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聚砜吸收剂共混膜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997496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聚砜吸收剂共混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聚砜与吸收剂共混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炼制、储运、销售及应用等过程中,由于受到工艺、技术及设备的限制,温度、气压、盛装油品容器的气液相体积变化等因素影响,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液态烃组分汽化而逸入大气,造成油品蒸发损耗;这将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环境污染,能源浪费及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油气回收技术就显得极为重要。聚砜(PSF)作为工业上应用较多的高分子膜材料,在膜分离法油气回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具有价廉易得、良好机械强度、抗压密性及化学稳定性、耐热性及宽的PH使用范围等优点;但是,它在性能上也存在不足,如抗污染性差、对某些溶剂的抗溶剂性不理想, 膜孔易受阻,造成污染,使膜的性能降低,使用寿命缩短;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共混法制膜,共混法制膜是将一种聚合物与其它聚合物或物料共混来制备膜,以改善膜性能的简便方法,它可综合均衡各物料组分的性能,取长补短,消除各单一聚合物组分性能上的弱点,可以制得性能更优的分离膜。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砜(PSF)与吸收剂共混膜及其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特点检索了国内外数据库,现有专利申请号94104420. 3,公开了一种聚丙烯腈/聚砜共混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是属于改性超滤膜的制造技术领域,添加剂是磷酸三乙酯、或冰乙酸95%、或三乙胺、或三乙醇胺、或苯、或二乙胺,其溶剂是二甲基甲酰胺。现有专利申请号200610156410. 1,公开了共混聚砜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用于血液透析方面,原材料包括聚砜、芳香聚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二甲基酰胺。但目前尚未见到有关于聚砜(PSF)与吸收剂共混制膜用于油气回收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聚砜(PSF)膜抗污染性差,稳定性不高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的聚砜(PSF)与吸收剂共混的分离膜,该共混膜用两层多孔聚砜(PSF)膜作为支撑表层, 内部填充吸收剂,应用于油气回收领域,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较高的效率。本发明的聚砜(PSF) /吸收剂共混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砜(PSF)溶解到溶剂中,再加入添加剂,配置成聚合物溶液,置于5(T60°C恒温水浴中充分搅拌,直至聚砜(PSF)完全溶解,恒温50°C 60°C水浴中静置直到溶液中没有气泡,形成成膜液,待用;
(2)将成膜液用无纺布过滤,真空脱泡,然后用刮刀将成膜液涂敷在玻璃板上,再在空气中挥发lOslOs,浸入去离子水浴中凝胶成膜,浸泡后取出,然后在空气中干燥10tTl2h,待用;
(3)在两层聚砜膜中间填充吸收剂,填充剂量要保证能湿润膜表面。本发明所述的聚合物溶液中聚砜质量分数在109Γ20%之间,聚合物溶液中的添加剂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或聚乙二醇(PEG),其质量分数为5%;聚合物溶液中的溶剂为N-甲基-2-吡咯烷酮(NMP)、二甲基亚砜(DMS0)、二甲基酰胺(DMF)或二甲基乙酰胺 (DMAC)0本发明所述的吸收剂为油气吸收剂AbsFOV-97、柴油、机油、角鲨烷或角鲨烷与以上任意一种吸收剂混合,其中角鲨烷质量分数为209Γ30%。本发明所述的吸收剂添加量要适量,为0. 2^0. 5g/cm2 (膜面积),以保证PSF膜表面湿润。本发明方法基于膜共混改性原理,以两层聚砜膜作为表层支撑膜,内部填充吸收剂而得到聚砜/吸收剂共混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制备的共混膜针对现有油气回收膜种类单一的不足,将有机高分子膜材料和吸收剂结合起来,由于吸收剂填充了整个PSF膜的膜孔,提高了 PSF膜抗污染性和稳定性,并且渗透通量和分离度都得到很大提高,同时这种共混膜制作简便,且易于自我修复可能出现的微孔,工艺条件易于控制,适用广泛。


附图1聚砜(PSF)与吸收剂混合膜的制备说明; 附图2评价共混膜分离性能的实验流程说明;
1-N2瓶;2-截止阀;3-质量流量控制器;4-料液罐;5-膜组件;6-冷阱;7-真空泵; 8-色谱仪;9-皂膜流量计;P-压力(真空)表;C-浓度测量。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评价共混膜分离性能的实验流程如附图2
(1)N2瓶1出口通过截止阀2接质量流量控制器3,质量流量控制器3出口连到料液罐 4,料液罐4的出口连到膜组件5的入口,膜组件5渗透侧出气口连接到冷阱6,在冷阱6的另一端口接真空泵7;
(2)N2瓶1中出来的N2经过质量流量控制器2,再进入料液罐3,鼓吹
料液罐3中的汽油或其它挥发性有机物(V0C),从而形成一定浓度的油气混合气;
(3)从料液罐4出来的油气和N2的混合气,与直接来自N2瓶1中出来的 N2按设定浓度配比后,进入膜组件5 ;
(4)油气和队的混合气在膜组件5中,由真空泵7提供渗透侧压,油气混合气在复合膜实现渗透分离,即大部分油气从复合膜渗透过,而队只有微量渗透,膜组件5的渗透侧压的大小可通过调节真空泵7来实现;
(5)从膜组件5渗透出来的高浓度油气,经过冷阱6,凝结成液,便于回收、计量;
(6)膜组件5的未渗透的低浓度余气直接排放室外;(7)利用色谱仪8对进料气和未渗透余气进行浓度测量;利用皂膜流量计9对膜组件 5的未渗透余气进行流量测量。
实施例(1)将聚砜(PSF)、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添加到二甲基亚砜(DMSO)中,按10 5 85的质量比例配置成聚合物溶液,置于50°C恒温水浴中充分搅拌,直至聚砜完全溶解, 恒温50°C水浴中静置12h,直到溶液中没有气泡,形成成膜液,待用;
(2)将成膜液用无纺布过滤,真空脱泡,调整刮膜厚度,用刮刀将成膜液涂敷在玻璃板上,再在空气中挥发10s,浸入去离子水浴中凝胶成膜,浸泡后取出,然后在空气中干燥 10h,得到厚度为0. 206mm的聚砜膜,待用;
(3)在两层厚度为0.206mm的聚砜膜中填充适量吸收剂AbsFOV-97,填充剂量为0. 25g/ cm2 (膜面积),得到PSF/AbsFOV-97共混膜。在系统温度25°C、渗透压差1. OSbar条件下,测试该膜对己烷/氮气混合气的分离性能,详细见表1
表1实施例1制得的PSF/ AbsFOV-97共混膜分离效果(温度25°C ;渗透压差 1. 08bar)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聚砜吸收剂共混膜,所述共混膜采用两层多孔聚砜膜作为支撑表层,内部填充吸收剂,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砜(PSF)溶解到溶剂中,再加入添加剂,配置成聚合物溶液,置于5(T60°C恒温水浴中充分搅拌,直至聚砜(PSF)完全溶解,恒温50°C 60°C水浴中静置直到溶液中没有气泡,形成成膜液,待用;(2)将成膜液用无纺布过滤,真空脱泡,然后用刮刀将成膜液涂敷在玻璃板上,再在空气中挥发lOslOs,浸入去离子水浴中凝胶成膜,浸泡后取出,然后在空气中干燥10tTl2h, 待用;(3)在两层聚砜膜中间填充吸收剂,填充剂量要保证能湿润膜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聚砜吸收剂共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溶液中聚砜质量分数在10°/Γ20%之间,聚合物溶液中的添加剂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或聚乙二醇(PEG),其质量分数为5%;聚合物溶液中的溶剂为N-甲基-2-吡咯烷酮(NMP )、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酰胺(DMF)或二甲基乙酰胺(DMAC)。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聚砜吸收剂共混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吸收剂为油气吸收剂AbsFOV-97、柴油、机油、角鲨烷或角鲨烷与以上任意一种吸收剂混合,其中角鲨烷质量分数为209Γ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聚砜吸收剂共混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吸收剂添加量为0. 2^0. 5g/cm2 (膜面积),以保证PSF膜表面湿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聚砜吸收剂共混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砜(PSF)溶解到溶剂中,再加入添加剂,配置成聚合物溶液,置于5(T60°C恒温水浴中充分搅拌,直至聚砜(PSF)完全溶解,恒温50°C 60°C水浴中静置直到溶液中没有气泡,形成成膜液,待用;(2)将成膜液用无纺布过滤,真空脱泡,然后用刮刀将成膜液涂敷在玻璃板上,再在空气中挥发lOslOs,浸入去离子水浴中凝胶成膜,浸泡后取出,然后在空气中干燥10tTl2h, 待用;(3)在两层聚砜膜中间填充吸收剂,填充剂量要保证能湿润膜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聚砜吸收剂共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合物溶液中聚砜质量分数在10°/Γ20%之间,聚合物溶液中的添加剂是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或聚乙二醇(PEG),其质量分数为5%;聚合物溶液中的溶剂为N-甲基-2-吡咯烷酮(NMP )、二甲基亚砜(DMSO)、二甲基酰胺(DMF)或二甲基乙酰胺(DMAC)。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聚砜吸收剂共混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吸收剂为油气吸收剂AbsFOV-97、柴油、机油、角鲨烷或角鲨烷与以上任意一种吸收剂混合,其中角鲨烷质量分数为209Γ30%。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聚砜吸收剂共混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吸收剂添加量为0. 2^0. 5g/cm2 (膜面积),以保证PSF膜表面湿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油气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油气回收的聚砜与吸收剂共混膜及其制备方法。以两层聚砜膜作为表层支撑膜,内部填充吸收剂而得到聚砜/吸收剂共混膜。该共混膜应用于油气回收技术领域,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较高的效率。本发明制备的共混膜将有机高分子膜材料聚砜(PSF)和吸收剂结合起来,由于吸收剂填充了整个PSF膜的膜孔,提高了PSF膜抗污染性和稳定性,并且渗透通量和分离度都得到很大提高。同时这种共混膜制作简便,且易于自我修复可能出现的微孔,工艺条件易于控制,适用广泛。
文档编号B01D53/14GK102489188SQ20111041776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4日
发明者王卫卿, 黄维秋 申请人:常州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