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节能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1548发布日期:2019-11-05 23:10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节能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节能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环境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其中,水环境的破坏尤为严重。水体污染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水中存在的各种固体物质。细小悬浮颗粒因密度和电荷等因素影响,其自然沉降的速度十分缓慢甚至无法沉降,使得水体浑浊、透光度差。

目前,沉淀法或过滤法是目前国内处理水体中固体颗粒的常用方法。沉淀法是根据悬浮固体与水的密度不同、沉降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但是,有些悬浮固体颗粒因自然密度和电荷等因素影响而无法沉降,需要通过添加混凝剂来改善悬浮固体颗粒的沉降性能,容易造成二次水体污染。常见的过滤法为介质过滤法,就是将活性炭、鹅卵石等不同粒径的介质堆积成过滤层,当废水经过该过滤层时,废水中的固体颗粒被截留在过滤层介质的空隙内而被除掉,这种过滤只能除掉粒径较大的固体颗粒;也有采用滤芯或滤袋进行过滤的,虽然过滤效果较好,但是容易造成滤芯、滤袋堵塞,需要频繁更换滤芯滤袋,操作繁琐,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高效节能废水处理装置。该装置采用梯度过滤废水,可以有效地提高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效节能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顶部套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几何中心处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本体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螺旋转钮,所述第一螺旋转钮与所述本体之间设置有环形的第一防水硅胶环,所述第一螺旋转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橡皮刷,所述第一橡皮刷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一螺旋转钮上,所述第一橡皮刷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橡皮刷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一橡皮刷下方、并可与所述第一橡皮刷相接触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本体的底面所在的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锐角m;所述本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设置于所述出水口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层的滤膜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层的滤膜孔径。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旋转钮镜面对称的第二螺旋转钮,所述第二螺旋转钮与所述本体之间设置有环形的第二防水硅胶环,所述第二螺旋转钮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橡皮刷镜面对称的第二橡皮刷,所述第二橡皮刷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二螺旋转钮上,所述第二橡皮刷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橡皮刷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橡皮刷下方、并可与所述第二橡皮刷相接触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本体的底面所在的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锐角m’。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镜面对称。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锐角m为30°-45°;所述锐角m’为30°-45°。将上述锐角设置为30°-45°,可以保证沉淀在本体底部的污泥能够沿着挡板留下来,起到收集污泥的作用。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底面的几何中心处设置有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设置为有一定倾斜度的挡板,可以用于收集沉淀于本体底部的污泥;沉淀在本体底部的淤泥可以经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收集后,经污泥出口排出来,用作植物肥料或作为废弃物被掩埋。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橡皮刷的大小与所述第一挡板的面积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二橡皮刷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挡板的面积大小相匹配。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相连接。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本体的底部设置螺旋按钮,由螺旋按钮驱动橡皮刷移动,可以对本体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进行清洁,从而对本体底部进行净化处理。并且,通过在本体内设置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并控制第一过滤层的滤膜孔径大于第二过滤层的滤膜孔径,这样可以形成梯度过滤,有效提高过滤效率。此外,将第一出水口与进水口连接,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可以把检测不合格的出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本体内进行重复处理,最终达到合格的出水。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层为滤膜孔径为0.1-0.2微米的过滤层。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为可拆卸的顶盖。顶盖为可拆卸的,可以将顶盖拆卸,对活性炭层以及过滤层进行及时更换,方便快捷。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泥出口上设置有阀门。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多个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本体的底部设置螺旋按钮,由螺旋按钮驱动橡皮刷移动,可以对本体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进行清洁,从而对本体底部进行净化处理。并且,通过在本体内设置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并控制第一过滤层的滤膜孔径大于第二过滤层的滤膜孔径,这样可以形成梯度过滤,有效提高过滤效率。此外,将出水口与进水口连接,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可以把检测不合格的出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本体内进行重复处理,最终达到合格的出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效节能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见图1,一种高效节能废水处理装置,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的顶部套接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几何中心处设置有进水口3,所述本体1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4;所述出水口4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螺旋转钮5,所述第一螺旋转钮5与所述本体1之间设置有环形的第一防水硅胶环6,所述第一螺旋转钮5 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橡皮刷7,所述第一橡皮刷7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一螺旋转钮5上,所述第一橡皮刷7设置于所述本体1内;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橡皮刷7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一橡皮刷7下方、并可与所述第一橡皮刷7 相接触的第一挡板8,所述第一挡板8与所述本体1的底面所在的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锐角m;所述本体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过滤层9、第二过滤层 10和活性炭层11,所述活性炭层11设置于所述出水口4的上方,所述第一过滤层9的滤膜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层10的滤膜孔径。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旋转钮5镜面对称的第二螺旋转钮5’,所述第二螺旋转钮5’与所述本体1之间设置有环形的第二防水硅胶环6’,所述第二螺旋转钮5’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橡皮刷7镜面对称的第二橡皮刷7’,所述第二橡皮刷7’通过螺纹旋接于所述第二螺旋转钮5’上,所述第二橡皮刷7’设置于所述本体1内;所述本体1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橡皮刷7’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二橡皮刷7’下方、并可与所述第二橡皮刷7’相接触的第二挡板8’,所述第二挡板8’与所述本体1的底面所在的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锐角m’。

本申请中,在螺旋转钮与所述本体之间设置有环形的防水硅胶环,且保证螺旋转钮与防水硅胶环过盈配合,可以防止本体漏水。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8与所述第二挡板8’镜面对称。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锐角m为30°-45°;所述锐角m’为30°-45°。将上述锐角设置为30°-45°,可以保证沉淀在本体底部的污泥能够沿着挡板留下来,起到收集污泥的作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的底面的几何中心处设置有污泥出口12,所述污泥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8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板8’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设置为有一定倾斜度的挡板,可以用于收集沉淀于本体底部的污泥;沉淀在本体底部的淤泥可以经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收集后,经污泥出口排出来,用作植物肥料或作为废弃物被掩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橡皮刷的大小与所述第一挡板的面积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二橡皮刷的大小与所述第二挡板的面积大小相匹配。橡皮刷的大小与挡板的面积大小相匹配,可以保证在旋转螺旋转钮的时候,能够驱动橡皮刷把挡板进行全面清洁,避免清洁死角。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3与所述出水口4相连接(未在图中示出)。将出水口与进水口连接,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可以把检测不合格的出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本体内进行重复处理,最终达到合格的出水。

在本申请中,通过在本体的底部设置螺旋按钮,由螺旋按钮驱动橡皮刷移动,可以对本体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进行清洁,从而对本体底部进行净化处理。并且,通过在本体内设置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并控制第一过滤层的滤膜孔径大于第二过滤层的滤膜孔径,这样可以形成梯度过滤,有效提高过滤效率。此外,将出水口与进水口连接,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可以把检测不合格的出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本体内进行重复处理,最终达到合格的出水。

一般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层为滤膜孔径为0.1-0.2微米的过滤层。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盖2为可拆卸的顶盖。顶盖为可拆卸的,可以将顶盖拆卸,对活性炭层以及过滤层进行及时更换,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污泥出口12上设置有阀门13。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的底面设置有多个支撑脚14。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本体的底部设置螺旋按钮,由螺旋按钮驱动橡皮刷移动,可以对本体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进行清洁,从而对本体底部进行净化处理。并且,通过在本体内设置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并控制第一过滤层的滤膜孔径大于第二过滤层的滤膜孔径,这样可以形成梯度过滤,有效提高过滤效率。此外,将出水口与进水口连接,形成一个循环回路,可以把检测不合格的出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本体内进行重复处理,最终达到合格的出水。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