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2570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



背景技术:

脱硫吸收塔因其塔内构件少、脱硫设备不易结垢和堵塞,压力损失也较小、运行维护较为简便,在国内外的脱硫装置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但是,现有的脱硫吸收塔内的喷淋系统中的浆液不能充分的与烟气相接触,导致除硫效率较低。主要原因在于吸收塔的浆液循环效率低下,不够充分,使系统的脱硫效率降低。同时,现有的脱硫吸收塔脱硫后的石膏浆液排出不够充分,效率低下,排出的石膏纯度不够,影响后期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保障石灰石浆液稳定循环,使石膏浆液充分排出,并提高了石膏得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包括:

吸收塔,其底部设有浆液池,所述吸收塔的一侧设有吸收塔入口和吸收塔出口,所述吸收塔入口位于所述浆液池上方,所述吸收塔出口位于所述吸收塔的顶部;

喷淋装置,其位于所述吸收塔内,并位于所述吸收塔入口和所述吸收塔出口之间,所述喷淋装置包括自下向上均匀设置的第一喷淋层、第二喷淋层、第三喷淋层和第四喷淋层;

浆液循环装置,其位于所述吸收塔外,所述浆液循环装置包括第一浆液循环支路、第二浆液循环支路、第三浆液循环支路和第四浆液循环支路,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喷淋层连接,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喷淋层连接,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喷淋层连接,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的一侧连接,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喷淋层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自下而上位于所述吸收塔入口的下方,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自上而下位于所述吸收塔入口的上方;

浆液排出装置,其位于所述吸收塔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浆液池连接,所述浆液排出装置包括第一浆液排出支路和第二浆液排出支路,所述第一浆液排出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浆液排出支路的一端与所述浆液池的侧壁连接;

石膏旋流器,其进料口与所述第一浆液排出支路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浆液排出支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石膏旋流器的溢流口连接至废水处理系统,所述石膏旋流器的底流口连接至真空皮带脱水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上设有第一循环浆液泵,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上设有第二循环浆液泵,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上设有第三循环浆液泵,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上设有第四循环浆液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循环浆液泵、所述第二循环浆液泵、所述第三循环浆液泵和所述第四循环浆液泵的两侧均设有膨胀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设有膨胀节,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设有膨胀节,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设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浆液循环支路的另一端设有膨胀节,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设有第四阀门,所述第四浆液循环支路的一端设有膨胀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均为自动蝶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浆液排出支路和所述第二浆液排出支路上分别设有第一石膏排出泵和第二石膏排出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石膏排出泵和所述第二石膏排出泵靠近所述浆液池的一侧分别设有膨胀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浆液排出支路的一端设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一浆液排出支路的另一端设有第六阀门,所述第二浆液排出支路的一端设有第七阀门,所述第二浆液排出支路的另一端设有第八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五阀门、所述第六阀门、所述第七阀门和所述第八阀门均为自动蝶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提高了吸收塔的浆液循环效率,使得浆液能充分与烟气接触,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了脱硫效率;

2、提高了吸收塔的浆液排出的效率,使得石膏浆液能充分排出,保证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3、石膏浆液通过石膏旋流器分离后,避免过多的不溶杂质返回吸收塔,提高了石膏品质,减少了管道堵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吸收塔;11、吸收塔入口;12、吸收塔出口;2、浆液池;31、第一喷淋层;32、第二喷淋层;33、第三喷淋层;34、第四喷淋层;41、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2、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3、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4、第四浆液循环支路;51、第一循环浆液泵;52、第二循环浆液泵;53、第三循环浆液泵;54、第四循环浆液泵;55、第一石膏排出泵;56、第二石膏排出泵;61、第一阀门;62、第二阀门;63、第三阀门;64、第四阀门;65、第五阀门;66、第六阀门;67、第七阀门;68、第八阀门;7、石膏旋流器;8、废水处理系统;9、真空皮带脱水机;101、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2、第二浆液排出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收塔浆液循环及排出系统,包括吸收塔、喷淋装置、浆液循环装置、浆液排出装置和石膏旋流器。

吸收塔1的底部设有浆液池2,吸收塔1的一侧设有吸收塔入口11和吸收塔出口12,吸收塔入口11位于浆液池2上方,吸收塔出口12位于吸收塔1的顶部。

喷淋装置位于吸收塔1内,并位于吸收塔入口11和吸收塔出口12之间,喷淋装置包括自下向上均匀设置的第一喷淋层31、第二喷淋层32、第三喷淋层33和第四喷淋层34。

浆液循环装置位于吸收塔1外,浆液循环装置包括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和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一端与浆液池2的一侧连接,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另一端与第四喷淋层34连接,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一端与浆液池2的一侧连接,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另一端与第三喷淋层33连接,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一端与浆液池2的一侧连接,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另一端与第二喷淋层32连接,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一端与浆液池2的一侧连接,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另一端与第一喷淋层31连接,其中,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一端、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一端、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一端和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一端自下而上位于吸收塔入口11的下方,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另一端、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另一端、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另一端和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另一端自上而下位于吸收塔入口11的上方。

浆液排出装置位于吸收塔1的另一侧,并与浆液池2连接,浆液排出装置包括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和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的一端与浆液池2的侧壁连接,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的一端与浆液池2的侧壁连接。

石膏旋流器7的进料口与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的另一端、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的另一端连接,石膏旋流器7的溢流口连接至废水处理系统8,石膏旋流器7的底流口连接至真空皮带脱水机9。

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上设有第一循环浆液泵51,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上设有第二循环浆液泵52,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上设有第三循环浆液泵53,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上设有第四循环浆液泵54。第一循环浆液泵51、第二循环浆液泵52、第三循环浆液泵53和第四循环浆液泵54的两侧均设有膨胀节。

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一端设有第一阀门61,第一浆液循环支路41的另一端设有膨胀节,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一端设有第二阀门62,第二浆液循环支路42的另一端设有膨胀节,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一端设有第三阀门63,第三浆液循环支路43的另一端设有膨胀节,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一端设有第四阀门64,第四浆液循环支路44的一端设有膨胀节。其中,第一阀门61、第二阀门62、第三阀门63和第四阀门64均为自动蝶阀。

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和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上分别设有第一石膏排出泵55和第二石膏排出泵56。第一石膏排出泵55和第二石膏排出泵56靠近浆液池2的一侧分别设有膨胀节。

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的一端设有第五阀门65,第一浆液排出支路101的另一端设有第六阀门66,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的一端设有第七阀门67,第二浆液排出支路102的另一端设有第八阀门68。

其中,第五阀门65、第六阀门66、第七阀门67和第八阀门68均为自动蝶阀。

具体使用时,将引入的原烟气在吸收塔内通过吸收塔浆液的喷淋洗涤去除大量的SO2,石灰石-石膏浆液通过浆液循环泵从吸收塔浆池送至塔内SO2吸收区的喷淋系统,与烟气发生反应并吸收烟气中的SO2,吸收塔浆池pH值维持在5.6~5.8之间,以保证石灰石的溶解及SO2的吸收。吸收塔底部浆液池中的石膏晶体,由石膏浆液排出泵送至石膏浆液旋流站,经石膏浆液旋流站浓缩后的浆液由底部排出,送至真空皮带脱水机,石膏旋流站浓缩后的石膏浆液全部送到真空皮带机进行脱水运行,旋流站上部的溢流部分排至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