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等的刮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407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污泥等的刮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等的刮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沉淀池等的处理池中,有在循环运动的链条上配备有多个刮片,刮片通过池底时将池底的污泥刮集(扒搂)运进污泥排出口中,由于结构的复杂化和成本不合算等的理由,最近,代替该处理池,出现了沿铺设于池底的导轨池底驱动装备了可升降的污泥刮集器的台车进退的污泥刮集装置。该污泥刮集(扒搂)装置有着结构简单、成本比较便宜的有利点。

发明内容
但是,一般,这样的污泥刮集装置具有配备有多个行驶轮、在导轨上进退自如的台车,由来自池子上面的驱动,借助于钢丝绳等的牵引传递装置可自如地进行进退驱动,并且与该进退驱动的同时将备有台车的污泥刮集器自如地切换成垂直的刮集状态和升起的回复状态。
在这样的污泥刮集装置中,由于导轨沿两个侧壁配置,并且要跨越它们之间地装备宽度较大的台车,装置会变得很大,不能很好地降低成本。
另外,现有的污泥刮集装置中,台车在前后方向上比较短,因此处理池有比较长的行程,所以进退行程也变长,刮集周期也在时间上变长,例如,有可能在大量的污水流入处理池时处理不了。因此,发明人欲将台车加长,并在其前后端配备污泥刮集器将后面的污泥分几次向前面刮集使其落入排出口中。
但是,这种情况的台车本体为制成大致平面长方形框架状地很大的部件,装置整体的结构简化、降低成本都有其局限。
然而,将像上述那样进行使污泥刮集器升降的切换动作型的污泥刮集装置,以例如最终沉淀池为对象而设置的情况下,由于将污泥刮集器的高度设定成比现有高度高出不小于600mm,前进时易将污泥卷起,由此,可以想象随着池内的流动,浮游性高的上扬污泥部分被诱发出下游的上清液用的溢流堤坝,这有可能阻碍净化处理。
本发明是为解决前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实现装置整体结构的更加简单化的同时降低成本,而且,对施工也有利的污泥等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杜绝污泥的卷扬使净化处理的效率提高的同时,在将污泥活性化了的时间段内将其返送使净化处理奏效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
另外,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设置于圆形沉淀池内的耙臂的周向回转方式更简便,以更加便宜的价格保证可靠的动作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
为解决前述课题,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的构成为在具有相向的侧壁和与之垂直的前后的端壁并且在一端具有排出口的沉淀池·曝气池等的制成平面长方形的处理池的池底上,铺设有导轨,使其前后方向,即长度方向穿过前述两侧壁间的中央,在该导轨上,设有具有行驶轮的台车,该台车可自由前后往返地行驶,并且该台车装备有将沉淀在导轨左右的污泥向排出口的方向刮集的污泥刮集器,该刮集器可以进行降下的刮集状态和升起的复位状态的升、降回转切换,在处理池上设置有连续地回转驱动驱动轮且可以将回转方向切换成正向和反向的驱动部,通过卷挂在驱动轮和配置于处理池内的方向变换轮上的牵引传递装置,将前述污泥刮集器回转切换成升、降的任意一方后,将台车向前或后牵引驱动。
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为如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其构成为污泥刮集器至少配备于台车的前后端,通过后端的污泥刮集器刮集到前方的污泥由后端的污泥刮集器前方的污泥刮集器进一步向前方刮集,由此将污泥刮入排出口。
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为如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其构成为台车的本体由断面形状为前后方向上均匀的单根型的长部件形成,对应于该台车本体的前后端配备有污泥刮集器,并且这些前后的污泥刮集器经由与台车本体平行地进退的前后间联动部件,通过牵引传递装置自如地同步联动。
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为如技术方案3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台车本体由槽形部件·角形部件·方形管件等制成,前后间联动部件沿其槽或管内的空间穿过。
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为如技术方案1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记载的,导轨在其长度方向具有连续状的内部空间,牵引传递装置从该空间内穿过。
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为如技术方案1至5中的任何一项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污泥刮集器可以根据处理池的污泥沉积状况在150mm至400mm的范围内进行升降高度的设定。
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为如技术方案2至6中的任何一项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在污泥刮集器的前后之间,配置有辅助刮集器。
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为如技术方案1至7中的任何一项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从台车侧直立设置有支柱,并且经由该支柱的上端装备有将水面上的泡沫朝一个方向刮集的泡沫刮集板,该刮集板可以作沉浮运动。
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的构成为备有可自如地沿周向回转驱动的耙臂,该耙臂配备有刮集圆形沉淀池的底面的污泥并使其落入中央的排出口中的耙子,其特征在于,前述耙臂的周向回转驱动由驱动轮实现,该驱动轮装备在该臂上,并且一边由驱动源强制回转一边沿池底面滚转而作周向回转运动。
技术方案10记载的发明为如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驱动轮设置在耙臂前端,并且驱动源也配置在耙臂上。
技术方案11记载的发明为如技术方案9或10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耙臂可围绕穿过中央的排出口在池中央立起的污水导入管自如地沿周向回转地设置。
技术方案12记载的发明为如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驱动源设置在泡沫刮集臂上,该泡沫刮集臂在池子水面的上侧沿周向回转,并且该驱动源与驱动轮设置成可以传递动力。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污泥刮集装置的平面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2的IV-IV线向视剖面图。
图4为表示污泥刮集装置的前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配重切换机构切换至前方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6为表示切换至后方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7为图2的VII-VII线剖面图。
图8为表示导轨的连接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9为表示山型台车本体的实施形态的纵断正面图。
图10为表示其他的实施形态的设置了污泥刮集装置的沉淀池的平面图。
图11为表示图1的A-A线剖面图。
图12为表示其他的实施形态的侧面说明图。
图13为表示其他的实施形态的侧面说明图。
图14为表示其他的实施形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15为表示密度流抑制装置的实施形态的纵剖面图。
图16为表示其他的实施形态的污泥刮集装置的侧面图。
图17为表示圆形沉淀池用污泥刮集装置的实施形态的横剖面图。
图18为图17的纵剖面图。
图19为表示耙臂与驱动源以及驱动轮的关系的正面图。
图20为表示其他的实施形态的正面图。
图21为表示圆形沉淀池用污泥刮集装置的其他的实施形态的纵剖面图。
图22为表示圆形沉淀池用污泥刮集装置的其他的实施形态的平面图。
图23为图22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7表示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该实施例为构成了以矩形沉淀池为对象的污泥刮集装置。而且,图2由于版面的关系分上、中、下三段来表示一个装置,将它们中中间的图结合到上面的图的右侧,将下面的图结合到中间的图的右侧即可构成一个图(装置)。
沉淀池如图1的平面图以及图2的右剖面图所示,在左右方向上呈相向状的侧壁1...。在此,将这些侧壁1...相向的方向定为池宽方向,将与其正交的方向定为池长方向。池长方向的相向壁为如图2所示的前后的端壁2、2,在作为其一方的图示左端的端壁2设有让污水流入的呈多孔状等的整流部。在池长方向的一端(左端)左右一对地形成有凹洼状的排出口(污泥排出口)3。另外,池底4虽然在图2所示中不易于判断,它向图2的左边具有微小的角度地向下倾斜状地形成。
6为导轨,该导轨6如图1所示通过池宽中央,从图2中的右端架于排出口3的上面长长地连续设置,该导轨6由图2左端的头部侧轨道A与右端的尾部侧轨道B以及这些前后之间的多根中间轨道C构成。
导轨6基本上如图7的断面图所示,将由一对工字钢构成的轨道本体7,以各自的槽为横向,左右分开配置,将这些本体7以沿长度方向分开设置,通过轨道连接板8...焊接固定而形成。然后,通过将轨道连接板8的左右端由锚螺栓9紧固于池底4,使轨道本体7铺设固定。
在成为轨道本体7的各外侧的上表面,焊接固定有行驶底板10。更详细地说,头部一侧轨道A如图2所示,其前端部由轨道支架11固定于前端的墙壁2,并且其后端部在池底4前端上固定于轨道连接板8。在该头部一侧轨道A上,于前侧的较低的位置的宽度之间固定有第三负载轮12,并且在比其稍后侧的较高位置的宽度之间通过支架14固定有第一负载轮13。
在该头部侧轨道A的后侧,设有多根中间轨道C...,在这些中间轨道C后端的轨道的后侧连结设有尾部轨道B,通过该轨道B固定有第2负载滑轮15。该负载滑轮15通过支架16固定。
另外,各行驶底板10从轨道本体的端部往前方稍稍伸长其前端形成为平面的倾斜截断状,如在图8的左下图的头部侧的轨道A中,其行驶底板10的后端比轨道本体较短地形成,其后侧的中间轨道C侧的行驶底板10伸长部分稍微留有间隙地搭在头部侧轨道A的杆本体上并相向配置。连接的多根中间轨道C之间也一样,该轨道C的行驶底板10的后侧作短,其后侧的轨道C的行驶底板10与其连续地成为搭挂状。中间轨道C和尾部一侧轨道B的关系也是同样。这样,在导轨6上左右对称地构成了一个连续的行驶底板10。
这样,成为连续状的行驶底板1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以在后述的行驶轮前进端以及后退端从该行驶底板10向本体落下的状态形成坡度17。其状态由将图8下栏的放大图取出说明。该坡度17是为由从刮集状态进入复原状态以及从复原状态进入刮集状态时,通过对台车产生滚上阻力,先使污泥刮集器起作用而设置。
在导轨6中,如图7所示,将槽向上的角形材内轨道19以通过轨道连接板8...上的状态而固定。在从图2的第三负载滑轮12的后方到第二负载滑轮15前方位置之间连续铺设该内轨道19。而且,在内轨道19的前后端,设有向下倾斜状的轨道片19a,并与后述的牵引传递装置呈无勾挂的圆滑导向状。另外,如图7那样,在内轨道19的两个横边,为向下回转的牵引传递装置26直立设有脱落限制片19b。该限制片19b在长度方向按一定的间隔放置而设,但较长的物件亦可。
另外,在本体7、7之间的上端,为了不使污泥从上方进入导轨6中,扣装有可拆装的轨道盖20,在其宽度之间有槽20a。该槽20a中亦可在后述的台车侧面备有为了除去污泥的刮集器装置。该刮集器为环链状亦可。
台车22具有本体23,该本体23的前部为a后部为b,这些均为图7所示槽型钢将其槽向上而设置,其前后如图2那样,通过法兰24可自由拆装地形成细长的单根型的本体。
在车架本体23的前部,如图4的立体图所示,一体地安装有承载台26。该承重台26具有在左右水平台状地形成的轴承安装台27和在其前端部呈直角状下垂的一体形成的端板28,将这些用背加强板29和上加强板30加强的同时,在端板28的前面,于图2的导轨6的上面具备有的安全挡块(进退可调式)31,在台车侧左右设有一对在刮集异常时,为确保安全的顶板32。
在左右的承载台26的底侧,一体地固定有滚轮支架37,该滚轮支架37是用于固定可从侧外方顶住前述行驶底板10的旁滚轮34和可从下面顶住轨道本体7的上梁腹的上浮防止滚轮(附有支架36)的前后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端板28和盖承载件38之间,可拆装地安装有后述的侧盖39,该侧盖39保护轴承等不受污泥玷污。此外,如图3所示,用于除去轨道6地上表面和槽内地污泥地轨道刮片40可从端板28地下部背面上拆装自如。
由于这些构成在台车后端部也大致相同,所以标有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4所示,一体地突设有车轴41的轴安装板42可以从侧方用螺栓固定地安装在较之台车本体23的承载台26更靠近后方的一侧。在左右一对的该车轴41上,可自如回转地装备有行驶轮43。该行驶轮43在前述行驶底板10上滚动。
在台车本体23底前后接合部分附近装备有作为成左右一对的中间辅助轮45的不限定的树脂轮。
一方面,如图1至图3所示,在前后承载台26的各轴承安装台27上,以其轴心朝向池子的宽度方向底方式可拆装地固定有左右一对的轴承52。经由该轴承52,实心状(或者也可以是管状)的回转轴53以整根穿过状装备成从两侧伸出状。在该回转轴53的两端插通有刮集器管54,借此,左右一对的污泥刮集器55由固定件56将其可插拔地固定在该回转轴53的两端上。污泥刮集器55装备有橡胶刮集器59,该橡胶刮集器59跨越刮集器管54上突设地连接带57...的下缘及外缘。另外,在前后的刮集器本体58的背面下部,配备有高度可调节的定位轮61,该定位轮61可对应于已设置好的导轨60滚动。
另一方面,如图5、图6所示,在前侧的回转轴53的轴承52之间的对应部位上,可与回转轴53一起回转地突设有左右一对短承载臂63,并且在该臂63之间通过弯曲支点轴64可前后摆动地枢支有延伸至高处的前联动臂65。该臂65在其上部备有高度可调节的配重件66,并且臂65的下端部制成较之回转轴53的直径大的内径为半圆状的缺口68,以使得该配重件66的下端部以垂直线67为基准进行前后变换。该臂65的前后下端部69交替地与回转轴53相碰。
如此设计,使得如图5所示,由于配重件66越过垂直线67来到前方,作用向前回转的作用力,借此,刮集器55稳定在刮集状态,另一方面,使得如图6所示,由于配重件66越过垂直线67来到后方,作用向后回转的作用力,借此,刮集器55稳定在升起状态(复位状态)。另外,后联动臂71为钩形(“レ”形),没有前联动臂65那样的变换机构,固定地立设于回转轴53上。
在前联动臂65和后联动臂71上分别连接有长度可调节的联动联杆72的一端。联动联杆72的另一端下部连接于前后水平进退的进退片73。进退片73上设有接触件74。该进退片73在前后均有,如图4所示,它们一体地固定于在台车本体23内的宽度之间的中央底部进退的四方棒状的进退滑块75上。进退滑块75在前后有一对,它们被设于台车本体23内的树脂制滑块承载件77的方孔导向而自由进退。滑块承载件77由上面的压板78可拆装地固定安装。而且,在前后滑块75之间,如图1所示,连接有由一根圆棒构成的中继联杆79。
80是前挡块,81是后挡块,分别通过支架82前后可调节地设在台车本体23的前后两个部位上。通过前述接触件74接触该挡块80、81,刮集器被限制成刮集状态和复位升起状态。
一方面,如图2所示,对应于池上的池宽中央部位设有环链用的负载轮-驱动轮85,该轮85由带有减速机的马达-驱动源进行正反向回转控制。该正反向是通过未图示的限位开关实现的。卷挂在驱动轮85上的环链-牵引传递装置86经由第一负载轮13与图4所示的链锚87连接。另一方面,牵引传递装置86的另一端也与后方的链锚连接,并且,该装置86如图2所示经由第二负载轮15进入导轨6内,一边由前述内轨道19导向一边前行,进一步,经由第三负载轮12卷挂在原驱动轮85上。
另外,如图4所示,在台车本体23的前侧两侧固定有支柱台88,并且如图3所示,通过该支柱台88直立设置有支柱89。通过该支柱89构成泡沫刮集装置,该装置用于将浮游在水面上的泡沫刮集到后面将要说明的泡沫去除装置中。支柱89备有较高的前支柱体91和后侧的较低的后支柱体92四根支柱体,并将这些支柱体直立设置在下端的支柱安装台93上,其可拆装地固定在图4所示的支柱台88上。后支柱体92的上端与前支柱体91以前后连接件95连接,并且由下部连接件96将左右的前后连接件95之间连接。
进而,在支柱89的上端,左右直立设置一对具有螺旋弹簧97的升降导向杆98,泡沫刮集板99在该杆98上升降自如。泡沫刮集板99由剖面为矩形的空心材料制成,并且其内部填充有发泡材料以确保浮力。从该泡沫刮集板99的宽度的中央底面突出设置有下拉杆100,该杆100由从上部横连接件101垂下的杆导向管102进行升降导向。杆100的下端连接有沉浮连接金属线103的一端,该金属线103经由突出设置于下部横连接件96的前表面上的支架104所具备的滑轮105与前述前联动臂65的上端连接。
下面说明该装置的作用。
图1、图2、图3表示即将结束刮集前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图2所示,牵引传递装置86如实线箭头F所示被牵引,连接在其上的图4的进退滑块75被牵引从而将该滑块75上的进退片73朝从图4的图面出来的方向牵引,并且通过与其连接的联动联杆72使前联动臂65朝前方推出。前联动臂65具有图5的前倾倾向并被向前加载,并且由承受臂63通过弯曲支点轴64将污泥刮集器55保持垂直而成为刮集状态。另一方面,在后方,当图4的进退滑块75被向前牵引时,进退片73通过与其连接的中继联杆(图1)79被向前牵引,接触件74抵在后挡块81上而停止。当进退片73被向前牵引时,如图2的中段图所示,其通过联动联杆72成为立起状态,与此同时,后侧的污泥刮集器55也被限制成垂直的刮集状态。至此,在图2所示的行程S内,在刮集状态下前进。
另一方面,由于前联动臂65在刮集时呈前倾状态,所以图2的沉浮联动金属线103被向前牵引,伴随于此,通过滑轮105图3的下拉杆100被拉下,这是通过压缩螺旋弹簧97而实现的,而且,上部的泡沫刮集板99被拉至水面90以下时即被复位而不朝与F方向对应的方向刮回泡沫。
其后,相对于牵引传递装置86,靠限位开关的动作将驱动源切换成反向回转(图2的右转)。另外,虽然台车侧接触板32可以抵在前侧的安全挡块31上,但这是紧急情况下发挥的功能,通常,由前述开关的功能使台车22停止前进。前述反向回转如图2所示使得牵引传递装置86被沿虚线箭头R的方向牵引,并且,通过经由第三负载轮12且被沿导轨6内的内轨道19导向而被向前方牵引。然后,经由后方的第二负载轮15将向上回转的牵引传递装置86向后牵引。借此,后进退滑块75朝同一方向作用,并且不仅是后面的进退片73,而且通过中继联杆79,前进退片73也同时被向后方牵引。其结果是前后联动联杆72一起向后方移动,连接于其上的前联动臂65及后联动臂71向后方倾倒。借此,前联动臂65如图6所示,首先将配重件66切换至后方,之后,如图2所示,通过承受臂63使回转轴53联动,使污泥刮集器55升起而使其成为复位状态。后联动臂71也通过联动联杆72向后倾倒,对应于此,后污泥刮集器55前方升起而成为复位状态。然而,由于这些作用,如图2的上段图所示,虽然前面的进退片73抵在前挡块80上,联动机构整体停止在复位状态并被锁定,但是这并不排除在此之前靠向后的作用力台车22已经开始了后退动作的情况。因此,通过使前行驶轮42在刮集状态结束之近前时从行驶底板10前端下落微小落差,相反,在后退时使其具有用于跨越它的阻力,由于牵引传递装置86而产生的向后的力不先行作用而使台车22后退,而是联动臂65、71先行作用,由此切实实现了使污泥刮集器55先联动切换,而其后台车22才开始动这样的动作。这在从复位状态切换成刮集状态时也同样。
此外,由于前联动臂65向后倾倒,金属线103松弛,泡沫刮集板99也因弹簧97的反弹作用而浮出水面成为泡沫刮集状态。因此,在前侧行驶轮42滚上行驶底板10之后,牵引传递装置86由于上述作用而被连续驱动,借此,前后的污泥刮集器55保持升起的状态沿图2的R方向复位,同时,由泡沫刮集板99将水面上的泡沫朝泡沫去除装置的方向刮集。污泥刮集装置复位至后端时靠限位开关的动作,驱动源被切换成反方向回转。借此,前后污泥刮集器55切换成垂直的刮集状态(图2的下段图)。在该状态下,前侧的污泥刮集器55在中段所示的后部污泥刮集器55的稍后位置上成为待机状态。因此,在实线所示刮集结束时,由后部污泥刮集器55进行刮集。另一方面,从图2的下段图的后部污泥刮集器55前进了行程S后成为中段图的实线所示的后部污泥刮集器55的状态。即,后方区域的污泥分两个阶段刮集后被带入排出口3。相反,刮集装置的进退行程约为一半。由此可知,如图1中的假想线所示,可在切换污泥刮集器55之间任意配置第三刮集器甚至配置多于4块的刮集器。将所有这些刮集器配置成联动关系。另外,装置切换成后退后的刮集状态时,泡沫刮集板99被拉下,不朝图2的左方向反向刮回泡沫而是沉入水面下朝F方向复位。
另外,虽然在前述实施形态中,将环链作为了牵引传递装置,但是采用同步皮带或钢缆等绳类也是可以的。
此外,前述台车本体也可以将槽向下地配置,或使用半圆形管等。尤其是为了保持简洁的结构,而又不使下沉的污泥积存,可以采用制成图9所示的山形或角状的台车本体110,也可以采用该本体110具有底边部110a而一体成形的台车本体。此外,还可以采用如该图中的假想线所示的采用了使棱角部朝上的四方管的台车本体111。也可以如该图中同时示出的那样,将两块角材以交错组合状焊接成一体构成具有左右一对的轨道本体的导轨112。
在前述实施形态中对附有泡沫刮集装置的污泥刮集装置进行了说明,也可将没有泡沫刮集装置的污泥刮集装置单独构成。
前述台车本体23由于如图4所示成为上方开口状,也可在前部上盖107或未图示的后部上盖拆装自由地装备。
虽然前述污泥刮集器55在前后配备有2枚,但3枚也可,甚至有象4·5·6枚...那样用很多枚的情况。
将污泥刮集器55配备6枚的实施形态如图10、11所示。L为污泥刮集器55之间的距离,S为进退的行程,将S设定比L长。而且,泡沫除去装置120在图11的上段图中设置于离开泡沫刮集板99的右侧的水面的位置。该装置120为在横架于侧壁1之间的固定式角槽的前侧,备有定期地进行沉浮运动的堤坝,通过使堤坝低于水面90,吞入刮集来的泡沫。该装置为管状撇沫器亦可。
虽然前述污泥刮集器55在图2中为大致500mm至600mm左右的比较高的高度,将其高度降低至150mm至400mm,特别是在以最终沉淀池为对象的图11的装置中,由于将该污泥刮集器55的高度设在150mm至300mm的范围里,有效地防止了伴随进退的浮游污泥的卷扬。污泥刮集器55比较令人满意的高度为200mm前后,将其进退速度设定为比至今为止的刮集器的标准前进速度(0.3m/分前后)慢10%左右的0.27m/分左右。这样,就不会将具有浮动性的污泥搅起。
但是,如果将污泥刮集器55的前进速度缓慢设定,可以想象刮集量将变少。本发明中,除了在前后以一定的间隔配置的原来的污泥刮集器55...之外,能够将辅助刮集器121从整流板较多地降低到前侧即从前端在第1第2的污泥刮集器55之间一枚以上地配备可上下活动的辅助刮集器121,以确保刮集量。由于辅助刮集器121的存在即可确保刮集量又可根据活性维持时间设定行程S,所以,能够将返送污泥中的活性菌活着送往曝气,有效地为净化所使用。
图12为在前端污泥刮集器55上附加了高度调节板123,是为了在因沉淀池而污泥刮集器55地刮集量有必要变多的情况下,使对其可能处理。而且,在该板123的上端,沿池宽方向形成有用于阻止卷扬的前突条124。
图13为在刮集器导管54的前方附加了由角形材而成的卷扬阻止板126的实施形态。该板126安装在从刮集器导管54往斜前方立起的支柱127上。该板126亦可以轴128为中心、使前后的角度调节以及高度调节成为可能。另外,该板126亦可使用半圆形管材。还有,台车本体23如右图那样,通过使用角形材构成屋脊形,也可在将不仅仅作为机身起作用而且可使污泥左右流下的盖的机能组合起来。129为轴承用的支架。
图14表示防止污泥的卷扬的其他的实施形态。污泥刮集器55配置于刮集器导管54的偏后处,由于在此形成的前方区域的存在,卷扬起的部分如箭头状反转而衰减·泯灭。另外,在刮集器导管54的周部前侧亦可突出地设置反转导板130。
图15表示其他的实施形态。在该图中,沉淀池为最终沉淀池,该沉淀池具有左右的侧壁1和上流端壁2,并且在底壁4的上流侧的端部具有排出口3。在上流端壁2设有多个附有流入口的流入控制壁131,从流入水路来的混合液通过这些流入口导入池内。132为整流板,为了将前述混合液更加整流化而面对面地设置该整流板。也可以不设置该整流板132。
这样,最终沉淀池如果有大量的降雨,流入达到顶峰,上层区域与箭头T状流动的短路流相反,由于降雨温度变低密度稍微变大的混合液不马上下降,作为密度流转为惯性流,如图15的箭头M所示意一边呈现出缓慢下降的倾向一边被诱导向下流,之后在很多情况下于下流短壁的跟前成为向上反转的状态。这样密度流一旦发生,其间不仅沉淀效率会低下而且还会发生使一边伴有浮游性的污泥絮团随着移动到池子的流出区域之后成为反转的浮上流,通过溢流堤坝使这些絮团流出的不理想的问题。
鉴于这些实际状况,该实施形态以简单的方式有效地将密度流控制以阻止絮团流出的现象,并且以在流入初期促进污泥沉降等的方法实现活性污泥的早期回收,进一步以抑止污泥絮团发生本身来消灭上述问题的发生。
即,该实施形态如图15所示在于池内在导轨6的前端稍稍靠后的地方在环链42纵向行驶位置的紧邻后方的池子全幅宽上,下垂状地配备有流动抑止装置133。该抑止装置133在水面90的紧邻下面位置,正好在上壁134的下面隐蔽的地方水平横跨池宽方向上设有支架杆135...,在前后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放置了多根该杆135...,并且在各杆135的长度方向(池宽方向),以一定的间隔放置了各种由绳索(绳状物或钢丝绳等也包括)或细杆、链条(包括环链)等链状体,或橡胶带板等的带状部件的组成的抑制部件136...并以下垂状配备。对于这些各种绳索或细杆等,在其他的实施形态同样适合。这些抑制部件136...从平面上看呈交错状配置。
而且,在较长的台车本体上面平行地装备有较长的水驱动式液压缸,该细杆与导轨地前端连接,也可通过在液压缸内活塞前后交替地压入水将装置前后驱动。台车本体也可以是液压缸。
图16是关于紧凑型的污泥刮集装置的实施形态,该装置的台车本体23前后方向较短,在其后部装备有污泥刮集器55。台车本体23是断面为如前所述的山形等的细长单根体,而且与长型装置同样配备行驶轮43...·侧滚轮34·浮起防止滚轮35等。除此之外,86为牵引传递装置,75为进退滑块,72为联动联杆,71为后联动臂,66为配重件。有的装置在前侧也配备污泥刮集器55。
图17和图18为圆形沉淀池用污泥刮集装置的实施形态。圆形沉淀池备有圆锥形底壁141和周壁142,底壁141在中央备有排出口140,沿周壁142备有带有V形槽的溢流堤坝143,并且在其内周侧备有挡板144。污水导入管145横架在沉淀池上,污水从与该污水导入管145的中央连通的纵管146中流下。通过支撑件147在该纵管146的外周固定设置有中央槽148。149为污水扩散盘。
在排出口140的上部开口处固定有支撑体151,该支撑体151从上面看下去成十字形,在其中央设有纵向的固定管152,并且在该管152上设有可自由回转的纵轴153。在该纵轴153的下端安装有回转叶片155,该回转叶片155用于将流入排出口140内的污泥送入与该排出口140的周部连通的排泥道154,另一方面,围绕纵轴153可自如地沿周向回转地安装有一对耙臂156。耙臂156上配备有多个耙子157...,并且在其前端装备有由包括水下马达和减速器组成的驱动源158。耙臂156的前端设有橡胶轮胎式驱动轮159,该驱动轮159由驱动源158强制驱动而一边在底壁141上滚动,一边作回转运动。另外,另一个耙臂156也可以备有驱动轮159。在该场合,可采用自由回转式和强制回转式。
此外,驱动源159的配电导线160从中央管161内穿过而导入上方的回转式导电接头162,使之可以通电。
耙臂156是如图19所示的单根的管,也可以是如图20所示的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管。此外,在沉淀池的口径为50m这样大的场合,也可以围绕如图21所示穿过中央的排出口140而从池中央竖起的污水导入管164,可自如地沿周向回转地设置耙臂156。此外还可以如图22和23所示,围绕纵轴166装备耙臂167,在其前端配备驱动轮168,另一方面,在纵轴166的上端配备同步自如回转的诱导筒168和中央槽169,在从诱导筒168伸出的泡沫刮集臂170的前端上配备驱动源171,在该驱动源171与驱动轮168之间能用链172传递。173是4根等的连接支柱,将臂170与耙臂167之间连接。174是泡沫去除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污泥等的刮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在具有相向的侧壁和与这些侧壁相垂直的前后的端壁并且在一端具有排出口的沉淀池·曝气池等的制成平面长方形的处理池的池底上,铺设有导轨,使所述导轨前后方向,即长度方向穿过前述两侧壁间的中央,在该导轨上,设有具有行驶轮的台车,该台车可自由前后往返地行驶,并且该台车装备有将沉淀在导轨左右的污泥向排出口的方向刮集的污泥刮集器,该刮集器可以进行降下的刮集状态和升起的复位状态的升、降回转切换,在处理池上设置有连续地回转驱动驱动轮且可以将回转方向切换成正向和反向的驱动部,通过卷挂在驱动轮和配置于处理池内的方向变换轮上的牵引传递装置,将前述污泥刮集器回转切换成升、降的任意一方后,将台车向前或后牵引驱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污泥刮集器至少配备于台车的前后端,通过后端的污泥刮集器刮集到前方的污泥,由后端的污泥刮集器前方的污泥刮集器进一步向前方刮集,由此将污泥刮入排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台车的本体由断面形状为前后方向上均匀的单根型的长部件形成,对应于该台车本体的前后端配备有污泥刮集器,并且这些前后的污泥刮集器经由与所述台车本体平行地进退的前后间联动部件,通过牵引传递装置自如地同步联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台车本体由槽形部件·角形部件·方形管件等制成,前后间联动部件沿其槽或管内的空间穿过。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导轨在其长度方向具有连续的内部空间,牵引传递装置从该空间内穿过。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何一项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污泥刮集器可以根据处理池的污泥沉积状况在150mm至400mm的范围内进行升降高度的设定。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的任何一项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污泥刮集器的前后之间,配置有辅助刮集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何一项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其特征在于,从台车侧直立设置有支柱,并且经由该支柱的上端装备有将水面上的泡沫朝一个方向刮集的泡沫刮集板,该刮集板可以作沉浮运动。
9.一种污泥等的刮集装置,备有可自如地沿周向回转驱动的耙臂,该耙臂配备有刮集圆形沉淀池的底面的污泥使其落入中央的排出口中的耙子,其特征在于,前述耙臂的周向回转驱动由驱动轮实现,该驱动轮装备在该臂上,并且一边由驱动源强制回转一边沿池底面滚转而作周向回转运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轮设置在耙臂前端,并且驱动源也配置在耙臂上。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耙臂可围绕穿过中央的排出口在池中央立起的污水导入管沿周向回转自如地设置。
12.如权利要求9所记载的污泥等的刮集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源设置在泡沫刮集臂上,该泡沫刮集臂在池子水面的上侧沿周向回转,并且该驱动源与驱动轮设置成可以传递动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泥等的刮集装置,该刮集装置实现了使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化的同时使成本降低,而且,有利于施工。台车的本体由前后方向均匀的单根型的长部件形成,对应于该台车的前后端配备有污泥刮集器,并且这些前后的刮集器经由与台车本体平行地进退的前后间联动部件,通过牵引传递装置自如地同步联动。
文档编号B01D21/02GK1575842SQ20041006210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日
发明者藤原充弘 申请人:藤原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