滤器,通过安装有过滤筛网和活性炭过滤层,过滤筛网可将砂石过滤,而活性炭过滤层可将矿物质以及有机物质吸收,起到双重净水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水利灌溉过滤器,通过安装有营养放置槽,在灌溉时,可将营养液混进水箱,便于及时为农作物提供养分,减少人工,降低种植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水利灌溉过滤器,通过安装有蓄水槽,避免接口处出现漏水,导致净化后的水流失浪费,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利灌溉过滤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利灌溉过滤器的过滤箱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利灌溉过滤器的营养放置槽结构示意图。

图中:1、营养放置槽;2、连接管B;3、阀门;4、水箱;5、出水接口;6、蓄水槽;7、固定底座;8、出水管;9、支撑杆;10、扶手把;11、连接管A;12、蝴蝶阀;13、过滤箱;14、法兰接口;15、进水管道;16、孔板;17、过滤筛网;18、活性炭过滤层;19、槽盖;20、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水利灌溉过滤器,包括水箱4、过滤箱13、营养放置槽1、蓄水槽6、活性炭过滤层18和过滤筛网17,所述水箱4上端中间位置安装有连接管A11,所述连接管A11上端安装有过滤箱13,所述过滤箱13内部上侧安装有孔板16,所述孔板16下端安装有过滤筛网17,所述过滤筛网17下端安装有活性炭过滤层18,所述水箱4上端左侧安装有连接管B2,所述连接管B2上端安装有营养放置槽1,所述水箱4前后两侧的下端均安装有出水接口5,且出水接口5个数为多个,所述水箱4下端安装有蓄水槽6,所述蓄水槽6下端右侧安装有出水管8。

其中,所述营养放置槽1上端安装有槽盖19,且槽盖19和营养放置槽1通过合页20连接,所述连接管A11和连接管B2上分别安装有蝴蝶阀12和阀门3,便于及时添加营养液。

其中,所述蓄水槽6下端四角均安装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下端安装有固定底座7,起到支撑作用。

其中,所述过滤箱13上端右侧安装有进水管道15,所述进水管道15另一端安装有法兰接口14,便于接通外界水源。

其中,所述水箱4左右两侧上端均安装有提手把10,便于移动水箱4。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法兰接口14接通水源,从进水管道15进入过滤箱13内,水中的砂石会被过滤筛网17过滤,通过活性炭过滤层18时,水中的矿物质会被吸收,水进入水箱4内后,会从各个出口流出,需要添加营养液时,将槽盖19打开,营养液倒入营养放置槽1,打开阀门3即可,营养液进入水箱4与水混合即可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