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51096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脱水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雾器,尤其涉及一种脱水除雾器。
背景技术
由于以前所使用的脱水除雾器流行为单级单通道式的大间距旋流板式脱水除雾器,所以脱水除雾效果差,除雾不干净,液滴夹带严重。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0003] 1.以前的除雾器为单通道除雾器,而通道数为气流方向改变的次数,是除雾器的一个重要参数。除雾器的通道数可多可少,但应考虑到除雾效率和压降以及清洗难易程度之间的关系。 一般通道数越多,除雾效率就越高,除雾器的压降越大,也不易冲洗干净,产生堵塞的可能性也增加。单通道除雾器为通道数最少的除雾器,所以是除雾效果最低的一种。[0004] 2.级数则表示使用脱水除雾器的个数,根据需求可多可少,和通道数一样,级数越多除雾效率越高。单级除雾器也是级数最少的一种,除雾效果一般没有二级的好。[0005] 3.叶片间距也直接影响到除雾器的效果。叶片间距的增大,使得颗粒在通道中的流通面积变大,同时气流的速度方向变化趋于平缓,而使得颗粒对气流的跟随性更好,易于随着气流流出叶片通道而不被捕集,除雾效率降低。叶片间的间距越小(除叶片间距小于18mm以外),除雾效率越高,冲洗难度也越大,被堵的可能性也增加,压降增加。使除雾器的清洗增加困难。同时也会增加单位面积内的叶片数量,进而增加除雾器的质量和成本。以前使用的除雾器为单叶片内间距750mm,外间距1300mm的梯形大间距孔隙。所以除雾效果不佳。 4.气流只有一种旋转方式,液滴上升时碰撞几率小,液滴聚集量少。
实用新型内容1、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雾效率更高的脱水除雾器。[0009] 2、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级通道、旋流片、缓冲通道、第二级通道、挡流板;第一级通道
和第二级通道内分别设有旋流片和挡流板;第一级通道和第二级通道之间设有缓冲通道;
挡流板设置在每级通道的末端;旋流片为内梯形微圆弧板叶片。所述旋流片的单叶片底间距1645mm,水平高度为2620mm的三角形孔隙。 所述第一级通道倾角为24° ,第二级通道4倾角为114° 。 所述第一级通道为右旋式,第二级通道为左旋式。 所述旋流片叶片的数量范围依据烟气量在6片至12片内可调。 3、有益效果 旋流片的叶片形状设计及通道级数的增加,使烟气流经的路程和碰撞的次数增加从而大大提高除雾效率。旋流片的孔隙间距比原来略有放大,从而减少压降的增加,调节额外增加的压降。第二级通道使烟气改变旋转方向,使烟气中的液滴充分聚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挡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其中1为第一级通道,2为旋流片,3为缓冲通道,4为第二级通
道,5为挡流板。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级通道1、旋流片2、缓冲通道3、第二级通道4、挡流板5 ; 第一级通道1和第二级通道4内分别设有旋流片2和挡流板5 ; 旋流片2为旋流片为内梯形微圆弧板叶片,旋流片2的内梯形微圆弧板叶片设计
及第一级通道1、第二级通道4,增加烟气流经的路程和碰撞的次数从而大大提高除雾效率。旋流片2的单叶片底间距1645mm,水平高度为2620mm的三角形孔隙。(叶片间距
不固定可由叶片数决定可调整。)旋流片2的孔隙间距比原来略有放大,从而减少压降的增
加,调节额外增加的压降。叶片的数量范围依据烟气量在6片至12片内可调。 第一级通道1倾角为24。,第二级通道4倾角为114° ,第一级通道l和第二级通
道4之间设有缓冲通道3 ;由于第一级通道1倾角变小,可出去的雾滴粒径也越小,但急拐
会增加压降。同时由于旋流片2表面剪力的增大,再加上旋流片2尖角对液膜的撕裂作用,
会增加雾滴的二次携带。所以在第一级通道1和第二级通道4中间加上一段竖直的缓冲通
道3,第二级通道4倾角为114° ,以保证除雾效率的同时,防止二次携带。 第二级通道4使烟气改变旋转方向。烟气在第一级通道1右旋,经缓冲通道3后
进入第二级通道4,方向左旋。使烟气中的液滴充分聚集。 为使烟气中的液滴充分碰撞聚集,在每级通道的末端加装挡流板5,烟气碰撞挡流 板5后捕集最后存在的液滴。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它们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 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自当可作各种变化或润饰,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脱水除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级通道(1)、旋流片(2)、缓冲通道(3)、第二级通道(4)、挡流板(5);第一级通道(1)和第二级通道(4)内分别设有旋流片(2)和挡流板(5);第一级通道(1)和第二级通道(4)之间设有缓冲通道(3);挡流板(5)设置在每级通道的末端;旋流片(2)为内梯形微圆弧板叶片。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脱水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片(2)的单叶片底间距1645mm,水平高度为2620mm的三角形孔隙。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通道(1)倾角为24° , 第二级通道(4)倾角为114° 。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脱水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通道(1)为右旋 式,第二级通道(4)为左旋式。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水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片(2)叶片的数量 范围依据烟气量在6片至12片内可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水除雾器,包括第一级通道(1)、旋流片(2)、缓冲通道(3)、第二级通道(4)、挡流板(5);第一级通道(1)和第二级通道(4)内分别设有旋流片(2)和挡流板(5);第一级通道(1)和第二级通道(4)之间设有缓冲通道(3);挡流板(5)设置在每级通道的末端;旋流片(2)为内梯形微圆弧板叶片。旋流片(2)的单叶片底间距1645mm,水平高度为2620mm的三角形孔隙。第一级通道(1)倾角为24°,第二级通道(4)倾角为114°。第一级通道(1)为右旋式,第二级通道(4)为左旋式。旋流片的叶片形状设计及通道级数的增加,使烟气流经的路程和碰撞的次数增加从而大大提高除雾效率。
文档编号B01D45/16GK201543335SQ20092025673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30日
发明者唐波, 孔浩 申请人:镇江金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