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微动力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37934发布日期:2021-07-27 13:47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微动力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净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太阳能微动力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净化设备,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农村环境日益受到重视,但现有太阳能一体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量较大,无法满足分散式住户的处理污水需要。对于分散式住户,为实现对其污水处理,所需铺设管线费用较高,且管路铺设难度较大时,管路后期维护费用也将较高。

现有污水处理系统,为保证处理效果,多需采用格栅结构对污水进行多次处理才能达到排放标准,无法充分利用农村各家各户均配备的污水容器,造成投资过大,增加农户负担,降低农户使用该类处理系统的积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太阳能微动力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净化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微动力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净化设备,包括:化粪池、厌氧处理区、缺氧处理区、好氧处理区、沉淀处理区、制氧装置、光伏板、蓄电池,

化粪池的进液口与住户排水管相连通;

化粪池的出液口与厌氧处理区相连通;厌氧处理区的排液口与缺氧处理区相连通;缺氧处理区的排液口与好氧处理区相连通;

好氧处理区的排液口与沉淀处理区相连通;

沉淀处理区的排液口排出处理后的污水;

光伏板分别与蓄电池和制氧装置供电连接;

制氧装置的出气口分别与缺氧处理区、好氧处理区管路连通。

优选地,制氧装置为微动力供氧装置。

优选地,化粪池、厌氧处理区、缺氧处理区、好氧处理区、沉淀处理区均设置于地下。

优选地,化粪池的一侧设置进液口,进液口与住户的排水管相连通,化粪池的另一侧上设置出液口,出液口上设置出液管;

化粪池的进液口低于化粪池的出液口设置。

优选地,厌氧处理区的一侧上部与化粪池相连通,厌氧处理区的另一侧下部设置第一排液口;

第一排液口连通厌氧处理区和缺氧处理区。

优选地,缺氧处理区的另一侧上部设置第二排液口,第二排液口连通缺氧处理区与好氧处理区一侧上部相连通;

好氧处理区的另一侧下部设置第三排液口,第三排液口连通好氧处理区与沉淀处理区;

沉淀处理区上部设置第四排液口。

优选地,包括:出氧管、第一布氧管和第二布氧管,出氧管的一端与制氧装置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布氧管和第二布氧管相连通;

第一布氧管伸入缺氧处理区底部设置;

第二布氧管伸入好氧处理区底部设置。

优选地,光伏板包括: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和支杆,第一光伏板、第二光伏板设置于支杆顶面上。

本申请能产生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申请所提供的太阳能微动力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净化设备,以化粪池作为主要污水收集容器,并充分利用该容器在其中利用农户产生的各类污染物自带菌株在其中进行初步分解,降低后续处理设备的投入量,同时设置太阳能光伏板充分利用太阳能对制氧机进行供电,降低设备运行成本,仅需依序设置厌氧处理区、缺氧处理区、好氧处理区、沉淀区即可实现对各户污水的有效处理,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有效维护农村环境。

2)本申请所提供的太阳能微动力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净化设备,通过将制样机所制得氧气通入缺氧区和好氧区对其中污水进行爆氧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处理区设置数量,缩短污水处理时间,提高处理效率,该系统能较好的适用于单户各类污水产量条件。

3)本申请所提供的太阳能微动力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净化设备,该设备通过将太阳能光伏板与蓄电池电连接,实现对光伏板产生的电能及时存储,避免能量浪费,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4)本申请所提供的太阳能微动力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净化设备,结合现有的生活污水回收利用系统、结合农村的电力设施安装、输送运行费用困难,该微动力污水净化设备能降低能耗,同时也能保证出水达到《云南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db53/t953-2019)中一级a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太阳能微动力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净化设备示意图;

图例说明:

10、住户;111、排水管;11、化粪池;112、出液管;21、厌氧处理区;211、第一排液口;22、缺氧处理区;221、第二排液口;23、好氧处理区;231、第三排液口;24、沉淀处理区;241、沉淀挤压侧壁;242、第四排液口;30、微动力供氧装置;31、出氧管;311、第一布氧管;312、第二布氧管;41、第一光伏板;42、第二光伏板;40、支杆;43、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的太阳能微动力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净化设备,包括:化粪池11、厌氧处理区21、缺氧处理区22、好氧处理区23、沉淀处理区24、制氧装置、光伏板、蓄电池43,

化粪池11的进液口与住户10排水管111相连通;化粪池11的出液口与厌氧处理区21相连通;厌氧处理区21的排液口与缺氧处理区22相连通;缺氧处理区22的排液口与好氧处理区23相连通;好氧处理区23的排液口与沉淀处理区24相连通;沉淀处理区24的排液口排出处理后的污水;

光伏板分别与蓄电池43和制氧装置供电连接;

制氧装置的出气口分别与缺氧处理区22、好氧处理区23管路连通。

采用该设备,能满足分散居住的住户10污水处理需要,并充分利用化粪池11及其中处理物自带菌株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减轻后续处理难度,减少后续处理区设置处理,使得处理后污水可达到《云南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db53/t953-2019中一级a排放标准。

同时该设备耗电量低,充分利用太阳能,能有效保证缺氧处理区22和好氧处理区23的菌种存活,避免长期使用后菌株活性降低的问题,保证设备长期正常运转。使用时,对于缺氧处理区22和好氧处理区23的通氧方式按现有常用通氧方式设置,在此不累述。

优选地,制氧装置为微动力供氧装置30。采用该装置节能,氧浓度高,无噪音,减少设备运转对住户10的干扰。

优选地,化粪池11、厌氧处理区21、缺氧处理区22、好氧处理区23、沉淀处理区24均设置于地下,设置于地下能减少臭味散发量和噪音,减少对住户10的干扰。

优选地,化粪池11的一侧设置进液口,进液口与住户10的排水管111相连通,化粪池11的另一侧上设置出液口,出液口上设置出液管112;化粪池11的进液口低于化粪池11的出液口设置,能避免污水不经过化粪池11分解直接排出,增加后需处理区的处理负担。

优选地,厌氧处理区21的一侧上部与化粪池11相连通,厌氧处理区21的另一侧下部设置第一排液口211;第一排液口211连通厌氧处理区21和缺氧处理区22。

优选地,缺氧处理区22的另一侧上部设置第二排液口221,第二排液口221连通缺氧处理区22与好氧处理区23一侧上部相连通;好氧处理区23的另一侧下部设置第三排液口231,第三排液口231连通好氧处理区23与沉淀处理区24;包括:第四排液口242,第四排液口242设置于沉淀处理区24上部。

采用z字形排液口设置方式,能有效延长污水在各处理区中的运行路线,增加处理时长,提高处理效果。

通过第四排液口242向外排出处理后对污水。延长污水在沉淀处理区24中的运行长度,提高处理效果。

优选地,包括:沉淀挤压侧壁241,沉淀处理区24底部设置沉淀挤压侧壁241,沉淀挤压侧壁241斜向沉淀处理区24底部设置,通过在底部设置沉淀挤压侧壁241能增加沉淀物挤压压力,提高污水处理量,使得处理后的污水能及时排出。

优选地,包括:出氧管31、第一布氧管311和第二布氧管312,出氧管31的一端与制氧装置相连通,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布氧管311和第二布氧管312相连通;第一布氧管311伸入缺氧处理区22底部设置;第二布氧管312伸入好氧处理区23底部设置。按此设置能提高氧气在各处理区底部的分布均匀性,提高好氧细菌活性,同时通过间隙性向缺氧处理区22爆氧能进一步提高对污水中所含污染物的分解。

优选地,光伏板包括:第一光伏板41、第二光伏板42和支杆40,第一光伏板41、第二光伏板42设置于支杆40顶面上,通过设置支杆40和多块光伏板能提高太阳能能获取量,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申请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