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型蒸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0938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交换型蒸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实施广泛应用于诸多工业流程中的蒸馏操作的蒸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型蒸馏装置。
背景技术
蒸馏分离操作被普遍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流程,但也是能量消耗非常大的单元操作。因此在产业界中正在进行能够减少能量消耗的蒸馏装置的研究。在这样的研究中,作为节能性优异的蒸懼装置,正在进行内部热交换型蒸懼塔(Heat Integrated DistillationColumn,以下称为HIDiC)的开发。该HIDiC的基本系统如图1所示,具有将浓缩部(高压部)和回收部(低压部)分离排列的结构。并且,为了使浓缩部的操作温度高于回收部的操作温度,而使浓缩部的操作压力高于回收部的操作压力。由此,若在两者间存在热交换面,则从浓缩部向回收部产生热移动,因此能够减小重沸器的热输入量。而且由于浓缩部的热量向回收部移动,因此能够减小冷凝器的除热量。因此,成为能量效率极高的蒸馏装置。为了实现这种HIDiC的实用化,提出了多种双重管结构的蒸馏装置,该双重管结构由形成浓缩部的内管与形成回收部的外管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6928号公报)。这样的结构由于从浓缩部(内管)向回收部(外管)产生热移动,因此能够减小重沸器中的热输入量和冷凝器中的除热量。然而,如专利文献I公开那样,浓缩部和回收部以双重管结构构筑的热交换型蒸馏装置存在如下的I) 6)的课题。

I)无法进行产物的侧馏(side cut)。侧馏是指将得到最终馏出产物之前的蒸馏流程过程中的产物抽出作为中间分馏产物的情况。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蒸馏装置中,将双重管结构的管单元组以彼此相接的方式配置。而且,向外管及内管填充规则填充物。因此,无法以从各管单元的内管取出中间分馏产物的方式形成配管,其结果是无法实现侧馏。2)无法进行原料供给段(送料段)的优化。这是因为,在由双重管结构构筑的浓缩部和回收部中,各自的填充量相同,无法自由地设定浓缩部和回收部的段数。3)无法对应于供给的原料而改变供给位置。这是因为如上述2)所述那样无法自由地设定送料段位置的结构的缘故。4)无法应对多元送料(多个原料流的接受)。这是因为如上述I)所述那样无法向双重管的途中供给原料的结构的缘故。5)装置的维护困难。如上述I)所述那样,由于使用了规则填充物的管单元彼此相邻而密集,因此无法完全地接近所希望的管单元,从而无法进行它们的维护。6)使用了双重管的浓缩部与回收部之间的热交换量相对于传热面积没有设计上的自由度,仅依赖于蒸馏塔的温度分布,在装置设计中热交换量的设计上的自由度小。在总传热系数为U,传热面积为A,浓缩部与回收部之间的温度差为AT时,浓缩部与回收部之间的热交换量Q由Q = UXAXAT表示。在使用了双重管结构的HIDiC中,内管壁面成为传热面积。该传热面积是根据双重管的形状决定的固定值。关于总传热系数,是根据传热结构及进行热交换的流体物性而决定的固定值。因此,从上述的热交换量算出式可知,设计时的热交换量只能根据因浓缩部和回收部的操作压力而变化的浓缩部与回收部之间的温度差进行变更。作为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热交换型蒸馏装置,本申请人提出了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803470号的装置的方案。图2表示专利文献2公开的蒸馏装置的一例。该蒸馏装置具备:浓缩塔I ;配置在比浓缩塔I高的位置上的回收塔2 ;使回收塔的塔顶部2c与浓缩塔的塔底部Ia连通的第一配管23 ;对来自回收塔的塔顶部2c的蒸气进行压缩而向浓缩塔的塔底部Ia传送的压缩器4。而且,蒸馏装置具备:配置在浓缩塔I的规定的段上的管束型的热交换器8 ;配置在回收塔2的规定的段上,从该规定的段将一部分的液体向塔外部抽出的抽液部2d ;将来自抽液部2d的液体向热交换器8导入的第二配管24 ;将经由第二配管24向热交换器8导入之后从热交换器8流出的流体向抽液部2d的正下方的段导入的第三配管25。在这样的结构中,利用第二配管24使液体从回收塔2向浓缩塔I的热交换器8流动,利用热交换器8夺取浓缩塔I内的蒸气的热量,通过第三配管25能够使该热量从浓缩塔I向回收塔2移动。而且,液体因重力而从回收塔2向浓缩塔I流动,由此,热交换器8内的流体被从浓缩塔I向回收塔2压出。即,本方式的结构成为热虹吸方式,因此在从浓缩塔I向铅垂方向上侧的回收塔2的送液中不需要泵等压力输送机构。此外,上述的使用第二配管24、第三配管25及热交换器8而从浓缩塔I向回收塔2进行热移动的装置结构与不具备这种热移动结构的蒸馏装置相比,能够减小在浓缩塔I的塔顶部安装的冷凝器7的除热量,而且,也能够减小在回收塔2的塔底部安装的重沸器3的热输入量。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能量效率良好的蒸馏装置。另外,由于可以使 用与普通的蒸馏装置相同的板式塔部或填充塔部来构成浓缩塔
I或回收塔2,因此在侧馏或多元送料的实施中不用特别地改良装置就能够应对,而且装置的维护也容易。并且从同样的理由出发,浓缩塔或回收塔的段数的设定具有自由度,能进行原料供给段的优化。此外,由于传热面积成为设计的自由度,因此能够不依赖塔内温度差地决定热交换量。如以上那样,根据专利文献2记载的装置例(图2),能量效率优异,能够容易地应对侧馏的实施或送料段位置的设定,装置的维护也容易。而且,本发明的装置成为设计的自由度增加的装置结构,因此容易由使用者一方所接受。然而,本申请发明者们对于图2所示的蒸馏装置,以能量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由使用者一方更容易接受的结构为目标,考虑了该蒸馏装置中还存在的应解决的课题。S卩,在图2所示的蒸馏装置中,采用如下的方法。利用塔外的配管24将回收塔2的任意段的液体的一部分或全部抽出,向设置在浓缩塔I的任意段上的管束型热交换器8供给,在此进行热交换。然后,浓缩塔I的热交换器8中的液体及蒸气在利用热虹吸效果而经由塔外的配管25到达回收塔2的上述抽液位置的正下方之前,未由泵等赋予来自外部的能量而返回。从而进行这样的流体循环。
在这种方法中,为了进行基于热虹吸效果的流体的循环而在管束型热交换器8的供给侧(塔外的配管24)需要液压差(水位差)。即,当配管24、25的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部分相应于从回收塔2抽出液体的液体抽出位置X与浓缩塔I的热交换器设置位置Y之间的距离(高度)变长时,进行热交换的流体的压力损失增加,因此,为了克服该压力损失使流体循环,而以热交换器8的入口位置(与热交换器8连接的配管24的端部)为基准的液压差也增大。然而,在热交换器8的管内,由于该液压差的增加,压力升高进而使沸点上升,因此热交换器8中的管内侧与管外侧(壳体)的温度差减小了与该沸点上升相应的量。为了对之进行填补而需要增大浓缩塔I的压力,即需要提高压缩器4的压缩比来提升浓缩塔I内的温度。由此,在节能性的观点上还存在应改善的课题。而且,在图2所示的蒸馏装置中,成为在浓缩塔I的塔顶Ic附近上升的蒸气量及下降的液体量少,而且在浓缩塔I的塔底Ia附近上升的蒸气量及下降的液体量多的状态。因此,若基于浓缩塔I的塔底Ic处的上升的蒸气量及下降的液体量来设计浓缩塔I的塔径,则在塔顶Ic附近会成为过剩的塔径。另一方面,成为在回收塔2的塔顶2c附近上升的蒸气量及下降的液体量多,而且在回收塔2的塔底2a附近上升的蒸气量及下降的液体量少的状态。因此,与浓缩塔I同样地,若基于回收塔2的塔顶2c处的上升的蒸气量及下降的液体量来设计回收塔2的塔径,则在塔底2a附近会成为过剩的塔径。由此,在结构及制造成本的观点上还存在应改善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在上述的蒸馏装置(图2)中,实现进一步的节能化和制造成本的减少。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热交换型蒸馏装置具备:浓缩塔,其是作为浓缩部被利用的塔体且具有板式塔部或填充塔部;回收塔,从浓缩塔观察时其配置在上方,是作为回收部被利用的塔体且具有板式塔部或填充塔部;第一配管,其使回收塔的塔顶部与浓缩塔的塔底部连通;压缩器,其设置于第一配管,对来自回收塔的塔顶部的蒸气进行压缩而向浓缩塔的塔底部传送。进而,该方式具有:热交换器,其配置在浓缩塔的规定的段上;抽液部,其设置在回收塔的规定的段上,从该规定的段将一部分液体向塔外部抽出;第二配管,其将来自抽液部的液体向热交换器导入;第三配管,其将经由该第二配管向热交换器导入之后从该热交换器流出的流体向回收部的处于抽液部正下方的段导入。在这样的方式中,可以通过第二配管使液体从回收塔向浓缩塔的热交换器流动,通过该热交换器来夺取浓缩塔内的蒸气的热量,通过第三配管使该热量从浓缩塔向回收塔移动。而且,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回收塔向浓缩塔流动,由此,热交换器内的流体被从浓缩塔压流向回收塔。即本方式的结构成为热虹吸方式,因此在从浓缩塔向铅垂方向上侧的回收塔的送液中不需要泵等压力输送机构。另外,如上述那样使用第二及第三配管以及热交换器从浓缩塔向回收塔进行热移动的装置结构与不具备这样的热移动的结构的蒸馏装置相比,能够减小在浓缩塔的塔顶部安装的冷凝器的除热量,而且,也能够减小在回收塔的塔底部安装的重沸器的热输入量。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能量效率极高的蒸馏装置。另外,由于浓缩塔或回收塔使用与普通的蒸馏装置相同的板式塔部或填充塔部构成,因此在侧馏或多元送料的实施中不用特别地对装置进行改良就能够应对,而且装置的维护也容易。而且从同样的理由出发,在浓缩塔或回收塔的段数的设定中存在自由度,能进行原料供给段的优化。而且,由于传热面积成为设计的自由度,因此能够不依赖塔内温度差来决定热交换量。而且,本方式的特征之处在于回收塔的塔底部与浓缩塔的塔顶部配置在相同塔高度的位置。由此,浓缩塔与回收塔相加的重力方向长度比图2的蒸馏装置变短,装置制作用的材料减少,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而且,通过使回收塔的塔底部和浓缩塔的塔顶部位于相同的塔高度,与图2的蒸馏装置相比,从回收塔的抽液部导出液体的液体导出位置X与浓缩塔的热交换器设置位置Y之间的距离(高度)变短,第二及第三配管的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部分也变短。其结果是,为了进行基于热虹吸效果的流体循环而在热交换器的供给侧(第二配管)需要的液压差减小。作用在热交换器的管上的压力减少了该液压差的减少量,因此该管的沸点上升也抑制得较低,相应地,容易取得较大的热交换器的管内侧与管外侧(壳体)的温度差。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浓缩塔的压力,即能够减少压缩器的压缩比,能够提高节能性。根据本发明,能量效率优异,能够容易地应对侧馏的实施或送料段位置的设定,装置的维护也容易。而且,本发明的装置成为设计自由度增加的装置结构,因此容易由使用者一方所接受。而且,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进一步的节能化和制造成本的减少。


图1是表示HIDiC的基本结构的图。
`
图2是表示与本申请关联的在先技术即专利文献2公开的蒸馏装置的一例的简要结构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型蒸馏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4是图3的抽液部的结构图。图5是表示在图3的浓缩塔内配置的管束型热交换器的周边结构的图。[符号说明]I 浓缩塔Ia塔底部Ib板式塔部(或填充塔部)Ic塔顶部2 回收塔2a塔底部2b板式塔部(或填充塔部)2c塔顶部2d抽液部2e积液部3 加热器(重沸器)
4 压缩器5 搁板6 压力输送机构7 冷凝器(condenser)8 管束型热交换器5、15积液用搁板9 积液用托盘10、12、14 液体11、13、18 蒸气(vapor)16分隔板17控制阀21、22、23、24、25、26、27、28、29、30、31 配管41分隔壁X 从回收塔抽出液体的液体抽出位置Y 浓缩塔的热交换器设置位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热交换型蒸馏装置的基本特征是分别设有作为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回收部而被利用的塔体(回收塔)和作为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浓缩部而被利用的塔体(浓缩塔),并将回收塔配置在从浓缩塔观察时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不是内部热交换型的普通的蒸馏装置由塔构成,该塔是沿着铅垂方向建造的塔且由塔底部、板式塔部(或填充塔部)及塔顶部构成,板式塔部(或填充塔部)以原料供给位置为边界,上侧为浓缩部,下侧为回收部,与本发明的热交换型蒸馏装置完全不同。尤其是以下说明的方式对本申请人提出的图2的蒸馏装置施加了改良。因此,对于与图2所示的结构要素相同的结构,使用同一符号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例。图3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型蒸馏装置的整体结构图。本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型蒸馏装置具有浓缩塔1、配置在从浓缩塔I观察时的上方的回收塔2。浓缩塔I由塔底部la、板式塔部(或填充塔部)lb、塔顶部Ic构成。回收塔2也由塔底部2a、板式塔部(或填充塔部)2b、塔顶部2c构成。板式塔部lb、2b是在塔内设置了几个水平的搁板(托盘)的类型的塔。将各个搁板间的空间称为段。在各段中促进气液接触并进行物质移动的结果是,将富含挥发性较高的成分的气相向上方的段传送,使富含挥发性较低的成分的液相向下方的段流落,再与新的液相或气相进行气液接触并进行物质移动。这样的话,越靠塔的上部的段越富含挥发性高的成分,越靠下部的段越富含挥发性低的成分,由此进行蒸馏操作。能够置换为板式塔部的填充塔部是向中空的塔内放入某些填充物,并在其表面进行气液接触的类型的塔。通过与板式塔部相同的机构,越靠塔的上部越富含挥发性高的成分,越靠下部越富含挥发性低的成分,由此进行蒸馏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虽然板式塔部lb、2b(或 填充塔部)的内部描绘成空白,但实际上采用上述那样的结构。作为与图2的蒸馏装置不同的结构,回收塔2的塔底部2a与浓缩塔I的塔顶部Ic形成在横向排列的位置。具体而言,在一个塔内部的长度方向中间部设置实施了隔热的分隔壁41,由此,在重力方向上构成回收塔2和浓缩塔I。而且,壁41以将回收塔2的塔底部2a和浓缩塔I的塔顶部Ic配置在相同塔高度的位置的方式对一个塔内部进行分隔。而且,关于浓缩塔I及回收塔2,分别详细叙述。首先,说明回收塔2。在回收塔2的塔底部2a的外侧配设有被称为重沸器的加热器3,配管21从塔底部2a的空间下部经由加热器3向塔底部2a的空间上部设置。因此,在回收塔2的板式塔部2b (或填充塔部)中流下的液体积存在塔底部2a,该液体的一部分由加热器3加热而成为蒸气,返回塔底部2a。而且,从塔底部2a的最底部通过配管22而得到富含挥发性低的成分的残液。回收塔2的塔顶部2c成为供给原料的位置。塔顶部2c使用配管23经由压缩器4而与浓缩塔I的塔底部Ia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原料供给位置设为回收塔2的塔顶部2c,但原料供给位置也可以是板式塔部2b (或填充塔部)的任意的段。而且,在存在有多种原料的情况下,原料供给位置也可以设为回收塔2的塔顶部2c和除此以外的任意的段(也包括浓缩塔I的段)。而且,回收塔2的板式塔部2b (或填充塔部)在规定的段具有抽液部2d。抽液部2d如图4所示,将从回收塔2的上部流下的液体10积存于积液用搁板5,将液体10的一部分向回收塔2的外部抽出。在抽液部2d连接有使液体10的一部分朝向浓缩塔I的配管24。而且,来自浓缩塔I侧的配管25贯通回收塔2的外壁而插入到抽液部2d的正下方的段中。后述的蒸气11与液体12混合后的流体从插入到抽液部2d的正下方的段中的配管25导入,蒸气11上升,液体12下落。接着,说明 浓缩塔I。在浓缩塔I的塔底部Ia的最底部连接有配管26的一端,该配管26的另一端与向回收塔2的塔顶部2c供给原料的配管27连接。由于使积存在浓缩塔I的塔底部Ia的液体向位于比浓缩塔I高的位置的回收塔2的塔顶部2c回流,因此在配管26的途中需要送出泵6。在浓缩塔I的塔顶部Ic的外侧配设有被称为冷凝器(- > 7 >寸一)的冷凝器(凝縮器)7,配管28从塔顶部Ic的空间上部向冷凝器7设置。因此,移动到浓缩塔I的塔顶部Ic的蒸气由冷凝器7冷却而成为液体,从而得到富含挥发性高的成分的馏出液。而且,该液体的一部分根据需要而向塔顶部Ic回流。而且,在浓缩塔I的板式塔部Ib (或填充塔部)的规定的段插入管束型热交换器
8。管束型热交换器8的U形管中的平行的管部分暂时积存冷凝后的液体,而且沿着用于对上升蒸气进行整流的积液用托盘9配置。该平行的管部分中的下侧的管部分8a与配管24连结,该配管24与回收塔2的抽液部2d连接。并且,上侧的管部分Sb与插入到抽液部2d的正下方的段中的配管25连结。在此,说明管束型热交换器8的作用。在本装置中,从回收塔2的塔顶部2c流出的蒸气由压缩器4升压及升温后向浓缩塔I的塔底部Ia供给。该升温后的蒸气13 (参照图5)被导入板式塔部Ib而上升,与管束型热交换器8的U形管接触。此时,回收塔2的任意的段中的液体由配管24导入到热交换器8的下侧的管部分8a,因此该管部分8a内的液体由蒸气13的热量加热,并且与管部分8a接触的蒸气13的一部分成为液体14而落下。而且,由于热交换器8的上侧的管部分Sb也由蒸气13的热量加热,因此从配管24导入到热交换器8内的液体随着从下侧的管部分8a在上侧的管部分Sb中移动,而变为液相与气相混杂的流体。并且,该流体通过塔外的配管25而导入到回收塔2的抽液部2d的正下方的段(参照图3)。在这种流体的循环中,由于本结构成为热虹吸方式,因此无需特别利用泵等压力输送机构。S卩,利用配管24从回收塔2的抽液部2d连接至浓缩塔I的热交换器8的下侧的管部分8a,并利用配管25从浓缩塔I的热交换器8的上侧的管部分Sb连接至回收塔2的抽液部2d的正下方的段,因此,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回收塔2向浓缩塔I流动,由此,即使没有泵,上述流体也会被从浓缩塔I压流向回收塔2。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热交换器8来夺取浓缩塔I内的蒸气的热量,并通过配管25使该热量从浓缩塔I向回收塔2移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使用了配管24、25及热交换器8的热移动系统正好是在浓缩塔I的任意的段设置侧式冷凝器,并且在回收塔2的任意的段设置侧式重沸器的结构。因此,与不具备上述热移动系统的蒸馏装置相比,能够减小浓缩塔I的冷凝器7的除热量,也能够减小回收塔2的重沸器3的热输入量,结果是,能够提供一种能量效率极高的蒸馏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示出了一组上述热移动系统,但可以设置例如与全部理论段数的10 30%相当的组数的热移动系统。当然,热移动系统的设置数、热交换器或配管的配置位置根据设计而任意决定。。另外,在本发明中,例如图3所示,将一个塔截分为浓缩塔I和回收塔2的分隔壁41以回收塔2的塔底部2a的空间与浓缩塔I的塔顶部Ic的空间配置在相同塔高度的位置的方式对塔内部进行分隔。由此,浓缩塔I与回收塔2相加的重力方向长度比图2的蒸馏装置短。而且,根据上述的壁41的分隔方式,浓缩塔I的塔顶部Ic的横向截面积比该塔顶部Ic以外的部位的横向截面积窄,并且回收塔2的塔底部2a的横向截面积比该塔底部2a以外的部位的横向截面积窄。因此,浓缩塔I及回收塔2的塔内空间成为与在内部上升的蒸气量及下降的液体量相 适的没有浪费的大小。由此,与图2的蒸馏装置相比,装置制作用的材料减少,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此外,通过将回收塔2的塔底部2a的空间与浓缩塔I的塔顶部Ic的空间配置在相同塔高度的位置,与图2的蒸馏装置相比,从回收塔2抽出液体的液体抽出位置X与浓缩塔I的热交换器设置位置Y之间的距离(高度)变短,配管24、25的沿着铅垂方向延伸的部分也变短。其结果是,为了进行基于热虹吸效果的流体循环而在热交换器8的供给侧(塔外的配管24)所需的液压差减小。作用在热交换器8的管上的压力减少了该液压差的减少量,因此该管的沸点上升抑制得较低,相应地,容易取得较大的热交换器8的管内侧与管外侧(壳体)的温度差。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浓缩塔I的压力,即能够减少压缩器4的压缩比,从而能够提高节能性。另外,以上例示的本发明的热交换型蒸馏装置使用与普通的蒸馏装置相同的板式塔部或填充塔部而构成,因此在侧馏或多元送料的实施中不用特别地对装置进行改良就能够应对,而且装置的维护也容易。从同样的理由出发,由于在浓缩塔或回收塔的段数的设定中存在自由度,因此也能够进行原料供给段的优化。即,作为以专利文献I为代表的使用了双重管结构的热交换型蒸馏装置的课题所列举的所述I) 5)由本发明解决。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管束型热交换器8作为从浓缩塔I向回收塔2进行热移动的热移动系统的结构要素,因此通过该热交换器8的管设计而能自由地改变传热面积A。因此,关于浓缩塔I与回收塔2之间的热交换量的决定,不仅浓缩塔I与回收塔
2之间的温度差AT,也可以将传热面积A形成为设计上的自由度。根据该情况,使用了所述双重管结构的热交换型蒸馏装置的课题6)由本发明解决。如以上那样关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例示并说明了几个实施方式,但本申请发明并未限定为这些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当然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浓缩塔I与回收塔2沿着铅垂方向上下连结的方式,但本发明并未限定为该方式。即本发明包括浓缩塔I与回收塔2分别是独立的结构且回收塔2的塔底部2a与浓缩塔I的塔顶部Ic配置在相同塔高度的位置(横向排列的位置)的方式。本申请主张以2012年2月2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2-33978为基础的优先权,并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援引于此。
权利要求
1.一种热交换型蒸馏装置,具备 浓缩塔,其作为浓缩部被利用且具有板式塔部或填充塔部; 回收塔,从所述浓缩塔观察时其配置在上方,作为回收部被利用且具有板式塔部或填充塔部; 第一配管,其使所述回收塔的塔顶部与所述浓缩塔的塔底部连通; 压缩器,其设置于所述第一配管,对来自所述回收塔的塔顶部的蒸气进行压缩而向所述浓缩塔的塔底部传送; 热交换器,其配置在所述浓缩塔的规定的段上; 抽液部,其设置在所述回收塔的规定的段上,从该规定的段将一部分液体向塔外部抽出; 第二配管,其将来自所述抽液部的液体向所述热交换器导入; 第三配管,其将经由所述第二配管向所述热交换器导入之后从该热交换器流出的流体向所述回收部的处于所述抽液部正下方的段导入, 在所述热交换型蒸馏装置中, 所述回收塔的塔底部与所述浓缩塔的塔顶部被配置在相同塔高度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交换型蒸馏装置,其中, 所述浓缩塔和所述回收塔由将一个塔内截分为两部分的分隔壁形成,该分隔壁以所述回收塔的塔底部与所述浓缩塔的塔顶部被配置在相同塔高度的位置的方式对塔内部进行分隔。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交换型蒸馏装置,其中, 还具备原料供给配管,该原料供给配管向所述回收塔的塔顶部供给原料,以及/或者向所述板式塔部或填充塔部的规定的段供给原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型蒸馏装置,其中, 还具备用于将积存在所述浓缩塔的塔底部的液体向所述原料供给配管进行压力输送的泵及配管。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交换型蒸馏装置,其中, 在所述回收塔的塔底部的外侧具备对该塔底部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的重沸器。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交换型蒸馏装置,其中, 在所述浓缩塔的塔顶部的外侧具备对该塔顶部内的蒸气进行冷却的冷凝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型蒸馏装置。本发明的蒸馏装置具备浓缩塔;从浓缩塔观察时配置在上方的回收塔;使回收塔的塔顶部与浓缩塔的塔底部连通第一配管;对来自回收塔的塔顶部的蒸气进行压缩而向浓缩塔的塔底部传送的压缩器。所述蒸馏装置还具备配置在浓缩塔的规定的段上的热交换器;设置在回收塔的规定的段上,从该规定的段将一部分的液体向塔外部抽出的抽液部;将来自抽液部的液体向热交换器导入的第二配管;将经由第二配管向热交换器导入之后从该热交换器流出的流体向抽液部的正下方的段导入的第三配管。并且,回收塔的塔底部与浓缩塔的塔顶部配置在相同塔高度的位置。根据这样的装置结构,能够实现进一步的节能化和制造成本的减少。
文档编号B01D3/00GK103252104SQ20131004941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0日
发明者若林敏祐, 中尾公人 申请人:东洋工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