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速磨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6262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速磨煤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速磨煤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燃煤机组大量采用中速磨煤机,例如辊式磨煤机等,中速磨煤机的结构一般如图1所示,包括磨盘2和压辊,磨盘的四周设置有风环3,原煤在磨盘和压辊之间被研磨成煤粉后,热风通过设置在磨盘四周的风环喷口喷入磨煤机上部内腔中将煤粉携带出磨煤机,之后送至炉膛进行燃烧。在该过程中,磨盘与风环一直绕轴线自转,使得热风容易从风环与磨煤机机壳1之间的动静间隙中通过,导致磨煤机在运行过程中风环处漏风过大,风环喷嘴中风速降低,热风在风环处向上驱动力不足,携带煤粉能力降低,磨煤机出力减小等现象的发生,甚至当风环处漏风较大时,造成磨煤机出口风煤比较高,进而影响炉内燃烧工况。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的中速磨煤机一般在风环的外圈32上端设置一个密封板a,通过调节密封板的纵向高度,进而减小风环与磨煤机机壳上的折向挡板4之间的动静间隙,实现风环与磨煤机机壳之间动静间隙的密封。但是在磨煤机长期使用过程中,因为磨盘和风环在不停的绕轴线自转,转动过程中会带动密封板在轴向和径向方向发生振动,使密封板逐渐磨损、松动滑落,导致风环与磨煤机机壳之间动静间隙逐渐增大,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变差,无法稳定有效的实现密封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长期稳定有效密封的中速磨煤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速磨煤机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壳和安装在机壳内部的风环,所述机壳内在风环的上端位置处设置有封堵风环与机壳之间的间隙的上挡风板,所述机壳内在风环的下端位置处设有封堵风环与机壳之间的间隙的下挡风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挡风板和下挡风板中的其中一个安装在磨煤机机壳上,另一个安装在风环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挡风板与机壳固定连接,下挡风板与风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挡风板的整体形状呈漏斗状,上端边沿紧贴机壳内壁面,下端内径不大于风环的外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漏斗状上挡风板的板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7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速磨煤机还包括周向间隔设置在上挡风板下方、用于连接上挡风板与机壳的三角形肋板,所述三角形肋板的一条边与机壳内壁面固定连接,一条边与上挡风板的板面平行且通过螺栓与上挡风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角形肋板为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肋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机壳内壁面固定连接,斜边与上挡风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挡风板包括水平环板,所述水平环板的内侧边缘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插入风环的外圈内侧并与风环外圈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挡风板与下挡风板均沿周向方向分为多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风环与磨煤机机壳的动静间隙处设置上、下两层挡风板的结构,不仅减小了机壳与风环之间的动静间隙,而且当某一层的挡风板出现磨损后,另一层的挡风板仍可以对气流进行有效密封,使风环与磨煤机机壳之间动静间隙的密封效果不会有太大改变,有助于实现密封结构的长期稳定有效密封。

进一步的,上挡风板与下挡风板中一个与机壳连接,另一个与风环连接,在风环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靠近风环外圈上端的上部密封间隙和靠近机壳内壁面的下部密封间隙,两个密封间隙处于不同的竖直面内,使两个密封间隙之间形成拐角型气流通道,增大了气流在该风环密封装置中的流动阻力,减小了气流的流量,进一步的提高了风环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上挡风板与机壳固定连接,下挡风板与风环固定连接,连接方便,易于安装。

进一步的,上挡风板设置为漏斗状,板面向下倾斜,可以将落在其上表面上的石子煤及粗煤粉颗粒导到风环的上部出口,通过热风带走,而不会沉积在上挡风板上。

进一步的,上挡风板通过设置在其下方的三角形肋板与机壳固定连接,三角形肋片可以增强上挡风板的支撑强度,使上挡风板与机壳的连接结构更加的牢固。

进一步的,上挡风板与下挡风板均沿周向方向分为多段,便于实际使用时的搬运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风环与磨煤机机壳之间密封结构的局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速磨煤机的具体实施例中风环与磨煤机机壳之间密封结构的局部结构图。

图中:1、机壳;2、磨盘;3、风环;31、内圈;32、外圈;4、折向挡板;5、三角形肋板;6、上挡风板;71、上部密封间隙;72、下部密封间隙;8、下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速磨煤机的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包括机壳1以及设置在机壳1内的磨盘2,磨盘2的外侧周向设置有风环3,所述风环3包括内圈31以及外圈32。机壳1的内侧在风环3的上方设置有折向挡板4。

机壳1与风环3之间设置有风环密封结构,所述风环密封结构包括上、下两层密封结构,上层密封结构包括在折向挡板4下方、风环3上方、沿机壳1的内壁面周向间隔设置的三角形肋板5,三角形肋片5为直角三角形,斜边朝上,其中一条直角边与机壳1的内壁面固定连接。三角形肋板5的上部斜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挡风板6。上挡风板6沿机壳1的内壁面周向设置的,整体形状呈漏斗状,上端边沿紧贴机壳1的内壁面,下端内径与风环外径相同,下端边沿紧靠风环3的外圈32的上端,与外圈32上端面之间形成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上部密封间隙71。在本实施例中,上挡风板6的板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70°,三角形肋板5的斜边与上挡风板6的板面平行。

下层密封结构包括沿风环3的外侧周向设置的下挡风板8,下挡风板8包括水平环板,所述水平环板的外边缘紧靠机壳1的内壁面,与机壳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下部密封间隙72。所述水平环板的内边缘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环形翻边,所述环形翻边插入外圈32的内侧并之间并通过螺栓与外圈3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密封间隙71和下部密封间隙72的尺寸控制在10mm以内。

所述上挡风板6与下挡风板8均沿周向方向分为多段,以便于实际使用时的搬运和安装。

所述上挡风板6与下挡风板8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先通过螺栓将其固定在三角形肋板5或风环3的外圈32上,之后再进行焊接固定,保证其固定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风环密封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风环3与磨煤机机壳1的动静间隙处设置上、下两层挡风板的结构,不仅减小了机壳1与风环3之间的动静间隙,而且当某一层的挡风板出现磨损后,另一层的挡风板仍可以对气流进行有效密封,使风环3与磨煤机机壳1之间动静间隙的密封效果不会有太大改变,有助于实现密封结构的长期稳定有效密封。而且,上挡风板6与机壳1固定连接,下挡风板8与风环3固定连接,不仅连接方便,易于安装,而且在风环3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靠近风环外圈32上端的上部密封间隙71和靠近机壳内壁面的下部密封间隙72,两个密封间隙处于不同的竖直面内,使两个密封间隙之间形成拐角型气流通道,增大了气流在该风环密封结构中的流动阻力,减小了气流的流量,进一步的提高了风环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

此外,上挡风板6设置为漏斗状,板面向下倾斜,可以将落在其上表面上的石子煤及粗煤粉颗粒导到风环3的上部出口,通过热风带走,而不会沉积在上挡风板上。上挡风板6通过三角形肋片5倾斜设置,三角形肋片5可以增强上挡风板6的支撑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也可以将上挡风板与风环3的外圈固定连接,将下层密封结构中的下挡风板与机壳1固定连接,此时,三角形肋板的形状设置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35°~160°,三角形肋板的一条腰与外圈32的外壁面固定连接,另一条腰与上挡风板固定连接;下挡风板的环形翻边设置在水平板面的外环边缘,与机壳1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挡风板也可以不通过三角形肋板与机壳1固定连接,而是直接在上挡风板的外边缘设置竖直向下延伸的翻边,通过该翻边与机壳1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上挡风板6的下端内径也可以小于风环3的外径,同样可以起到密封动静间隙的效果,但是这样会减小风环3的出口截面面积,影响风环3的出口风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下挡风板的水平板面也可以设置为向下倾斜一定角度,避免落在水平板面上的煤粉在水平板面上聚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