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教学观察的液相催化反应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9189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教学观察的液相催化反应容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反应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教学观察的液相催化反应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的学校仅配备了实验室用实验仪器,但是实验室的实验和工业化生产中的反应存在很大的区别,反应容器是化工生产和实验中经常使用的设备,用来完成水解、氢化、加热混配、恒温反应等工艺过程并进行实验展示。大型教学实习基地中,教学用的化学反应容器,为了使反应更加充分,反应容器大都配有搅拌装置,现有搅拌装置多采用搅拌桨。反应中,机械搅拌时,搅拌桨的防腐蚀层易被破坏,造成搅拌桨的损坏,影响搅拌效果,进而影响化学反应的进度,同时由于搅拌桨的阻碍,也不能够更直观的展示反应的进程和变化。而在化学反应时,由于反应类型的不同以及反应物量的区别,固定位置的搅拌桨难以将反应物和催化剂搅拌均匀,搅拌使用范围狭窄,搅拌能力有限,同时造成反应中的热量分布不均,影响反应速度和结果,导致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教学观察的液相催化反应容器,能够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直观的展示反应的进程和变化,确保将反应容器中的反应物和催化剂搅拌均匀,使反应中的热量均匀分布,保证反应结果和反应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于教学观察的液相催化反应容器,包括罐体和支撑架,所述罐体和支撑架间活动连接,所述罐体上部设有进料口和泄压口,所述罐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和排污口,所述罐体外壁的中部设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与罐体垂直,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上连接有摇臂,所述摇臂与传动轴垂直设置,所述摇臂与第一支撑杆间活动连接,所述摇臂转动带动第一支撑杆做圆周运动,所述支撑架上设有与第二支撑杆相适应的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支撑座活动连接,所述罐体下方设有升降支架,所述升降支架上设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与罐体底部相适应,所述罐体上设有透明视窗。

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罐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球形容纳槽,所述摇臂的一端与传动轴连接,所述摇臂的自由端上设有与传动轴反向平行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远离摇臂的一端设有与第一球形容纳槽相适应的第一球体,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罐体的一端设有第二球体,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与第二球体相适应的第二球形容纳槽。

所述传动轴通过传动链条与输出轴连接,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设有轴承,所述传动轴套设在轴承内。

所述升降支架为多级液压缸,所述升降台上设有与出料口和排污口相适应的孔洞。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电机工作带动摇臂转动,摇臂带动第一支撑杆做圆周运动,同时第二支撑杆与支撑座活动连接,运动过程中则形成了以电机输出轴所在的直线为轴,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连线为侧边的圆锥状运动,罐体随运动进行而晃动,不需在反应容器中安装搅拌桨即可通过容器自身的晃动,实现容器内反应物和催化剂的混合、搅拌,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避免搅拌桨因腐蚀损坏带来的不便,罐体的晃动又能够产生较大的搅拌力和较广的搅拌范围,确保将反应容器中的反应物和催化剂搅拌均匀,使反应中的热量均匀分布,保证反应结果和反应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罐体下方的升降支架和升降台,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在非搅拌时间牢固的固定,避免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承受过大的力,既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又能够在进料或出料过程中保持稳定,保证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透明视窗便于观察,能够直观的看到罐体内的反应进程和变化。

2、所述第一支撑杆远离罐体的一端设有第一球形容纳槽,所述摇臂的一端与传动轴连接,所述摇臂的自由端上设有与传动轴反向平行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远离摇臂的一端设有与第一球形容纳槽相适应的第一球体,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罐体的一端设有第二球体,所述支撑座上设有与第二球体相适应的第二球形容纳槽,能够使罐体与支撑架更牢固的配合,同时球体与球形容纳槽间的球形连接使罐体能够更加自由的活动,使搅拌效果更佳,促进反应的进行。

3、所述传动轴通过传动链条与输出轴连接,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设有轴承,所述传动轴套设在轴承内,轴承将传动轴更好的固定,既保证传动轴的使用寿命,又能够避免传动轴因受力过大产生变形影响搅拌效果。

4、所述升降支架为多级液压缸,所述升降台上设有与出料口和排污口相适应的孔洞,升降支架既能够根据反应的进程进行升降,同时多级液压缸能够在搅拌过程中占用更小的空间,同时确保在固定罐体时能够提供较长的工作行程,升降台能够与罐体底部更好的配合,使固定效果更佳,进一步促进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默认状态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撑杆与摇臂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支撑杆与支撑座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1、罐体;11、进料口;12、泄压口;13、出料口;14、排污口;15、第一支撑杆;151、第一球形容纳槽;16、第二支撑杆;161、第二球体;2、支撑架;21、电机;22、传动轴;3、摇臂;31、连接件;311、第一球体;4、支撑座;41、第二球形容纳槽;5、升降支架;51、升降台;6、轴承;7、透明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是一种便于教学观察的液相催化反应容器,包括罐体1和支撑架2,所述罐体1和支撑架2间活动连接,支撑架2立在罐体1两侧,所述罐体1上部设有进料口11和泄压口12,进料口11处设有流量计,精确控制反应物和催化剂的量,泄压口12处设有电磁阀,罐体1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电磁阀信号连接,当反应过程中压力过大时,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传递给电磁阀,控制泄压口12的开启,使罐体1内压力处于正常范围。所述罐体1底部设有出料口13和排污口14,所述罐体1外壁的中部设有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所述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对称设置分设在罐体1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均与罐体1垂直,第一支撑杆15与第二支撑杆16处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支撑架2上设有电机21,支撑架2上设有支撑平台,电机21设置在支撑平台上,搅拌工作进行前罐体1保持竖直状态,此状态为本实用新型默认状态。所述电机21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传动轴22,在默认状态下,传动轴22、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传动轴22上连接有摇臂3,所述摇臂3与传动轴22垂直设置,电机21工作时,摇臂3以传动轴22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所述摇臂3与第一支撑杆15间活动连接,所述摇臂3转动带动第一支撑杆15做圆周运动,所述支撑架2上设有与第二支撑杆16相适应的支撑座4,所述第二支撑杆16与支撑座4活动连接,搅拌过程中则形成了以电机21输出轴所在的直线为轴,以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的连线为侧边的圆锥状运动,罐体1随运动进行而晃动,不需在反应容器中安装搅拌桨即可通过容器自身的晃动,实现容器内反应物和催化剂的混合、搅拌,能够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确保将反应容器中的反应物和催化剂搅拌均匀,使反应中的热量均匀分布,保证反应结果和反应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所述罐体1下方设有升降支架5,所述升降支架5上设有升降台51,所述升降台51与罐体1底部相适应,本实用新型默认状态下,升降台51与罐体1底部贴合,升降台51为罐体1提供支承力,升降支架5能够将罐体1牢固的固定,避免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承受过大的力,既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又能够在进料或出料过程中保持稳定,保证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罐体1上设有透明视窗7,能够更直观的展示反应的进程和变化,便于观察。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升降支架5上升使升降台51与罐体1底部贴合,从进料口11将所需反应物和催化剂等投入到罐体1内,待所需物料准备齐全,升降支架5带动升降台51向下运动,使升降台51远离罐体1。电机21开始工作,摇臂3转动带动第一支撑杆15运动,形成了以传动轴22所在的直线为轴,以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的连线为侧边的圆锥状运动;搅拌结束、化学反应完毕后将本实用新型恢复到默认状态,升降支架5带动升降台51上升使升降台51对罐体1进行支撑,打开出料口13将生成物排出。

为了能够使罐体1与支撑架2更牢固的配合,同时确保罐体1能够更加自由的活动,所述第一支撑杆15远离罐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球形容纳槽151,所述摇臂3的一端与传动轴22连接,所述摇臂3的自由端上设有与传动轴22反向平行的连接件31,所述连接件31远离摇臂3的一端设有与第一球形容纳槽151相适应的第一球体311,所述第二支撑杆16远离罐体1的一端设有第二球体161,所述支撑座4上设有与第二球体161相适应的第二球形容纳槽41,罐体1两侧的两个球形连接结构使罐体1能够更加自由的活动,使搅拌效果更佳,促进反应的进行。

为了能够避免传动轴22因受力过大产生变形影响搅拌效果,所述传动轴22通过传动链条与输出轴连接,所述支撑架2上固定设有轴承6,所述传动轴22套设在轴承6内,轴承6将传动轴22更好的固定,防止在搅拌过程中将作用力传输给输出轴,避免对电机21的损伤,同时避免传动轴22的磨损、变形和偏移,保证传动轴22的使用寿命,确保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

为了保证本实用新型固定效果更佳,进一步促进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所述升降支架5为多级液压缸,所述升降台51上设有与出料口13和排污口14相适应的孔洞,升降支架5既能够根据反应的进程进行升降,同时多级液压缸能够在搅拌过程中占用更小的空间,同时确保在固定罐体1时能够提供较长的工作行程,升降台51能够与罐体1底部更好的配合。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便于教学观察的液相催化反应容器,包括罐体1和支撑架2,罐体1上设有透明视窗7,罐体1和支撑架2间活动连接,支撑架2立在罐体1两侧,罐体1上部设有进料口11和泄压口12,进料口11处设有流量计,泄压口12处设有电磁阀,罐体1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电磁阀信号连接,当反应过程中压力过大时,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号传递给电磁阀,控制泄压口12的开启,使罐体1内压力处于正常范围。罐体1底部设有出料口13和排污口14,罐体1外壁的中部设有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对称设置分设在罐体1两侧,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均与罐体1垂直,第一支撑杆15与第二支撑杆16处在同一直线上。支撑架2上设有电机21,支撑架2上设有支撑平台,电机21设置在支撑平台上,搅拌工作进行前,罐体1保持竖直状态,此状态为本实用新型默认状态。电机21的输出轴上传动连接有传动轴22,在默认状态下,传动轴22、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在同一水平面上。传动轴22上连接有摇臂3,摇臂3与传动轴22垂直设置,电机21工作时,摇臂3以传动轴22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摇臂3与第一支撑杆15间活动连接,摇臂3转动带动第一支撑杆15做圆周运动,支撑架2上设有与第二支撑杆16相适应的支撑座4,第二支撑杆16与支撑座4活动连接,第一支撑杆15远离罐体1的一端设有第一球形容纳槽151,摇臂3的一端与传动轴22连接,摇臂3的自由端上设有与传动轴22反向平行的连接件31,连接件31远离摇臂3的一端设有与第一球形容纳槽151相适应的第一球体311,第二支撑杆16远离罐体1的一端设有第二球体161,支撑座4上设有与第二球体161相适应的第二球形容纳槽41,能够使罐体1与支撑架2更牢固的配合,同时罐体两侧的两个球形连接结构使罐体1能够更加自由的活动,使搅拌效果更佳,促进反应的进行。搅拌过程中则形成了以传动轴22所在的直线为轴,以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的连线为侧边的圆锥状运动,罐体1随运动进行而晃动,不需在反应容器中安装搅拌桨即可通过容器自身的晃动,实现容器内反应物和催化剂的混合、搅拌,能够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确保将反应容器中的反应物和催化剂搅拌均匀,使反应中的热量均匀分布,保证反应结果和反应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传动轴22通过传动链条与输出轴连接,支撑架2上固定设有轴承6,传动轴22套设在轴承6内,轴承6将传动轴22更好的固定,防止在搅拌过程中将作用力传输给输出轴,避免对电机21的损伤,同时避免传动轴22的磨损、变形和偏移,保证传动轴22的使用寿命,确保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罐体1下方设有升降支架5,升降支架5上设有升降台51,升降台51与罐体1底部相适应,本实用新型默认状态下,升降台51与罐体1底部贴合,升降台51为罐体1提供支承力,升降支架5能够将罐体1牢固的固定,避免第一支撑杆15和第二支撑杆16承受过大的力,既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又能够在进料或出料过程中保持稳定,保证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升降支架5为多级液压缸,升降台51上设有与出料口13和排污口14相适应的孔洞,升降支架5既能够根据反应的进程进行升降,同时多级液压缸能够在搅拌过程中占用更小的空间,同时确保在固定罐体1时能够提供较长的工作行程,升降台51能够与罐体1底部更好的配合,使固定效果更佳,进一步促进化学反应的正常进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