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92792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属于除尘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文丘里除尘设备的结构简单、除尘效果不显著等问题。本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包括中空的除尘塔体,所述的塔体的顶部设有除尘后的废气排放口、上部设在穿过塔体侧壁的废气输入管、底部设有排尘口,所述的塔体内设有文丘里管,所述的文丘里管的上端与废气输入管连接,文丘里管与废气输入管连接处的内部设有喷淋头,塔体内设有将塔体内腔分割成上腔和下腔的过滤层,所述的过滤层设置在文丘里管与塔体内壁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二极除尘脱硫、废水回收重利用、绿色环保、除尘脱硫效果佳等优点。
【专利说明】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除尘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文丘里除尘器的基本结构及原理是:在除尘器烟气进口管道上安装一个文丘里流道,在文丘里喉口喷水,那么烟气因吸水凝聚成较大颗粒的尘粒,部分在扩张段沉降下来并被水带走,达到除尘目的。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它具备双级除尘脱硫结构设置,完成了有机废气降温、除尘、脱硫的过程,并对喷淋水进行回收利用,绿色环保。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除尘塔体,所述的塔体的顶部设有除尘后的废气排放口、上部设在穿过塔体侧壁的废气输入管、底部设有排尘口,所述的塔体内设有文丘里管,所述的文丘里管的上端与废气输入管连接,文丘里管与废气输入管连接处的内部设有喷淋头,塔体内设有将塔体内腔分割成上腔和下腔的过滤层,所述的过滤层设置在文丘里管与塔体内壁之间。
[0006]在上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中,所述的除尘塔体、文丘里管与废气输入管连接处上穿插设有套筒,所述的喷淋头穿过套筒内伸至文丘里管与废气输入管连接处的内部,喷淋头的水流管位于套筒内,所述的套筒与除尘塔体、文丘里管与废气输入管连接处的插接处密封设置。
[0007]在上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中,所述的废气输入管穿过塔体上部的侧壁。
[0008]在上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中,所述的文丘里管的具体结构是:包括由上至下一体连接的收缩管、喉管和扩散管,收缩管和扩散管均呈锥形管状,收缩管和扩散管的小口端分别与喉管的上端和下端连接。
[0009]在上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中,所述的喉管的内侧壁或外侧壁上设有加强筋。
[0010]在上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中,所述的塔体的下部为排尘斗,文丘里管的下端伸至排尘斗处,位于排尘斗上侧的塔体上开设有溢流口,所述的塔体上开设有供人进出的维修用孔。
[0011]在上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中,所述的过滤层设置在溢流口上方的文丘里管与塔体内壁之间。
[0012]在上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中,所述的过滤层上设有陶瓷垫料层,位于过滤层上方的塔体内设有二次除尘脱硫机构。
[0013]在上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中,所述的二次除尘脱硫机构是:包括围绕在文丘里管外侧的环状管,环状管上设有若干个喷头,所述的喷头朝向过滤层设置。
[0014]在上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中,所述的排尘口管连接有泥水分离器,所述的泥水分离器上设有将净化后的水抽至喷淋头或/和若干个喷头的水泵,所述的除尘塔体设有不锈钢制内衬,所述的文丘里管、喷淋头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0015]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0016]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含尘气体高速通过文丘里管,水在文丘里管内注入并被高速气流雾化,尘粒、气体与液滴之间相互碰撞反应使尘粒沉降,对0.5?5um的尘粒除尘效率可达98%以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0018]图2是图1中A-A剖面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局部零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一3:
[0021]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包括中空的除尘塔体1,所述的塔体的顶部设有除尘后的废气排放口 2、上部设在穿过塔体侧壁的废气输入管、底部设有排尘口 3,所述的塔体内设有文丘里管4,所述的文丘里管的上端与废气输入管5连接,文丘里管与废气输入管连接处的内部设有喷淋头6,塔体内设有将塔体内腔分割成上腔和下腔的过滤层9,所述的过滤层设置在文丘里管与塔体内壁之间。
[0022]所述的除尘塔体、文丘里管与废气输入管连接处上穿插设有套筒11,所述的喷淋头6穿过套筒内伸至文丘里管与废气输入管连接处的内部,喷淋头6的水流管60位于套筒内,所述的套筒与除尘塔体、文丘里管与废气输入管连接处的插接处密封设置。喷淋头可从套筒中简单取出,便于维修和清理,较之现有结构需要维修工人进入塔体内部取出喷淋头,本结构异常方便。
[0023]所述的废气输入管穿过塔体上部的侧壁。
[0024]所述的文丘里管的具体结构是:包括由上至下一体连接的收缩管40、喉管41和扩散管42,收缩管和扩散管均呈锥形管状,收缩管和扩散管的小口端分别与喉管的上端410和下端411连接。
[0025]所述的喉管41的内侧壁或外侧壁上设有加强筋412。
[0026]所述的塔体的下部为排尘斗7,文丘里管的下端伸至排尘斗处,位于排尘斗上侧的塔体上开设有溢流口 8,所述的塔体上开设有供人进出的维修用孔10。
[0027]所述的过滤层设置在溢流口上方的文丘里管与塔体内壁之间。
[0028]所述的过滤层上设有陶瓷垫料层12,位于过滤层上方的塔体I内设有二次除尘脱硫机构。
[0029]所述的二次除尘脱硫机构是:包括围绕在文丘里管外侧的环状管13,环状管上设有若干个喷头14,所述的喷头朝向过滤层设置。所述的环状管13可通过维修用孔10进入,或是穿过塔体侧壁密封连接进入至塔体内。
[0030]当文丘里管内的气体随着水流冲至塔体下部,气体向上扩散的过程中,采用喷头对其进行二次除尘脱硫,净化效果更佳。[0031]所述的排尘口管连接有泥水分离器15,所述的泥水分离器上设有将净化后的水抽至喷淋头6或/和若干个喷头14的水泵16,所述的除尘塔体设有不锈钢制内衬,所述的文丘里管、喷淋头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0032]所述的泥水分离器内设有PH调节器。
[0033]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处理过程,可分为雾化中和、凝聚和脱水三个过程,前两个过程在文氏管内进行,后一个过程在塔体内完成。含尘气体由废气输入管进入收缩管40后流速增大,在喉管41气体流速达到最大值,在收缩管和喉管中气液两相之间相对流速很大。从喷淋头6喷射出来的水滴,在高速气流冲击下雾化,气体湿度达到饱和,尘粒表面附着的气膜被冲破,使尘粒被水湿润。尘粒与水滴,或尘粒与尘粒之间发生激烈的中和凝聚,在扩散管42中,气流速度减小,压力回升,以尘粒为凝结核的凝聚作用加快,凝聚成较大的含水水滴,更易于被捕集。粒径较大的含尘水滴进入塔体后,在不断碰撞的过程中,尘粒与水分离,达到除尘的目的。
[0034]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除尘塔体(1),所述的塔体的顶部设有除尘后的废气排放口(2)、上部设在穿过塔体侧壁的废气输入管、底部设有排尘口(3),所述的塔体内设有文丘里管(4),所述的文丘里管的上端与废气输入管(5)连接,文丘里管与废气输入管连接处的内部设有喷淋头(6),塔体内设有将塔体内腔分割成上腔和下腔的过滤层(9),所述的过滤层设置在文丘里管与塔体内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尘塔体、文丘里管与废气输入管连接处上穿插设有套筒(11),所述的喷淋头(6)穿过套筒内伸至文丘里管与废气输入管连接处的内部,喷淋头(6)的水流管(60)位于套筒内,所述的套筒与除尘塔体、文丘里管与废气输入管连接处的插接处密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废气输入管穿过塔体上部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文丘里管的具体结构是:包括由上至下一体连接的收缩管(40)、喉管(41)和扩散管(42),收缩管和扩散管均呈锥形管状,收缩管和扩散管的小口端分别与喉管的上端(410)和下端(4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喉管(41)的内侧壁或外侧壁上设有加强筋(4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体的下部为排尘斗(7),文丘里管的下端伸至排尘斗处,位于排尘斗上侧的塔体上开设有溢流口(8),所述的塔体上开设有供人进出的维修用孔(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层设置在溢流口上方的文丘里管与塔体内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层上设有陶瓷垫料层(12),位于过滤层上方的塔体(I)内设有二次除尘脱硫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除尘脱硫机构是:包括围绕在文丘里管外侧的环状管(13),环状管上设有若干个喷头(14),所述的喷头朝向过滤层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功能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尘口管连接有泥水分离器(15),所述的泥水分离器上设有将净化后的水抽至喷淋头(6)或/和若干个喷头(14)的水泵(16),所述的除尘塔体设有不锈钢制内衬,所述的文丘里管、喷淋头均采用不锈钢制成。
【文档编号】B01D50/00GK203379754SQ201320365861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4日
【发明者】王志力 申请人:王志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