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8483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滤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滤机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压滤板。



背景技术:

压滤机为液固分离的一种设备,在现有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压滤板为压滤机的主要配件,在液固分离过程中起到分离液相和固相的作用。因此,压滤板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压滤机的分离效率及分离质量。

现有技术中压滤板的结构简单,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原液中的固相物质容易堵塞压滤板的流道,进而造成压滤板失效,降低了压滤机的分离效率。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压滤板结构不合理,造成压滤板容易磨损,缩短了压滤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滤板,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压滤板的结构不合理,造成压滤板容易堵塞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滤板,包括压滤板本体,所述压滤板本体上一体式设有挂件,所述压滤板本体上还设有进料口,所述压滤板本体包括边缘部、中心部和中间部,所述中间部位于边缘部与中心部之间,所述边缘部的厚度大于中间部的厚度,所述中间部的厚度大于中心部的厚度,所述进料口开设在中心部上,所述中间部上一体式设有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凸出中间部,并且所述支撑体的形状为圆台形,所述支撑体远离中间部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支撑体与中间部接触的一端的直径;所述挂件上设有挂槽,所述挂槽的侧壁上设有耐磨层。

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挂件上开设有减轻压滤板本体重量的减重槽,所述减重槽的深度小于挂件厚度的1/2。减重槽的设置减轻了压滤板本体的重量,并且有效地节约了制造压滤板本体的材料,降低了压滤板本体的制造成本。

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边缘部与中间部之间设有第一过渡斜坡,所述中间部与中心部之间设有第二过渡斜坡,所述第一过渡斜坡、第二过渡斜坡与压滤板本体的中心面之间的夹角均为30度至60度。第一过渡斜坡和第二过渡斜坡的设置使得边缘部与中间部、中间部与中心部过渡平滑,压滤板本体上不会产生死角,优化了压滤板的使用性能。

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边缘部和第一过渡斜坡上均一体式设有支撑体。支撑体用于支撑滤布,在边缘部和第一过渡斜坡上均一体式设置支撑体,大大优化了压滤板的使用性能。

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挂件上端凸出压滤板本体的长度小于挂件下端凸出压滤板本体的长度,并且,所述挂件的厚度向挂件远离压滤板本体的一侧逐渐变薄。挂件与压滤板本体连接可靠,提高了压滤板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

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耐磨层粘接在挂槽的侧壁上。耐磨层设置方便,降低了压滤板的制造成本。

一种可选的方案,相邻两个支撑体之间的距离为0.3毫米至1.2毫米。该距离可有效地避免固相物质堵塞压滤板,优化了压滤板的使用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滤板,具有如下优点:压滤板本体包括边缘部、中间部和中心部,该中间部位于边缘部与中心部之间,边缘部的厚度大于中间部的厚度,中间部的厚度大于中心部的厚度,在中间部上设有凸出中间部的支撑体,该支撑体的形状为圆台形,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减小了滤布与压滤板本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压滤机的过滤效率,并且,支撑体的设置可以避免原液中的固相物质堵塞压滤板,压滤板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且不易堵塞,优化了压滤板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压滤板的主视图;

附图2是附图1中A-A处剖视图;

附图3是附图2中B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滤板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压滤板为压滤机中主要的分离部件,相邻两个压滤板之间设有滤布,相邻两个压滤板压紧后形成过滤腔,以此来实现固液分离。在压滤板上还应设有洗涤口100和出液口200,洗涤口100和出液口200的设置方式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展开叙述。

如图1所示,一种压滤板,包括压滤板本体1,所述压滤板本体1上一体式设有挂件2,所述挂件2上设有挂槽8,所述挂槽8的侧壁上设有耐磨层9,所述耐磨层9粘接在挂槽8的侧壁上,挂件2即为将压滤板挂接在压滤机上的结构,压滤机在工作过程中,压滤板可能需要相对于压滤机移动,此时,挂件2与压滤机直接摩擦,耐磨层9的设置就在于提高挂件2的耐磨性以延长压滤板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所述挂件2上开设有减轻压滤板本体1重量的减重槽10,所述减重槽10的深度小于挂件2厚度的1/2,挂件2厚度是指挂件2最薄处的厚度,减重槽10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成状,减重槽10的位置应设置在远离挂件2受力处的位置上,以提高挂件2的强度,所述挂件2上端凸出压滤板本体1的长度小于挂件2下端凸出压滤板本体1的长度,并且,所述挂件2的厚度向挂件2远离压滤板本体1的一侧逐渐变薄,该设置进一步减小了挂件2的重量,并且,还可以节约制造压滤板本体1的材料,降低了压滤板的制造成本;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压滤板本体1包括边缘部4、中心部5和中间部6,所述中间部6位于边缘部4与中心部5之间,所述边缘部4的厚度大于中间部6的厚度,所述中间部6的厚度大于中心部5的厚度,压滤板本体1各部位的厚度并不一致,从而减小了滤布与压滤板本体1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固相物质堵塞压滤板,并且在实际使用时,大大提高了压滤机的过滤效率;

如图2所示,所述边缘部4与中间部6之间设有第一过渡斜坡11,所述中间部6与中心部5之间设有第二过渡斜坡12,所述第一过渡斜坡11、第二过渡斜坡12与压滤板本体1的中心面之间的夹角均为30度至60度,第一过渡斜坡11、第二过渡斜坡12的设置使得边缘部4与中间部6、中间部6与中心部5过渡平滑,压滤板本体1上不会形成死角,有效地避免了固相物质积聚在死角内堵塞压滤板,第一过渡斜坡11、第二过渡斜坡12与压滤板本体1之间的夹角可以为45度,其具体数值并不做具体限定,在设计时可以在上述区间内合理选择;

如图1、图2、图3所示,该压滤板本体1还应包括进料口3,所述进料口3开设在中心部5上,所述中间部6上一体式设有支撑体7,所述支撑体7凸出中间部6,并且所述支撑体7的形状为圆台形,所述支撑体7远离中间部6的一端的直径小于支撑体7与中间部6接触的一端的直径,所述边缘部4和第一过渡斜坡11上均一体式设有支撑体7,支撑体7的设置起到支撑滤布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压滤机的过滤效率,并且,压滤机在工作时,压滤板不容易堵塞。

相邻两个支撑体7之间的距离为0.3毫米至1.2毫米,相邻两个支撑体7之间的距离优选为0.5毫米,该设置可以有效地阻挡固相物质,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压滤板被堵塞,优化了压滤板的使用性能,提高了压滤机的过滤效率。

上述技术方案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压滤板不容易被堵塞,提高了压滤机的过滤效率。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本说明书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而该修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挂件2也可以采用螺钉固定在压滤板本体1上。

耐磨层9也可以采用耐磨块替代,在耐磨块上应开设与压滤机上支撑杆配合的装配槽,该支撑杆即支撑压滤板的杆状结构。耐磨块可以采用螺钉固定在挂槽8的侧壁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