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移动膜生物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5363发布日期:2020-10-09 18:3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移动膜生物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尤其是一种高效移动膜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cas)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污水处理中,由于采用重力式沉淀方式作为固液分离手段,因此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如固液分离效率不高、出水水质不稳定、能耗高以及剩余污泥产量大等。传统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难以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同时,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也迫切要求开发合适的污水资源化技术,以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因此,为解决上述诸多方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效移动膜生物反应器,采用的为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经过其处理后出水的水质质量好,可以达到国家回用指标,适用于处理肉类加工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等高负荷污水,同时也适用于处理有机物浓度较低的生活污水,固液分离效率高,运转高效,出水水质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高处理肉类加工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等高负荷污水以及生活污水的处理质量以及处理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移动膜生物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移动膜生物反应器,包括格侧井,所述格侧井内设置有倾斜安装的格栅,所述格侧井通过第一输送管道连接调节池,所述调节池内设置有第一输液泵,所述第一输液泵上设置连接有第一输液管,所述第一输液管的末端伸入mbr池内,所述mbr池设置于调节池的右侧,所述mbr池内设置有mbr管架,所述mbr管架上安装有帘式中空纤维膜,所述mbr池通过第三输送管连接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上部安装有顶滤板,所述沉淀池的池壁上设置有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第三输送管的一端连接mbr池的上端,所述第三输送管的另一端连接沉淀池的入口,所述沉淀池的输入口设置在顶滤板的下方,所述沉淀池的输出口设置在顶滤板的上方,所述输出口处设置有泄水罩板,所述沉淀池右侧设置有贮水池,所述贮水池内设置有第二输液泵,所述第二输液泵的顶端连接设置有第二输液管,将贮水池内的水传送至用水点处,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末端安装有排污泵。

上述的一种高效移动膜生物反应器,所述格栅的安装的倾斜角度a为30~45°。

上述的一种高效移动膜生物反应器,所述mbr管架的上部安装有第二输送管道,所述第二输送管道的末端安装有排水泵。

上述的一种高效移动膜生物反应器,所述顶滤板上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上所设滤孔的孔径大小为0.8~3mm,所述滤网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滤渣进入贮水池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高效移动膜生物反应器,采用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经过其处理后出水的水质质量好,可以达到国家回用指标,适用于处理肉类加工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垃圾渗滤液等高负荷污水,同时也适用于处理有机物浓度较低的生活污水,固液分离效率高,运转高效,出水水质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中1.格侧井,2.调节池,3.mbr池,4.沉淀池,5.贮水池,6.格栅,7.第一输送管道,8.第一输液泵,9.第一输液管,10.mbr管架,11.第二输送管道,12.排水泵,13.第二输液泵,14.第二输液管,15.排污泵,16.排污管,17.第三输送管道,18.顶滤板,19.泄水罩板,20.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一种高效移动膜生物反应器,包括格侧井1,所述格侧井1内设置有倾斜安装的格栅6,所述格侧井1通过第一输送管道7连接调节池2,所述调节池2内设置有第一输液泵8,所述第一输液泵8上设置连接有第一输液管9,所述第一输液管9的末端伸入mbr池3内,所述mbr池3设置于调节池2的右侧,所述mbr池3内设置有mbr管架10,所述mbr管架10上安装有帘式中空纤维膜,所述mbr池3通过第三输送管17连接沉淀池4,所述沉淀池4的上部安装有顶滤板18,所述沉淀池4的池壁上设置有输入口和输出口20,所述第三输送管17的一端连接mbr池3的上端,所述第三输送管17的另一端连接沉淀池4的入口,所述沉淀池4的输入口设置在顶滤板18的下方,所述沉淀池4的输出口20设置在顶滤板18的上方,所述输出口20处设置有泄水罩板19,所述沉淀池4右侧设置有贮水池5,所述贮水池5内设置有第二输液泵13,所述第二输液泵13的顶端连接设置有第二输液管14,将贮水池5内的水传送至用水点处,所述沉淀池4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15,所述排污管15的末端安装有排污泵16。

进一步的,所述格栅6的安装的倾斜角度a为35o。

进一步的,所述mbr管架10的上部安装有第二输送管道11,所述第二输送管道11的末端安装有排水泵12。

进一步的,所述顶滤板18上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上的滤孔孔径大小为1mm,所述滤网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滤渣进入贮水池中。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移动膜生物反应器,包括格侧井(1),其特征在于:所述格侧井(1)内设置有倾斜安装的格栅(6),所述格侧井(1)通过第一输送管道(7)连接调节池(2),所述调节池(2)内设置有第一输液泵(8),所述第一输液泵(8)上设置连接有第一输液管(9),所述第一输液管(9)的末端伸入mbr池(3)内,所述mbr池(3)设置于调节池(2)的右侧,所述mbr池(3)内设置有mbr管架(10),所述mbr管架(10)上安装有帘式中空纤维膜,所述mbr池(3)通过第三输送管(17)连接沉淀池(4),所述沉淀池(4)的上部安装有顶滤板(18),所述沉淀池(4)的池壁上设置有输入口和输出口(20),所述第三输送管(17)的一端连接mbr池(3)的上端,所述第三输送管(17)的另一端连接沉淀池(4)的输入口,所述沉淀池(4)的输入口设置在顶滤板(18)的下方,所述沉淀池(4)的输出口(20)设置在顶滤板(18)的上方,所述输出口(20)处设置有泄水罩板(19),所述沉淀池(4)右侧设置有贮水池(5),所述贮水池(5)内设置有第二输液泵(13),所述第二输液泵(13)的顶端连接设置有第二输液管(14),所述沉淀池(4)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15),所述排污管(15)的末端安装有排污泵(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移动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6)的安装的倾斜角度a为30~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移动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mbr管架(10)的上部安装有第二输送管道(11),所述第二输送管道(11)的末端安装有排水泵(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移动膜生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滤板(18)上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上所设置滤孔的孔径大小为0.8~3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移动膜生物反应器,包括格侧井,格侧井内设有格栅,格侧井通过第一输送管道连接调节池,调节池内设有第一输液泵,第一输液泵上设置连接有第一输液管,第一输液管的末端伸入MBR池内,MBR池内设有MBR管架,MBR管架上安装有帘式中空纤维膜,MBR池通过第三输送管连接沉淀池,沉淀池的上部安装有顶滤板,沉淀池的池壁上设置有输入口和输出口,第三输送管的一端连接MBR池的上端,第三输送管的另一端连接沉淀池的输入口,输出口处设有泄水罩板,沉淀池右侧设有贮水池,贮水池内设置有第二输液泵,第二输液泵顶端连接有第二输液管,将贮水池内的水传送至用水点处。本实用新型对污水处理的固液分离效率高,运转高效,出水水质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张璐;周亚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邦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12
技术公布日:2020.10.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