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修复用共振破碎装置的制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6063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道路修复用共振破碎装置的制砂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砂机,特别涉及一种道路修复用共振破碎装置的制砂机。



背景技术:

目前旧水泥混凝土破碎技术通常分为三类:打裂压稳技术、破碎压稳技术以及碎石化技术;碎石化技术又分为:共振碎石化法和多锤头碎石化法,虽然多锤头碎石化法能解决反射裂缝问题,但是对路基破坏大,现在被逐渐淘汰,目前共振碎石化法是利用共振设备产生与水泥路面相同的共振波,来击碎旧混凝土板块,但震动力是由路面上部向下传递的,震动在混凝土中存在衰减梯度,上部的破碎粒度较小,下部的破碎粒度较大,因此需要制砂机将较大颗粒度的水泥块击碎,达到重复使用的标准。

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一种制砂机通孔式周护板,其专利申请号为:201410408890.X,申请日为:2014.08.19,公告号为:CN 104128242 B,公告日为:2015.09.02,其结构包括有:在制砂机上设有多组、围绕制砂机叶轮布置成环形的中轴和辊子本体;辊子本体上均设有孔径大小一致的贯通的轴孔,辊子本体安装在中轴上,中轴的两端伸出辊子本体;所述中轴为直棱柱形,轴孔的形状与中轴的形状相适应;组装好的辊子本体放置在上支承板与下支承板之间,并通过上支承板上的螺栓将辊子本体压紧固定在下支承板上,中轴穿过上支承板上的孔安装在辊子本体的轴孔中,并从下支承板上的孔穿出;中轴在位于下支承板的一端通过制砂机上的支承块定位,在位于上支承板的一端通过压板定位;压板盖压在两根相邻的中轴的端面上,并通过螺栓与上支承板固定连接;上支承板、下支承板和支承块与制砂机外壳焊接为一体。采用现有技术的制砂机粉碎水泥块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水泥块撞击时一般集中在周护板的中间位置,而中间位置容易磨损,维护频率较高,在周护板两端未磨损的情况下而更换周护板比较浪费,由于空间结构限制更换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粉碎速率更快,使用寿命长,且更易拆卸的道路修复用共振破碎装置的制砂机。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道路修复用共振破碎装置的制砂机,包括有叶轮和围绕叶轮环形设置的多组辊子本体,辊子本体上端设置有上支撑板,下端设置有下支撑板,各辊子本体穿插有中轴,中轴两端设置有内六角卡槽,中轴与上、下支撑板连接,相邻两中轴的上端面盖压有压板,压板经螺钉与上支撑板固定,所述上支撑板、下支撑板与制砂机壳体焊接为一体,所述辊子本体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若干尖端朝向叶轮的尖刺部,所述尖刺部的长度沿辊子本体中间向两侧依次递减,所述中轴包括有一根车有外螺纹的圆杆和一根镗有内螺纹的圆杆,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旋接,所述中轴上、下两端分别经螺母固定在上、下支撑板上。

本发明工作时,叶轮转动,离心力将碎水泥块甩出,刚好撞击到辊子本体上的尖刺部的尖端上,当辊子本体正对叶轮的尖刺部磨损后,调节辊子本体,使辊子本体未磨损的尖刺部朝向叶轮,当辊子本体外周的尖刺部完全磨损后,将车有外螺纹的圆杆和镗有内螺纹的圆杆旋进辊子本体内,然后将辊子本体与中轴一起拆下,更换上全新的辊子本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伸缩的中轴便于在空间狭小的制砂机内部拆卸辊子本体,由于辊子本体外周面上的尖刺部由中间向两端递减,可有效地减缓中间尖刺部的磨损,达到辊子本体外周面尖刺部磨损的动态平衡,避免辊子本体中间磨损较快时就更换辊子本体而形成的浪费,同时尖刺部的尖端朝向叶轮,便于飞来的碎水泥块正面撞击在尖刺部的尖端上,提高碎水泥块的效率,而较坚硬的水泥块未击碎时可直接反弹到叶轮上,提高粉碎水泥块的效率。

为了防止尖刺部在工作中弯折,且提高辊子本体的使用寿命,所述尖刺部呈圆锥形,圆锥的高h为0.7~1.3cm,圆锥的底面半径r为0.6h,相邻两尖刺部顶尖之间的距离为1.0~1.6cm。

进一步地,所述辊子本体的顶端经螺钉与上支撑板相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辊子本体的俯视图。

图4为水泥块撞击在现有辊子本体上的运动轨迹图。

图5为水泥块撞击在本发明辊子本体上的运动轨迹图。

图6为图2中的中轴的俯视图。

图7为图6沿B-B的结构剖视图。

其中,1中轴,101内六角卡槽,2辊子本体,201尖刺部,3上支撑板,4下支撑板,5螺母,6压板,7叶轮,8螺钉,9水泥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为一种道路修复用共振破碎装置的制砂机,包括有叶轮7和围绕叶轮7环形设置的多组辊子本体2,辊子本体2上端设有上支撑板3,下端设有下支撑板4,各辊子本体2穿插有中轴1,中轴1两端设置有内六角卡槽101,中轴与上支撑板3、下支撑板4连接,相邻两中轴1的上端面盖压有压板6,压板6经螺钉8与上支撑板3固定,上支撑板3、下支撑板4与制砂机壳体焊接为一体,辊子本体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若干尖端朝向叶轮7的尖刺部201,尖刺部201的长度沿辊子本体2中间向两侧依次递减,中轴1包括有一根车有外螺纹的圆杆和一根镗有内螺纹的圆杆,外螺纹与内螺纹配合旋接,中轴1上、下两端分别经螺母5固定在上支撑板3、下支撑板4上,为了防止尖刺部201在工作中弯折,且提高辊子本体2的使用寿命,尖刺部201呈圆锥形,圆锥的高h为0.7~1.3cm,圆锥的底面半径r为0.6h,相邻两尖刺部201顶尖之间的距离为1.0~1.6cm,进一步地,辊子本体2的顶部经螺钉8与上支撑板3相固定连接。

工作时,叶轮7转动,离心力将水泥块9甩出,刚好撞击到辊子本体2上的尖刺部201的尖端上,当辊子本体2正对叶轮7的尖刺部201磨损后,调节辊子本体2,使辊子本体2未磨损的尖刺部201朝向叶轮7,当辊子本体2外周的尖刺部201完全磨损后,将车有外螺纹的圆杆和镗有内螺纹的圆杆旋进辊子本体2内,然后将辊子本体2与中轴1一起拆下,更换上全新的辊子本体2。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