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流体压力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1710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用于流体压力装置的壳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在用于流体压力装置的壳体结构中,构成流体压力单元(10)的一部分的过滤器(12)配备有:第一本体(20);壳体单元(22),该壳体单元(22)被连接到第一本体(20)的下部分;和过滤器单元(24),该过滤器单元(24)被容纳在壳体单元(22)的内部。壳体单元(22)由外壳体(40)和内壳体(42)构成,外壳体(40)由可透光的透明材料形成为有底的圆筒,内壳体(42)被插入外壳体(40)的内部中。另外,通过将壳体单元(22)插入安装孔(36)并旋转壳体单元(22),设置在壳体单元(22)的外周表面上的突起(58)和保持壁(56)与设置在安装孔(36)中的支撑构件(38)接合,从而壳体单元(22)处于连通状态,该安装孔(36)在第一本体(20)的下部分开口。
【专利说明】用于流体压力装置的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流体压力装置中的壳体结构,压力流体通过该壳体结构流经流体压力装置的内部。
【背景技术】
[0002]如日本平开实用新型N0.05 - 009618所公开, 申请人:公开一种过滤器(流体压力装置),该过滤器用于除去压力流体中包含的灰尘、微粒等等。过滤器包括:本体,该本体中具有用于供应和排出压力流体的端口 ;中空壳体,该中空壳体布置在本体的下部分上;和过滤器元件,该过滤器元件能够除去容纳在壳体内的灰尘等等。进一步,覆盖壳体的壳体盖被设置在壳体的外周侧上。确认窗口被设置在壳体盖上,用于允许从外部确认壳体内的过滤器元件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流体压力装置的壳体结构,该壳体结构能够使得壳体可靠并容易地与本体连接,并允许从外部可靠并容易地观察壳体内部,并且能够增强壳体的耐久性。
[0004]本发明是用于具有壳体的流体压力装置的壳体结构,压力流体被导入壳体的内部,该流体压力装置包括:
[0005]本体,该本体具有端口,压力流体通过该端口被供应和排出;和
[0006]壳体,该壳体被形成为有底的圆筒,该有底的圆筒与本体的安装孔连接,该壳体的内部与上述端口相连通,
[0007]其中,该壳体是可透光的,从而使其内部可见,并且该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分和布置第一壳体部分中的第二壳体部分,其中,第一接合构件与第二接合构件接合,该第一接合构件布置在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表面上,并第二接合构件形成在安装孔的内周表面上。
[0008]根据本发明,在流体压力装置中,压力流体被引入其内部的壳体被形成为可透光从而使内部可见。此外,流体压力装置由第一壳体部分和布置在第一壳体部分内的第二壳体部分构成。同时,第一接合构件被设置在壳体的外周表面上,第二接合构件被形成在本体的安装孔中,从而,壳体和本体能够通过接合第一接合构件和第二接合构件而连接。
[0009]因此,通过接合壳体与形成在本体的安装孔中的第二接合构件,该壳体能够可靠并容易地与本体连接。同时,因为可以从外部看见壳体的内部,所以能够从壳体的整个外周表面可靠并容易地确认导入内部的压力流体的情况(例如,包含的灰尘或水份的量)。
[0010]进一步,因为第二壳体部分布置在第一壳体部分的内部,第二壳体部分没有暴露于外,能够防止流体压力装置的安装环境下可能存在的例如,气体、溶剂等等与第二壳体部分接触或粘合。由此,能够提高第二壳体部分的耐久性。
[0011]通过下面的说明,并结合以示意性实例的方式显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附图时,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变得更加地清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流体压力单元的外部立体图,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壳体结构应用到该流体压力单元;
[0013]图2是图1中所示的流体压力单元的前视图;
[0014]图3是构成图1的流体压力单元的一部分的过滤器的分解截面立体图;
[0015]图4是图3所示的过滤器的整体截面图;
[0016]图5是构成图1的流体压力单元的一部分的过滤器的分解立体图;
[0017]图6是构成图5的过滤器的一部分的壳体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7是构成图5的过滤器的一部分的过滤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19]图8A是沿图2中的VIIIA-VIIIA线的截面图;
[0020]图8B是显示图8A中的解除按钮被降低的情况和第一本体和壳体单元之间的旋转控制状态被解除的情况的截面图;
[0021]图9是构成图1的流体压力单元的一部分的润滑器的整体截面图;
[0022]图10是构成图1的润滑器的一部分的壳体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23]图11是流体压力单元的外部立体图,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壳体结构应用到该流体压力单元;
[0024]图12是图11中所示的流体压力单元的前视图;以及
[0025]图13是构成图12的流体压力单元的一部分的过滤器调节器的整体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图1中,参考标号10表示包括流体压力装置的流体压力单元,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壳体结构被应用于该流体压力单元。
[0027]如图1和2所示,流体压力单元10包括:过滤器12,该过滤器12除去压力流体中包含的灰尘、微粒等等;调节器14,该调节器14减小压力流体的压力;润滑器16,该润滑器16混合润滑油和压力流体;和连接器18a、18b,该连接器18a、18b将过滤器12、调节器14和润滑器16互相连接在一起。
[0028]上述过滤器12、调节器14和润滑器16起流体压力装置的作用,压力流体被供应到该流体压力装置的内部。调节器14布置在过滤器12和润滑器16之间。
[0029]如图1至7所示,过滤器12包括:第一本体(本体)20 ;壳体单元(壳体)22,该壳体单元22被连接到第一本体20的下部;和过滤器单元24,该过滤器单元24被安装在壳体单元22的内部。
[0030]用于供应和排出压力流体的第一和第二端口(端口)26、28被横向地设置,即在第一本体20的各侧上,第一和第二端口 26、28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开口(见图4)。第一端口 26与未说明的管连接,而压力流体经由该管被供应。第一端口 26与第一连通通道30相连通,第一连通通道30沿轴向(箭头A和B的方向)延伸经过第一本体20的内部。
[0031]第二端口 28排出通过第一端口 26供应到稍后描述的调节器14中的压力流体。第二端口 28与第二连通通道32相连通,该第二连通通道32沿轴向(箭头A和B的方向)延伸经过第一本体20的内部。
[0032]进一步,成对的接合突起34a、34b布置在第一本体20的侧表面上,成对的接合突起中的每一对相互面对地形成在设置第一和第二端口 26、28的端表面的外边缘上。
[0033]插入壳体单元22的安装孔36在第一本体20的下部开口。第一连通通道30与安装孔36的外周侧相连通,该安装孔36的截面为大致圆形,而第二连通通道32与安装孔36的中心部分相连通。
[0034]如图3和4所示,径向向内突出的多个支撑构件(第二接合构件)38被形成在安装孔36的内周表面上。构成壳体单元22的内壳体(第二壳体部分)42的突起(第一接合构件)58,和外壳体(第一壳体部分)40的保持壁(第一接合构件)56与支撑构件38相接合。支撑构件38沿安装孔36的圆周方向被等间隔地相互分开。
[0035]壳体单元22包括:外壳体40,该外壳体40形成为有底的圆筒;内壳体42,该内壳体42被插入外壳体40的内部;解除按钮(操作按钮)44,该解除按钮44布置为相对于外壳体40移动;和排放旋塞46,该排放旋塞46布置在外壳体40和内壳体42的底部上。
[0036]外壳体40被形成为用可透光的透明树脂材料(丙烯酸、聚碳酸酯等等)制造,其具有大致固定的直径和在轴向(箭头A和B方向)上预定的长度。外壳体40的底部分被形成为半球形状,并且外壳体40的上端向上开口。
[0037]一双连接榫48a,48b (见图6)被形成在外壳体40的上部分,该连接榫在轴向上向上(箭头A的方向)突出,而按钮孔50被形成在位于一个连接榫48a和另一个连接榫48b之间的位置上,稍后描述的解除按钮44被安装在该按钮孔50中。连接榫48a、48b能够在外壳体40的径向上发生变形。孔54布置在连接榫48a,48b的大致中心部分,该孔54能够与内壳体42的各个突起52接合。孔54以大致矩形形状开口。
[0038]进一步,按钮孔50在轴向上(在箭头B的方向上)从外壳体40的上边缘向下延伸,该按钮孔50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凹切部。
[0039]更进一步,多个保持壁56的直径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逐渐扩大,并且被形成在外壳体40的上部。保持壁56沿外壳体40的圆周方向以大致等间隔被相互分开,因此,如果内壳体42被容纳在外壳体40内,则突起58能够被保持壁56保持。
[0040]另一方面,凸起孔60被形成在沿外壳体40的底部上轴线的大致中心位置,内壳体42的排出凸起68 (稍后描述)被插入该凸起孔60中。
[0041]类似于外壳体40,内壳体42被形成为:由例如可透光的透明树脂材料(聚碳酸酯等等)制造,具有大致固定的直径并且沿轴向(箭头A和B方向)延伸预定长度。内壳体42的底部分被形成为半球形状,并且内壳体42的上端向上开口。内壳体42的外直径等于或被设置为稍小于外壳体40的内直径(见图4)。另外,内壳体42被容纳在外壳体40的内部,因此,内壳体42没有暴露在外壳体40的外部。
[0042]进一步,多个突起58被形成在内壳体42的上部分,突起58从其外周表面径向地向外突出,该突起58布置为沿内壳体42的圆周方向相距大致相等的间隔。突起58和保持壁56的数量被设置为与第一本体20的支撑构件38相同的数量,并且相邻的突起58和保持壁56之间的间隔被设置为与相邻的支撑构件38之间的间隔相同。
[0043]向上倾斜的倾斜表面被设置在突起58的下部分,而突起58具有在突起58的上表面上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扁平形状。此外,如果内壳体42被容纳在外壳体40的内侧,突起的倾斜表面被保持为分别抵靠保持壁56。
[0044]进一步,在两个相邻的突起58之间设置有一对突起52,该一对突起52相对内壳体42的外周表面以预定高度向外突出,因此,在内壳体42被组装到外壳体40的情况下,被形成为截面大致为矩形形状的突起52与连接榫48a、48b的孔54接合。由此,外壳体40和内壳体42通过一对连接榫48a、48b被结实地连接在一起。
[0045]更进一步,环形壁62被形成在内壳体42的上部,该环形壁62的直径相对于内壳体42的外周表面在径向向内的方向上减小。多个吊钩64布置在环形壁62上,吊钩64从其上部向外突出,同时,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第一密封环66被安装在环形壁62的外周侧。吊钩64沿内壳体42的圆周方向相互等间隔地被隔开,吊钩64的上端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突出。其他声明,吊钩64的上端具有L形的截面并且径向向外突出。
[0046]导向板82 (稍后描述)构成过滤器单元24的一部分,如果过滤器单元24被容纳在包括内壳体42的壳体单元22的内部,该导向板82被吊钩64保持。
[0047]另一方面,排出凸起68被形成在内壳体42的底部,该排出凸起68在轴线的大致中心部分沿轴向(箭头A和B方向)突出。排出孔70被形成在排出凸起68的内部,排放旋塞46被插入该排出孔70中。
[0048]此外,在内壳体42被组装到外壳体40的情况下,在内壳体42的排出凸起68已经被插入外壳体40的突起孔60中之后,排放旋塞46被插入(例如轻轻地按压接合)到排出孔70中,并且通过固定塞72被从内壳体42的内部固定。
[0049]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二密封环74经由环形槽被安装在排放旋塞46的外周表面上,因此,依据第二密封环74被插入到排出孔70中,并且通过将第二密封环74抵靠排出孔70的内周表面,能够避免排放旋塞46和排出孔70之间的压力流体发生渗漏。
[0050]解除按钮44由截面为L形的方块构成,该解除按钮44被安装在按钮孔50上,因此,其突出区域位于外壳体40的外侧和解除按钮44的下侧(在箭头B的方向)。解除按钮44布置用于沿按钮孔50在向上和向下的方向(箭头A和B的方向)移动,而弹簧76介于解除按钮44和按钮孔50的下端表面之间。从而,解除按钮44通常处于在外壳体40上向上(朝箭头A的方向)偏移的状态。
[0051]另外,如果壳体单元22被安装到第一本体20的安装孔36,则解除按钮44的上端被插入凹部78中(见图8A),该凹部78被形成在第一本体20的安装孔36中。由此,可以调节相对于第一本体20在壳体单兀22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移。
[0052]换句话说,在壳体单元22与第一本体20连接的状态下,解除按钮44起用于调节壳体单元22的旋转位移的止动器构件的作用。
[0053]如图3至5和7所示,过滤器单元24包括筒形过滤器元件80,保持过滤器元件80的导向板82,和安装在导向板82的一端的挡板84。过滤器元件80形成为圆筒,在圆筒上缠绕有例如聚丙烯、聚乙烯等等的纤维,并且其在径向方向上具有预定厚度。
[0054]导向板82被安装有圆盘形主体86和保持构件88,该保持构件88形成在主体86的下部并能够保持挡板84。通孔90贯穿主体86的大致中心部分,多个飞边(fin)91被形成在通孔90的外周侧。飞边91沿导向板82的圆周方向以等间隔相互分开,并被形成为相对于导向板82的轴向以预定角度倾斜。
[0055]进一步,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第三密封环92被安装在主体86中的通孔90的外周侦U。在过滤器单元24与壳体单元22 —起被安装在第一本体20上的情况下,第三密封环92抵靠第二连通通道32的内周表面。由此,可以防止过滤器单元24和第二连通通道32之间的压力流体发生渗漏。
[0056]进一步,多个(例如,四个)引导壁94被形成在主体86上,该引导壁94在限定飞边91的外周侧的外缘部分向下(在箭头B的方向上)突出。引导壁94沿主体86的圆周方向以等间隔相互分开,并且相对外缘部分在径向方向分开预定间隔。进一步,引导壁94的下端的截面为L形,沿径向向内的方向折叠。
[0057]另外,如果过滤器单元24被组装到壳体单元22,内壳体42的吊钩64被插入引导壁94的内周侧,从而,引导壁94的下端和吊钩64的上端在径向方向彼此重叠(见图4)。由此,能够调节内壳体42和包括导向板82的过滤器单元24在轴向(箭头A和B的方向)上的位移。因而,过滤器单元24在被容纳在壳体单元22的内部的状态下被连接。
[0058]另一方面,过滤器凹槽96被形成为在主体86的下表面上的环形形状,过滤器元件80的上端被插入该过滤器凹槽96中。
[0059]保持构件88被形成为圆柱形并与主体86连接,并且布置为在轴向(箭头B的方向)上与主体86具有预定间隔。此外,一对销98从保持构件88的外周侧突出,并且通过将销98插入稍后描述的挡板84的凹槽100中,挡板84与保持构件88连接。进一步,圆柱形过滤器元件80被插入到保持构件88的外周侧上。
[0060]挡板84包括:盘形基部102 ;连接器104,该连接器104被形成在基部102的上部分并被连接到导向板82的保持构件88 ;和侧缘部106,该侧缘部106形成在基部102的下部分。基部102被形成为大致平坦的形状,并且过滤器元件80的下端表面抵靠基部102的上表面并被该上表面保持。连接器104被形成圆锥形形状截面,在向上的方向上逐渐变细。一对凹槽100沿连接器104的壁表面在圆周方向上延伸。
[0061]此外,在导向板82的保持构件88被插入通过过滤器元件80的情况下,在保持构件88已经被插入连接器104的内部中并且销98已经分别被插入凹槽100中之后,保持构件88和挡板84在相互相反的方向上在圆周上旋转预定角度。因而,销98被移动到凹槽100的端部并且与其接合。因此,可以调节在导向板82和挡板84之间在轴向(箭头A和B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在过滤器元件80被保持在导向板82和挡板84之间的状态下,挡板84与保持构件88连接。
[0062]如图1和2所示,调节器14包括:第二本体108 ;把手110,该把手110被可旋转地布置在第二本体108的下部;和调节机构(未显示),该调节机构能够通过操作把手110而调节压力流体。用于供应和排出压力流体的一对端口(未显示)被横向地形成,在第二本体108的两侧。其中一个端口与过滤器12的第二端口 28连接并相互连通,压力流体从过滤器12被供应到过滤器12的第二端口 28,另一个端口与润滑器16的第三端口 122 (稍后描述)连接并相互连通,压力流体经由该第三端口 122被排出。
[0063]进一步,成对的接合突起112a、112b布置在第二本体108的侧表面上,在设置有一对端口的端面的外边缘上呈相互面对的关系。在与过滤器12的第二端口 28相连接的端表面的接合突起112a抵靠相邻的过滤器12的接合突起34b的状态下,接合突起34b、112a通过连接器18a的安装而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覆盖接合突起34b、112a的外侧。此时,过滤器12的第二端口 28和在调节器14上的其中一个端口相连接并且相互连通。[0064]调节器14在其内部被安装有压力调节机构。压力调节机构通过把手110的转动而运转,因此,在来自一个端口的压力流体的压力已经被调节成期望的压力之后,压力流体被从另一个端口排出并供应到润滑器16。
[0065]润滑器16被用于使润滑油被滴注到压力流体内,并且通过利用压力流体的流动,润滑器16将润滑油供应到其它流体压力装置的可滑动部分。如图1、2、9和10所示,润滑器16包括第三本体114 ;壳体单元116,该壳体单元116被连接到第三本体114的下部;滴注构件118,该滴注构件118被插入第三本体114的内部;和保持器120,该保持器120用于相对第三本体114固定滴注构件118。
[0066]用于压力流体的供应和排出的第三和第四端口 122、124被横向地布置,即在第三本体114的各侧上。第三端口 122和第四端口 124经由第三连通通道126相互连通。第三端口 122与调节器14上邻近调节器14的另一端口连接,第四端口 124与未说明的管连接。
[0067]进一步,成对的接合突起128a、128b布置在第三本体114的侧表面上,成对的接合突起中的每一对以相互面对的关系被形成在设置第三和第四端口 122、124的端面的外边缘上。在润滑器16的面向调节器14的端表面上的接合突起128a抵靠调节器14的接合突起112b的情况下,接合突起112b、128a通过连接器18b而安装而相互连接在一起,从而覆盖接合突起112b、128a的外侧。此时,润滑器16的第三端口 122被连接并且处于与调节器14的另一个端口连通的状态。
[0068]更进一步,插入壳体单元116的安装孔130在第三本体114的下部开口。如图9所示,径向向内突出的多个支撑构件132被形成在安装孔130的内周表面上。内壳体(第二壳体部分)138的突起58和外壳体(第一壳体部分)136的保持壁56与支撑构件132接合。壳体单元116包括内壳体138和外壳体136。支撑构件132布置成沿安装孔130的圆周方向以等间隔相互分开。
[0069]进一步,朝第三端口 122侧(朝箭头A的方向)延伸的支管134形成在安装孔130中。供应到第三端口 122的一部分压力流体经由支管134被供应到安装在安装孔130中的壳体单元116的内部。
[0070]壳体单元116包括形成为有底的圆筒的外壳体136,插入穿过外壳体136的内部的内壳体138,和相对于外壳体136可移动的解除按钮140。内壳体138被容纳在外壳体136的内部,以便不暴露在外壳体136的外部。壳体单元116的结构与上述过滤器12的壳体单元22大致相同。从而,相同的参考符号被应用于其相同的组成元件,并且其特征的详细说明被省略。
[0071]外壳体136被形成为上具有大致固定的直径并且在轴向(箭头A和B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该外壳体136由可透光的透明树脂材料(丙烯酸、聚碳酸酯等等)制造。外壳体136的底部分被形成为半球形状,并且外壳体136的上端向上开口。一对连接榫48a、48b被形成在外壳体136的上部分,该连接榫48a、48b在轴向上向上(在箭头A的方向上)突出,而按钮孔50被形成在位于一个连接榫48a和另一个连接榫48b之间的位置上,稍后描述的解除按钮140被安装在该按钮孔50中。
[0072]更进一步,多个保持壁56的直径在径向上向外的方向逐渐扩大,该保持壁56被形成在外壳体136的上部分。保持壁56沿外壳体136的圆周方向大致等间隔地相互分开,因此,如果内壳体138被容纳在外壳体136内,则突起58能够通过保持壁56被保持。[0073]类似于外壳体136,内壳体138被形成为:由例如可透光的透明树脂材料(聚碳酸酯等等)制造,具有大致固定的直径,并在轴向(箭头A和B方向)上延伸预定的长度。内壳体138的底部分被形成为半球形状,并且内壳体138的上端向上开口。内壳体138的内部经由供油塞142充满润滑油(见图1和2),该供油塞142被设置在第三本体114上。
[0074]进一步,多个突起58被形成在内壳体138的上部分上,突起58从其外周表面径向地向外突出,突起58沿内壳体138的圆周方向相互大致等间隔地布置。如果内壳体138被容纳在外壳体136的内侧,则突起58的倾斜表面分别抵靠保持壁56并通过保持壁56被保持。
[0075]进一步,在两个相邻的突起58之间设置有一对突起52,该一对突起52相对内壳体138的外周表面以预定的高度向外突出。如果内壳体138被组装到外壳体136,突起52被接合在连接榫48a、48b的孔54内,该突起52被形成为截面大致为矩形形状。由此,外壳体136和内壳体138被结实地连接在一起。
[0076]更进一步,环形壁62被形成在内壳体138的上部,该环形壁62的直径相对于内壳体138的外周表面在径向向内的方向上减小。多个吊钩64布置在环形壁62上,该吊钩64从其上部向外突出,同时,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第一密封环66被安装在环形壁62的外周侧上。
[0077]解除按钮140由截面为L形的方块构成,该解除按钮140被安装在按钮孔50上,因此,其突出区域位于外壳体136的外侧和解除按钮140的下侧(在箭头B的方向)。解除按钮140布置为沿按钮孔50在向上和向下的方向(箭头A和B的方向)移动,而弹簧76介于解除按钮140和按钮孔50的下端表面之间。从而,解除按钮140通常处于在外壳体136上向上(在箭头A的方向)偏移的状态。
[0078]另外,如果壳体单元116被安装到第三本体114的安装孔130,则解除按钮140的上端被插入凹部78中,该凹部78被形成在第三本体114的安装孔130中。由此,可以调节壳体单元116相对于第三本体114在转动方向的移动。换句话说,在壳体单元116与第三本体114连接的状态下,解除按钮140起用于调节壳体单元116的旋转位移的止动器构件的作用。
[0079]如图9所示,滴注构件118包括:内部构件144,该内部构件144被插入第三本体114的内部;和滴注塞146,该滴注塞146被设置在内部构件144的上部分上。内部构件144被插入从而贯穿第三连通通道126。
[0080]内部构件144包括水平贯穿的第四连通通道148。第四连通通道148布置为与第三连通通道126处于一条直线上。更具体地,供应到第三端口 122的压力流体经过第三和第四连通通道126、148并流向第四端口 124。
[0081]进一步,减震器150布置在第四连通通道148中,该减震器150由弹性材料制成并布置为以直立方式垂直于第四连通通道148的延伸方向。减震器150布置成能够对应于从第三端口 122供应的压力流体的流量朝着第四端口 124侧倾斜预定角度。
[0082]贮藏器152被形成在内部构件144中的第四连通通道148的上方,润滑油通过该贮藏器152从内壳体138被供应。贮藏器152与向下延伸的油通道154相连通,润滑油通过油通道154被供应。与第四连通通道148相连通的滴注开口 156在贮藏器152的大致中心部分向下开口。油通道154垂直于第四连通通道148,与第四连通通道148分离的同时而延伸,该油通道154与形成在保持器120中的供油端口 158相连通。
[0083]保持器120被安装在构成滴注构件118的内部构件144的下部分,并保持介于内部构件144和保持器120之间的减震器150。保持器120包括供油端口 158,该供油端口 158与油通道154相连通。供油端口 158向下(在箭头B方向)突出,并布置在内壳体138的内部。导油管160与供油端口 158连接。
[0084]导油管160沿轴向(箭头A和B的方向)具有预定长度,并且导油管160处于与供油端口 158连接的状态,导油管160延伸至内壳体138的底部附近。进一步,用于除去可能包含在润滑油中的杂物等等的清除过滤器162布置在导油管160的下端。
[0085]此外,填满内壳体138的润滑油,在经过导油管160并向保持器120侧流动之后,经过油通道154并被供应到贮藏器152中。润滑油从贮藏器152经过滴注开口 156并滴注到第四连通通道148。因此,预定量的润滑油与流过第四连通通道148的压力流体混合。用于防止润滑油从油通道154朝向内壳体138侧逆流的检查阀164布置在供油端口 158中。
[008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壳体结构被应用于流体压力单元10,该流体压力单元基本上如上所述地被构造。接下来,将说明过滤器12和润滑器16的装配。首先,参考图4至6说明过滤器12的装配。在下文的说明中,假定过滤器单元24是在预先装配的情况下,即过滤器元件80、导向板82和挡板84已经被组装在一起(见图5)。
[0087]首先,壳体单元22被组装。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所示的情况,内壳体42被从上插入开口的外壳体40的内部中,并且其底部分相接近,从而排出凸起68被插入凸起孔60中。同时,外壳体40的连接榫48a、48b被制造成面对内壳体42的突起52,并且突起52被插入孔54中。因而,连接榫48a、48b的孔54和突起52接合,从而外壳体40和内壳体42相互连接在一起,因此内壳体42被容纳在外壳体40的内部。
[0088]在这个时候,外壳体40和内壳体42相连接,因此在轴向(箭头A和B的方向)和圆周方向的相对移动被调节,内壳体42被外壳体40覆盖,并且内壳体42被容纳以免被暴露于外壳体40的外部。
[0089]进一步,外壳体40的保持壁56分别抵靠内壳体42的突起58上的下端表面(见图4)。
[0090]此外,在排放旋塞46已经被从下插入外壳体40的凸起孔60之后,排放旋塞46通过固定塞72被固定,壳体单元22的装配通过将第一密封环66安装在内壳体42的环形壁62的外周侧上而完成(见图3和5)。
[0091]其次,如图5所示,过滤器单元24被插入壳体单元22的内部中,因此导向板82的主体86被向上放置,内壳体42的吊钩64布置在主体86的引导壁94之间。此外,通过相对于壳体单元22绕着轴线以预定角度转动过滤器单元24,吊钩64被构造成面对引导壁94并被移动到在引导壁94的内周侧的位置。更具体地,多个吊钩64处于分别被引导壁94覆盖的状态。
[0092]因而,吊钩64的上端处于与引导壁94的下端在径向方向重叠的状态,从而可以调节在内壳体42和包括导向板82的过滤器单元24之间在轴向(箭头A和B的方向)上的位移。因此,过滤器单元24与壳体单元22相互连接在一起,过滤器单元24被容纳在壳体单元22的内部。
[0093]最后,壳体单元22的开口朝向上,壳体单元22被插入第一本体20的安装孔36中,过滤器单元24被组装在该壳体单元22中,并且壳体单元22相对第一本体20绕着轴线旋转预定角度。因此,突起58和保持壁56在轴向(箭头A和B的方向)上与支撑构件38重叠,并且突起58和保持壁56被构造成与支撑构件38接合。此时,抵靠突起58的下部分的保持壁56,也抵靠支撑构件38。
[0094]进一步,同时,如图8A所示,解除按钮44通过弹簧76的弹力被向上(在箭头A的方向)移动,并被插入安装孔36的凹部78中。由此,在壳体单元22被插入第一本体20的安装孔36中的状态下,壳体单元22通过支撑构件38被保持并且防止壳体单元22向下(朝箭头B的方向)脱落,同时可以通过解除按钮44调节壳体单元22在旋转方向(即图3中朝箭头C的方向)上的移动。更具体地,因为壳体单元22相对于第一本体20的旋转通过解除按钮44调节,所以不能解除壳体单元22与支撑构件38的接合状态。
[0095]由此,壳体单元22处于与第一本体20的下部分连接的状态,过滤器单元24被容纳在该壳体单元22中,从而过滤器12的装配被完成(见图4)。此时,如图4所示,第一连通通道30和导向板82的飞边91相面对并相连通,并且第二连通通道32与通孔90相连通。进一步,第一密封环66抵靠安装孔36的内周表面,并且第三密封环92抵靠第二连通通道32的内周表面。
[0096]如图SB所示,如果壳体单元22要被从第一本体20取出,解除按钮44克服弹簧76的弹力而被向下按压,从而解除按钮44从凹部78脱离。由此,防止壳体单元的旋转位移的情况被解除。其后,如果壳体单元22被旋转预定角度,在突起58和保持壁56已经解除与支撑构件38接合之后,壳体单元22沿与第一本体20分离的方向(箭头B的方向)移动。
[0097]接下来,将说明润滑器16的装配。首先,在装配壳体单元116时,内壳体138被从上插入到外壳体136的内部,外壳体136的连接榫48a、48b面对内壳体138的突起52,并且突起52被插入孔54中。
[0098]因而,连接榫48a、48b的孔54和突起52接合,从而外壳体136和内壳体138相互连接在一起,因此内壳体138被容纳在外壳体136内。同时,内壳体138被外壳体136覆盖,并且内壳体138被容纳在其中以免暴露于外壳体136的外部。
[0099]此时,外壳体136和内壳体138连接,因此沿轴向(箭头A和B的方向)和圆周方向的相对位移被控制。进一步,内壳体138的突起58的下表面分别抵靠外壳体136的保持壁56。
[0100]当将第一密封环66安装在内壳体138上的环形壁62的外周侧上时,壳体单元116的装配被完成。
[0101]接下来,上述壳体单元116的开口朝向上,该壳体单元116被插入第三本体114的安装孔130中,并且壳体单元116相对第三本体114绕着轴线旋转预定角度。因此,突起58和保持壁56被制造成与设置在安装孔130中的支撑构件132接合。进一步,同时,解除按钮140通过弹簧76的弹力向上(在箭头A的方向)移动,并插入安装孔130的凹部78中。因此,在壳体单元116被插入第三本体114的安装孔130中的状态下,壳体单元116通过支撑构件132被保持,并被保持在防止壳体单元116向下(在箭头B的方向)脱落的状态,同时通过解除按钮140调节壳体单元116在转动方向上的移动。
[0102]更具体地,因为通过解除按钮140调节壳体单元116相对于第三本体114的旋转,所以不能解除与支撑构件132的接合状态。[0103]由此,在导油管160被插入内壳体138的内部中的情况下,壳体单元116与第三本体114的下部分连接,并且润滑器16的装配被完成。
[0104]如果壳体单元116要被从第三本体114取出,解除按钮140克服弹簧76的弹力被向下按压,从而解除按钮140从凹部78脱离。从而,防止壳体单元116旋转位移的情况被解除。其后,如果壳体单元116被旋转预定角度,在突起58和保持壁56已经解除与支撑构件132接合之后,壳体单元116沿与第三本体114分离的方向(轴向)移动。
[0105]接下来,说明流体压力单元10的操作和有利影响,该流体压力单元包括过滤器12和润滑器16,并以上述方式被组装。假定未说明的管预先被连接到过滤器12的第一端口26和润滑器16的第四端口 124。
[0106]首先,压力流体经由管从未说明的压力流体供给源被供应到过滤器12的第一端口 26。在压力流体已经从过滤器12的第一端口 26流向第一连通通道30之后,压力流体通过经过导向板82的飞边91之间被引导到内壳体42的内部。此时,通过经过多个飞边91,压力流体在绕着内壳体42的轴线沿圆周方向旋转的同时被引导到内壳体42的内部。由此,由于由转动引起的离心力,包含在压力流体内的水份等等被径向地向外分离并向内壳体42的内周侧移动。
[0107]进一步,这些分离的水份等等,在已经沿内壳体42的内周壁向下(在箭头B的方向)移动之后,聚集在内壳体42的底部分并被从中排出。通过打开排放旋塞46,要排出的水份等等能够被排出到内壳体42的外部。
[0108]另一方面,由于已经被分离出水份等等的压力流体从过滤器元件80的外周侧经过并且流向内周侧,压力流体中包含的灰尘、微粒等等被除去。其后,压力流体已在过滤器元件80的内侧上升并经由通孔90被引导到第二连通通道32以后,压力流体作为清洁的压力流体被从第二端口 28排出。
[0109]在过滤器12中,因为构成壳体单元22的外壳体40和内壳体42由可透光的透明树脂材料制成,被聚集在过滤器12的内侧的要排出的水份和粘附于过滤器元件80的灰尘等等的量能够容易地从过滤器12的外部被确认。
[0110]压力流体通过连接器18a与过滤器12整体地连接,水份、灰尘等等已经通过过滤器12被从该压力流体除去,该压力流体从过滤器12的第二端口 28被供应到调节器14的端口(未显示)。在已经通过把手110调节到预设定压力值以后,调节的压力流体经由另一个端口被供应到润滑器16,该润滑器16通过连接器18b与调节器14整体地连接。
[0111]与调节的压力流体从润滑器16的第三端口 122被供应并经由第三和第四连通通道126、148流向第四端口 124侧的同时,一部分压力流体经过与第三端口 122相连通的支管134并被供应到内壳体138的内部。此时,借助于减震器150,与直接从第三端口 122流到第四端口 124的压力流体相比,穿过支管134并被引导到内壳体138的内部的压力流体的压力被提高。
[0112]由此,润滑油受到供应到内壳体138的内部的压力流体的按压,在经过导油管160并流向保持器120侧(朝箭头A的方向)之后,润滑油经过油通道154并被供应到贮藏器152中。则油经过滴注开口 156并被滴注到第四连通通道148。因而,如果压力流体经过第四连通通道148的内部,则预定量的润滑油与压力流体混合,其后,压力流体从第四端口 124经由管被供应到需要润滑的其他的流体压力装置。[0113]因为构成壳体单元116的外壳体136和内壳体138由可透光的透明树脂材料制成,填充润滑器16的内部的润滑油的量能够容易地被从外部确认。
[0114]在上述方式中,根据第一实施例,保持壁56被设置在过滤器12和润滑器16中,该保持壁56在构成壳体单元22、116的外壳体40、136的外周侧上沿径向向外的方向突出,同时,抵靠保持壁56的上部的突起58被设置在内壳体42、138的外周表面。另外,通过将壳体单元22、116插入第一和第三本体20、114的安装孔36、130中并转动壳体单元22、116预定角度,并通过与沿安装孔36、130的内壁表面布置的多个支撑构件38接合,壳体单元22、116在轴向(箭头A和B的方向)相对第一和第三本体20、114的位移被调节,壳体单元22、116能够容易地并可靠地与第一和第三本体20、114连接。
[0115]进一步,由于设置在外壳体40、136上的解除按钮44、140接合在第一和第三本体20、114的凹部78中,因为壳体单元22、116相对第一和第三本体20、114的旋转位移被调节,所以可避免壳体单元22、116的错误旋转和非故意地解除保持壁56和突起58相对于支撑构件38的接合状态。因此,通过接合在凹部78中的解除按钮44、140,能够可靠地保持壳体单元22、116相对第一和第三本体20、114的连接状态。
[0116]更进一步,在构成过滤器12的壳体单元22中,压力流体被引导到其中的内壳体42,和布置在内壳体42的外侧上的外壳体40分别由可透光的透明材料形成。因此,聚集在内壳体42的内侧的要排出的水份和粘附在过滤器元件80的灰尘等等的量能够从壳体单元22的外部可靠地和容易地从视觉上被确认。
[0117]进一步详述,即使从沿壳体单元22的圆周方向的任意位置观察,壳体单元22的内部也能够可靠地被确认。因此,例如,即使在由于包括过滤器12的流体压力单元10的安装环境使得能见度被限制的情况下,在壳体单元22内部的要排出的水份量等等能够从视觉上可靠地被确认。由此,维护操作,比如过滤器元件80的替换或通过排放旋塞46的操作排放水份,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被执行。
[0118]更具体地,通过能够观测和确认粘附灰尘等等的情况,能够避免过滤器元件80发生阻塞,还可以避免在内壳体42的内侧要排出的聚集的水份超过预定量。
[0119]更进一步,在构成该润滑器16的壳体单元116中,装满润滑油的内壳体138和布置在内壳体138的外侧的外壳体136分别由可透光的透明材料形成。由此,在内壳体138的内侧的润滑油的填充量能够从壳体单元116的外部可靠地和容易地被确认。
[0120]更详述地,因为当从沿壳体单元116的圆周方向的任意位置看时,壳体单元116的内部能够从视觉上可靠地被确认,例如,即使由于包括润滑器16的流体压力单元10的安装环境使得能够被观察的位置被限制的情况下,在壳体单元116的内部的润滑油的填充量能够在视觉上可靠地被确认。因而,维护操作比如补充润滑油等等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被执行。
[0121]进一步,采用构成过滤器12的壳体单元22和构成润滑器16的壳体单元116,设置以下结构:外壳体40、136布置成覆盖内壳体42、138的外周侧,因此内壳体42、138没有暴露到外部。由此,在流体压力单元10的安装环境中,气体、溶剂等等被悬浮或分散在环境中,则能够防止该气体、溶剂等等接触和粘附到内壳体42、138。因此,能够增强内壳体42、138的耐久性。
[0122]构成过滤器12和润滑器16的壳体单元22、116不局限于由可透光的透明树脂材料形成。例如,壳体单元22,116可以由能承受一定压力的玻璃形成,或可以由半透明的材料而不是透明材料形成。更具体地,构成壳体单元22、116的外壳体40、136和内壳体42、138可以由能够经得起施加的压力并且在视觉上能够从外部确认其内部的任一材料制成。
[0123]接下来,图11至13显示包括流体压力装置的流体压力单元200,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壳体结构被应用于该流体压力装置。与根据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压力单元10相同的组成元件,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这些部件的详述说明被省略。
[0124]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流体压力单元200中,其流体压力装置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压力装置,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过滤器调节器202,其中,过滤器和调节器被整体地布置在一起,该过滤器用于除去压力流体中包含的灰尘、微粒等等,该调节器用于降低压力流体的压力。
[0125]如图11至13所示,流体压力单元200包括:过滤器调节器202 ;润滑器16,该润滑器16被连接到过滤器调节器202,用于混合润滑油和压力流体;和连接器18a,通过该连接器18a,过滤器调节器202和润滑器16相互被连接。上述过滤器调节器202和润滑器16起流体压力装置的作用,压力流体被供应到该流体压力装置内部。
[0126]关于润滑器16,因为其结构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流体压力单元10中的润滑器16相同,其详述说明被省略。
[0127]过滤器调节器202包括:本体204 ;壳体单元(壳体)206,该壳体单元206被连接到主体204的下部;过滤器单元208,该过滤器单元208被安装在壳体单元206的内部上;阀帽210,该阀帽210被连接到本体204的上部;调节机构212,该调节机构212布置在阀帽210的内部;和把手214,该把手214被可旋转地布置在阀帽210的上部。
[0128]本体204包括第五和第六端口 216、218,压力流体经由其被供应和排出,第五连通通道220与第五端口 216相连通,第六连通通道222与第六端口 218相连通。
[0129]壳体单兀206包括:外壳体(第一壳体部分)224,该外壳体224形成为有底的圆筒;内壳体(第二壳体部分)226,该内壳体226被插入外壳体224的内部中;解除按钮228,该解除按钮228布置用于相对于外壳体224移动;和排放旋塞230,该排放旋塞230布置在外壳体224和内壳体226的底部上。
[0130]壳体单元206和过滤器单元208的结构与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过滤器12相同,因此,其特征的详述说明被省略。
[0131]阀帽210被形成为筒形并与本体204的上部连接,夹持构成调节机构212的隔膜232。进一步,把手214通过旋转轴234被可旋转地布置在阀帽210的上部分。弹簧240经由弹簧保持器238介于旋转轴234和盘构件236之间,从而构成调节机构212的一部分。
[0132]此外,通过旋转把手214,旋转轴234随着与旋转轴234螺旋接合的弹簧保持器238被整体地旋转,该旋转轴234沿轴向(朝箭头A和B的方向)移动,从而压缩弹簧240,例如,经由弹簧保持器238,弹簧240的按压力被施加于隔膜232。
[0133]调节机构212包括:由具有弹性的薄膜形成的隔膜232,该隔膜232被夹在本体204和阀帽210之间;保持构件242,该保持构件242保持隔膜232的中心部分;弹簧保持器238,该弹簧保持器238布置在保持构件242的上面同时隔膜232布置在保持构件242和弹簧保持器238之间,和轴部244,该轴部244被设置在保持构件242的下部分。
[0134]隔膜室246被形成在隔膜232的下部分,在隔膜232和主体204之间。隔膜室246经由引导通道(pilot passage) 248与第六连通通道222相连通。[0135]进一步,轴部保持器250抵靠轴部244的下端,该轴部保持器250布置在导向板82的主体86和保持构件88之间,复位弹簧252介于轴部保持器250和保持构件88之间。通过复位弹簧252的弹力,轴部244经由轴部保持器250被向上(朝箭头A的方向)推动,而轴部244的上端抵靠保持构件242的中心部分。
[0136]接下来,将说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流体压力单元200的操作和有利的影响。假定期望的压力已经通过操作把手214被预先设置。
[0137]首先,压力流体从未说明的压力流体供给源被供应到主体204的第五端口 216。压力流体通过经过第五连通通道220流到内壳体226的内部,并被向下引导同时在经过导向板82的飞边91之间时旋转。在这个时候,包含在压力流体内的水份等等由于转动引起的离心力被分离出去,而压力流体向内壳体226的内周侧移动。
[0138]进一步,分离的水份,在沿内壳体226的内周表面向下移动以后,作为要排出的水份聚集在内壳体226的底部。通过打开排放旋塞230,要排出的水份等等能够被排出到内壳体226的外部。
[0139]另一方面,水份等等已经被分离出的压力流体,从过滤器元件80的外周侧通向内周侧,包含在压力流体内的灰尘、微粒等等被恰当地除去,其后,压力流体在过滤器元件80的内侧上升并流进第六连通通道222中。因为构成壳体单元206的外壳体224和内壳体226由可透光的透明树脂材料形成,聚集在其内部的要排出的水份和灰尘等等,能够从外部从视觉上被观察。
[0140]进一步,同时,由于弹簧240施加于隔膜232的按压力和隔膜室246内的压力流体作用于隔膜232的压力之间的差值,轴部244在轴向(箭头A和B的方向)上移动,从而压力流体被调节到期望的压力。此外,在水份和灰尘等等已经从压力流体除去之后,在该压力流体已经被调节到预定压力之后,压力流体通过第六端口 218被供应到相邻的润滑器16。
[0141]供应到润滑器16的压力流体,在预定量的润滑油已经滴注和混合到润滑器16的内部以后,被供应到需要润滑的其它流体压力装置。
[0142]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上述方式中,在过滤器调节器202中,保持壁56被设置成在壳体单兀206的外壳体224的外周表面上径向地向外突出,于是,抵靠保持壁56的上部的突起58被设置在内壳体226的外周表面上。此外,通过将壳体单元206插入本体204的安装孔36中,并且通过旋转壳体单元206预定角度从而与沿安装孔36的内周表面布置的多个支撑构件38接合,壳体单元206相对本体204在轴向(箭头A和B的方向)上的位移被调节,壳体单元206能够容易地和可靠地与本体204连接。
[0143]进一步,通过布置在外壳体224上的解除按钮228与本体204的凹部78的接合,因为壳体单元206相对本体204的旋转位移被调节,所以可避免壳体单元206的错误旋转及非故意地解除保持壁56和突起58相对于支撑构件38的接合状态。因此,通过接合在凹部78中的解除按钮228,能够可靠地保持壳体单元206相对于本体204的连接状态。
[0144]更进一步,在壳体单元206中,压力流体被引导到其中的内壳体226,和布置在内壳体226的外侧的外壳体224,分别由可透光的透明树脂材料形成。由此,聚集在内壳体226的内侧的要排出的水份和粘附在过滤器元件80的灰尘等等的量能够从壳体单元206的外部可靠地和容易地从视觉上被确认。
[0145]更具体地,因为当从沿壳体单元206的圆周方向的任意位置看时,壳体单元206的内部能够从视觉上可靠地被确认,例如,即使在由于包括过滤器调节器202的流体压力单元200的安装环境使得壳体单元206能够被观察的位置被限制的情况下,在壳体单元206内的水份等等的量能够从视觉上可靠地被确认。由此,维护操作,比如过滤器元件80的替换或借助于排放旋塞230的操作排出水,能够在适当的时间被执行。
[0146]进一步,外壳体224布置成覆盖内壳体226的外周侧,壳体单元206被构造成内壳体226没有暴露在外部。因此,在流体压力单元200的安装环境中,气体、溶剂等等被悬浮或分散在环境中,则能够防止该气体、溶剂等等接触和粘附到内壳体226。因此能够提高内壳体226的耐久性。
[0147]根据本发明的壳体结构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背离附加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上述发明的本质下,可以采用各种其他或修改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用于具有壳体的流体压力装置,压力流体被导入所述壳体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压力装置包括: 本体(20,114,204),所述本体(20,114,204)具有端口,所述压力流体通过所述端口被供应和排出;和 所述壳体(22,116,206),所述壳体(22,116,206)被形成为有底的圆筒,所述有底的圆筒与所述本体的(20,114,204)的安装孔(36,130)连接,所述壳体(22,116,206)的内部与所述端口相连通; 其中,所述壳体(22,116,206)是可透光的,从而使其内部可见,并且包括第一壳体部分(40,136,224)和第二壳体部分(42,138,226),所述第二壳体部分(42,138,226)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40,136,224)的内部;并且其中,第一接合构件(56,58)与第二接合构件(38)接合,所述第一接合构件(56,58)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分(40,136,224)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42,138,226)中的至少一个的外周表面上,所述第二接合构件(38)形成在所述安装孔(36,130)的内周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构件(56,58)相对于所述壳体(22,116,206)的外周表面沿着径向向外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二接合构件(38)形成为相对于所述内周表面沿着径向向内的方向突出;并且其中,通过在所述安装孔(36,130)内相对于所述本体(20,114,204 )旋转所述壳体(22,116,206 ),所述第一接合构件(56,58 )和所述第二接合构件(38)接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止动器构件,所述止动器构件布置在所述壳体(22,116,206)上,用于调节所述壳体(22,116,206)和所述本体(20,114,204)之间的相对旋转位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器构件包括操作按钮(44),所述操作按钮(44)能够沿着所述壳体(22,116,206)的轴向移动;并且其中,通过将所述操作按钮(44)插入所述本体(20,114,204)的凹部(78)内,能够调节相对于所述本体(20,114,204)的旋转位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压力装置包括过滤器(12),所述过滤器(12)具有容纳在所述壳体(22)的内部的过滤器元件(80),其能够除去包含在所述压力流体中的灰尘及其类似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压力装置包括润滑器(16),其中,所述壳体(116)的内部填充润滑油,所述润滑器(16)混合所述润滑油与所述压力流体,并且将与所述润滑油混合的所述压力流体从所述端口排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压力装置包括过滤器调节器(202),所述过滤器调节器(202)配备有:过滤器元件(80)和调节机构,所述过滤器元件(80)容纳在所述壳体(206)的内部,所述调节机构能够调节在所述本体(204)中的所述压力流体的压力。
【文档编号】B01D35/30GK103501873SQ201180070744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9日
【发明者】山濑哲秀, 及川大辅 申请人:Smc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