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扰动的灰分回收装置及其回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7835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灰分回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无扰动的灰分回收装置及其回收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灰分回收装置一般由收集罐和过滤装置组成,在工作时,只能对烟气中的大颗粒粉尘进行收集,对于烟气中的小颗粒粉尘则无法收集,工作效率低;再者,现有的灰分回收装置也无法连续无扰动的将含尘烟气中的灰分分离和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过滤效率高、且能够无扰动的将含尘烟气中的灰分分离和回收的无扰动的灰分回收装置及其回收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扰动的灰分回收装置,包括两套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的回收装置以及实现两套回收装置连通后内部压力平衡的压力平衡装置,两套回收装置通过烟气进、出口总管连接;

所述回收装置包括:

一壳体,壳体为上下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筒状结构,壳体上方的外壁上设有与壳体内部导通的烟气出口管,烟气出口管与烟气出口总管连接;烟气出口管上设有烟气出口阀门;

一设置在壳体内部的滤袋,滤袋用于收集烟气中的粉尘;

一盖合在壳体上部开口上的盖板;

一与壳体下部开口连接的旋风分离段;旋风分离段的外壁上设有与旋风分离段内部导通的烟气进口管,烟气进口管与烟气进口总管连接;烟气进口管上设有烟气进口阀门;

一与旋风分离段出口端连接的收集罐;

一设置在盖板上的压缩空气反吹装置,压缩空气反吹装置用于将滤袋上的粉尘吹落至收集罐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压力平衡装置由连接管和设置在连接管上的平衡阀组成,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两套回收装置的壳体内部导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由碳钢材料制成,壳体的外壁上设有保温夹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袋采用环状均布的方式布置,滤袋通过固定花板安装在壳体内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回收装置上设有压力测点和温度测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旋风分离段为倒锥形结构,上部开口与壳体连接,下部开口与收集罐采用卡箍形式连接,且下部开口的角度为3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收集罐的外壁上设有取样口,底部设有出灰口,出灰口上设有出灰阀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压缩空气反吹装置由电磁脉冲阀、反吹管以及均流管组成,均流管的出口与滤袋上端的开口连接。

一种无扰动的灰分回收装置的回收工艺,回收工艺的具体步骤如下:

(1)先打开两个回收装置中任意一个回收装置的烟气进口阀门和烟气出口阀门,另外一个回收装置的烟气进口阀门和烟气出口阀门关闭;此时,烟气从阀门打开的烟气进口管进入到旋风分离段中,旋风分离段将烟气中的大颗粒初步分离至收集罐中;

(2)经过初步分离的烟气进入到滤袋中,烟气中的粉尘随着时间推移在滤袋上越积越多;

(3)开启压力平衡装置上的平衡阀,对两个回收装置中的压力进行平衡;

(4)当滤袋上的粉尘积攒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对滤袋进行压缩空气吹扫,此时,开启另外一个回收装置的烟气进口阀门和烟气出口阀门,将烟气引入另外一个回收装置,与此同时,将原回收装置的烟气进口阀门和烟气出口阀门关闭,且同时关闭压力平衡装置上的平衡阀;

(5)打开压缩空气反吹装置上的电磁脉冲阀,利用压缩空气将滤袋上的粉尘振落到收集罐中;

(6)打开收集罐上的出灰阀门去除灰分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5)中电磁脉冲阀每3秒钟打开一次,直至滤袋上的粉尘全部振落为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装置在使用时,一用一备,即单套回收装置流通烟气时,另一套回收装置无烟气流通且进行滤袋反吹和灰分收集,其不仅结构简单、过滤效率高、且能够连续无扰动的将含尘烟气中的灰分分离和回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0、第一回收装置 20、第二回收装置 30、压力平衡装置 31、连接管32、平衡阀 40、壳体 41、烟气出口管 42、烟气出口阀门 50、滤袋 51、固定花板 60、盖板 70、旋风分离段 71、烟气进口管 72、烟气进口阀门80、收集罐 81、取样口 82、出灰口 83、出灰阀门 90、压缩空气反吹装置 91、电磁脉冲阀 100、压力测点 110、温度测点 120、烟气进口总管130、烟气出口总管 14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扰动的灰分回收装置,包括两套结构相同且对称布置的第一回收装置10、第二回收装置20以及实现两套回收装置连通后内部压力平衡的压力平衡装置30;两套回收装置通过外部烟气进口总管120、烟气出口总管130连接,两套回收装置在工作时均通过支架140进行固定;压力平衡装置30由连接管31和设置在连接管上的平衡阀32组成,连接管31的两端分别与两套回收装置的壳体40内部连接导通,使用时,通过对平衡阀32的开、关,来实现两套回收装置的压力平衡。

本发明第一、第二回收装置均包括壳体40、设置在壳体40内部的滤袋50、盖合在壳体40上部开口上的盖板60、与壳体下部开口连接的旋风分离段70、与旋风分离段出口端连接的收集罐80以及设置在盖板上的压缩空气反吹装置90。

壳体40由碳钢材料制成,其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壳体40的外壁上设有保温夹层(图中未画出),保温夹层可以有效减小回收装置中烟气热量损失,壳体40为上、下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筒状结构,壳体40上方的外壁上设有与壳体内部导通的烟气出口管41,烟气出口管41与烟气出口总管130连接;烟气出口管41上设有烟气出口阀门42。

滤袋50用于收集烟气中的粉尘,滤袋50采用环状均布的方式布置,大大增加了过滤面积;滤袋50通过固定花板51安装在壳体40内部,提高了滤袋工作时的稳定性;滤袋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本发明中优选为4个。

旋风分离段70的外壁上设有与旋风分离段内部导通的烟气进口管70,烟气进口管71与烟气进口总管120连接;烟气进口管71上设有烟气进口阀门72,烟气进口阀门72控制烟气进口管71的打开和关闭;旋风分离段70为倒锥形结构,上部开口与壳体40连接,下部开口与收集罐80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本发明中优选为卡箍方式连接,其便于收集罐80的安装和维护;旋风分离段70下部开口的角度为30°,该角度便于烟气中大颗粒粉尘快速落入收集罐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

收集罐80的外壁上设有取样口81,取样口81用于灰分取样;收集罐80的底部设有出灰口82,出灰口82上设有出灰阀门83,出灰口82用于回收装置中无烟气流通,且灰分已反吹落至收集罐后的灰分取出。

压缩空气反吹装置90用于将滤袋50上的粉尘吹落至收集罐80中,压缩空气反吹装置90由电磁脉冲阀91、反吹管以及均流管(图中未画出)组成,均流管的个数需和滤袋50的个数相同,本发明优选为4个,安装时,均流管的一端穿过盖板与位于壳体内的滤袋50上端的开口一一对应连接;工作时,压缩空气通过电磁脉冲阀91控制形成间断的脉冲反吹气流,再通过均流管均匀的喷入滤袋50中,将滤袋50上附着的粉尘吹落至收集罐80中。

第一、第二回收装置上均设有压力测点100和温度测点110,压力测点100可以实时测量回收装置中的压力,压力测点100设置在盖板60上;温度测点110用于实时测量回收装置中烟气的温度,温度测点110设置在旋风分离段70的外壁上;当然,压力测点100和温度测点110也可以设置在其它位置,其只要能够完成各自的功能即可,此处不加赘述。

本发明在运行时,一用一备,即一个回收装置流通烟气时,另一个回收装置无烟气流通且进行滤袋反吹和灰分收集。

实施例1,本发明的具体回收工艺步骤如下:

(1)先打开第一回收装置10的烟气进口阀门72和烟气出口阀门42,第二回收装置20的烟气进口阀门72和烟气出口阀门42则关闭;此时,烟气从烟气进口总管120进入第一回收装置10的烟气进口管71,从而进入到旋风分离段70中,烟气以圆周切向的流动方式进入旋风分离段70,旋风分离段70将烟气中的大颗粒初步分离至收集罐80中;

(2)经过上述初步分离的烟气向上流动进入到各个滤袋50中,烟气中的粉尘(大小颗粒均由)随着时间推移在滤袋50上越积越多;

(3)然后,开启第一回收装置10上压力平衡装置30上的平衡阀32,此时第一回收装置10和第二回收装置20之间互通,以实现两个回收装置之间的压力平衡;

(4)当滤袋50上的粉尘积攒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对滤袋50进行压缩空气吹扫去除粉尘,此时,开启第二回收装置20的烟气进口阀门72和烟气出口阀门42,将烟气引入第二回收装置20内,与此同时,将第一回收装置10的烟气进口阀门72和烟气出口阀门42关闭,且同时关闭第一回收装置压力平衡装置30上的平衡阀32;

(5)打开第一回收装置压缩空气反吹装置90上的电磁脉冲阀91,压缩空气通过电磁脉冲阀91控制,形成间断的脉冲反吹气流,再通过均流管均匀的喷入滤袋50中,将滤袋50上附着的粉尘吹落至收集罐80中;电磁脉冲阀91每3秒钟打开一次,直至滤袋50上的粉尘全部振落为止,电磁脉冲阀91的打开方式使得压缩空气反吹装置90能够形成间断的脉冲反吹气流,从而可以产生瞬间冲击气压,将滤袋50上的粉尘振落,并掉落到收集罐80中,提高了工作效率;

(6)最后打开收集罐80上的出灰阀门83去除灰分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