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路控制阀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268570阅读:来源:国知局
[0163]参照图10,第一通水阀6的第一开口 56与上部通水口 17连通,第二开口 57与原水入口 22连通。第二通水阀7的第一开口 56与下部通水口 19连通,第二开口 57与处理水出口 23连通。旁通阀8的第一开口 56与处理水出口 23连通,第二开口 57与原水入口22连通。
[0164]在阀收容孔52中设有能够进退的阀活塞53。阀活塞53形成为阶梯圆柱状,具备下方的大径部118和上方的小径部119。大径部118的轴向两端部还成为大径的扩径部120、121,在它们的外周部形成有圆环状槽。并且,在下方的圆环状槽中设有第一密封件77,在上方的圆环状槽中设有第二密封件78。各密封件77、78例如是截面X字形状的圆环状的X形密封环。
[0165]阀活塞53的下方的扩径部121装配有第一密封件77,该扩径部121在阀收容孔52的大径孔115的下部由各肋117引导而上下运动,且能够嵌入小径孔116的上部。另一方面,阀活塞53的上方的扩径部120装配有第二密封件78,在阀盖83的筒部85中滑动。
[0166]在阀活塞53的小径部119的上端面仅向上方开口而形成有螺纹孔122。该螺纹孔122如后述那样能够安装活塞钩123。另一方面,在阀活塞53的大径部118沿上下贯通而形成有连通孔76。该连通孔76向大径部118的下端面开口,且在大径部118与小径部119的阶梯面中沿周向向多个部位开口。
[0167]在阀收容孔52中装入有阀活塞53,且通过阀盖83将开口部密封。阀盖83具备大致矩形的上板124,在该上板124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而一体形成有圆筒状的筒部85。阀盖83将筒部85嵌入而安装于阀收容孔52的上部开口(大径孔115的上部)。此时,阀盖83的上板124的下表面与阀收容孔52的周侧壁的上表面抵接。另外,通过将螺钉125经由上板124而螺入阀壳体5,由此将两者一体化。此时,阀壳体5与阀盖83的间隙由O形密封圈88密封。这样,将阀盖83能够装拆地安装于阀收容孔52的上端部。
[0168]阀活塞53的小径部119以水密状态通过阀盖83。S卩,阀盖83的上板124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且阀活塞53的小径部119通过该贯通孔。通过保持于阀盖83的O形密封圈126,来将阀活塞53与阀盖83的间隙密封。需要说明的是,该O形密封圈126从阀盖83的下方装配,由在阀盖83的上板124的下表面安装的密封按压件127保持。
[0169]在阀活塞53的小径部119上,如前述那样向上方开口而形成有螺纹孔122,在该螺纹孔122中安装有活塞钩123。经由该活塞钩123并通过杆128能够使阀活塞53上下移动。
[0170]具体而言,在阀壳体5的上部,在凸轮轴48的前后设有与凸轮轴48平行的杆轴129,在各杆轴129上设有能够摆动的多个杆128。并且,各杆128的一端部由阀活塞53的上端部的活塞钩123保持为能够摆动,另一方面,另一端部的销与凸轮47的侧面的销槽130卡合。由此,根据凸轮47的侧面的销槽130的形状而使杆128绕杆轴129转动,从而能够使阀活塞53上下移动。
[0171]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配置有四个凸轮47,对第一阀组49的各阀进行操作的杆128与这四个凸轮47的一端面卡合,对第二阀组50的各阀进行操作的杆128与另一端面卡合。
[0172]如图14的右侧所示,在将阀活塞53向下方压入而使阀活塞53的下方的扩径部121 (第一密封件77)嵌入阀收容孔52的小径孔116的状态下,第一开口 56与第二开口 57的连通被切断。相反,如图13的右侧所示,在将阀活塞53向上方拉起而将阀活塞53的下方的扩径部121从阀收容孔52的小径孔116拔出的状态下,可确保第一开口 56与第二开口 57的连通。
[0173]阀活塞53的上方的扩径部120 (第二密封件78)嵌入阀盖83的筒部85,且在筒部85内滑动。在阀活塞53与阀盖83的筒部85之间形成有腔室94(图14)。该腔室94经由阀活塞53的连通孔76 (图12)而与第一开口 56侧连通。因此,在闭阀状态下,腔室94经由阀活塞53的连通孔76而与前端侧的第一开口 56连通,使作用于阀活塞53的开阀方向和闭阀方向的流体压力的一部分或全部平衡。由此,即使在将第一开口 56作为流体入口侧(高压侧)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开闭所需的驱动力。
[0174]除了构成第二阀组50的各阀(再生排水阀11、反洗排水阀9、清洗排水阀10及分配阀13)之外,第一阀组49的再生阀12比构成第一阀组49的再生阀12以外的各阀(第一通水阀6、第二通水阀7及旁通阀8)小,但与上述各阀6?8基本上为同样的结构。因此,以下,以两者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在对应的部位标注同一符号而进行说明。但是,为了能够将除了再生阀12之外的第一阀组49的各阀的结构与第二阀组50的各阀(及第一阀组49的再生阀12)的结构大致区别开,在后者的结构上标注尾标“A”。例如,将第一阀组49的阀活塞表示为“阀活塞53”,而将第二阀组50的阀活塞表示为“阀活塞53A”。
[0175]参照图10,再生阀12的第一开口 56A与喷射器30的吸引口 38连通,第二开口 57A与再生剂口 40连通。分配阀13的第一开口 56A与喷射器30的出口连通,第二开口 57A与下部通水口 19连通。再生排水阀11的第一开口 56A与中央通水口 21连通,第二开口 57A与排水口 25连通。反洗排水阀9的第一开口 56A与上部通水口 17连通,第二开口 57A与排水口 25连通。清洗排水阀10的第一开口 56A与下部通水口 19连通,第二开口 57A与排水口 25连通。
[0176]如图12所示,在除了再生阀12之外的第一阀组49的各阀6?8中,阀活塞53的连通孔76向大径部118的下端面和阶梯面开口而形成,而在第二阀组50的各阀9、10、11、13和第一阀组49的再生阀12中,阀活塞53A的连通孔76A向大径部118A的下端面和小径部119A的周侧面开口而形成。S卩,在小径部119A的周侧壁的下部,沿周向在多个部位形成有开口,各开口成为连通孔76A的上部开口。并且,该连通孔76A也向阀活塞53A的下端面开口。另外,在第二阀组50的各阀9、10、11、13和第一阀组49的再生阀12中,阀活塞53A的大径部118A和小径部119A成为大致同一直径。
[0177]此外,在阀盖83(83A)、阀活塞53 (53A)的设计等中,虽然第一阀组49与第二阀组50的各阀6?13存在少许差异,但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因此省略说明。
[0178]图16将除了喷射器30和其周边部件之外的一部分的齿轮131卸下后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另外,图17是喷射器主体34的部件图,表示其纵向剖视图和X-X剖视图。而且,图18是喷嘴35的部件图,表示其纵向剖视图和右侧视图。
[0179]喷射器收容部51设置在再生阀12与分配阀13之间,换言之,在图11或图16中,设置在阀壳体5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右侧下部,在该部位,如图16所示,向阀壳体5的右侧开口而形成有喷射器收容孔95,在该喷射器收容孔95中装入有喷射器主体34、喷嘴35、定流量阀33及过滤器32等,并通过盖材98来将开口部密封。
[0180]在本实施例2中,喷射器收容孔95由喷射器主体收容孔95a和过滤器收容孔95b构成。喷射器主体收容孔95a和过滤器收容孔95b前后相邻而平行地配置,且从阀壳体5的右侧部朝向左侧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过滤器收容孔95b的前端部被闭塞。另外,喷射器主体收容孔95a和过滤器收容孔95b仅在基端部(通过盖材98进行开闭的开口部侧)连通。
[0181]在喷射器主体收容孔95a中依次装入有喷射器主体34、喷嘴35及定流量阀33。另夕卜,在喷射器主体34的前端侧还配置有分配板132。该分配板132是用于将来自喷射器30的再生剂向第一再生路43和第二再生路44均等地分配的部件。
[0182]另一方面,在过滤器收容孔95b中经由O形密封圈133而装入有过滤器32。并且,喷射器主体收容孔95a和过滤器收容孔95b通过共用的盖材98将开口部密封。此时,将螺钉134经由盖材98而螺入阀壳体5,由此将盖材98能够装拆地设置于阀壳体5。另外,喷射器主体34与阀壳体5的喷射器主体收容孔95a的间隙由O形密封圈105密封。同样,喷射器主体34与喷嘴35的间隙、以及它们与喷射器主体收容孔95a的间隙由O形密封圈106密封。而且,阀壳体5与盖材98的间隙也由O形密封圈107密封。
[0183]如图17所示,喷射器主体34为大致圆筒状,具备:中空孔向基端侧开口的圆筒部135 ;在该圆筒部135的前端部尖细地形成的锥部136 ;在该锥部136的中央部沿轴向形成的喉部36 ;在该喉部36的前端部随着向前端侧前进而扩径的扩散部37。另外,在圆筒部135的周侧壁上形成有吸引口 38。
[0184]如图18所示,喷嘴35形成为阶梯圆筒状,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依次形成有大径部137、小径部138及圆锥台状部139。喷嘴35的内孔也随着向前端侧前进而依次缩径地形成,且在前端部形成有喷嘴孔140。
[0185]在喷嘴35的大径部137的基端部,沿周向等间隔地向基端侧延伸而形成有腿部141。该腿部141实现喷射器主体收容孔95a中的喷射器30 (喷射器主体34和喷嘴35)的定位,并且在喷射器主体收容孔95a的基端部确保来自过滤器32的驱动水的流入空间。
[0186]在喷嘴35的大径部137内嵌入有定流量阀33。定流量阀33是在圆板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的橡胶孔口。另一方面,过滤器32为圆筒状,且周侧壁形成为网状。
[0187]在喷射器收容部51的盖材98上设有驱动水入口配管142,将驱动水向过滤器32的内侧供给。该水从过滤器32的内侧向外侧穿过,并从喷射器主体收容孔95a的基端部向前端侧前进,从喷嘴35喷出。相伴于此,再生剂被从再生剂口 40向吸引口 38引入,且再生剂与驱动水的混合水从喷射器30喷出。
[0188]如前述那样,第一阀组49及第二阀组50的各阀6?13通过凸轮47并经由杆128来操作开闭。即,在凸轮轴48上与各阀6?13对应而设有凸轮47,在该凸轮47的侧面形成有销槽130。另一方面,杆128的一端部由阀活塞53(53A)的上端部的活塞钩123(123A)保持,而另一端部的销与凸轮47的侧面的销槽130卡合。因此,在本实施例2中,不使用弹簧,通过杆128就能够使阀活塞53(53A)直接上下移动。
[0189]若伴随凸轮轴48的旋转而杆128将阀活塞53 (53A)向下方压入,则阀活塞53(53A)的下端部嵌入小径孔116 (116A)而成为闭阀状态。相反,若伴随凸轮轴48的旋转而杆128将阀活塞53(53A)向上方拉起,则阀活塞53 (53A)的下端部从小径孔116(116A)拔出而成为开阀状态。
[0190]通过改变与各阀6?13对应的销槽130的形状,能够控制成图2所示那样的开闭状态。凸轮47的旋转通过利用马达使凸轮轴48旋转来进行。具体而言,当使马达旋转时,其旋转力经由减速齿轮列109向凸轮轴48传递,从而能够使凸轮47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凸轮47按工序间歇性地旋转。
[0191]如图11所不,在凸轮轴48上设有两张传感器板143、144。在第一传感器板143的周向一个部位形成有原点检测用的切口 113,在第二传感器板144上与各工序位置对应而形成有工序检测用的切口 114。并且,上述的传感器板143、144的各切口 113、114能够通过光电断路器那样的光电传感器(图示省略)读取。因此,能够通过传感器确认凸轮47的原点位置、当前位置(换言之,是在执行哪个工序中)。另外,为了能够目视确认这样的工序位置,在凸轮轴48的端部设置工序指示板145。
[0192]然而,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流路控制阀I的阀壳体5、阀框架58(58A),阀活塞53(53A)及阀盖83(83A)等为树脂成形部件。在上述的部件中存在装配O形密封圈或X形密封环那样的密封环来密封与其他的构件的间隙的部位。例如,在阀活塞53(53A)上装配第一密封件77(77A)或第二密封件78(78A)来密封与阀座部67或筒部85的间隙。
[0193]以往,树脂成形部件中的流体密封结构中,在树脂成形部件上预先形成圆环状槽,并在该圆环状槽中嵌入密封环。但是,在该方法中,在滑动的两构件间夹入密封环成为条件,在不是该条件的情况下,因流体的流速产生的负压而密封环可能从圆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