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水性环氧涂料的盛装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6808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备水性环氧涂料的盛装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腐涂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水性环氧涂料的盛装桶。



背景技术:

金属腐蚀在自然环境和设备运行环境中无处不在,如汽车零部件、桥梁等的腐蚀,它们不仅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因此,对金属的防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在所有的防腐蚀技术和方法中,涂装防腐涂料是最有效、最经济、最常用的方法,并且在某些领域涂装涂料几乎是唯一可行的防腐方法。其中,水性环氧涂料因其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和环保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涂装领域中。

水性环氧涂料是以水为溶剂或分散介质的涂料,以双组分水性环氧涂料为例,它的原料通常选用去离子水、水性助剂、防腐颜料、填料及水性环氧乳液等,制备时,需将各原料按照步骤有顺序地添加并进行搅拌处理方可制得。目前,多是通过抱桶器将原料罐内的原料倒进盛装容器内,再启动搅拌机将搅拌器伸入盛装容器内进行搅拌混合处理,再混合时,盛装容器内的液体极易发生飞溅现象。另外,现有的盛装容器在将其内的涂料转送至下一工序时,要么通过抱桶器进行操作,要么是通过抽气泵从上端开口处抽出以转移涂料,前者工序较为复杂,后者易在容器底留有较多涂料。可见,现有的盛装容器均不能满足涂料高效及低成本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制备水性环氧涂料的盛装桶,本实用新型通过两封盖的分离设计,既能在有转动杆的前提下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封闭,又可便于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开合工作;通过弧形流道的设置,可实现对残留半成品溶液的高效排出,这样,不仅能提高操作的安全性,还能有效减少原料浪费,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制备水性环氧涂料的盛装桶,包括上端开口且下端封闭的筒体,筒体具有中空的容纳腔;

筒体的底端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弧形流道,弧形流道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第一开口端贯穿筒体底端的内壁面,且该开口端由曲率半径变化的弧线包围成条形状,第二开口端贯穿筒体底端的外壁面;

筒体的深度由第一开口端朝着其外围的方向逐步减小;

筒体上端开口处套设有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环在其环面上设置有环形槽;

还包括两对称设置且截面呈半圆状的封盖,两封盖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可与环形槽置入配合的弧形凸起,当两封盖上的弧形凸起均与环形槽置入配合时,两封盖可共同封闭筒体的上端开口;

两封盖直线端的中部还设置有呈半圆状的缺口。

本实用新型中,容纳腔用于盛装各种原料,以备对其进行搅拌混合处理。为便于容纳腔内溶液的排出至其他工序中,第二开口端连通有出料管道。弧形流道是与直线流道相对的概念,也即,弧形流道的内壁面呈弧面设置,这样,可避免溶液停留在弧形流道内。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先将第二开口端封闭处理,再将原料按照工艺步骤倒入筒体内,再启动搅拌机将搅拌器伸入筒体内,由于搅拌器通常连接在转动杆的底端,因此,在搅拌器深入容纳腔内时,转动杆则会穿过筒体的上端开口。待搅拌器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再分别合盖上两封盖,两封盖上均设置有缺口,两缺口可共同形成有为转动杆让位的通口。这样,则可封闭筒体的上端开口,如此,当搅拌器对各原料进行搅拌处理时,则可有效避免各原料从容纳腔内飞溅出来。由于水性环氧涂料的制备需分步骤地加入原料,因此,在搅拌工序中,需多次开合封盖以便于加入原料,而两个封盖的分离设计则既能在有转动杆的前提下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封闭,又可便于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开合工作。其中,通过弧形凸起与环形槽的置入配合,可便于对两封盖的位置进行限位及定位,进而,实现快速地合盖工作。

当筒体内的各原料混合完毕形成半成品后,可先通过倒或者吸的方式将筒体内的溶液从其上端开口处转出至下一工序。当倒或者吸工作后,容纳腔内还会残留一部分溶液,这时,开启第二开口端,使得筒体底端的溶液从弧形流道处流出。其中,筒体的深度由第一开口端朝着其外围的方向逐步减少,溶液则会向第一开口端处聚集,加上第一开口端的边沿呈弧形线条设置,这样,可便于溶液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封盖的分离设计,既能在有转动杆的前提下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封闭,又可便于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开合工作;通过弧形流道的设置,可实现对残留半成品溶液的高效排出,这样,不仅能提高操作的安全性,还能有效减少原料浪费,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为提高封盖封闭筒体上端开口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环内于所述环形槽的区域设置有金属环,所述弧形凸起内设置有可与金属环磁性配合的磁铁。通过磁铁与金属环之间的磁性配合,可快速实现弧形凸起与环形槽之间的置入配合,同时,还可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进而,可进一步加快两封盖对筒体的封闭工作。

为加快溶液进入弧形流道的速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端的长度与所述筒体底端的半径长度相等,且第一开口端的一端位于筒体底端的中心处。

进一步地,两所述封盖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提手。本实用新型中,提手的设置不仅可便于移动封盖,还可起到平衡封盖的作用,避免封盖在封闭筒体时因失衡而发生倾斜甚至脱落问题。

为便于移动筒体,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拉手。

为便于移动筒体,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底端还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底端还设置有地刹器。本实用新型中的地刹器可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及连动组件,外套筒的上端与筒体的下端面固连,外套筒的下端套设于内套筒的上端,外套筒内设置有作用于内套筒的弹性件,连动组件由若干根连接杆铰接构成,连动组件的上端铰接于筒体上,连动组件的中部铰接于内套筒的两侧,连动组件的末端设置有可压缩连动组件高度的第一踏板和可伸长连动组件高度的第二踏板,内套筒的下端还设置有着地基座。应用时,当筒体移动至搅拌器的正下方时,则可通过踩踏第二踏板伸长连动组件的高度,进而带动内套筒相对外套筒向下移动,如此,则可伸长整个地刹器的高度,使得万向轮脱离地面,由着地基座承力,这样,则可增大筒体与地面之间接触的稳定性,避免筒体在搅拌阶段发生移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水性环氧涂料的制备需分步骤地加入原料,因此,在搅拌工序中,需多次开合封盖以便于加入原料,而两个封盖的分离设计则既能在有转动杆的前提下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封闭,又可便于实现对筒体上端开口的开合工作。

2、通过磁铁与金属环之间的磁性配合,可快速实现弧形凸起与环形槽之间的置入配合,同时,还可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进而,可进一步加快两封盖对筒体的封闭工作。

3、当倒或者吸工作后,容纳腔内还会残留一部分溶液,这时,开启第二开口端,使得筒体底端的溶液从弧形流道处流出。其中,筒体的深度由第一开口端朝着其外围的方向逐步减少,溶液则会向第一开口端处聚集,加上第一开口端的边沿呈弧形线条设置,这样,可便于溶液的排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将对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作简单的说明。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还可以根据下面的附图,得到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水性环氧涂料的盛装桶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水性环氧涂料的盛装桶中第一开口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制备水性环氧涂料的盛装桶中封盖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1、筒体,2、容纳腔,3、弧形流道,4、第一开口端,5、第二开口端,6、第一连接环,7、环形槽,8、封盖,9、弧形凸起,10、缺口,11、磁铁,12、金属环,13、提手,14、拉手,15、万向轮,16、地刹器,17、第二连接环,18、内套筒,19、连动组件,20、第一踏板,21、第二踏板,22、着地基座,23、外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而易见的,下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基于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得到的其它所有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制备水性环氧涂料的盛装桶,包括上端开口且下端封闭的筒体1,筒体1具有中空的容纳腔2;

筒体1的底端设置有与容纳腔2连通的弧形流道3,弧形流道3具有第一开口端4和第二开口端5,第一开口端4贯穿筒体1底端的内壁面,且该开口端由曲率半径变化的弧线包围成条形状,第二开口端5贯穿筒体1底端的外壁面;

筒体1的深度由第一开口端4朝着其外围的方向逐步减小;

筒体1上端开口处套设有第一连接环6,第一连接环6在其环面上设置有环形槽7;

还包括两对称设置且截面呈半圆状的封盖8,两封盖8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环17,第二连接环17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可与环形槽7置入配合的弧形凸起9,当两封盖8上的弧形凸起9均与环形槽7置入配合时,两封盖8可共同封闭筒体1的上端开口;

两封盖8直线端的中部还设置有呈半圆状的缺口10。

本实施例中,容纳腔2用于盛装各种原料,以备对其进行搅拌混合处理。为便于容纳腔2内溶液的排出至其他工序中,第二开口端5连通有出料管道。弧形流道3是与直线流道相对的概念,也即,弧形流道的内壁面呈弧面设置,这样,可避免溶液停留在弧形流道3内。

本实施例应用时,先将第二开口端5封闭处理,再将原料按照工艺步骤倒入筒体1内,再启动搅拌机将搅拌器伸入筒体1内,由于搅拌器通常连接在转动杆的底端,因此,在搅拌器深入容纳腔2内时,转动杆则会穿过筒体1的上端开口。待搅拌器移动至合适位置后,再分别合盖上两封盖8,两封盖8上均设置有缺口10,两缺口10可共同形成有为转动杆让位的通口。这样,则可封闭筒体1的上端开口,如此,当搅拌器对各原料进行搅拌处理时,则可有效避免各原料从容纳腔内飞溅出来。由于水性环氧涂料的制备需分步骤地加入原料,因此,在搅拌工序中,需多次开合封盖8以便于加入原料,而两个封盖8的分离设计则既能在有转动杆的前提下实现对筒体上1端开口的封闭,又可便于实现对筒体1上端开口的开合工作。其中,通过弧形凸起9与环形槽7的置入配合,可便于对两封盖8的位置进行限位及定位,进而,实现快速地合盖工作。

当筒体1内的各原料混合完毕形成半成品后,可先通过倒或者吸的方式将筒体1内的溶液从其上端开口处转出至下一工序。当倒或者吸工作后,容纳腔2内还会残留一部分溶液,这时,开启第二开口端5,使得筒体1底端的溶液从弧形流道3处流出。其中,筒体1的深度由第一开口端4朝着其外围的方向逐步减少,溶液则会向第一开口端4处聚集,加上第一开口端4的边沿呈弧形线条设置,这样,可便于溶液的排出。

本实施例通过两封盖8的分离设计,既能在有转动杆的前提下实现对筒体1上端开口的封闭,又可便于实现对筒体1上端开口的开合工作;通过弧形流道3的设置,可实现对残留半成品溶液的高效排出,这样,不仅能提高操作的安全性,还能有效减少原料浪费,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为提高封盖8封闭筒体1上端开口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环6内于所述环形槽7的区域设置有金属环12,所述弧形凸起9内设置有可与金属环12磁性配合的磁铁11。通过磁铁11与金属环12之间的磁性配合,可快速实现弧形凸起9与环形槽7之间的置入配合,同时,还可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进而,可进一步加快两封盖8对筒体1的封闭工作。

为加快溶液进入弧形流道3的速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端4的长度与所述筒体1底端的半径长度相等,且第一开口端4的一端位于筒体1底端的中心处。

优选地,两所述封盖8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提手13。本实用新型中,提手的设置不仅可便于移动封盖8,还可起到平衡封盖8的作用,避免封盖8在封闭筒体1时因失衡而发生倾斜甚至脱落问题。

为便于移动筒体1,优选地,所述筒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拉手14。

为便于移动筒体1,优选地,所述筒体1的底端还设置有若干个万向轮15。

优选地,所述筒体1的底端还设置有地刹器16。本实用新型中的地刹器16可包括外套筒23、内套筒18及连动组件19,外套筒23的上端与筒体1的下端面固连,外套筒23的下端套设于内套筒18的上端,外套筒23内设置有作用于内套筒18的弹性件,连动组件19由若干根连接杆铰接构成,连动组件19的上端铰接于筒体1上,连动组件19的中部铰接于内套筒18的两侧,连动组件19的末端设置有可压缩连动组件19高度的第一踏板20和可伸长连动组件高度的第二踏板21,内套筒18的下端还设置有着地基座22。应用时,当筒体1移动至搅拌器的正下方时,则可通过踩踏第二踏板21伸长连动组件19的高度,进而带动内套筒18相对外套筒23向下移动,如此,则可伸长整个地刹器16的高度,使得万向轮15脱离地面,由着地基座22承力,这样,则可增大筒体1与地面之间接触的稳定性,避免筒体1在搅拌阶段发生移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