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9087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歧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并排具有多个通过具备螺旋膜模块而形成的膜滤筒的歧管结构。
背景技术
在运输原油等的货物用船舶中,为了保持航行时船体的稳定性而设有压载舱。通常,在没有装载原油等时,使用压载水将压载舱内装满,在装入原油等时,通过将压载水排出来调整船体的浮力,使船体稳定。这样,压载水是为了船舶的安全航行所必要的水,通常,利用进行装卸货物的港湾的压载原水。已知其用量全世界一年超过100亿吨。但是,在压载水中,会混有在取压载水的港湾生存的微生物或小型、大型生物的卵,随着船舶的移动,这些微生物或小型、大型生物的卵一同被运抵其它国家。因而,原本在其海域没有生存的生物种类代替了已有生物种类的这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正在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外交会议上,通过了涉及压载水处理装置等的定期检查的受检义务,适用于2009年以后的建造船。另外,根据用于船舶的压载水和沉淀物的限制以及管理的条约(下面称为条约),压载水的排出标准要求在压载水排出时杀菌或除菌到存在于外洋的微生物数的百分之一的程度。作为对压载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杀菌的技术,已知有臭氧杀菌技术(专利文献1)。另外,从减少臭氧使用量的观点来看,本申请人还建议膜处理技术(专利文献幻。考虑成为分离对象的微生物大小,膜处理所使用的膜通常使用微孔滤膜或超滤膜。作为膜的类型已知有平片膜(专利文献幻以及螺旋膜(专利文献4)等。但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处理巨大量的压载水,需要具备巨大量的膜。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有在滤筒内串联地并排设置有螺旋膜的结构,但在串联地并排设置的结构中,即使具备大量的膜滤筒,也不能期望膜处理的高速化。为了进行高速处理,需要并排设置大量的膜滤筒。作为并排设置有多个膜滤筒的例子,已知有将具备整体式过滤器而形成的多个膜滤筒分别利用配管与集管连结且并排设置的结构(专利文献6)。对于该技术,为了使每个膜滤筒都进行运转,在每个膜滤筒上都连接有原水流入配管、浓缩液配管、处理液配管等,所以配管数必须与膜滤筒数相对应。但是,在压载处理中,由于膜滤筒数需要数百根,所以也需要配管的数与之相对应。配管在流体力学上根据配管长度、配管的弯曲、配管直径的扩大或缩小等会产生压力损失,并随其数量增加,压力损失越巨大。因此,需要考虑到其压力损失部分的原水泵动力,导致不仅设备成本增大,运转成本也增大。另外,在每个膜滤筒上设置配管,对于在船舶上的被限定的设置空间来说很困难。另外,在任何膜滤筒产生不良状况的情况下,都必须对每个膜滤筒进行修理修补,因此对每个膜滤筒都需要将连接配管拆下,操作方面非常繁琐t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US2003/0015481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7-268379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第3160609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0-271454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2-28453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5-270810号公报
发明概要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将多个膜滤筒并排的情况下,也不会导致成本增加,并可实现节省空间的歧管结构。另外,本发明的其它课题通过下面的记载而明确。解决本发明的手段上述课题通过下面的各发明来解决。权利要求1记载的发明是提供一种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结构并排设有两个以上的膜滤筒,在该两个以上的膜滤筒的一端具有第一歧管,在该两个以上的膜滤筒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歧管,所述膜滤筒在内部装填有由压载处理水集水管和设于该集水管的外周的螺旋膜构成的螺旋膜模块,且在该螺旋膜的外部形成有压载原水流路,并从该原水流路侧经由膜而在该集水管中获得压载处理水。权利要求2记载的发明是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歧管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内具有压载原水室,该压载原水室具备导入取来的压载原水的压载原水导入口,还具备可向所述膜滤筒的压载原水流路送去压载原水的压载原水入口,所述第二歧管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内具有清洗排液室和处理水室,所述清洗排液室具备可导入从所述膜滤筒的压载原水流路送来的清洗排液的清洗排液导入口和用于将清洗排液室内的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的清洗排液出口,所述处理水室具备可从所述压载处理水集水管导入处理水的处理水导入口和用于向压载舱输送处理水室内的处理水的处理水排出口。权利要求3记载的发明是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水室可以通过具有用于将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在所述清洗排液出口处设有清洗排液排出管并且将该清洗排液排出管与排出口连结,来将清洗排液室内的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权利要求4记载的发明是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歧管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内具有压载原水室和处理水室,所述压载原水室具备导入取来的压载原水的压载原水导入口,还具备可向所述膜滤筒的压载原水流路送去压载原水的压载原水入口,所述处理水室具备可从所述压载处理水集水管导入处理水的处理水导入口和用于向压载舱输送处理水室内的处理水的处理水排出口,所述第二歧管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内具有清洗排液室,该清洗排液室具备可导入从所述膜滤筒的压载原水流路送来的清洗排液的清洗排液导入口。权利要求5记载的发明是如权利要求4记载的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水室可以通过具有用于将压载原水导入到压载原水室的导入口、在所述压载原水导入口处设有压载原水导入管并且将该压载原水导入管与导入口连结,来将压载原水导入到压载原水室。权利要求6记载的发明是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歧管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内具有压载原水室和第一处理水室,所述压载原水室具备导入取来的压载原水的压载原水导入口,还具备可向所述膜滤筒的压载原水流路送去压载原水的压载原水入口,所述第一处理水室具备可从所述压载处理水集水管导入处理水的处理水导入口和用于向压载舱输送该第一处理水室内的处理水的处理水排出口,所述第二歧管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内具有清洗排液室和第二处理水室,所述清洗排液室具备可导入从所述膜滤筒的压载原水流路送来的清洗排液的清洗排液导入口和用于将清洗排液室内的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的清洗排液出口,所述第二处理水室具备可从所述压载处理水集水管导入处理水的处理水导入口和用于向压载舱输送该第二处理水室内的处理水的处理水排出口。权利要求7记载的发明是如权利要求6记载的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水室可以通过具备用于将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在所述清洗排液出口处设有清洗排液排出管并且将该清洗排液排出管与排出口连结,来将清洗排液室内的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所述第二处理水室可以通过具有用于将压载原水导入到压载原水室的导入口、在所述压载原水导入口处设有压载原水导入管并且将该压载原水导入管与导入口连结,来将压载原水导入到压载原水室。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将多个膜滤筒并排的情况下,也不会导致成本增加,并可实现节省空间的歧管结构。


图1是表示歧管结构的第一方式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2是表示歧管结构的第一方式的立体图;图3是图1和图2所使用的膜滤筒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4是压载水处理方法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形成正四角柱状的膜单元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形成正六角柱状的膜单元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膜单元的第二方式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8是表示膜单元的第三方式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9是膜单元集合体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膜单元集合体的第一方式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膜单元集合体的第二方式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膜单元集合体的第三方式的立体图13是表示歧管结构的其它方式的概略图;图14是表示歧管结构的其它方式的概略图。符号说明1 膜滤筒100 压载处理水集水管101 封筒状膜(螺旋膜)102 支承体103 压载原水流路2 第一歧管201 压载原水室202:压载原水导入口203:压载原水入口204 处理水室205:处理水导入口206:处理水排出口207:导入口208 压载原水导入管3 第二歧管301 清洗排液室302 处理水室303:清洗排液导入口304 清洗排液出口305:处理水导入口306:处理水排出口307:排出口308 清洗排液排出管4 膜单元5 膜单元集合体10 压载原水11 压载泵12:压载原水吸入管13 开关阀14 压载原水吐出管(清洗排液放流管)15 开关阀16 压载舱17 处理水管18 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基于图1 图3对膜滤筒的歧管结构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膜滤筒的歧管结构的第一方式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图2是表示膜滤筒的歧管结构的第一方式的立体图,图3是图1和图2所使用的膜滤筒的主要部分剖面图。膜滤筒1内部装填有由压载处理水集水管100和卷绕于该集水管100的外周的多个封筒状膜(螺旋膜)101构成的螺旋膜模块。如图3所示,封筒状膜101高密度地卷绕于该集水管100的外周。因此,与其它的平片膜等的膜相比,平均单位体积的处理量大,比较节省空间。另外,与浸渍在槽内而使用的类型的膜相比,由于形成了滤筒化,因此不用选择设置场所,也适于单元化。在卷绕于该集水管100的外周的两个以上的封筒状膜101的各自封筒体内部,设有用于将膜张紧设置成封筒状并且向该集水管100输送处理水(透过水)的支承体102。为了防止封筒状膜彼此密合而使膜面积变小,以及为了形成压载原水流路103,也可以在邻接的封筒状膜101之间插设有垫片104。另外,原水流路103在螺旋膜的外部形成于该集水管100与膜滤筒1的内面。本方式中,只要并排设置两个以上膜滤筒1即可,其数量不被限定,但优选为3 20根的范围,更优选为4 15根,进一步优选为5 10根。本方式中,如图2所示,并排设置有6根膜滤筒1。本方式中,在膜滤筒的一端(附图上左侧)具备第一歧管2,在另一端具备第二歧管3。第一歧管2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200内具有压载原水室201,该压载原水室201具备导入取来的压载原水的开口即压载原水导入口 202。另外,第一歧管2具备可向前述膜滤筒1的压载原水流路103送去压载原水的压载原水入口 203。第一歧管2与膜滤筒1的连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可拆装即可,例如采用螺纹连接的方法等,图1的例子中采用螺纹连接与0形圈形成的密封。螺纹连接可以是直接螺纹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是使用辅助部件进行螺纹连接的方式。压载原水入口 203与压载原水流路103的连接没有特别限定,但直接连接可减少压力损失,故优选直接连接。例如图示,在压载原水入口 203为设于压载原水室201侧壁的开口的情况下,优选使压载原水流路103朝向该开口而连通的方式。上述第二歧管3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300内具备清洗排液室301和处理水室302。可举出如下方式清洗排液室301和处理水室302优选如图所示并排设置,更优选与膜滤筒1相接地配置清洗排液室301,在离膜滤筒1远的一侧配置处理水室302。清洗排液室301具备可导入从膜滤筒1的压载原水流路103送来的清洗排液的清洗排液导入口 303。第二歧管3与膜滤筒1的连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可拆装即可,例如采用螺纹连接方法等,图1的例子中采用螺纹连接与0形圈形成的密封。螺纹连接可以是直接螺纹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是使用辅助部件进行螺纹连接的方式。另外,清洗排液室301在侧壁中具备用于将清洗排液室301内的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的清洗排液出口 304。处理水室302具备可从压载处理水集水管100导入处理水的处理水导入口 305和用于将处理水室302内的处理水输送至压载舱(未图示)的处理水排出口 306。优选集水管100与处理水导入口 305可拆装的连接方式。处理水室302可以设置用于将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 307。在该情况下,通过在上述清洗排液出口 304处设置清洗排液排出管308并将该清洗排液排出管308与排出口 307连接,可将清洗排液室301内的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另外,图示的例子中,在清洗排液室301的侧壁中具备清洗排液出口 304,但也可以在清洗排液室301的上壁或下壁中设置清洗排液出口 304,该情况下,不需要设置排出口307。这样操作,利用歧管结构将本发明的多个膜滤筒1单元化并形成膜单元。将多个具备以上的歧管结构的膜单元集合起来,能够进行压载水的处理。基于图4,对压载水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图4中,4为具备上述的歧管结构的膜单元,在膜单元4的第一歧管2和第二歧管3之间优选并排设置3 20根、更优选4 15根、进一步优选5 10根膜滤筒。并排设置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虽然列举出水平地并排设置的方式,但也可以将多个膜滤筒立体地并排设置。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以将4根膜滤筒1立体地并排设置,形成正四角柱的膜单元4,或也可以如图6所示,将7根膜滤筒1立体地并排设置,形成正六角柱的膜单元4。通过形成正六角柱,可将圆柱状的膜滤筒以更密的状态容纳在膜单元内,能够更加节省空间。压载原水10被压载泵11吸起,经由压载原水吸入管12供给到膜单元4,再经由该膜单元4具备的压载原水导入口 202供给到各膜滤筒1。13为压载原水吸入管12中所设置的开关阀。本发明中,压载原水作为船舶压载水只要是通常使用的水即可,多半使用海水。被供给到膜单元4的压载原水,利用歧管结构,并利用被单元化的膜单元4具备的多个膜滤筒1进行膜处理,产生的处理水供给到压载舱16。17是处理水管,18是处理水管17上设置的开关阀。处理水管17与歧管结构的处理水排出口 306连接。另外,14是压载原水吐出管(清洗排液放流管),15是在压载原水吐出管14上设置的开关阀。压载原水吐出管14与歧管结构的排出口 307连接,并将清洗排液放流到例如大海里。对优选使用具备以上歧管结构的螺旋膜模块的压载水处理方法进行说明,例如,对压载原水交替进行向具备歧管结构的膜滤筒1供给而得到处理水的膜处理,和膜清洗,由此进行压载水的处理。在所述膜处理中进行由死端方式引起的全量过滤。该方式如下进行,即关闭设于压载原水吐出管14上的开关阀15,开启处理水管17的开关阀18,启动压载泵11,将压载原水吸起并供给到压载原水导入口 202,对其全量进行膜处理。通过膜处理而产生的处理水从处理水出口 306输送到处理水管17并供给到压载舱16。另外,在充填压载水时,优选与上述全量过滤交替地进行利用膜面平行流进行的膜清洗(本发明中,该清洗可以是利用错流方式的膜清洗,单指方式时,有时叫做错流方式)。该错流方式是将设于压载原水吐出管14的开关阀15开启,启动压载泵11,将压载原水吸起,供给到压载原水导入口 202并从清洗排液出口 307排出。供给到膜滤筒1内并流过原水流路103的压载原水,利用与螺旋膜面平行的流,将膜表面的附着物质剥离。含有排出的附着物质的压载原水(清洗排液)可以从清洗排液出口 307经由压载原水吐出管14放流到例如大海里,或也可以将该清洗排液返回到压载原水侧(压载原水导入口 202),使清洗排液作为浓缩液进行循环。在利用上述膜面平行流的膜清洗时,可以将处理水管17的开关阀18开启,与膜清洗一起过滤压载原水而获得处理水,反之,也可以关闭开关阀18而不获得处理水。本方式中,如果1个膜滤筒的膜面积使用例如38m2,则每个膜面积的初始通量(透过流束)为例如1. 5m/天。压载舱的容量为20000m3时,由于1个膜滤筒的处理量为57m3/天,因此在1日内供给处理水的情况下,膜滤筒需要350个。这是一个例子,在压载水处理设备中,由于需要高速处理大量的压载水,因此有时平均1个压载水处理设备具备数百 数万个的膜滤筒。本发明中,通过特有的歧管结构,在处理路线上并排设置多个膜滤筒而将其单元化,从而不仅实现了节省空间而且还实现了高速处理。S卩,如专利文献6中公开的那样、相对于集管通过各个配管连结多个膜滤筒的情况相比,配管数大幅减少。例如,在利用本发明的歧管结构连结六个膜滤筒的情况下,配管数减少至1/6。从而,由于使用配管时产生的、因在流体力学上、配管长度、配管弯曲、配管直径的扩大或缩小等而产生的压力损失被大幅度减少,可以抑制原水泵的动力,从而能够降低运转成本。特别是压载水处理时,由于需要将大量膜滤筒并排设置,因此利用本发明的歧管结构而减少的运转成本巨大。另外,由于不需要在每个膜滤筒上设置配管,所以能够在船舶上的被限定的设置空间中高密度地设置膜滤筒。使用本发明的歧管结构时,如图1所示,可以将压载原水入口 203和压载原水流路103,还有压载原水流路103和清洗排液导入口 303各自直接连接。这样的直接连接利用现有的配管的歧管结构是不可能实现的。S卩,在螺旋膜滤筒中,在清洗排液导入口 303的开口部的内部配置有处理水导入口 305。因此,要用配管直接连接压载原水流路103与清洗排液导入口 303时,除非使用双重管,否则就不能单独回收处理水和清洗排液。另外,在使用双重管时,由于之后需要分歧为通常的配管,因此存在使用设置空间的问题。与此相对,使用本发明的歧管结构时,实现了压载原水入口 203和压载原水流路103,还有压载原水流路103和清洗排液导入口 303的直接连接,并且实现了装置的节省空间。因此,通过直接连接,即在膜滤筒1的端面整体形成压载原水入口 203和清洗排液导入口 303的开口宽度,可充分地确保各自的开口宽度,因此可以防止液流的压力损失。特别是如压载水处理设备那样使用大量膜滤筒时,防止该压力损失所产生的效果是巨大的。但是,本发明的歧管结构不限定于上述,也可以是图7和图8中表示的形态。图7是表示歧管结构的第二方式的概略图。
在第二方式中,第一歧管2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200内具备压载原水室201和处理水室204。可以列举以下方式优选压载原水室201和处理水室204如图示并排设置的方式,更优选与膜滤筒1相接地配置压载原水室201,在离膜滤筒1远的一侧配置处理水室204的方式。压载原水室201具备导入取来的压载原水的开口即压载原水导入口 202。另外,压载原水室201具备可向上述膜滤筒1的压载原水流路103送去压载原水的压载原水入口 203。第一歧管2与膜滤筒1的连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可拆装即可,例如采用螺纹连接方法等,图示的例子中采用螺纹连接与0形圈形成的密封。螺纹连接可以是直接螺纹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是使用辅助部件进行螺纹连接的方式。压载原水入口 203与压载原水流路103的连接没有特别限定,但直接连接时可减少压力损失,故优选直接连接。例如,如图示,在压载原水入口 203为设于压载原水室201侧壁的开口的情况下,优选使压载原水流路103朝向该开口而连通的方式。处理水室204具备可从压载处理水集水管100导入处理水的处理水导入口 205和用于将处理水室204内的处理水输送至压载舱(未图示)的处理水排出口 206。优选集水管100和处理水导入口 205可拆装的连接方式。处理水室204可以设置用于将压载原水导入压载原水室201的导入口 207。在该情况下,通过在上述压载原水导入口 202处设置压载原水导入管208并将该压载原水导入管208与导入口 207连结,可以将压载原水导入到压载原水室201。另外,图示的例子中,在压载原水室201的侧壁中具备压载原水导入口 202,但也可以在压载原水室201的上壁或下壁中设置压载原水导入口 202,该情况下,不需要设置导入口 207。上述第二歧管3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300内具备清洗排液室301。清洗排液室301具备可导入从膜滤筒1的压载原水流路103送来的清洗排液的清洗排液导入口 303。第二歧管3与膜滤筒1的连接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可拆装即可,例如采用螺纹连接方法等,图示的例子中采用螺纹连接与0形圈形成的密封。螺纹连接可以是直接螺纹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是使用辅助部件进行螺纹连接的方式。另外,清洗排液室301在侧壁中具备用于将清洗排液室301内的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的清洗排液出口 304。图8是表示歧管结构的第三方式的概略图。在第三方式中,第一歧管2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200内具备压载原水室201和第一处理水室204。可以列举出以下方式压载原水室201和第一处理水室204优选如图示并排设置的方式,更优选与膜滤筒1相接地配置压载原水室201,在离膜滤筒1远的一侧配置第一处理水室204的方式。压载原水室201具备导入取来的压载原水的开口即压载原水导入口 202。另外,压载原水室201具备可向上述膜滤筒1的压载原水流路103送去压载原水的压载原水入口 203。第一歧管2与膜滤筒1的连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可拆装即可,例如采用螺纹连接方法等,图示的例子中采用螺纹连接与0形圈形成的密封。螺纹连接可以是直接螺纹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是使用辅助部件进行螺纹连接的方式。压载原水入口 203与压载原水流路103的连接没有特别限定,但直接连接时可减少压力损失,故优选直接连接。例如,如图示,在压载原水入口 203为设于压载原水室201侧壁的开口的情况下,优选使压载原水流路103朝向该开口连通的方式。第一处理水室204具备可从压载处理水集水管100导入处理水的处理水导入口205和用于将第一处理水室204内的处理水输送至压载舱(未图示)的处理水排出口 206。优选集水管100和处理水导入口 205可拆装的连接方式。第一处理水室204可设置有用于将压载原水导入压载原水室201的导入口 207。在该情况下,通过在上述压载原水导入口 202处设置压载原水导入管208并将该压载原水导入管208与导入口 207连结,可将压载原水导入到压载原水室201。另外,图示的例子中,在压载原水室201的侧壁中具备压载原水导入口 202,但也可以将压载原水导入口 202设置在压载原水室201的上壁或下壁中,该情况下,不需要设置导入口 207。上述第二歧管3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300内具备清洗排液室301和第二处理水室302。可以列举出以下方式优选清洗排液室301和第二处理水室302如图示并排设置的方式,更优选与膜滤筒1相接地配置清洗排液室301,在离膜滤筒1远的一侧配置第二处理水室302的方式。清洗排液室301具备可导入从膜滤筒1的压载原水流路103送来的清洗排液的清洗排液导入口 303。第二歧管3与膜滤筒1的连接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可拆装即可,例如采用螺纹连接方法等,图示的例子中采用螺纹连接与0形圈形成的密封。螺纹连接可以是直接螺纹连接的方式,也可以是使用辅助部件进行螺纹连接的方式。另外,清洗排液室301在侧壁中具备用于将清洗排液室301内的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的清洗排液出口 304。第二处理水室302具备可从压载处理水集水管100导入处理水的处理水导入口305和用于将第二处理水室302内的处理水输送至压载舱(未图示)的处理水排出口 306。优选集水管100和处理水导入口 305可拆装的连接方式。第二处理水室302可设置有用于将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 307。在该情况下,通过在上述清洗排液出口 304处设置清洗排液排出管308并将该清洗排液排出管308与排出口 307连结,可以将清洗排液室301内的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清洗排液室301的侧壁中具备清洗排液出口 304,但也可以在清洗排液室301的上壁或下壁中设置清洗排液出口 304,该情况下,不需要设置排出Π 307。根据上述第三方式,可以将第一歧管2和第二歧管3形成为同一部件,使装置的成形变得容易。此外,本发明中,如下面说明的,可形成以多段构造上述膜单元而构成的膜单元集合体。图9是膜单元集合体的立体图。
5为膜单元集合体,通过以棚段状嵌入多个膜单元4而构成。在此,膜单元4使用图1表示的方式。对于各个膜单元4,使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下侧面与膜单元载置部位接触而载置成棚段状。另外,在各个膜单元4中,膜滤筒1以将两端支承于歧管的状态存在。在形成为长方体形状的各个歧管部分的下侧面,可以设置滚轮或脚轮等滑动装置,由此沿水平方向的拉出变得容易。也可以在载置膜单元4的面中设置轨道,使上述滑动装置与该轨道接合。轨道的形成方向可以配合拉出的方向而进行适当设定。上述膜单元载置部位也可以是根据L字型等角度形成的框架,也可以是具有其它膜单元的歧管上侧面。这样,通过使用本发明的歧管结构,例如在任一膜滤筒产生不良状况的情况下,都能够容易取出包含相应的膜滤筒的膜单元。另外,在具备大量膜滤筒的膜单元集合体中,在取出处于埋在内部的状态的膜滤筒时,可非常高效地进行取出操作。另外,在例如为了检测在膜上产生的针孔而设置可检测处理水中的粒径等的传感器时,若是在一个一个的膜滤筒上安装传感器,成本就会变高,反之,若是在设备整体上安装1个传感器,则不能具体确定针孔产生的膜滤筒,必须停止所有膜处理而进行对应。与此相对,如果使用本发明的歧管结构,通过在各个歧管的每个处理水室302中设置传感器,与在每一根膜滤筒上安装传感器的情况相比,可实现低成本,另外,只要将包含相应的膜滤筒的膜单元停止运转即可,因此能够一直维持膜处理能力,采取膜滤筒的更换等的对策。接着,在图10 图12中,例示膜单元集合体的方式。在图10中,膜单元集合体5以使并排设置的膜滤筒1形成的面成为水平的方式定向膜单元4,并使之集合而成。图11中,膜单元集合体5以膜滤筒1的并排设置方向成为垂直方向的方式定向膜单元4,并使之集合而成。图12中,膜单元集合体5以膜滤筒1的长度方向成为垂直方向的方式定向膜单元4,并使之集合而成。在上述的任一方式中,由于膜单元在其两端具有长方体形状的歧管,因此该歧管可正确地配置各个膜单元,并使之以密集的状态整齐排列变得容易。根据以上构成,通过将多个膜滤筒1单元化而形成膜单元4,并且以多段方式构成上述膜单元4而形成膜单元集合体5,由此可实现进一步节省空间。另外,由于这些多个膜滤筒1利用歧管并排地配设,因此可同时处理大量的压载水,并使处理速度高速化。另外,图13和图14是表示歧管结构的其它方式的概略图。在图13表示的歧管结构中,压载原水室201、处理液室302和清洗排液室301各自具有两个压载原水导入口 202、202'、处理水排出口 306、306',以及清洗排液出口 304、304',两个各开口部配设于长方体的上壁和下壁。只要是具有这种歧管结构的膜单元,如图所示,通过在纵向堆叠,就能够连结上下的歧管,由于不需要集管,因此能够实现压力损失进一步降低和进一步节省空间。连结部可以是沿连结方向可拉出地嵌合的构成,也可以是通过沿垂直方向滑动而可拆装的构成。另外,连结方向不限定于上下方向,如图14所示,也可以沿横向连结。也可以将纵向和横向组合而连结。
权利要求
1.一种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歧管结构并排设有两个以上的膜滤筒,在该两个以上的膜滤筒的一端具有第一歧管,在该两个以上的膜滤筒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歧管,所述膜滤筒在内部装填有由压载处理水集水管和设于该集水管的外周的螺旋膜构成的螺旋膜模块,且在该螺旋膜的外部形成有压载原水流路,并从该原水流路侧经由膜而在该集水管中获得压载处理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歧管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内具有压载原水室,该压载原水室具备导入取来的压载原水的压载原水导入口,还具备能够向所述膜滤筒的压载原水流路送去压载原水的压载原水入口,所述第二歧管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内具有清洗排液室和处理水室,所述清洗排液室具备能够导入从所述膜滤筒的压载原水流路送来的清洗排液的清洗排液导入口和用于将清洗排液室内的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的清洗排液出口,所述处理水室具备能够从所述压载处理水集水管导入处理水的处理水导入口和用于向压载舱输送处理水室内的处理水的处理水排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水室能够通过具有用于将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在所述清洗排液出口处设有清洗排液排出管并且将该清洗排液排出管与排出口连结,来将清洗排液室内的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歧管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内具有压载原水室和处理水室,所述压载原水室具备导入取来的压载原水的压载原水导入口,还具备能够向所述膜滤筒的压载原水流路送去压载原水的压载原水入口,所述处理水室具备能够从所述压载处理水集水管导入处理水的处理水导入口和用于向压载舱输送处理水室内的处理水的处理水排出口,所述第二歧管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内具有清洗排液室,该清洗排液室具备能够导入从所述膜滤筒的压载原水流路送来的清洗排液的清洗排液导入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水室能够通过具有用于将压载原水导入到压载原水室的导入口、在所述压载原水导入口处设有压载原水导入管并且将该压载原水导入管与导入口连结,来将压载原水导入到压载原水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歧管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内具有压载原水室和第一处理水室,所述压载原水室具备导入取来的压载原水的压载原水导入口,还具备能够向所述膜滤筒的压载原水流路送去压载原水的压载原水入口,所述第一处理水室具备能够从所述压载处理水集水管导入处理水的处理水导入口和用于向压载舱输送该第一处理水室内的处理水的处理水排出口,所述第二歧管在长方体形状的歧管主体内具有清洗排液室和第二处理水室,所述清洗排液室具备能够导入从所述膜滤筒的压载原水流路送来的清洗排液的清洗排液导入口和用于将清洗排液室内的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的清洗排液出口,所述第二处理水室具备能够从所述压载处理水集水管导入处理水的处理水导入口和用于向压载舱输送该第二处理水室内的处理水的处理水排出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歧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水室能够通过具备用于将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在所述清洗排液出口处设有清洗排液排出管并且将该清洗排液排出管与排出口连结,来将清洗排液室内的清洗排液排出到外部,所述第二处理水室能够通过具有用于将压载原水导入到压载原水室的导入口、在所述压载原水导入口处设有压载原水导入管并且将该压载原水导入管与导入口连结,来将压载原水导入到压载原水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歧管结构,即使在将多个膜滤筒并排的情况下,该歧管结构也不会导致成本增加,并可实现节省空间。一种歧管结构并排设有两个以上的膜滤筒,在该两个以上的膜滤筒的一端具有第一歧管,在该两个以上的膜滤筒的另一端具有第二歧管,所述膜滤筒在其内部装填有由压载处理水集水管和设于该集水管的外周的螺旋膜构成的螺旋膜模块,在该螺旋膜的外部形成有压载原水流路,并从该原水流路侧经由膜而在该集水管中获得压载处理水。
文档编号B01D65/02GK102574706SQ201080048088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7日
发明者佐野利夫, 山崎俊祐, 斋藤宪一, 长拓治 申请人: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汤浅薄膜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