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清除H‑N‑大分子病毒的医用吸附树脂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03988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用于清除H-N-大分子病毒的医用吸附树脂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苯乙烯系树脂,特别是包括苯乙烯-二乙烯苯、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改性产品,该产品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苯乙烯系树脂,包括苯乙烯-二乙烯苯,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等作为吸附剂和离子交换剂,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使用金属化合物例如FeCl3作为苯乙烯系树脂后交联反应的催化剂已经是常规技术。然而,迄今为止现有技术中所有对苯乙烯系树脂进行功能性改性或者修饰,都没有涉及到对树脂的碳链骨架的构成物质或元素进行改进,也没有关于催化剂在参与后交联反应之后进入树脂结构内的报道。在现有技术的报道中,在后交联反应后,通常使用洗涤溶剂将后交联反应催化剂彻底除去。在医用树脂吸附剂应用领域,现代医学已经对“致病因子”有系统的研究成果。而采用血液净化疗法从人体外周血中清除“致病因子”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途径。以清除“致病因子”为目的,研制新结构吸附剂物质已经提到日程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授权发明专利《苯乙烯树脂的新结构产品、制备方法及其用途》(CN103483487B)的分案申请。涉及母专利的实施例18。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对苯乙烯系树脂的新结构产品、制备方法及其用途的技术方案。通过改变苯乙烯系树脂,包括: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以及苯乙烯系大孔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和凝胶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物质结构,使之具有更为适合用作血液净化吸附剂的新功能,可用于活体血液净化和从活体血液中动态取样。本发明包括三部分内容:首先是:苯乙烯系树脂的新结构产品,即改性苯乙烯-二乙烯苯大孔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该新结构产品是在网状结构的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骨架的碳链上嵌入金属元素X,其结构式为C-X-C;其中C为碳元素,X元素是具有正二价或正三价的金属元素。实施例之一:嵌入的金属元素X是三价铁元素或者三价铝元素,其结构式为C-Fe-C或者C-Al-C;其中铁Fe或者铝Al的第三价位是活性位点Y;根据元素的活泼性强弱,Y位点依次是元素F(氟)、或者元素Cl(氯)、或者元素Br(溴)、或者I(碘);在存在OH-(氢氧根)时,是OH。实施例之二:嵌入的金属元素X是二价锌元素;或者所述的金属元素X是二价铜元素。二价锌元素或者二价铜元素没有Y位点。该苯乙烯系树脂的新结构产品的制备方法:是在骨架中嵌入金属元素X的改性苯乙烯-二乙烯苯大孔吸附树脂的制备方法;具体是,在苯乙烯-二乙烯苯大孔吸附树脂后交联反应过程中,采用二氯乙烷或者液态醇类作溶胀剂,采用金属元素X化合物溶液作为催化剂;在充分溶胀的条件下,加温使树脂升温至溶胀剂的沸点,再加入催化剂溶液继续升温至催化剂溶液的沸点,再加入NaOH;溶液骤然升温数十度,使充分溶胀的树脂在超过溶胀液及催化剂沸点数十度温度而激烈沸腾的条件下,催化剂加入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几乎就在瞬间使催化剂中金属元素X的粒子嵌入到树脂骨架的碳链中;催化剂的加入量与嵌入碳链中金属元素X的量有关,不受嵌入反应的限制。实施例之三:在苯乙烯-二乙烯苯大孔吸附树脂后交联反应过程中,采用二氯乙烷或者液态醇作树脂溶胀剂,采用金属元素X化合物溶液作为催化剂;第一步:将大孔树脂放入溶胀剂中浸泡,使其充分溶胀;树脂与溶胀剂加入量之比为树脂质量比溶胀剂体积、即Kg/L,其比例在1:3到1:30之间选择;浸泡时间在12小时到120小时之间选择;第二步:将经过充分浸泡的树脂滤掉游离的溶胀液,加入反应器中,再加入1/2浸泡过的树脂体积的新溶胀液,搅拌均匀后升温至溶胀液沸点,加入催化剂使温度保持在溶胀剂沸点,继续搅拌,保持两小时;第三步:再次加入催化剂使温度升高,继续搅拌;当温度升高至催化剂沸点时,停止加入;第四步:继续搅拌,同时保持温度,时间约两小时,而后加入氢氧化钠(NaOH),反应物温度骤然升高,至温度升高到高出催化剂沸点25-35℃时停止加入氢氧化钠,加入水冷却,并将反应物质从反应容器底部放出,继续冷却;第五步:将反应后的树脂冲洗干净。上述后交联反应过程中,采用三氯化铁溶液或者三氯化铝溶液作为催化剂;所述的金属元素X是金属元素铁,或者是金属元素铝。采用三氯化铁溶液催化剂所制得的树脂骨架中嵌入铁元素,树脂为红色或者暗红色;在氢氧化钠过量的情况下,树脂也会是黑色。上述后交联反应过程中,还可采用氯化铜或者采用氯化锌溶液作为催化剂。铜和锌元素在树脂骨架中没有Y位点。实施例之四:上述苯乙烯系树脂的新结构产品的制备方法还可以是:其第三步:再次加入含有三价金属元素的催化剂至温度瞬间升高到100℃±5℃时为止,加入食用碘盐和/或食糖止沸,加入量为催化剂的0.5到1.5倍;第四步:继续搅拌,时间两小时,而后加入氢氧化钠(NaOH),反应物温度再次骤然升高,至温度升高时到130℃时停止加入氢氧化钠,加入水冷却,并将反应物质从反应容器底部放出;第五步:将反应后的树脂冲洗干净。此方法制备的树脂中金属元素的Y位点可以由I(碘)、单糖、单糖环链和OH-根占据,表现有较强的极性和对水的亲和性。本发明第二部分内容的苯乙烯系树脂的新结构产品,是改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包括改性大孔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和改性凝胶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在网状结构的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骨架的碳链上嵌入金属元素X,其结构式为C-X-C;其中X元素是具有正二价或正三价的金属元素。实施例之五:嵌入的金属元素X是三价铁元素,或者三价铝元素;其结构式为C-Fe-C,或者C-AL-C;其中铁Fe或者铝Al的第三价位是活性位点Y;根据元素的活波性强弱,Y位点依次是元素F(氟)、或者元素Cl(氯)、或者元素Br(溴)、或者元素I(碘);在存在OH-时,也可以是OH-。实施例之六:嵌入的金属元素X是二价锌元素;或者是二价铜元素。其结构式为:C-Zn-C,或者:C-Cu-C。锌和铜在骨架中没有Y位点。在骨架中嵌入金属元素X的改性苯乙烯系大孔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与前述在苯乙烯-二乙烯苯树脂骨架中嵌入金属元素x的方法类似。具体是,在树脂后交联反应过程中,采用二氯乙烷或者液态醇类作溶胀剂,采用金属元素X化合物溶液作为催化剂;在充分溶胀的条件下加温,使温度升高到溶胀剂沸点,保持温度,加入催化剂,继而升温至催化剂溶液的沸点,再加入NaOH,使温度骤然上升25-35℃,使充分溶胀的树脂处于超过其溶液沸点数十度温度时与催化剂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几乎就在瞬间使金属元素X的粒子嵌入到树脂骨架的碳链中。实施例之七:本实施例与苯乙烯-二乙烯苯改性方法有些许区别之处,是在大孔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后交联反应过程中:第一步:将树脂放入溶胀剂中浸泡,使其充分溶胀;树脂与溶胀剂加入量之比为树脂质量比溶胀剂体积、即Kg/L,其比例在1:6到1:60之间选择;浸泡时间在8小时到120小时之间选择;第二步:将经过充分浸泡的树脂滤掉游离的溶胀液,加入反应器中,再加入1/2浸泡过的树脂体积的新溶胀液,搅拌均匀后加温,使温度升高至溶胀剂沸点,加入催化剂,并保持在溶胀剂沸点温度继续搅拌,保持两小时;第三步:再次加入催化剂溶液,使温度升高至催化剂沸点时为止,继续搅拌约两小时;第四步:而后加入氢氧化钠(NaOH),反应物骤然升温,至温度升高到高出催化剂沸点25-35℃时停止加入氢氧化钠,并迅即冷却;第五步:将反应后的树脂冲洗干净。上述方法中采用三氯化铁溶剂或者三氯化铝溶液作为催化剂。或者采用氯化锌溶液或氯化铜溶液作为催化剂。实施例之八:在上述后交联反应过程中,采用二氯乙烷或液态醇作树脂溶胀剂,采用三氯化铁或三氯化铝溶剂作为催化剂;其第三步:再次加入催化剂至温度升高到溶胀剂沸点时为止,继续搅拌;保持温度并加入食用碘盐和/或食糖止沸,加入量为催化剂的0.5到1.5倍;第四步:继续搅拌,时间两小时,而后加入氢氧化钠(NaOH),反应物温度骤然升高,至温度升高约三十度时停止加入氢氧化钠,加入水冷却,并将反应物质从反应容器底部放出;第五步:将反应后的树脂冲洗干净,采用三氯化铁溶液作催化剂得到的树脂是红色、暗红色;在氢氧化钠过量时,可以是黑色。此方法制备的树脂中金属元素的Y位点可以由I(碘)、单糖、单糖环链和OH-占据,表现有较强的极性和对水的亲和性。在苯乙烯系凝胶型阴离子交换树脂骨架中嵌入金属元素X的制备方法:在苯乙烯系凝胶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后交联反应过程中,采用二氯乙烷或者液态醇类作为溶胀剂,作为催化剂的金属元素铁化合物或者金属元素铝化合物以溶液形式使用。实施例之九:第一步:溶胀剂在常温下使树脂充分溶胀,树脂与溶胀剂加入量之比为树脂质量:溶胀剂体积,即Kg/L之比,其比例为1:6到1:60;浸泡时间为8小时到120小时;第二步:溶胀剂加热升温至沸点时加入催化剂,保持温度四小时后加入氢氧化钠(NaOH),使树脂骤然升温至92到96℃产生激烈沸腾,金属元素x在反应物升温且激烈沸腾过程中嵌入树脂骨架的碳链中,随即加水降温至常温。实施例之十:上述方法第二步中,加入的催化剂占溶胀树脂比例1/10并充分混合,加温至溶胀剂沸点时停止加热,保持温度四小时,再加入占树脂反应物体积20%的NaOH,使树脂升温至反应物激烈沸腾(92到96℃)时,迅即加入占树脂反应物体积20%的食用碘盐和/或占树脂反应物体积20%的食糖,迅速止沸、降温,并从反应器中放出。此方法制备的树脂中金属元素的Y位点可以由I(碘)、单糖环链和OH占据,表现有较强的极性和对水的亲和性。实施例之十一:在上述后交联反应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氯化铜溶液,或者氯化锌溶液作为催化剂。嵌入的金属元素X是二价锌元素;或者是二价铜元素。其结构式为:C-Zn-C,或者:C-Cu-C。锌和铜在树脂骨架中没有Y位点。需要提出的是,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包括大孔型和凝胶型树脂,在采用本发明方法改性之后,其离子交换性能趋于消失,而产生极性吸附性能、并获得显著的提升。凝胶型树脂在改性过程中产生了孔隙,在实际检测中改性后凝胶型树脂的比表面积竟然可以达到1900M2/克。本发明的第三部分内容,是苯乙烯系树脂的新结构产品的用途:采用的苯乙烯系新结构树脂的孔径范围是0-200nm,孔容和比表面积不限;其骨架中嵌入的三价金属元素的Y位点由OH-占位和/或由单糖环链占位;其用途是用作医用吸附剂,用于血液灌流器;或者用作口服树脂吸附剂;或者用作活体血液中对分子生命物质的吸附取样剂;通过外周血循环系统或者消化道系统,吸附清除其中的致病因子,或者对致病因子和生命物质进行活体动态取样。树脂孔径是在树脂聚合反应时制备的,与采用的致孔剂物质有关。本发明方法在以金属催化剂参与嵌入反应时,对树脂孔径有扩张作用。例如前述,凝胶形阴离子树脂原本不存在孔隙,但是在反应过程中产生了孔隙,还通过处理形成了比表面积达到1900平米/每克重的空隙。根据临床诊断提出的需要,可以把医用苯乙烯系树脂的新结构产品根据其孔径范围,做如下区分:实施例之十二:采用的苯乙烯系新结构树脂的孔径0-20nm,其中含5-20nm孔径的树脂不低于60%。实施例之十三:采用的苯乙烯系新结构树脂的孔径0-40nm,其中含20-40nm孔径的树脂不低于60%。实施例之十四:采用的苯乙烯系新结构树脂的孔径0-60nm,其中含40-60nm孔径的树脂不低于60%。实施例之十五:采用的苯乙烯系新结构树脂的孔径0-80nm,其中含60-80nm孔径的树脂不低于60%。实施例之十六:采用的苯乙烯系新结构树脂的孔径0-100nm,其中含80-100nm孔径的树脂不低于60%。实施例之十七:采用的苯乙烯系新结构树脂的孔径0-140nm,其中含100-140nm孔径的树脂不低于60%。实施例之十八:采用的苯乙烯系新结构树脂的孔径0-200nm,其中含140-200nm孔径的树脂不低于60%。实施例之十九:在用于血液灌流器做吸附剂使用时,按照吸附的致病因子的价态属性和粒径选用适用孔径的树脂,来填充血液灌流器;填充的方式是一种孔径范围的树脂装填一只罐,血液灌流器按照内装的树脂孔径和Y位点的物质价态属性分类;或者按照沿着血液流经的方向排列,孔径大的树脂填充在上游位置;依照孔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层混装填到灌流器内,且按照占据Y点的元素价态分层情况分类。实施例之二十:用于做口服吸附剂使用,以Y位点所具有的不同价态物质和不同孔径的树脂分别或者按比例混合包装在药用缓释胶囊中。实施例之二十一:用作活体血液中分子态生命物质取样剂使用时,以Y位点所具有的不同价态物质功能团和不同孔径的树脂分别装填到取样装置中。该取样装置的构造类似血液灌流器,使用方法也类同。完成取样之后,将取样器从血液体外循环系统中摘除,用清洗的方法将吸附在取样器树脂中的活体物质洗脱。由于本发明树脂是采用物理吸附原理分离提取血液中分子态的生命物质,吸附于本发明树脂孔隙和树脂表面的生命物质可以在营养环境中很长时间内保持其生命活性,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本发明上述用途实施例中树脂的孔径范围从“0”开始,是指孔径为“0”,即树脂颗粒没有孔隙。但是,在一个灌流器或者取样器中,树脂颗粒之间的间隙也可以被视为“孔径”,则该“孔径”甚至无法测量出具体数据,它或许会很大,大过树脂颗粒所能具有的孔径。上述用途实施例中也没有对“孔容”和“比表面积”做任何限定。因为对于大孔吸附树脂而言,制约被吸附物质进入树脂孔隙的首要条件是孔径。在孔径确定之后,孔容和比表面积分别与树脂吸附率成正比关系。而吸附率与孔径、孔容和比表面积之间的比例关系更多的是统计学内容,不具有本发明的突破性技术发明意义。总之,本发明苯乙烯系树脂的新结构产品用在血液灌流器中和取样器中作吸附剂,由于活性位点Y点的存在,可以以其极性吸附功能吸附血液中多种致病因子;而由于Y点可以由单糖环链占据,各类表面具有糖分子、糖蛋白分子的致病因子可以因亲和性而贴服缠绕其上;这种极性吸附和亲和性缠绕,在一定情况下还会对病毒细胞壳产生撞击或者粘贴撕裂作用,使细胞内的致病因子,例如中小分子病毒因子、病毒RNA等等,瀑布式从细胞内喷出进入外周血,恰好被本发明吸附树脂的大、中、小孔径及树脂表面收纳。本发明树脂材料所具有的活性位点Y点的作用,还在于Y点可以通过对应的修饰,由具有所需功能的分子功能团占据,因而为制备有针对性地吸附各类致病因子的吸附树脂,提供技术平台。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关于生命环境平衡的理论;“生物生存在它所习惯的外环境中,而生物体内的各种组织却生活于生物的‘内环境’里。内环境的稳定是生命存在的前提;内环境要经常同外环境保持平衡,否则生命现象就要发生紊乱。”本发明树脂在以“竞争吸附”规律建立的生命环境平衡秩序中发挥作用。本发明树脂的特征结构包括:骨架上Y点的显极性,以及由占据Y点的单糖环链形成的粒子级薄膜,和包缠于树脂球表面的纤维素包膜。利用树脂球表面和树脂结构空间产生的膜渗透压力,可有效地把细胞内的病毒小分子在不破坏细胞的情况下拉出细胞膜外,并轻松的吸附到树脂里。随着血液灌流治疗结束后,细胞内和外周血中的小分子,中分子,大分子病毒都会被灌流器吸附、留置,并带出体内;而达到净化血液,解决血液环境因不平衡引发的疾病。基于本发明所具有的以上物质属性,可以针对性地制备各类医用吸附树脂,适用于下列各类疾患:1、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RNA病毒,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型(HIV-2)。1.1、电镜下观察HIV-1呈圆形颗粒,直径约110nm;在外膜上有外膜糖蛋白(Env)。HIV-1病毒基因组长约10kb,两端各有一个称为长末端重复(1ongterminalrepeat,LTR)的RNA序列,长约634bp。本发明新结构树脂吸附剂在HIV-1病毒复制重组过程中,对每个阶段的病毒因子均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能阻断蛋白病毒转递,吸附清除外周血中产生的大量的子代病毒,阻止病毒快速发展,进而使残存的病毒因子在其生命周期内自生自灭。1.2、HIV-2的超微结构及细胞嗜性与HIV-1相似。本发明树脂吸附剂同样可以吸附清除HIV-2感染病毒,阻断瀑布式的炎症因子爆发。2、本发明树脂吸附剂对病毒性肝病和非病毒性肝病的病毒颗粒,具有吸附作用。2.1、甲型肝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是直径约27nm的球形颗粒,由32个壳微粒组成对称20面体核衣壳,内含线型单股RNA。该病毒物质在本发明树脂的吸附作用范围。2.2、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vidae),是直径42nm的球形颗粒。2.3、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在显微镜的观察下可查见三种颗粒:2.3.1、直径22nm的小球形颗粒;2.3.2、管状颗粒,长约100~700nm,宽约22nm;2.3.3、直径为42nm的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及管状颗粒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含表面抗原;大球形颗粒即病毒颗粒,有实心与空心两种,空心颗粒缺乏核酸。三种颗粒均在本发明吸附剂的吸附作用的适用范围:2.4、本发明树脂对抗原抗体具有吸附调整作用: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的形态:2.4.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HBsAg是存在于病毒颗粒的外壳以及小球形颗粒和管状颗粒。2.4.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2.4.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e抗体-(HBe)。三种抗原抗体都在本发明树脂吸附作用范围内。2.5、本发明树脂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具有亲和性及特异性吸附作用: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具有脂质外壳的RNA病毒,直径50-60nm,其基因组为10kb单链RNA分子。2.6、本发明树脂对丁型肝炎病毒(HDV)具有亲和性及特异性吸附作用:丁型肝炎病毒(HDV)是一种缺陷的嗜肝单链RNA病毒,需要HBV的辅助才能进行复制,因此HDV现HBV同时或重叠感染。HDV是直径35-37nm的小园球状颗粒,其外壳为HBsAg,内部由HDAg和一个1.7kb的RNA分子组成。2.7、本发明树脂对戊型肝炎病毒(HEV)具有亲和性及特异性吸附作用:戊型肝炎病毒(HEV)为直径27-34nm的小RNA病毒。2.8、本发明树脂对庚型肝炎病毒(HGV)具有亲和性及特异性吸附作用:3、本发明树脂对患者体内导致血压增高的炎症因子具有吸附作用。高血压症分为:a原发性,b继发性,c病毒性等发病原因不同的高血压症,都与过量炎症因子的作用相关。高血压症的炎症因子是中小分子,属于本发明树脂吸附作用的适用范围。4、高胰岛素血症是由胰岛素过量引发的病患。本发明树脂对患者体内过量的胰岛素分子具有明显的极性吸附作用,调节体内胰岛素存量,可以用于治疗高胰岛素血症。5、尿毒症、肝病、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肺癌、骨髓瘤等恶性肿、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表现出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的增高与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与β2微球蛋白合成加速有密切关系。由于β2微球蛋白等中分子毒物蓄积引起透析相关淀粉样变、肾性骨病、继发性甲旁亢等的发生率增加,由此引起患者的各类并发症,住院率、死亡率也随之增加。本发明树脂具有吸附过量B2微球蛋白的作用,可以阻断体内β2微球蛋过量合成,清除过量的以B2微球蛋白为代表的中分子毒性物质,可以改善尿毒症、肝病、红斑狼疮、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的生命环境,提高患者生命质量。6、药物依赖症患者体内因服用毒品而产生毒性神经肽,阻断正常神经信号传导功能。本发明树脂对外周血中的毒性神经肽类分子具有吸附作用,可以使患者在数十分钟内快速跨越戒断反应期,摆脱对致瘾药物的躯体依赖。7、抢救急性药物中毒。本发明树脂对毒性神经肽类物质的吸附作用,同样可以应用到对急性药物中毒患者的抢救中,并有临床验证病例。8、救治精神病患者。本发明树脂对神经肽类物质的吸附作用,也能够用于救治精神病患者,并已经有临床验证病例。9、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是一种异族性甘油三酯蛋白合成或降解障碍。HTG指血中的甘油三酯以乳糜微粒和前β-脂蛋白中含量过量,它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很大的的关系。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本发明树脂可以吸附清除高甘油三脂血症(HTG)患者的血液中的过量乳糜微粒和β-脂蛋白,缓解甚至治愈HTG病患。10、高胆固醇血症是指患者的血液中血浆胆固醇浓度过高。血浆总胆固醇的1/3以游离形式存在,2/3为与脂肪酸结合之胆固醇酯。血浆胆固醇主要由肝脏及小肠合成。我国健康青壮年多在1400~1600毫克/升,老年人不超过2000毫克/升,较欧美人为低。如超过2500毫克/升应进行治疗。本发明树脂吸附剂对血浆胆固醇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清除体内过量的血浆胆固醇,缓解甚至治愈高胆固醇血症。11、本发明树脂的吸附作用在以“竞争吸附”规律建立的物质环境平衡秩序中,可以对外周血中存在的各类脂蛋白,包括高、低密度脂蛋白等的血浆浓度进行适度调节,从而缓解和治愈高脂蛋白血症。12、本发明树脂对代谢综合征患者体内过量的脂类物质有着很好的平衡吸附效果。在使用本发明树脂作为血液净化吸附剂的临床试验中,患者的甘油三酯平均下降率不低于50%、高胰岛素血症的胰岛素平均下降率不低于60%、LDL的下降率不低于35%、VLDL的平均下降率不低于55%、总胆固醇的下降率不低于35%。对高血压代谢综合患者的血管紧张素的下降率不低于30%,可调节代谢综合症病患者血压。13、本发明树脂可有效的清除患者体内过量的中、大分子毒物,对中分子和中大分子的病毒H-N在临床验证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对抢救由病毒引发的突发性流行疾病(H1N1,H7N9,SARS)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抢救措施。已经有临床病例的个案。14、本发明树脂对葡萄膜炎患者血液中的白介素1、6、18,有吸附作用,可以缓解甚至治愈葡萄膜炎疾患。15、本发明树脂对包括高内毒素血症、脓毒血症在内的挤压综合症的患者血液中的小分子、中分子和大分子致病因子都有着很好的清除和吸附作用。可以有效的抢救、缓解和治愈挤压综合症病患者、脓毒血症患者。16、本发明的树脂可对血液内的过量的炎症因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甲状旁腺素、内皮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高胰岛素等都有着针对性的吸附清除作用。17、本发明树脂对破坏神经系统平衡,阻碍神经正常传导作用的新生致病因子有吸附作用,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对性功能减退和阳痿有缓解和治愈的效果,其机理尚有待研究总结。18、用本发明树脂对生育产妇做血液净化治疗,其产后的面部赭色和腹部斑纹,能快速的减轻黑色;呈现出光滑的腹部和白皙的皮肤。19、本发明树脂可以吸附各种性病的致病因子,包括细菌和病毒;在临床验证的过程中对于淋病,尖锐湿疣,梅毒等性病都有缓解和治愈的效果。20、本发明树脂用于生命物质活体取样剂,其使用方法与在血液灌流器中作为血液净化吸附剂的使用方法相同,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取样技术手段。本发明树脂产品新结构技术方案和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此前都不曾见于任何公开文献的报道,是本领域内前所未有的新技术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本发明苯乙烯系树脂的新结构产品在血液灌流器中作为吸附剂使用,吸附效果比现有技术的树脂吸附剂优异,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已经在试验中得到验证。本发明比现有技术树脂吸附剂具有显著的进步。采用本发明材料的血液灌流器和口服吸附剂已经列入国家863重点项目的支持技术,日前已被收入国家科学思想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