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零排放的苯酐尾气清洁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2349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废水零排放的苯酐尾气清洁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废水零排放的苯酐尾气清洁生产工艺 本发明是采用有机溶液冷却或吸收及相应配套技术,使 苯酐装置产生的气态尾气转换为液态,由此便于尾气各成分 再生利用且无废水产生的清洁生产工艺,达到废水零排放3 目前,公知的采用邻二甲苯法生产工艺的苯酐装置产生 大量尾气。这类尾气主要的成分为顺酐、苯酐、柠糠酐、苯 酞、苯甲酸、对二甲苯等化合物。对此尾气现有的处理是两
种方法1、采用焚烧;2、用水吸收。前者焚烧造成资源浪 费;后者吸收后造成大量酸性废水,这些酸性废水腐蚀性强、 对设备要求高,且此废水经利用生产富马酸后其剩余废水很 难处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为了克服现有生产过程中的弊端,本发明采用清洁生 产工艺,使苯酐生产中产生的气态尾气转换为液态便:f利 用,既利用了资源,又避免了环境污染,还可节省投资及节 约大量水资源。
本发明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A、 将苯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通过喷淋塔,喷淋塔喷 淋液为有机溶剂,尾气经此有机溶剂冷却、吸收后转换为液 态。
B、 可将含有液态尾气的有机溶剂循环使用,控制有机溶 剂成为液态尾气的亚饱和溶液。
C、 选择不同的有机溶剂可分别进行下述处理
1、将液态尾气的亚饱和溶液中各组分离提纯可得到顺
酐、苯酐等,其余组分可经焚烧后处理。2、将含有液态尾气 的亚饱和溶液进行反应,其中含量最多的顺酐反应生成r-丁内酯;再分离出苯酐等,其余组分可焚烧处理。
与现有处理方案相比,本发明做到了废水的零排放,在 保护环境的同时,还利用回收了有用资源和大量节约了水资 源。
实施方案说明参见说明书附图

其中 A-喷淋液收集瓶 B--喷淋塔(内装填料) C--冷却塔D--循环泵 P--喷淋头 JQK--尾气进气 口 PQK—排气口 CW1—测温点1 CW2—测温点2 A-A剖面处装有电阻丝
实施方案举例
1、 苯酐装置产生尾气,尾气主要的成分为顺酐、苯酐、 柠糠酐、苯酞、苯甲酸、对二甲苯等化合物。
2、 此尾气从尾气进气口进入并通过喷淋塔,喷淋塔喷 淋液为磺化煤油、丙酮有机混合溶剂,控制喷淋液温度35 。C 50。C。
2、 1、大部分气态尾气转换为液态随磺化煤油、丙酮 有机混合溶剂流至喷淋液收集瓶。
2、 2、剩余小部分尾气经喷淋塔顶部的助燃装置燃烧
后由塔顶排出。
3、 控制喷淋塔底部温度50°C 55°C。,吸收了尾气的 溶剂将使混合液分层,上层为有机溶剂磺化煤油,下层为含 有尾气成分的丙酮溶液。
4、 磺化煤油、丙酮有机混合溶剂经循环泵循环喷淋。 当丙酮溶液吸收尾气到适当比例时,将此丙酮溶液移出做分 离处理,同时补充相应的丙酮。
5、 含尾气的丙酮溶液经蒸馏可得到顺酐、苯酐等,丙 酮可重复使用。
6、 分析塔顶排出气体有机物成分基本为零。 实施方案流程说明参见附图,附图是实施方案流程示意图。
如果有机溶剂采用磺化煤油、r-丁内酯,喷淋吸收过程 相同,后处理可将含尾气(其中大多是顺酐)的r-丁内酯溶 液经反应使顺酐转化为r-丁内酯。反应液经精馏得到r-丁内 酯,此r-丁内酯可循环使用或出售;剩余物可分离出苯酐等, 其余可焚烧处理。
为了提高吸收效果,达到更高的环保要求,可采用2 级或3级吸收后排放。
权利要求
1、可重复利用喷淋液的邻二甲苯法生产工艺苯酐装置尾气清洁生产工艺,采用有机溶剂冷却、吸收喷淋技术,将苯酐尾气液态化处理后加以利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苯酐清洁生产工艺,其特征是苯 酐尾气液态化处理。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苯酐尾气液态化处理,其特征是 有机溶剂的选择,本发明为磺化煤油、丙酮或磺化煤油、 r-丁内酯。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苯酐尾气液态化处理,其特征是喷淋液温度的选择,其温度范围为35i: 5(rc。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苯酐尾气液态化处理,其特征是 有机溶剂循环使用。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苯酐尾气液态化处理,其特征是 含液态尾气溶液与有机溶剂分层处理。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含液态尾气溶液与有机溶剂分层 处理,其特征是将分层后的含液态尾气溶液进行后处理加 以利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后处理加以利用,包括直接分离 和反应分离。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苯酐清洁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残 余尾气经燃烧处理以清洁环境。
全文摘要
本发明目的是使邻二甲苯法生产工艺苯酐装置苯酐生产达到清洁生产。使苯酐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尾气经处理后可有效利用。既避免了污染环境,又利用了有用资源,同时节约大量水资源。本发明技术方案是采用有机溶剂冷却、吸收喷淋技术,降低尾气处理、分离、利用成本,提高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B01D53/77GK101337154SQ20071012932
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日
发明者袁相质 申请人:袁相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