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水分式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4140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水分式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尤其涉及一种低水分式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过程中的压力要求对容器的设计要求也不尽相同。生产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加工、检测并试运行。不锈钢反应釜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操作条件等不尽相同,反应釜的设计结构及参数不同,即反应釜的结构样式不同,属于非标的容器设备。但是,现有的反应釜无法控制其内水分的分布状况,容易影响反应物的反应效果和产出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低水分式
反应釜。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低水分式反应釜,包括有反应釜本体,其中所述的反应釜本体上连接有冷凝器的输入端,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储存罐;所述反应釜本体与储存罐之间导通有连接管, 所述的连接管上设置有导通控制阀。进一步地,上述的低水分式反应釜,其中所述的冷凝器为水冷式冷凝器,所述水冷式冷凝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低水分式反应釜,其中所述的储存罐底部设置有排水管。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低水分式反应釜,其中所述的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放控制阀。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通过冷凝器与储存罐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将需要加工的物料中水分释出,控制反应釜本体中水分比例。同时,依托于反应釜本体与储存罐之间导通有连接管,能有效控制水分的传输,提高降低水分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这些附图当中,图1是低水分式反应釜的构造示意图。1反应釜本体2冷凝器3储存罐4连接管5导通控制阀6进水口7出水口8排水管[0017]9排放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低水分式反应釜,包括有反应釜本体1,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反应釜本体1上连接有冷凝器2的输入端。与之对应的是,冷凝器2的输出端连接有储存罐3。同时,考虑到有效降低水分的存在,在反应釜本体1与储存罐3之间导通有连接管4。再者,为了有效控制连接管4之间水分的传输比,在连接管4上设置有导通控制阀5。就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为了有效进行冷凝处理,降低水分存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冷凝器2为水冷式冷凝器2。并且,水冷式冷凝器2 —侧设置有进水口 6, 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 7,有利于对反应釜内的水分进行冷凝。进一步来看,为了能够对过于积水的储存罐3进行排放,在储存罐3底部设置有排水管8。同时,考虑到操作人员的控制便利,在排水管8上设置有排放控制阀9。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首先需要加工的物料的沸点大于水的沸点,储罐内溶剂是反应物料的一种,从而可以确保不会降低釜内物料的固含量。使用期间, 先将各种原料按一定的重量比例按先后顺序逐个投入反应釜本体1中,在反应釜本体1内熔融后搅拌均勻。在釜内反应时,水分是无法脱离,需要用加温至物料沸点,进行的气化。之后,冷凝成液态,经储罐再流入反应釜本体1,以此来明显降低水分。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通过冷凝器与储存罐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将需要加工的物料中水分释出,控制反应釜本体中水分比例。同时,依托于反应釜本体与储存罐之间导通有连接管,能有效控制水分的传输,提高降低水分的效率。
权利要求1.低水分式反应釜,包括有反应釜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釜本体上连接有冷凝器的输入端,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储存罐;所述反应釜本体与储存罐之间导通有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上设置有导通控制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水分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凝器为水冷式冷凝器,所述水冷式冷凝器一侧设置有进水口,另一侧设置有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水分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存罐底部设置有排水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水分式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管上设置有排放控制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水分式反应釜,包括有反应釜本体,其特点是反应釜本体上连接有冷凝器的输入端,在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有储存罐。同时,反应釜本体与储存罐之间导通有连接管,在的连接管上设置有导通控制阀。由此,通过冷凝器与储存罐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将需要加工的物料中水分释出,控制反应釜本体中水分比例。并且,依托于反应釜本体与储存罐之间导通有连接管,能有效控制水分的传输,提高降低水分的效率。
文档编号B01D5/00GK202238031SQ2011204053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1日
发明者王金龙 申请人:苏州兴泰国光化学助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