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效电催化氧化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27248发布日期:2020-12-18 13:1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新型高效电催化氧化污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机废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高效电催化氧化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水资源污染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水中污染物,尤其是工业生产中排放的高浓度有机污染物,危害大,有些污染物难以生物降解且对生化反应有抑制和毒害作用,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高级氧化技术运用氧化剂、光电、催化剂,在反应中产生极强活性的自由基(如oh-),使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开环、断键、加成、取代、电子转移等,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变成易降解小分子物质,甚至直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达到无害化目的。目前高级氧化技术主要有湿式(催化)氧化、超临界水(催化)氧化、电化学(催化)氧化等。

其中电化学(催化)氧化污水处理技术是将电解技术与催化技术合为一体,在槽内两块电极板之间填充固体催化剂,污水流过装置时,在一定操作条件下,便会产生一定数量强氧化性能的羟基自由基(oh-),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便会发生催化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但是,由于污水中悬浮物较多,处理过程中悬浮物容易附着在阴、阳电极板上,严重影响电催化氧化污水处理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电催化氧化污水处理系统,能够避免浮渣附着在阴、阳电极板上,严重影响电催化氧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高效电催化氧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塔体;

塔体一侧下方设置有污水进料口和回流口,另一侧下方电解质溶液进料口;污水进料口设置在回流口下方;

塔体内壁上设置有收渣槽,收渣槽设置在塔体内上方;

塔体底部设置有排水口;

塔体内设置有阳极板和阴极板;

排水口、排渣口、污水进料口、回流口、电解质溶液进料口均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塔体为双层套筒,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套筒与外套筒内外相套、并密封为一整体;排水口设置在外套筒上;内套筒为筛筒。

进一步地,收渣槽包括与塔体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一环形板,第一环形板由塔体内壁与塔体内的方向倾斜向上。

进一步地,远离塔体内壁的环形板一端纵向设置有第一环形挡板。

进一步地,塔体上设置有排渣口,排渣口设置在与收渣槽相对应的塔体上,排渣口底部与第一环形板的上表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电催化氧化污水处理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塔体内壁上设置有收渣槽,收渣槽设置在塔体内上方,可收集微气泡浮选出来的固体颗粒物,能够避免浮渣附着在阴、阳电极板上,严重影响电催化氧化的效果。

2)污水从污水进料口,电解质溶液从电解质溶液进料口,进入到塔体内,塔体内设置有阳极板和阴极板,最大程度促进oh-的生成及可溶有机物的分解。需要说明的是,塔体内设置有旋流进料装置,使得污水能够通过旋流进料方式进入到塔体内,最大限度增加oh-与污水中有机物的接触面积,增加污水中有机物的分解速度,能够有效处理有机废水。

3)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效电催化氧化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催化氧化有机物的反应机理图。

图中:1、塔体;2、污水进料口;3、电解质溶液进料口;4、第一回流口;5、第二回流口;6、收渣槽;7、排水口;8、排渣口;9、第一环形板;10、第一环形挡板;11、阳极板;12、阴极板;13、旋流进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电催化氧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

塔体1;

塔体1一侧下方设置有污水进料口2、第一回流口4、第二回流口5,另一侧下方电解质溶液进料口3;污水进料口2设置在回流口下方;

塔体1内壁上设置有收渣槽6,收渣槽6设置在塔体1内上方;

塔体1底部设置有排水口7;

塔体1内设置有阳极板11和阴极板12;

排水口7、排渣口8、污水进料口2、第一回流口4、第二回流口5、电解质溶液进料口3均设置有阀门。

上述,体内壁上设置有收渣槽6,收渣槽6设置在塔体1内上方,可收集微气泡浮选出来的固体颗粒物。

污水从污水进料口2,电解质溶液从电解质溶液进料口3,进入到塔体1内,塔体1内设置有阳极板11和阴极板12,最大程度促进oh-的生成及可溶有机物的分解。需要说明的是,塔体1内设置有旋流进料装置13,使得污水能够通过旋流进料方式进入到塔体1内,最大限度增加oh-与污水中有机物的接触面积,增加污水中有机物的分解速度,能够有效处理有机废水。

第一回流口4与第二回流口5通过回流管连通,能够增加塔体1内的液体混合,进而能够最大限度增加oh-与污水中有机物的接触面积,增加污水中有机物的分解速度,提高有机废水的处理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化学催化氧化后的水从排水口7排出过程中,部分浮渣未进入到收渣槽6,而是随水从排水口7排出,为了避免浮渣从排水口7排出,塔体1为双层套筒,包括内套筒和外套筒,内套筒与外套筒内外相套、并密封为一整体;内套筒为筛筒。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渣槽6包括与塔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一环形板9,第一环形板9由塔体1内壁与塔体1内的方向倾斜向上。上述,设备运行过程中,污水与电解质溶液的混合液充满整个塔体1内的空间,打开排水口7排放塔体1内的液体时,塔体1内的液位下降,使得浮渣溢流进入收渣槽6。

需要说明的是,远离塔体1内壁的环形板一端纵向设置有第一环形挡板10。上述,废水中的浮渣漂浮在废水上方,随着塔体1内的废水体积增加,废水中的浮渣穿过第一环形挡板10设置在收渣槽6上方,当塔体1内液位下降时,废水中浮渣则会溢流到收渣槽6内。

其中,塔体1上设置有排渣口8,排渣口8设置在与收渣槽6相对应的塔体1上,排渣口8底部与第一环形板9的上表面连接。上述排渣口8能够将收集槽收集到的浮渣从排渣口8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污水进料口2与电解质溶液进料口3均设置在外套筒上,排水口7、排渣口8、回流口均穿过外套筒,与内套筒连通。

其中,塔体1内部设置有观察窗,利于工作人员对观察收渣、排渣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塔体1的结构为立式套筒结构。

本装置中,电解质溶液为盐溶液,其作为oh-的生成介质,避免了导电聚合物膜的生成,同时采用高频电源,在提高oh-转化率的同时,伴随着电气浮效应,提高分离效率。电催化氧化有机物的反应机理,见图2。

本设备促进反应a、e、f的进行,抑制反应a、b、c、d的进行,利于有机物的完全分解。

综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