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处理固体垃圾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6639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处理固体垃圾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处理固体垃圾的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文化也在不断地进步,现在的人们越来越关心环保问题,而在环保方面,污水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的生活污水中不只有污水还包括有一些固体的垃圾,而普通的污水处理不能解决掉这些固体垃圾,使得固体垃圾随着水流继续进入人们的生活,造成进一步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处理固体垃圾的污水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便于处理固体垃圾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箱和第二支撑杆,所述水箱两侧设置有垃圾收集箱,所述水箱的一侧开有出水口,出水口由密封盖密封,所述水箱内底部安装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上方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另一端连接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上端安装有锥形顶,所述第一底座两端安装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一底座的两侧连接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两侧设置有软质橡胶挡板,第二挡板与软质橡胶挡板连接,所述过滤网另一端均连接有倾斜板,两块所述倾斜板对称设置在水箱上,在倾斜板靠近过滤网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撑杆与水箱连接,且倾斜板的下端延伸至垃圾收集箱的上方,所述倾斜板两侧设置有第一挡板,且第一挡板与软质橡胶挡板连接;所述水箱上端设置有一根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一侧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下端连接喷头,所述喷头位于锥形顶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水箱、第一底座、过滤网和倾斜板相互之间均等宽。

优选的,所述水箱内表面设有活性炭层。

优选的,所述液压杆表面包裹有保护套。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软质橡胶挡板和第二挡板均呈线性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处理固体垃圾的污水处理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水泵抽取污水然后将污水从喷头喷出,先在过滤网处将水中的固体垃圾阻拦住,水流则会进入到水箱内,当过滤网上的固体垃圾过多时,打开液压杆,使得液压杆上方的第一底座带动两侧的漏网向上运动,从而使垃圾从倾斜板倒入水箱旁的垃圾收集箱内;其第一挡板、软质橡胶挡板和第二挡板可以防止污水在倾倒过程中四处流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得污水处理的更加干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处理固体垃圾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处理固体垃圾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水箱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安装板4、水泵5、喷头6、锥形顶7、倾斜板8、垃圾收集箱9、第一底座10、液压杆11、第二底座12、过滤网13、第一挡板14、软质橡胶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便于处理固体垃圾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箱1和第二支撑杆3,水箱1内表面设有活性炭层,水箱1两侧设置有垃圾收集箱9,水箱1的一侧开有出水口,出水口由密封盖密封,水箱1内底部安装有第二底座12,第二底座12上方设置有液压杆11,液压杆11表面包裹有保护套。

液压杆11另一端连接第一底座10,第一底座10上端安装有锥形顶7,设置的锥形顶7可防止泥沙在第一底座10上堆积,在第一底座10两端安装有第二挡板16,第一底座10的两侧连接有过滤网13,过滤网13两侧设置有软质橡胶挡板15,第二挡板16与软质橡胶挡板15连接,第一挡板14、软质橡胶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均呈线性分布,过滤网13另一端均连接有倾斜板8,两块倾斜板8对称设置在水箱1上。

在倾斜板8靠近过滤网13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撑杆2与水箱1连接,且倾斜板8的下端延伸至垃圾收集箱9的上方,水箱1、第一底座10、过滤网13和倾斜板8相互之间均等宽,倾斜板8两侧设置有第一挡板14,且第一挡板14与软质橡胶挡板15连接;水箱1上端设置有一根第二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3一侧安装有安装板4,安装板4上设置有水泵5,水泵5下端连接喷头6,喷头6位于锥形顶7正上方。

工作原理:水泵5抽取污水然后将污水从喷头6喷出,先在过滤网13处将水中的固体垃圾阻拦住,被过滤的水流则会进入到水箱1内,当过滤网13上的固体垃圾过多时,控制液压杆11,使得液压杆11带动第一底座10升高,使得过滤网13向上运动,当过滤网13被拉直紧绷时,从而使垃圾从倾斜板8倒入水箱旁的垃圾收集箱9内;其第一挡板14、软质橡胶挡板15和第二挡板16可以防止污水在倾倒过程中四处流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