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离心管束微旋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489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离心管束微旋分离器。



背景技术:

气液分离器的基本原理是介质沿切线方向进入分离筒体内做螺旋形旋转运动,液体向下运动从分离筒体底部的排液口排出,气体向上运动从分离筒体顶部的排气口排出,从而实现气液的分离。现有的气液分离器结构简单,气场分布不均,大大影响分离效率。

因此,亟需一种高效离心管束微旋分离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离心管束微旋分离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离心管束微旋分离器,包括:

分离筒体,分离筒体内水平设有分隔板,分离筒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介质入口,介质入口位于分隔板的下方,分离筒体的底部设有排液口,分离筒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

分离腔,分离腔为中空圆柱结构,分离腔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通孔,分离腔的顶部沿分离筒体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于分隔板上;

分离加速腔,包括一体设置的直管部和圆台部,直管部连接设置于分离腔的下部,圆台部设置于直管部的底部,圆台的直径尺寸由上至下为由大渐小设置。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分离腔和分离加速腔实现双入口,介质涡核变形小,气流不易短路,分离腔均匀分布,使得压力场均匀且对称分布,从而提高分离效率和降低压力损失;流动对称性好,有效减少二次夹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竖直导轨,分离筒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滑块,滑块移动设置于竖直导轨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分离筒体移动设置于安装架上,可在竖直方向移。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设置有移动安装架,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转轴和滚轮,转轴设置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滚轮设置于下支撑板的底部,分离筒体设置于上支撑板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分离筒体设置于上支撑板上,转轴带动上支撑板转动,从而带动分离筒体转动,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

作为优选的方案,还设置有支撑加强筋,支撑加强筋设置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支撑加强筋、上支撑板和转轴之间形成三角结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支撑加强筋,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移动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高效离心管束微旋分离器,包括:

分离筒体10,分离筒体10内水平设有分隔板11,分离筒体10的外侧壁上设有介质入口12,介质入口12位于分隔板11的下方,分离筒体10的底部设有排液口14,分离筒体10的顶部设有排气口13;

分离腔20,分离腔为中空圆柱结构,分离腔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通孔,分离腔的顶部沿分离筒体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于分隔板上;

分离加速腔30,包括一体设置的直管部和圆台部,直管部连接设置于分离腔的下部,圆台部设置于直管部的底部,圆台的直径尺寸由上至下为由大渐小设置。

本实施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分离腔和分离加速腔实现双入口,介质涡核变形小,气流不易短路,分离腔均匀分布,使得压力场均匀且对称分布,从而提高分离效率和降低压力损失;流动对称性好,有效减少二次夹带。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还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设有竖直导轨,分离筒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滑块,滑块移动设置于竖直导轨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分离筒体移动设置于安装架上,可在竖直方向移。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还设置有移动安装架30,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转轴和滚轮,转轴设置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滚轮设置于下支撑板的底部,分离筒体设置于上支撑板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分离筒体设置于上支撑板上,转轴带动上支撑板转动,从而带动分离筒体转动,进一步提高分离效果。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还设置有支撑加强筋,支撑加强筋设置于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之间,支撑加强筋、上支撑板和转轴之间形成三角结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支撑加强筋,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离心管束微旋分离器,包括分离筒体、分离腔和分离加速腔,分离筒体内水平设有分隔板;分离腔为中空圆柱结构,分离腔的外表面上设有若干通孔,分离腔的顶部沿分离筒体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于分隔板上;分离加速腔包括直管部和圆台部,直管部连接设置于分离腔的下部,圆台部设置于直管部的底部,圆台的直径尺寸由上至下为由大渐小设置。本发明的分离腔和分离加速腔实现双入口,介质涡核变形小,气流不易短路,分离腔均匀分布,使得压力场均匀且对称分布,从而提高分离效率和降低压力损失;流动对称性好,有效减少二次夹带。

技术研发人员:黄彬;杜会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天宇石化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08
技术公布日:2017.08.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