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除尘湍流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8666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除尘湍流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除尘湍流器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脱硫除尘技术领域,不少应用气动乳化技术于小型锅炉的烟气脱硫,其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造成一定局限;另外传统烟气脱硫技术多采用空塔技术,烟气进入吸收塔后直接与上部喷淋的浆液进行反应,一些烟气没有反应就离开了吸收塔,烟气停留时间短,脱硫效率低。为解决上述缺陷,有发明人提出了改进技术,例如名为“旋汇耦合除硫除尘装置”(CN201020289859.6)的授权专利,该授权专利包括至少一个贯穿设置在吸收塔内的支撑部件,在支撑部件上设有至少一层旋流汇流装置;该授权专利提高了传热传质速率、使装置适应不同工况、不同机组负荷和不同原料品质的范围更宽,提高了运行操作弹性,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稳定等有益的改进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可改进的空间,例如在一体化脱硫除尘单塔的改造中,湍流器浮子易上浮,增加了安装难度,甚至导致安装后湍流器筒体错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除尘湍流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除尘湍流器装置,其包括支撑部件、若干个旋流汇流装置和湍流器支梁,旋流汇流装置包括湍流器浮子和湍流器筒体;支撑部件周缘设置若干个防止湍流器浮子上浮的压块,湍流器筒体上端设置上封板;湍流器筒体和湍流器浮子安装到位后,上封板的外圈与压块焊接为一体。在安装内置湍流器浮子的湍流器筒体时,通过压块,可有效防止在下部气流作用下湍流器浮子上浮,从而避免湍流器筒体错位,降低了安装难度。

作为优选,所述湍流器筒体与湍流器支梁之间垫氯丁橡胶垫片。减震缓冲,吸收湍流器筒体上下运动时的冲击力,避免碰撞受损,并减少噪声污染。

作为优选,所述压块具有勾部,勾部内侧设置筋板。这种结构,有效提高压板的强度,并避免高温时局部变形而影响湍流的形成。

作为优选,各个压块在支撑部件周缘上排列成圆,等角度分布。各部均衡,提高压制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湍流器筒体内设有内筒体,内筒体设有叶片;湍流器筒体上部收缩呈圆锥状。使烟气产生高效湍流状态,将上部喷淋下来的液体打散变成很细小颗粒,烟气温度迅速降低,一方面使反应进行更彻底,吸收塔内防腐材料得到保护,另一方面可省去吸收塔前的降温设施,降低装置投资。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安装的有益效果:在安装内置湍流器浮子的湍流器筒体时,通过压块,可有效防止在下部气流作用下湍流器浮子上浮,从而避免湍流器筒体错位,降低了安装难度。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A-A剖视图。

附图3是附图2中的Ⅰ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4是附图2中的Ⅱ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5是附图2中的Ⅲ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除尘湍流器装置,其包括支撑部件、若干个旋流汇流装置1和湍流器支梁2,旋流汇流装置1包括湍流器浮子和湍流器筒体11;支撑部件周缘设置若干个防止湍流器浮子上浮的压块13,湍流器筒体11上端设置上封板;湍流器筒体11和湍流器浮子安装到位后,上封板的外圈与压块13焊接为一体。湍流器筒体11与湍流器支梁2之间垫氯丁橡胶垫片12。压块13具有勾部,勾部内侧设置筋板14。各个压块13在支撑部件周缘上排列成圆,等角度分布。湍流器筒体11内设有内筒体,内筒体设有叶片;湍流器筒体11上部收缩呈圆锥状。

安装使用时,内置湍流器浮子的湍流器筒体安装后,从下部启动气流测试各个湍流器浮子的转动状况,通过压块限位,防止湍流器浮子上浮带动湍流器筒体失位。各个湍流器筒体安装到位并有效测试后,盖封板,将上封板的外圈与压块焊接为一体。

尽管给定的实施例已经被描述,然而这些实施例仅仅用于举例说明,其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事实上,说明书记载的实施例可以被以各种变形方式实施;即,基于本发明的精神可以对上述实施例做出各种省略、替代和改变等变形,所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或修改,从而它们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