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分子型光稳定剂制备用聚合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232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分子型光稳定剂制备用聚合反应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聚合反应釜,尤其涉及一种高分子型光稳定剂制备用聚合反应釜。



背景技术:

高分子又称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是由分子量很大的长链分子所组成,高分子的分子量从几千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高分子化合物:所谓高分子化合物,是指那些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

广义地讲,能增加溶液、胶体、固体、混合物的稳定性能化学物都叫稳定剂。它可以减慢反应,保持化学平衡,降低表面张力,防止光、热分解或氧化分解等作用。广义的化学稳定剂来源非常广泛,主要根据配方设计者的设计目的,可以灵活的使用任何化学物以达到产品品质稳定的目的。

现有的反应釜存在搅拌效率低、搅拌不均匀、搅拌不彻底的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搅拌效率高、搅拌均匀、搅拌彻底的高分子型光稳定剂制备用聚合反应釜。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的反应釜存在搅拌效率低、搅拌不均匀、搅拌不彻底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搅拌效率高、搅拌均匀、搅拌彻底的高分子型光稳定剂制备用聚合反应釜。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高分子型光稳定剂制备用聚合反应釜,包括有底板、第一支杆、电机、安装座、蜗杆、叶片、第一转轴、小皮带轮、第一轴承座、蜗轮、平皮带、固定座、第二转轴、大皮带轮、第二轴承座、转盘、铰接部件、连杆、第一滑块、第一滑轨、定滑轮、拉线、右架、顶板、第三轴承座、第三转轴、第二滑轨、第二滑块、第一弹簧、齿轮、齿条、第二支杆、环形滑轨、第三滑块和搅拌框,底板顶部左侧焊接有第一支杆,底板顶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式连接有电机,电机位于第一支杆右侧,电机上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蜗杆,底板顶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位于电机右侧,安装座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的轴承上过盈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通过平键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轮和小皮带轮,蜗轮位于小皮带轮前侧,蜗轮与蜗杆啮合,底板顶部右侧焊接有第二支杆,第一支杆与第二支杆顶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环形滑轨,环形滑轨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与环形滑轨配合,第三滑块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搅拌框,蜗杆穿过环形滑轨与收集框底部中心连接,底板顶部右侧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位于第二支杆右侧,固定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内的轴承过盈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通过平键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转盘和大皮带轮,转盘位于大皮带轮前侧,大皮带轮与小皮带轮之间绕有平皮带,转盘的偏心位置通过铰接部件连接有连杆,底板顶部右端焊接有右架,右架左侧中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配合,连杆顶端通过铰接部件与第一滑块前侧连接,第一滑块顶部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拉线,右架左侧上部通过支架焊接有定滑轮,定滑轮可转动,右架左侧上部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位于定滑轮上方,右架左侧上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顶板,顶板位于第一弹簧上方,顶板底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轴承座,第三轴承座内的轴承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通过平键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齿轮,顶板底部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配合,第二滑块右侧上部与第一弹簧左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并且拉线绕过定滑轮与第二滑块右侧下部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二滑块左侧下部焊接有齿条,齿条与齿轮啮合,第三转轴下部均匀焊接有叶片,叶片位于搅拌框内。

优选地,还包括有出料管和电控阀,搅拌框底部左端焊接有出料管,出料管的长度为10cm,出料管的直径为5cm,出料管的形状为圆柱形,出料管上设置有电控阀。

优选地,还包括有第二弹簧和钢珠,叶片末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一弹簧的形状为螺旋状,第二弹簧末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钢珠,第二弹簧左端与叶片末端固定式连接,第二弹簧右端与钢珠固定式连接。

优选地,铰接部件包括有凹形板、连接轴和旋转板,连接轴固定安装在凹形板上,在旋转板上设置有通孔,连接轴穿过旋转板上的通孔,并且旋转板绕着连接轴转动;转盘上的铰接部件的凹形板焊接在转盘前侧的偏心位置,转盘上的铰接部件的旋转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连杆底端连接,连杆上的铰接部件的凹形板焊接在连杆顶端,连杆上的铰接部件的旋转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滑块前侧连接。

优选地,叶片上均匀间隔的开有小孔,小孔的形状为圆形,叶片上的小孔呈线性排列,小孔之间的中心间距为2.5cm,大孔的直径为1cm,叶片上的小孔个数为5。

优选地,右架上均匀间隔的开有大孔,右架上的大孔呈线性排列,大孔的形状为圆形,右架上的大孔贯穿右架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大孔之间的中心间距为10cm,大孔的直径为4cm。

优选地,底板材料为优质钢材,表面覆镀锌层,并且底板形状为长方体,底板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00cm,底板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7cm。

优选地,右架材料为优质钢材,表面覆镀锌层,右架的形状为长方体,右架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8cm,右架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20cm。

优选地,顶板材料为优质钢材,表面覆镀锌层,顶板的形状为长方体,顶板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00cm,底板的下端面与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0cm。

优选地,搅拌框的材料为Q235钢,搅拌框的形状为长方体,搅拌框的长度为60cm,搅拌框的高度为50cm,搅拌框的壁厚为5cm,搅拌框底部中心与蜗杆顶端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工人首先将原料倒入搅拌框内,再控制电机顺时针转动,电机带动蜗杆顺时针转动,蜗杆带动收集框顺时针旋转,同时蜗杆带动蜗轮顺时针转动,从而蜗轮带动小皮带轮顺时针转动,小皮带轮通过平皮带带动大皮带轮顺时针转动,大皮带轮带动转盘顺时针转动,进而转盘带动连杆顺时针转动,当转盘上的铰接部件从上侧转动至下侧时,连杆拉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轨上向下运动,拉线收起,拉线拉动第二滑块及齿条在第二滑轨上向右运动,第一弹簧被压缩,齿条带动齿轮逆时针转动,进而齿轮带动第三转轴逆时针转动,从而第三转轴带动叶片逆时针转动,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当连杆顺时针转动至一定程度后,当转盘上的铰接部件从下侧转动至上侧时,连杆推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轨上向上运动,拉线放出,第二滑块及齿条在第一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在第二滑轨上向左运动,齿条带动齿轮顺时针转动,进而齿轮带动第三转轴顺时针转动,从而第三转轴带动叶片顺时针转动,如此反复,叶片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对搅拌框内的原料搅拌混合均匀,同时,搅拌框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使得搅拌框内的原料搅拌混合彻底,当对原料搅拌混合完成,且叶片及搅拌框回到初始位置后,控制电机停止工作,工人再将搅拌框内搅拌混合完成的原料处理即可。

因为还包括有出料管和电控阀,搅拌框底部左端焊接有出料管,出料管的长度为10cm,出料管的宽度为5cm,出料管的形状为圆柱形,出料管上设置有电控阀,控制电控阀打开,搅拌框内搅拌混合完成的原料通过出料管流出,当搅拌框内搅拌混合完成的原料全部通过出料管流出后,控制电控阀关闭,工人再将流出后的原料处理即可,如此更加方便、快捷。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弹簧和钢珠,叶片末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一弹簧的形状为螺旋状,第二弹簧末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钢珠,第二弹簧左端与叶片末端固定式连接,第二弹簧右端与钢珠固定式连接,使得搅拌框内的原料搅拌混合的更均匀。

因为铰接部件包括有凹形板、连接轴和旋转板,连接轴固定安装在凹形板上,在旋转板上设置有通孔,连接轴穿过旋转板上的通孔,并且旋转板绕着连接轴转动;转盘上的铰接部件的凹形板焊接在转盘前侧的偏心位置,转盘上的铰接部件的旋转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连杆底端连接,连杆上的铰接部件的凹形板焊接在连杆顶端,连杆上的铰接部件的旋转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滑块前侧连接,该铰接部件摆动灵活,使装置的使用寿命更长。

因为叶片上均匀间隔的开有小孔,小孔的形状为圆形,叶片上的小孔呈线性排列,小孔之间的中心间距为2.5cm,大孔的直径为1cm,叶片上的小孔个数为5,使得搅拌框内的原料通过叶片上的小孔的不断挤压,进而搅拌混合的更彻底。

因为右架上均匀间隔的开有大孔,右架上的大孔呈线性排列,大孔的形状为圆形,右架上的大孔贯穿右架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大孔之间的中心间距为10cm,大孔的直径为4cm,可节省材料,制作成本低。

因为底板材料为优质钢材,表面覆镀锌层,并且底板形状为长方体,底板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00cm,底板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7cm,使得本装置不易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因为右架材料为优质钢材,表面覆镀锌层,右架的形状为长方体,右架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8cm,右架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20cm,不锈钢耐腐蚀性和耐酸性强,使装置的使用寿命更长。

因为顶板材料为优质钢材,表面覆镀锌层,顶板的形状为长方体,顶板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00cm,底板的下端面与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0cm,使得本装置不易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因为搅拌框的材料为Q235钢,搅拌框的形状为长方体,搅拌框的长度为60cm,搅拌框的高度为50cm,搅拌框的壁厚为5cm,搅拌框底部中心与蜗杆顶端连接,Q235钢硬度高且不容易变形,使装置的使用寿命更长。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达到了搅拌效率高、搅拌均匀、搅拌彻底的效果,本装置结构合理、制作成本低和易于维修,因为有第二弹簧、钢珠和小孔的作用,进而对原料搅拌混合的更加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铰接部件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底板,2-第一支杆,3-电机,4-安装座,5-蜗杆,6-叶片,7-第一转轴,8-小皮带轮,9-第一轴承座,10-蜗轮,11-平皮带,12-固定座,13-第二转轴,14-大皮带轮,15-第二轴承座,16-转盘,17-铰接部件,171-凹形板,172-连接轴,173-旋转板,18-连杆,19-第一滑块,20-第一滑轨,21-定滑轮,22-拉线,23-右架,24-顶板,25-第三轴承座,26-第三转轴,27-第二滑轨,28-第二滑块,29-第一弹簧,30-齿轮,31-齿条,32-第二支杆,33-环形滑轨,34-第三滑块,35-搅拌框,36-出料管,37-电控阀,38-第二弹簧,39-钢珠,40-小孔,41-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高分子型光稳定剂制备用聚合反应釜,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板1、第一支杆2、电机3、安装座4、蜗杆5、叶片6、第一转轴7、小皮带轮8、第一轴承座9、蜗轮10、平皮带11、固定座12、第二转轴13、大皮带轮14、第二轴承座15、转盘16、铰接部件17、连杆18、第一滑块19、第一滑轨20、定滑轮21、拉线22、右架23、顶板24、第三轴承座25、第三转轴26、第二滑轨27、第二滑块28、第一弹簧29、齿轮30、齿条31、第二支杆32、环形滑轨33、第三滑块34和搅拌框35,底板1顶部左侧焊接有第一支杆2,底板1顶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式连接有电机3,电机3位于第一支杆2右侧,电机3上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蜗杆5,底板1顶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安装座4,安装座4位于电机3右侧,安装座4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轴承座9,第一轴承座9内的轴承上过盈连接有第一转轴7,第一转轴7上通过平键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蜗轮10和小皮带轮8,蜗轮10位于小皮带轮8前侧,蜗轮10与蜗杆5啮合,底板1顶部右侧焊接有第二支杆32,第一支杆2与第二支杆32顶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环形滑轨33,环形滑轨33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三滑块34,第三滑块34与环形滑轨33配合,第三滑块34上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搅拌框35,蜗杆5穿过环形滑轨33与收集框底部中心连接,底板1顶部右侧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固定座12,固定座12位于第二支杆32右侧,固定座12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轴承座15,第二轴承座15内的轴承过盈连接有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通过平键连接的方式连接有转盘16和大皮带轮14,转盘16位于大皮带轮14前侧,大皮带轮14与小皮带轮8之间绕有平皮带11,转盘16的偏心位置通过铰接部件17连接有连杆18,底板1顶部右端焊接有右架23,右架23左侧中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滑轨20,第一滑轨20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19,第一滑块19与第一滑轨20配合,连杆18顶端通过铰接部件17与第一滑块19前侧连接,第一滑块19顶部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拉线22,右架23左侧上部通过支架焊接有定滑轮21,定滑轮21可转动,右架23左侧上部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弹簧29,第一弹簧29位于定滑轮21上方,右架23左侧上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顶板24,顶板24位于第一弹簧29上方,顶板24底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轴承座25,第三轴承座25内的轴承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转轴26,第三转轴26上通过平键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齿轮30,顶板24底部右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滑轨27,第二滑轨27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28,第二滑块28与第二滑轨27配合,第二滑块28右侧上部与第一弹簧29左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并且拉线22绕过定滑轮21与第二滑块28右侧下部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第二滑块28左侧下部焊接有齿条31,齿条31与齿轮30啮合,第三转轴26下部均匀焊接有叶片6,叶片6位于搅拌框35内。

还包括有出料管36和电控阀37,搅拌框35底部左端焊接有出料管36,出料管36的长度为10cm,出料管36的直径为5cm,出料管36的形状为圆柱形,出料管36上设置有电控阀37。

还包括有第二弹簧38和钢珠39,叶片6末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弹簧38,第一弹簧29的形状为螺旋状,第二弹簧38末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钢珠39,第二弹簧38左端与叶片6末端固定式连接,第二弹簧38右端与钢珠39固定式连接。

铰接部件17包括有凹形板171、连接轴172和旋转板173,连接轴172固定安装在凹形板171上,在旋转板173上设置有通孔,连接轴172穿过旋转板173上的通孔,并且旋转板173绕着连接轴172转动;转盘16上的铰接部件17的凹形板171焊接在转盘16前侧的偏心位置,转盘16上的铰接部件17的旋转板17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连杆18底端连接,连杆18上的铰接部件17的凹形板171焊接在连杆18顶端,连杆18上的铰接部件17的旋转板17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滑块19前侧连接。

叶片6上均匀间隔的开有小孔40,小孔40的形状为圆形,叶片6上的小孔40呈线性排列,小孔40之间的中心间距为2.5cm,大孔41的直径为1cm,叶片6上的小孔40个数为5。

右架23上均匀间隔的开有大孔41,右架23上的大孔41呈线性排列,大孔41的形状为圆形,右架23上的大孔41贯穿右架2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大孔41之间的中心间距为10cm,大孔41的直径为4cm。

底板1材料为优质钢材,表面覆镀锌层,并且底板1形状为长方体,底板1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00cm,底板1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7cm。

右架23材料为优质钢材,表面覆镀锌层,右架23的形状为长方体,右架23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8cm,右架23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20cm。

顶板24材料为优质钢材,表面覆镀锌层,顶板24的形状为长方体,顶板24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00cm,底板1的下端面与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0cm。

搅拌框35的材料为Q235钢,搅拌框35的形状为长方体,搅拌框35的长度为60cm,搅拌框35的高度为50cm,搅拌框35的壁厚为5cm,搅拌框35底部中心与蜗杆5顶端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时,工人首先将原料倒入搅拌框35内,再控制电机3顺时针转动,电机3带动蜗杆5顺时针转动,蜗杆5带动收集框顺时针旋转,同时蜗杆5带动蜗轮10顺时针转动,从而蜗轮10带动小皮带轮8顺时针转动,小皮带轮8通过平皮带11带动大皮带轮14顺时针转动,大皮带轮14带动转盘16顺时针转动,进而转盘16带动连杆18顺时针转动,当转盘16上的铰接部件17从上侧转动至下侧时,连杆18拉动第一滑块19在第一滑轨20上向下运动,拉线22收起,拉线22拉动第二滑块28及齿条31在第二滑轨27上向右运动,第一弹簧29被压缩,齿条31带动齿轮30逆时针转动,进而齿轮30带动第三转轴26逆时针转动,从而第三转轴26带动叶片6逆时针转动,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当连杆18顺时针转动至一定程度后,当转盘16上的铰接部件17从下侧转动至上侧时,连杆18推动第一滑块19在第一滑轨20上向上运动,拉线22放出,第二滑块28及齿条31在第一弹簧29弹力的作用下在第二滑轨27上向左运动,齿条31带动齿轮30顺时针转动,进而齿轮30带动第三转轴26顺时针转动,从而第三转轴26带动叶片6顺时针转动,如此反复,叶片6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对搅拌框35内的原料搅拌混合均匀,同时,搅拌框35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使得搅拌框35内的原料搅拌混合彻底,当对原料搅拌混合完成,且叶片6及搅拌框35回到初始位置后,控制电机3停止工作,工人再将搅拌框35内搅拌混合完成的原料处理即可。

因为还包括有出料管36和电控阀37,搅拌框35底部左端焊接有出料管36,出料管36的长度为10cm,出料管36的宽度为5cm,出料管36的形状为圆柱形,出料管36上设置有电控阀37,控制电控阀37打开,搅拌框35内搅拌混合完成的原料通过出料管36流出,当搅拌框35内搅拌混合完成的原料全部通过出料管36流出后,控制电控阀37关闭,工人再将流出后的原料处理即可,如此更加方便、快捷。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弹簧38和钢珠39,叶片6末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弹簧38,第一弹簧29的形状为螺旋状,第二弹簧38末端通过挂钩连接的方式连接有钢珠39,第二弹簧38左端与叶片6末端固定式连接,第二弹簧38右端与钢珠39固定式连接,使得搅拌框35内的原料搅拌混合的更均匀。

因为铰接部件17包括有凹形板171、连接轴172和旋转板173,连接轴172固定安装在凹形板171上,在旋转板173上设置有通孔,连接轴172穿过旋转板173上的通孔,并且旋转板173绕着连接轴172转动;转盘16上的铰接部件17的凹形板171焊接在转盘16前侧的偏心位置,转盘16上的铰接部件17的旋转板17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连杆18底端连接,连杆18上的铰接部件17的凹形板171焊接在连杆18顶端,连杆18上的铰接部件17的旋转板17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第一滑块19前侧连接,该铰接部件17摆动灵活,使装置的使用寿命更长。

因为叶片6上均匀间隔的开有小孔40,小孔40的形状为圆形,叶片6上的小孔40呈线性排列,小孔40之间的中心间距为2.5cm,大孔41的直径为1cm,叶片6上的小孔40个数为5,使得搅拌框35内的原料通过叶片6上的小孔40的不断挤压,进而搅拌混合的更彻底。

因为右架23上均匀间隔的开有大孔41,右架23上的大孔41呈线性排列,大孔41的形状为圆形,右架23上的大孔41贯穿右架23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大孔41之间的中心间距为10cm,大孔41的直径为4cm,可节省材料,制作成本低。

因为底板1材料为优质钢材,表面覆镀锌层,并且,底板1形状为长方体,底板1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00cm,底板1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7cm,使得本装置不易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因为右架23材料为优质钢材,表面覆镀锌层,右架23的形状为长方体,右架23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8cm,右架23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20cm,不锈钢耐腐蚀性和耐酸性强,使装置的使用寿命更长。

因为顶板24材料为优质钢材,表面覆镀锌层,顶板24的形状为长方体,顶板24的左端面与右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00cm,底板1的下端面与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0cm,使得本装置不易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因为搅拌框35的材料为Q235钢,搅拌框35的形状为长方体,搅拌框35的长度为60cm,搅拌框35的高度为50cm,搅拌框35的壁厚为5cm,搅拌框35底部中心与蜗杆5顶端连接,Q235钢硬度高且不容易变形,使装置的使用寿命更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