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萃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518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萃取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萃取装置。



背景技术:

萃取是化工和生物技术常用的技术手段,液液萃取一般采用混合、搅拌、静置分层的方法,萃取设备如分液漏斗、萃取柱、萃取罐,均需要进行搅拌,由于现有萃取剂的加入方式多为人工称重后直接输入萃取设备中,人工称重萃取剂误差大,而且萃取剂直接加入萃取设备后与原料接触面积小,需要长时间搅拌才能混合均匀,导致萃取效率低。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自动萃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萃取装置,来解决人工称量萃取剂误差大及直接输入萃取剂导致萃取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萃取装置,包括支架、存储罐、透气帽、第一单向阀、筒体、推头、推杆、支撑套筒、伺服气缸、第二单向阀、软连接、分流机构、萃取罐、搅拌机构、过滤网、格栅,所述的存储罐位于支架上端左侧,所述的存储罐与支架螺纹相连,所述的透气帽位于存储罐上端,所述的透气帽与存储罐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单向阀位于存储罐右侧,所述的第一单向阀与存储罐螺纹相连,所述的筒体位于第一单向阀右侧且位于支架下端,所述的筒体与第一单向阀螺纹相连且与支架螺纹相连,所述的推头位于筒体内侧,所述的推头与筒体间隙相连,所述的推杆位于推头上端贯穿筒体,所述的推杆与推头螺纹相连与筒体间隙相连,所述的支撑套筒位于支架上端,所述的支撑套筒与支架螺纹相连,所述的伺服气缸位于支撑套筒上端且位于推杆上端,所述的伺服气缸与支撑套筒螺纹相连且与推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单向阀位于筒体右侧,所述的第二单向阀与筒体螺纹相连,所述的软连接位于第二单向阀右侧,所述的软连接与第二单向阀螺纹相连,所述的分流机构位于软连接右侧,所述的分流机构与软连接螺纹相连,所述的分流机构一端伸入萃取罐,所述的萃取罐与分流机构螺纹相连且与支架螺纹相连,所述的萃取罐还设有搅拌机构,所述的搅拌机构与萃取罐螺纹相连,所述的过滤网位于分流机构上端,所述的过滤网与分流机构螺纹相连,所述的格栅位于萃取罐内侧底部,所述的格栅与萃取罐螺纹焊接相连;所述的分流机构还包括分流管、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堵头,所述的第一法兰位于分流管左侧且位于软连接右侧,所述的第一法兰与分流管焊接相连且与软连接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法兰位于分流管外侧且位于萃取罐左侧,所述的第二法兰与分流管焊接相连且与萃取罐螺纹相连,所述的堵头位于分流管右侧,所述的堵头与分流管紧配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的推头还设有密封圈,所述的密封圈位于推头外侧,所述的密封圈与推头紧配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萃取罐还设有进液管,所述的进液管位于萃取罐外侧,所述的进液管与萃取罐焊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萃取罐还设有定位套管,所述的定位套管位于萃取罐下侧且分流机构贯穿,所述的定位套管与萃取罐焊接相连且与分流机构螺纹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的分流管还是设有若干分流孔,所述的分流控贯穿分流管主体。

进一步的,所述的堵头还设有拉手,所述的拉手位于堵头外侧,所述的拉手与堵头螺纹相连,将分流机构从萃取罐内抽出,即可对过滤网进行更换维护,同时,通过拉手将堵头拉出,即可对分流管进行清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自动萃取装置,工作时,伺服气缸通过推杆带动推头上移,使得推头下侧与筒体组成的封闭空腔压力降低,第一单向阀导通,第二单向阀截止,使得萃取剂由存储罐经第一单向阀进入筒体,直到伺服气缸动作到位,随后,伺服气缸通过推杆带动推头下移,第二单向阀导通,第一单向阀截止,萃取剂先后经第二单向阀、软连接和分流机构挤入萃取罐,同时,经进液管输入原料,由于萃取剂经设置在分流管上的分流孔分流后经过滤网均匀进入萃取罐与原料充分混合,同时在搅拌机构的搅拌下充分混合,从而进行萃取,软连接用于减震及便于分流机构拆卸维护。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定量、自动输入萃取剂,不仅精度高,而且萃取剂进分流后与原料充分混合,有效提高萃取效率,同时,过滤网维护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分流机构结构示意图

支架 1 存储罐 2

透气帽 3 第一单向阀 4

筒体 5 推头 6

推杆 7 支撑套筒 8

伺服气缸 9 第二单向阀 10

软连接 11 分流机构 12

萃取罐 13 搅拌机构 14

过滤网 15 格栅 16

密封圈 601 进液管 1301

定位套管 1302 分流管 1201

第一法兰 1202 第二法兰 1203

堵头 1204 分流孔 1205

拉手 120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动萃取装置,包括支架1、存储罐2、透气帽3、第一单向阀4、筒体5、推头6、推杆7、支撑套筒8、伺服气缸、第二单向阀10、软连接11、分流机构12、萃取罐13、搅拌机构14、过滤网15、格栅16,所述的存储罐2位于支架1上端左侧,所述的存储罐2与支架1螺纹相连,所述的透气帽3位于存储罐2上端,所述的透气帽3与存储罐2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单向阀4位于存储罐2右侧,所述的第一单向阀4与存储罐2螺纹相连,所述的筒体5位于第一单向阀4右侧且位于支架1下端,所述的筒体5与第一单向阀4螺纹相连且与支架1螺纹相连,所述的推头6位于筒体5内侧,所述的推头6与筒体5间隙相连,所述的推杆7位于推头6上端贯穿筒体5,所述的推杆7与推头6螺纹相连与筒体5间隙相连,所述的支撑套筒8位于支架1上端,所述的支撑套筒8与支架1螺纹相连,所述的伺服气缸位于支撑套筒8上端且位于推杆7上端,所述的伺服气缸与支撑套筒8螺纹相连且与推杆7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单向阀10位于筒体5右侧,所述的第二单向阀10与筒体5螺纹相连,所述的软连接11位于第二单向阀10右侧,所述的软连接11与第二单向阀10螺纹相连,所述的分流机构12位于软连接11右侧,所述的分流机构12与软连接11螺纹相连,所述的分流机构12一端伸入萃取罐13,所述的萃取罐13与分流机构12螺纹相连且与支架1螺纹相连,所述的萃取罐13还设有搅拌机构14,所述的搅拌机构14与萃取罐13螺纹相连,所述的过滤网15位于分流机构12上端,所述的过滤网15与分流机构12螺纹相连,所述的格栅16位于萃取罐13内侧底部,所述的格栅16与萃取罐13螺纹焊接相连;所述的分流机构12还包括分流管1201、第一法兰1202、第二法兰1203、堵头1204,所述的第一法兰1202位于分流管1201左侧且位于软连接11右侧,所述的第一法兰1202与分流管1201焊接相连且与软连接1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法兰1203位于分流管1201外侧且位于萃取罐13左侧,所述的第二法兰1203与分流管1201焊接相连且与萃取罐13螺纹相连,所述的堵头1204位于分流管1201右侧,所述的堵头1204与分流管1201紧配相连,所述的推头6还设有密封圈601,所述的密封圈601位于推头6外侧,所述的密封圈601与推头6紧配相连,所述的萃取罐13还设有进液管1301,所述的进液管1301位于萃取罐13外侧,所述的进液管1301与萃取罐13焊接相连,所述的萃取罐13还设有定位套管1302,所述的定位套管1302位于萃取罐13下侧且分流机构12贯穿,所述的定位套管1302与萃取罐13焊接相连且与分流机构12螺纹相连,所述的分流管1201还是设有若干分流孔1205,所述的分流控贯穿分流管1201主体,所述的堵头1204还设有拉手1206,所述的拉手1206位于堵头1204外侧,所述的拉手1206与堵头1204螺纹相连,将分流机构12从萃取罐13内抽出,即可对过滤网15进行更换维护,同时,通过拉手1206将堵头1204拉出,即可对分流管1201进行清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自动萃取装置,工作时,伺服气缸9通过推杆7带动推头6上移,使得推头6下侧与筒体5组成的封闭空腔压力降低,第一单向阀4导通,第二单向阀10截止,使得萃取剂由存储罐2经第一单向阀4进入筒体5,直到伺服气缸9动作到位,随后,伺服气缸3通过推杆7带动推头6下移,第二单向阀10导通,第一单向阀4截止,萃取剂先后经第二单向阀10、软连接11和分流机构12挤入萃取罐13,同时,经进液管1301输入原料,由于萃取剂经设置在分流管1201上的分流孔1205分流后经过滤网15均匀进入萃取罐13与原料充分混合,同时在搅拌机构14的搅拌下充分混合,从而进行萃取,软连接11用于减震及便于分流机构12拆卸维护。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定量、自动输入萃取剂,不仅精度高,而且萃取剂进分流后与原料充分混合,有效提高萃取效率,同时,过滤网15维护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