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建筑用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9916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木建筑用破碎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施工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木建筑用破碎机。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各种工业废弃物、废材被排出,有时也会将房屋拆卸重建,被拆卸的房屋也形成废弃物,将这些废弃物粉碎再利用,不仅环保而且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建筑工地上许多建材如石头等也需要进行粉碎使用,现在已有的破碎机多采用颚式破碎机,成本高效果差,且经粉碎的成品不易收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土木建筑用破碎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土木建筑用破碎机,其包括振动筛、与振动筛的上层筛板出料口相连通的破碎箱、设置在破碎箱内部的第一传送带、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方的破碎转轴、破碎辊以及设置在破碎箱底部的除尘风机;所述破碎转轴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并且沿第一传送带传送方向,破碎转轴与第一传送带的距离逐渐减小,在所述破碎转轴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破碎杆;所述破碎辊设置在所述破碎转轴的右侧,并且破碎辊与第一传送带的间距小于破碎转轴与第一传送带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第一传送带内部设置有承压辊,所述承压辊上部与第一传送带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传送带由十个以上的基片并排连接组成,在所述基片上设置有破碎齿。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破碎辊上设置有凸齿。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振动筛下方设置有第二传送带,在所述振动筛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接从筛片上筛下物料的料箱,所述料箱的出料口与第二传送带的一端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一传送带上方,所述第二传送带的另一端设置于末端两个所述破碎辊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破碎箱的底部呈漏斗状,所述除尘风机设置漏斗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带有破碎杆的破碎转轴进行破碎,结构简单,破碎效率高,并且多个破碎转轴与第一传送带的间距逐渐减小,在多个破碎转轴的右侧还设置有破碎辊,物料在经过破碎转轴破碎后,通过破碎辊进行进一步破碎,物料经过多级破碎,破碎效果非常好。在第一传送带的基片上有破碎齿,在破碎辊上有凸齿,均可提高破碎效果。同时物料先经过振动筛,将较小的物料筛出,优先针对较大的物料进行破碎,筛出的较小物料经第二传送带输送至第一传送带的后半段,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破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传送带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片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振动筛、2-破碎箱、3-破碎转轴、4-破碎辊、5-破碎杆、6-除尘风机、7-第一传送带、701-基片、702-破碎齿、8-传动轴、9-承压辊、10-料箱、11-第二传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振动筛1、与振动筛1的上层筛板出料口相连通的破碎箱2、设置在破碎箱2内部的第一传送带7、设置在第一传送带7上方的破碎转轴3、破碎辊4以及设置在破碎箱底部的除尘风机6;所述破碎转轴3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并且沿第一传送带7传送方向,破碎转轴3与第一传送带7的距离逐渐减小,在所述破碎转轴3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破碎杆5;所述破碎辊4设置在所述破碎转轴3的右侧,并且破碎辊4与第一传送带7的间距小于破碎转轴3与第一传送带7的间距。在所述第一传送带7内部设置有承压辊9,所述承压辊9上部与第一传送带7相接触。破碎辊4通过电机传动实现旋转,承压辊9在第一传送带7的内部,并且与第一传送带7的上传送面相接触,可以对第一传送带7产生一定的托举力,防止在破碎过程中第一传送带7产生形变而影响破碎效果。第一传送带7通过设置在第一传送带7两端的传送轴8驱动。

如附图3所示,所述第一传送带7由十个以上的基片701并排连接组成,在所述基片701上设置有破碎齿702,在所述破碎辊4上设置有凸齿。多个带有破碎齿702的基片701连接组成第一传送带7,并且在破碎辊4上也设置有凸齿,通过点接触,可以有效提高破碎力,提高破碎效果。

如附图2所示,在所述振动筛1下方设置有第二传送带11,在所述振动筛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承接从筛片上筛下物料的料箱10,所述料箱10的出料口与第二传送带11的一端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传送带11的另一端设置于第一传送带7上方,所述第二传送带11的另一端设置于末端两个所述破碎辊4之间。

所述破碎箱2的底部呈漏斗状,所述除尘风机6设置漏斗底部。除尘风机6将在破碎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进行收集,可以有效减少破碎时产生扬尘而污染大气,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