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硝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93624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硝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在烟道(5)中的脱硝系统,包括喷氨格栅(2)、催化剂层(3),为了保证烟气的均匀流动、氨的混合效果以及脱硝效率的增加,该脱硝系统还安装了两层混合装置:喷氨混合装置一1和喷氨混合装置二4。喷氨混合装置一(1)布置在喷氨格栅(2)下游、喷氨混合装置二(4)布置在催化剂层(3)上游。喷氨混合装置一(1)和喷氨混合装置二(4)的形状可以根据烟道形状而变化,为圆柱结构或四方体结构。安装了该喷氨混合装置的脱硝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增加烟道内的烟气和氨的混合效果,同时还可以对烟道内的粉尘和烟气均匀化,使烟气流场优化,并促使整个烟道系统稳定运行。
【专利说明】一种脱硝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硝系统,特别是一种安装了喷氨混合装置的SCR脱硝系统,该混合装置适用于增强SCR脱硝中烟气和氨的混合效果。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外的烟气脱硝技术主要为SCR和SNCR,尤其是SCR脱硝应用技术脱硝效率高,应用更为广泛。随着新的环保法规的出台,对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求更加严格,这就需要采取更为高效的脱硝方案,目前,为了增加脱硝效果,大多技术都是通过改进增加喷氨混合装置,来促使氨在烟气内的均匀化分布,从而增加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脱除效率。针对这种情况,开发出更加合适、效率更高的喷氨混合装置,保证在成本不大量增加的基础上增加烟气的脱硝效率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硝系统。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安装在烟道中的脱硝系统,包括喷氨格栅、催化剂层,还包括:喷氨混合装置一、喷氨混合装置二,所述喷氨混合装置一、喷氨混合装置二布置在烟道内,其中,喷氨混合装置一布置在喷氨格栅下游、喷氨混合装置二布置在催化剂层上游。
[0006]进一步,喷氨混合装置一和喷氨混合装置二的形状可以根据烟道形状而变化,为圆柱结构,其中部有盲板。
[0007]进一步,所述喷氨混合装置一或喷氨混合装置二包括内筒体、外筒体,以及连接内筒体与外筒体的叶片,内筒体上部有盲板。
[0008]进一步,所述的叶片为斜式扭曲板状,与所述内筒体、外筒体采用同心连接均分布置,叶片扭曲角度为30-50°。
[0009]进一步,所述的喷氨混合装置一和喷氨混合装置二为四方体结构时,均分为四个旋流格。
[0010]进一步,所述的旋流格内设有导流隔板,导流隔板与喷氨混合装置一(I)或喷氨混合装置二安装的水平方向呈45°?60°角。
[0011]进一步,所述喷氨混合装置一或喷氨混合装置二内的导流隔板倾斜方向呈顺时针排布。
[0012]进一步,所述喷氨混合装置一和喷氨混合装置二采用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材料焊接而成。
[001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实用新型脱硝系统中的喷氨混合装置采用斜式扭曲板状的叶片结构,有效的增加了烟道烟气和氨的均匀化混合分布,不仅增加了喷氨脱硝混合效果,而且,该喷氨混合装置可以对烟道内的流场进行优化,保证烟道内流场的稳定,同时还可以避免烟道内粉尘的局部累积。安装了该喷氨混合装置的脱硝系统,烟道阻力小,气气传质效果好,运行稳定,脱硝效率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脱硝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喷氨混合装置的圆柱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喷氨混合装置的圆柱结构形式的俯视图;
[0018]图4是实用新型喷氨混合装置的四方体结构形式的示意图;
[0019]图5是实用新型喷氨混合装置的四方体结构形式的俯视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1、喷氨混合装置一 2、喷氨格栅 3、催化剂层
4、喷氨混合装置二 5、烟道6、脱硝反应器7、内筒体8、外筒体9、盲板10、叶片
11、分割板12、导流隔板13、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
[0022]如图1所示,一种安装在烟道5中的脱硝系统,包括喷氨格栅2、催化剂层3,为了保证烟气的均匀流动、氨的混合效果以及脱硝效率的增加,该脱硝系统还安装了两层混合装置:喷氨混合装置一 I和喷氨混合装置二 4。
[0023]其中,为了保证氨和烟气的充分混合,并促使烟道内流场的均匀,喷氨混合装置一I布置在喷氨格栅2下游。为了对即将参与反应的烟气介质再次进行均匀混合,保证进入催化剂层的烟气介质以及粉尘均布化分布,防止催化剂由于粉尘局部积累造成堵塞失效,喷氨混合装置二 4布置在催化剂层3上游。
[0024]如图2-图5所示,喷氨混合装置一 I和喷氨混合装置二 4的形状可以根据烟道形状而变化,为圆柱结构或四方体结构。
[0025]如图2、图3所示,当烟道为圆形时,喷氨混合装置一 I和喷氨混合装置二 4采用圆柱结构,包括内筒体7、外筒体8,以及连接内筒体7与外筒体8的叶片10,内筒体7上部有盲板9。所述的叶片10为斜式扭曲板状,与所述内筒体7、外筒体8采用同心连接均分布置,叶片10扭曲角度为30-50°。采用扭曲叶片,相比以往的直板叶片具有减少叶片振动,防止共振,避免叶片由于振动导致的松动脱落现象的发生。
[0026]如图4、图5所示,当烟道为方形时,所述的喷氨混合装置一 I和喷氨混合装置二 4采用四方体结构,被分割板11均分为四个旋流格。所述的旋流格内设有导流隔板12,导流隔板12与喷氨混合装置一 I或喷氨混合装置二 4安装的水平方向呈45°~60°角。所述喷氨混合装置一 I或喷氨混合装置二 4内的导流隔板12倾斜方向呈顺时针排布。每个旋流格内设置4块导流隔板12,两块导流隔板12之间的间隙为15cm,导流隔板12与平行方向的壳体13间距15cm。
[0027]所述喷氨混合装置一 I和喷氨混合装置二 4采用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材料焊接--? 。
[0028]原烟气通过烟道与经过喷氨格栅2的氨进行初步混合,经过初步混合的氨在经过喷氨混合装置一 I后达到氨和烟气的充分混合,并促使烟道流场的稳定性,烟气在上走的过程再次经过喷氨混合装置二 4的湍流混合后进入脱硝催化剂层3,经过充分混合的喷氨烟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充分反应,脱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
[0029]该喷氨混合装置通过支撑结构均布在烟道内,以求烟道内壁和混合装置外壳的紧密连接,保证烟气的均匀流动,增加气气传质效果,保证高效的脱硝效果,并且该混合装置还可以优化烟道内部的流场,减少烟道内部局部积灰严重的情况发生。
[0030]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脱硝系统,包括喷氨格栅(2)、催化剂层(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喷氨混合装置一(I)、喷氨混合装置二(4),所述喷氨混合装置一(I)、喷氨混合装置二(4)布置在烟道(5)内,其中, 喷氨混合装置一(I)布置在喷氨格栅(2)下游、喷氨混合装置二(4)布置在催化剂层(3)上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喷氨混合装置一(I)和喷氨混合装置二(4)的形状可以根据烟道形状而变化为圆柱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氨混合装置一(I)或喷氨混合装置二⑷包括内筒体⑵、外筒体⑶,以及连接内筒体(7)与外筒体⑶的叶片(10),内筒体⑵上部有盲板(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片(10)为斜式扭曲板状,与所述内筒体(7)、外筒体(8)采用同心连接均分布置,叶片(10)扭曲角度为30-5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氨混合装置一(I)和喷氨混合装置二(4)为四方体结构时,均分为四个旋流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流格内设有导流隔板(12),导流隔板(12)与喷氨混合装置一(I)或喷氨混合装置二(4)安装的水平方向呈45°?60°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氨混合装置一(I)或喷氨混合装置二⑷内的导流隔板(12)倾斜方向呈顺时针排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氨混合装置一(I)和喷氨混合装置二(4)采用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材料焊接而成。
【文档编号】B01D53/56GK203710892SQ201320807459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0日
【发明者】张开元, 程俊峰, 张书宾, 梅欢 申请人:北京国电清新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