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一体式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7951发布日期:2020-12-22 10:4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一体式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油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一体式除油装置。



背景技术:

重力式除油装置属于物理法除油范畴,是一种重力分离技术。重力分离法处理含油污水,是根据油和水的密度不同,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使油上浮,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广泛用于油田采出水处理和化工含油废水处理。

重力式除油装置一般兼有调储功能,通常工艺结构釆用下向流设置。但是现有的重力式除油装置油水分离效率低、污水停留时间长、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一体式除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一体式除油装置,包括布水舱、油水分离舱、收油舱和出水舱,

所述布水舱连接所述油水分离舱,所述油水分离舱相对一侧处设有沉淀舱,所述油水分离舱与沉淀舱间设有斜管,且所述斜管自靠近油水分离舱一端向沉淀舱一端由高向低倾斜设置,且靠近油水分离舱一端的斜管处还设有集油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布水舱和油水分离舱间设有布水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布水机构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不规则过水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斜管与水平面间形成45-60°的夹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集油管连接收油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出水舱通过出水堰连通除油装置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斜管包括多组蜂窝状板组,相邻蜂窝状板组间相互堆叠连接,所述蜂窝状板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蜂窝状板,两个蜂窝状板间相对设置连接后形成多个六角蜂窝状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在平流式隔油池的基础上,加设斜管分离,利用斜管的湿周大、水力半径小、颗粒沉降不受紊流干扰等特点,提高油水分离效果。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节省企业成本,便于提高市场占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布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斜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斜管的蜂窝状板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蜂窝状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一体式除油装置,包括布水舱1、油水分离舱2、收油舱3和出水舱4,

布水舱1连接所述油水分离舱2,布水舱1和油水分离舱2间设有布水机构8,油水分离舱2相对一侧处设有沉淀舱5,油水分离舱2与沉淀舱5间设有斜管6,且斜管6自靠近油水分离舱2一端向沉淀舱5一端由高向低倾斜设置,且靠近油水分离舱2一端的斜管6处还设有集油管7,所述集油管7连接收油舱3。

布水舱1进入的含油污水通过布水机构1后进入油水分离舱2,在油水分离舱2内均匀而缓慢地从左向右、从上而下经过斜管6,油、水和泥砂在斜管6中进行分离,油珠颗粒沿斜管6上浮至水面,通过集油管7收集至收油舱2,定期外排;泥砂则沿斜管6下滑至容器底部的沉淀舱5,定期外排。

本实用新型是在平流式隔油池的基础上,加设斜管分离。由于在油水分离舱中加设了斜管,利用斜管的湿周大、水力半径小、颗粒沉降不受紊流干扰等特点,从而提高油珠颗粒的去除效率。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布水机构8包括板体801,板体801上设有不规则过水孔802,板体801上过水孔802的设置,对进入油水分离舱的污水进行稳流,便于提高后续油水分离的效果。

为了提高油水分离效果,斜管与水平面间形成45-60°的夹角。

进一步的,出水舱4通过出水堰9连通除油装置外部,即分离后的水可通过出水舱4和出水堰9排出除油装置。

实施例2:

如图3至图5所示,斜管6包括多组蜂窝状板组601,相邻蜂窝状板组601间相互堆叠连接,蜂窝状板组60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蜂窝状板601a,两个蜂窝状板601a间相对设置连接后形成多个六角蜂窝状通孔602。

布水舱1进入的含油污水通过板体801上的过水孔802后进入油水分离舱2,在油水分离舱2内均匀而缓慢地从左向右、从上而下经过斜管6,由于蜂窝状板组60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蜂窝状板601a,两个蜂窝状板601a间相对设置连接后形成多个六角蜂窝状通孔602,油、水和泥砂在斜管6上的六角蜂窝状通孔602内进行分离,油珠颗粒沿六角蜂窝状通孔602上浮至水面,通过集油管7收集至收油舱3,定期外排;泥砂则沿六角蜂窝状通孔602下滑至容器底部的沉淀舱5,定期外排;经斜管6分离后的水通过出水舱4的出水堰9排出容器。斜管6上多个六角蜂窝状通孔602的设置,增加了油水分离的工作表面积,从而提高油珠颗粒的去除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一体式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水舱、油水分离舱、收油舱和出水舱,

所述布水舱连接所述油水分离舱,所述油水分离舱相对一侧处设有沉淀舱,所述油水分离舱与沉淀舱间设有斜管,所述斜管自靠近油水分离舱一端向沉淀舱一端由高向低倾斜设置,且靠近油水分离舱一端的斜管处还设有集油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一体式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舱和油水分离舱间设有布水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型一体式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机构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不规则过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一体式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与水平面间形成45-60°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一体式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管连接收油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新型一体式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舱通过出水堰连通除油装置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一体式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包括多组蜂窝状板组,相邻蜂窝状板组间相互堆叠连接,所述蜂窝状板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蜂窝状板,两个蜂窝状板间相对设置连接后形成多个六角蜂窝状通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一体式除油装置,包括布水舱、油水分离舱、收油舱和出水舱,所述布水舱连接所述油水分离舱,所述油水分离舱相对一侧处设有沉淀舱,所述油水分离舱与沉淀舱间设有斜管,且所述斜管自靠近油水分离舱一端向沉淀舱一端由高向低倾斜设置,且靠近油水分离舱一端的斜管处还设有集油管。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小,在平流式隔油池的基础上,加设斜管分离,利用斜管的湿周大、水力半径小、颗粒沉降不受紊流干扰等特点,提高油水分离效果。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节省企业成本,便于提高市场占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芸;张志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贝克莱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06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