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气管、吸气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3646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吸气管、吸气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气管、吸气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本发明人已经提出了一种包括专利文献I所示的吸气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0003]图像形成装置的吸气装置在显影单元的感光体的下游侧包括具有面向感光体的吸气口的通道和通过该通道吸入空气的送风单元,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吸气装置中设置有沿感光体的轴向改变吸入空气的风速分布的改变单元。专利文献I公开了图像形成装置的吸气装置可以通过有效地从显影单元抽吸和除去色调剂污尘来防止装置中的污染。
[0004][专利文献 I] JP-A-10-20723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抑制沿吸气口的纵向的吸气速度分布偏斜的状态的吸气管,该吸气管包括:吸气口,其具有沿与需要空气的抽吸的目标结构的纵向部分平行的一个方向较长的开口形状,并且设置为处于面向目标结构的纵向部分的状态,以抽吸空气;排气口,其具有与吸气口的开口形状不同的开口形状,并且吸出所抽吸的空气;以及流动路径,其连接吸气口与排气口,并且具有使空气流动的流动路径空间,并且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吸气管的吸气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0006]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吸气管,包括:吸气口,其具有沿与目标结构的纵向部分平行的一个方向较长的开口形状(即,该开口形状是在一个方向上呈长形的长形开口),并且设置为面向目标结构的纵向部分,以抽吸空气,其中目标结构的纵向部分沿一个方向较长(即,该目标结构是在一个方向上呈长形的长形结构);排气口,其具有与吸气口的开口形状不同的开口形状,并且吸出从吸气口抽吸的空气;流动路径,其连接吸气口与排气口,并且具有使空气流动方向弯曲的至少一个弯曲部;以及至少一个流动控制部件,其沿与吸气口平行的方向设置在流动路径处,并且控制空气的流动。
[0007]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吸气管,其中,流动控制部件设置在吸气口与弯曲部之间并且具有板形形状,以通过流动路径中的在上游侧的部分处沿与吸气口的开口形状的纵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间隙抑制空气的流动。
[0008]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吸气管,其中,流动控制部件的间隙具有等于或小于流动路径空间在上游侧部分处的高度尺寸的1/5的高度值。
[0009]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吸气管,其中,多个流动控制部件中的设置在沿流动路径的空气流动方向的最上游侧的部位处的最上游流动控制部件是具有多个通风部的透气性部件。
[0010]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根据第四方面所述的吸气管,其中,最上游流动控制部件设置在吸气口处。
[0011]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根据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吸气管,其中,沿流动路径的流动路径空间的空气流动方向设置在最上游流动控制部件的下游侧的部位处的一个或多个流动控制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流动控制部件形成有具有沿与流动路径空间中的吸气口的开口形状的纵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的形状的间隙。
[0012]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根据第六方面所述的吸气管,其中,流动控制部件设置在弯曲部与吸气口之间并且呈板状。
[0013]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吸气装置,包括:抽吸机,其抽吸空气;以及吸气管,其包括与抽吸机连接的排气口,其中,吸气管是根据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所述的吸气管。
[0014]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吸气装置,其中,目标结构是电晕放电器、显影装置和图像保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
[0015]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成,包括:目标结构,其需要空气的抽吸;以及吸气装置,其抽吸存在于目标结构中的空气,其中,吸气装置是根据第八方面所述的吸气装置。
[0016]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根据第十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目标结构是电晕放电器、显影装置和图像保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
[0017]根据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与在允许从吸气口吸入的空气流动到排气口的流动路径空间中不具有突起部的吸气管相比,可以抑制沿吸气口的纵向的吸气速度分布偏斜(偏向一侧)的状态。
[0018]根据第四方面,与最上游流动控制部件不处于被透气性部件阻塞的状态的情况相t匕,可以很容易地抑制沿吸气口的纵向的吸气速度分布偏斜的状态。
[0019]根据第五方面,与最上游流动控制部件不允许通风孔处于被透气性部件阻塞的状态的情况相比,可以很容易地抑制沿吸气口的纵向的吸气速度分布偏斜的状态。
[0020]根据第六方面,与未设置有作为除最上游流动控制部件以外的流动控制部件的实例的成形为具有间隙的流动控制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可靠地抑制沿吸气口的纵向的吸气速度分布偏斜的状态。
[0021]根据第七方面,与未在弯曲流动路径的所需部位处设置成形为具有间隙的流动控制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可靠地抑制沿吸气口的纵向的吸气速度分布偏斜的状态。
[0022]根据第八方面,可以在吸气管中抑制沿吸气口的纵向的吸气速度分布偏斜的状态,并且可以沿纵向在吸气口的整个区域上以几乎没有不均匀性的方式进行空气的抽吸。
[0023]根据第九方面,相对于电晕放电器、显影装置和图像保持部件中的任一者中的沿纵向需要空气的抽吸的各个部分,可以沿吸气口的纵向以几乎没有不均匀性的方式进行空气的抽吸。
[0024]根据第十方面,相对于目标结构,可以沿纵向在吸气管的吸气口的整个区域上以几乎没有不均匀性的方式进行空气的抽吸。
[0025]根据第十一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相对于电晕放电器、显影装置和图像保持部件中的任一者中的沿纵向需要空气的抽吸的各个部分,可以沿吸气口的纵向以几乎没有不均匀性的方式进行空气的抽吸。
【附图说明】
[0026]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0027]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使用吸气装置(具有吸气通道)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的说明图;
[0028]图2A和图2B是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件(诸如吸气装置所应用的成像单元等)的透视图;
[0029]图3A和图3B是示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配备的吸气装置和作为该吸气装置的吸气对象的结构的预转印电晕放电器的概要的透视图;
[0030]图4A和图4B是示出从上方观察图3A和图3B的吸气装置的状态的示意图;
[0031]图5是沿Q-Q线截取的图3A和图3B的吸气装置(吸气通道)和预转印电晕放电器的横截面说明图;
[0032]图6是示出从吸气口侧观察图3A和图3B的吸气装置的吸气通道的状态的示意图;
[0033]图7A和图7B是示出从上方观察图3A和图3B的吸气通道中空气流动方向和状态的示意性说明图;
[0034]图8是示出在图5所示的横截面状态中观察图3A和图3B的吸气通道中空气流动方向和状态的示意性说明图;
[0035]图9是示出分析了图3A和图3B的吸气通道的吸气口中的风速(分布)的状态的模拟结果的图表;
[0036]图10是主要示出根据紧接图5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吸气装置的吸气通道的横截面说明图;
[0037]图11是示出在图10所示的横截面状态中观察图10图的吸气通道中空气流动方向和状态的示意性说明图;
[0038]图12A至图12D是示出吸气通道的其它形状实例的说明性俯视图;
[0039]图13A和图13B是示出作为比较例的吸气通道的实例的视图,其中,图13A是示出吸气通道的透视图,而图13B是沿图13A的线Q-Q截取的横截面图;
[0040]图14是示出分析了图13A和图13B的吸气通道的吸气口中的风速(分布)的状态的模拟结果的图表;
[0041]图15是示出当从吸气口侧观察时的吸气装置的吸气通道的示意图;
[0042]图16是沿Q-Q线截取的图3A和图3B的吸气装置(吸气通道)和电晕放电器的横截面说明图;
[0043]图17是示出沿图5的Q-Q线截取的吸气通道的构造的横截面示意图;
[0044]图18是示出在图5所示的横截面状态中观察图3A和图3B的吸气通道中空气流动方向和状态的示意性说明图;
[0045]图19是示出与吸气通道有关的试验A中的条件的表格;
[0046]图20是示出在低风量的条件下试验A吸气时的模拟结果(沿吸气口的纵向吸气的风速分布)的图表;
[0047]图21是示出在高风量的条件下试验A吸气时的模拟结果(沿吸气口的纵向吸气的风速分布)的图表;
[0048]图22A和图22B是示出用在与吸气通道有关的试验B中的吸气通道的构造实例的概念性视图;以及
[0049]图23是示出试验B的模拟结果(沿吸气口的纵向吸气的风速分布)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50]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简称为“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
[0051](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0052]图1至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吸气管以及使用该吸气管的吸气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视图。图1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图2A和图2B示出了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部件(诸如具有吸气装置的成像单元等)。图3A和图3B示出了吸气装置(其具有吸气管)和电晕放电器,该电晕放电器是需要通过吸气装置抽吸空气的长形目标结构的实例。图4A和图4B示出了从上方观察图3A和图3B的吸气装置的状态。图5示出了沿Q-Q线截取的图3A和图3B的吸气装置(吸气管和电晕放电器)的横截面状态。图6示出了主要观察图3A和图3B的吸气装置的吸气管的吸气口的状态。附图中用符号X,Y和Z示出的箭头是分别示出各个附图中假定的三维空间的宽度方向、高度方向和深度方向的正交坐标轴(的方向)。
[0053]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I例如构造为彩色打印机。如图1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I中,在由支撑架、外盖等构造成的壳体100中设置有下述部件:成像单元10,其形成色调剂图像(其由作为显影剂的色调剂形成);中间图像转印单元20,其通过一次图像转印来保持由成像单元10形成的色调剂图像然后将该色调剂图像二次图像转印到作为目标记录材料的记录纸张9上;纸张供给装置30,其容纳、传送和供给将被供应至中间图像转印单元20的二次图像转印位置的所需记录纸张9 ;定影装置40,其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张9 (该记录纸张为通过中间图像转印单元20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上;以及其它部件等。图1中的单点划线示出了记录纸张9的主传送路径。
[0054]成像单元10构造为专门用于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⑷的四种相应颜色的色调剂图像的四个成像单元10Y、10M、10C和10Κ。四个成像单元10(Y、M、C和K)以串联对齐的状态设置在壳体100的内部空间中。各个成像单元10(Y、M、C和K)具有如下所述的彼此大致相同的构造。
[0055]各成像单元10 (Y、M、C和K)通过使用例如已知的电子照相术构造而成,并且具有如图1、图2A和图2B所示的沿箭头所示方向(在附图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感光鼓11。感光鼓11的附近主要设置有以下各种装置。
[0056]主要装置是:充电装置12,其以所需电位对感光鼓11的可以形成图像的图像保持面(外周面)进行充电;曝光装置13(Y、M、C和K),其通过用基于图像信息(信号)的光照射感光鼓11的带电外周面以形成具有电位差(各种颜色的)的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4(Y、M、C和K),其通过使用作为用于对应颜色(Y、M、C和K)的显影剂的色调剂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将静电潜像变成作为可见图像的色调剂图像;充电调节电晕放电器16,其对包括色调剂图像被一次图像转印到中间图像转印单元20(的中间图像转印带)后残留而粘附在感光鼓11的图像保持面上的诸如色调剂等粘附物调节带电状态;鼓清洁装置17,其除去通过充电调节电晕放电器16并且粘附在感光鼓11的图像保持面上的诸如色调剂等粘附物,以清洁表面;以及在清洁之后对感光鼓11的图像保持面进行除电的除电器18等。
[0057]在感光鼓11中,在接地的筒状或柱状基材的周面上形成有具有由感光材料形成的光导层(感光层)的图像保持面。感光鼓11响应于来自旋转驱动装置(未示出)的动力而沿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充电装置12是将充电偏压施加在放电丝(该放电丝设置成与感光鼓11的图像保持面具有所需间隙)上来通过电晕放电对该放电丝进行充电的非接触型充电装置。所谓的格栅电晕管型电晕放电器用作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充电装置12,在该格栅电晕管型电晕放电器中,两根放电丝12b、12c在沿感光鼓11的轴向较长的箱型屏蔽外壳(盖部件)12a中延伸,并且在面向感光鼓11的屏蔽外壳12a的开口部分中设置有充电调节材料。当显影装置14是进行反转显影的显影装置时,具有与从显影装置供应的色调剂的带电极性相同的极性的电压或电流被供应作为充电偏压。
[0058]曝光装置13(Y、M、C和K)通过用根据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I中的图像信息构造而成的光束Bm(带箭头的虚线)照射感光鼓11的带电图像保持面来形成静电潜像。通过使用发光二极管、光学元件等构造而成的非扫描型曝光装置或通过使用诸如半导体激光器和多棱镜等光学元件构造而成的扫描型曝光装置用作曝光装置13。显影装置14(Y、M、C和K)使用含有色调剂、载体等的双组分显影剂。如图2A和图2B所示,显影装置14(Y、M、C和K)用诸如螺旋推运器等搅拌传送部件14b、14c搅拌容纳在箱型壳体14a中的四种颜色中的任一种颜色的双组分显影剂,以使双组分显影剂摩擦带电而具有所需极性,然后通过被供应有显影偏压且进行旋转的显影辊14d保持该双组分显影剂并将该双组分显影剂供应至面向感光鼓11的显影区域,并且对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潜像进行显影。
[0059]如图2A、图2B、图3A、图3B等所示,箱型充电调节电晕放电器16沿感光鼓11的轴向较长,并且主要由屏蔽外壳(盖部件)16a和放电丝16c构造而成,屏蔽外壳16a的面向感光鼓11的部位成形为细长长方形开口(16b),放电丝16c在屏蔽外壳16a的内部空间中以与感光鼓11的轴向大致平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